回覆列表
  • 1 # 老一剪輯

    早期是飛將軍李廣,

    後來武帝起用衛青,收復河朔草原名聲大振。

    再後來初生牛犢霍去病風頭又蓋過其舅舅衛青。

    直到現在霍去病的名聲仍然蓋過李廣和衛青。只可惜霍去病年紀輕輕就死了。

    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在茂陵修築了霍去病墓。也就是現在的霍去病墓博物館。

  • 2 # 法路痴語

    個人認為三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一提起李廣,會使人想起“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的悲情,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而衛青,詩句中描寫大將軍衛青的少之又少,“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就是這句非常著名的一句還是帶有貶義的,把衛青的勝利和命運歸於天命的眷顧,把李廣難封的緣由歸咎於命運不濟。

  • 3 # 蜂小鳥

    終身未能封侯的李廣在後世的傳播中顯然名聲蓋過了衛青霍去病,小時候課本里面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也都說是飛將軍李廣,戰績平平的李廣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名聲呢?

    有人說李廣生不逢時,李廣巔峰時期漢朝一直防守,等李廣老了漢武帝開始反擊,李廣不是沒機會而是沒把握住機會,李廣名聲害了他,這名聲不單單是飛將軍的旗號,遭到匈奴重點照顧,還有這位老將軍的思想停留在他防禦匈奴的時候,時代變了,但他的戰術停滯不前,完完全全的路痴,李廣:我是誰?我在哪?匈奴在哪?

    與之對比的是霍去病自帶GPS導航+戰場小地圖,而且是無迷霧全圖版。

    李廣的後世的名聲要感謝司馬遷,司馬遷造就了漢初一大批朝臣的形象,讓這一批人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司馬遷敬重李廣,自己還因為李陵還手受了宮刑,在個人情感更傾向李廣,這就不難解釋李廣單獨列傳了,在史書中對李廣歌功頌德

    衛青霍去病就比較慘烈,司馬遷受文人傳統文化影響偏向於文主和,他不喜歡漢武帝窮兵黷武,把對漢武帝的怒火轉嫁到衛霍身上,他這種偏激直接影響到後期對兩位戰爭人物的傳記正確評價。

    在司馬遷眼中,衛霍出身低賤,完全是靠裙帶關係走後門在上位的,而且衛霍迎合漢武帝反擊匈奴在他看來是一種拍馬屁迎合劉徹的做法,這導致了司馬遷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判衛霍,而且這一思影響了很多人,特別說那些在仕途上失意的文人黑衛霍揚李廣。

    以蘇軾為代表的失意文人覺得衛霍出身卑微,靠裙帶關係平步青雲,而這些人感嘆自己仕途不順懷才不遇,自比李廣難封侯,才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感嘆。

    吹捧李廣的都是文人,而且失意文人居多,而衛霍向來受將領推崇,曹彰,李靖都很推崇衛霍,掌握話語權的文人推崇李廣,李廣的名聲自然比衛霍好,說到底還是李廣的遭遇更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衛霍不世之功卻難以仿效!

  • 4 # 天使數碼說

    從總體上來說李廣的鮮明特徵就是悲劇,也是漢朝由弱到強,逐步崛起過程中的一個犧牲的棋子。它對於漢朝的歷史意義就是,雖然我弱雖然我窮,但是我是一個硬漢。

    衛青是一個陪隨著漢武帝一同成長的大將軍,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具有豐功偉績的人物。在歷次的戰爭中,有李廣這個招牌在,他的所到之處都會成為敵方的薄弱點,從而勢如破竹,最終封侯晉爵。

    霍去病是一個年輕的早早隕落的一顆明星,也是一個戰爭的奇才,一個戰爭的瘋子。他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對匈奴造成了致命的一擊,也正是因為他的鋒芒過盛,你就早早的夭折收場了。

    回顧這三個人的歷史和三個人的特點,衛青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大將軍,霍去病是一個一往無前的前鋒,李廣是一個扛打捱打的盾牌。至於誰的名氣更大,應該是李廣吧,畢竟能讓人朗朗上口的只有他了。

  • 5 # 風清萬壑

    李廣只是個人的武藝高強,其他別無長處。

    衛青是一位合格的大司馬大將軍。

    而霍去病的勇冠三軍,封狼居胥,是所有武將的夢想。

  • 6 # 愛說詩歌

    李廣名氣最大 雖李廣功績和官位都比不上衛青 霍去病 但李廣有帥氣的名號——飛將軍 更有大詩人為其作的千古名詩——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所以李廣名氣要大過衛青霍去病

  • 7 # 賴床大賽河南分割槽總冠

    李廣衛青,霍去病論名聲嘛,肯定是霍去病的名聲比較響亮。李廣乃是一個常敗將軍。曾經看一本雜誌上說李廣十次作戰,九次迷路,這就是他不能封喉的原因。李廣是一個優秀的先鋒,但他卻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衛青是一個帥才,善於用人。霍去病是一個將才,善於用兵。但是看他們平生的功績應該是霍去病在衛青的前面,因為衛青賬下用的幾個將軍,其中有幾個叛變了匈奴,這就體現了未清之時人將才卻不是這樣的忠心不忠心。

  • 8 # 讀史思悟

    李廣、衛青、霍去病三人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而他們成名的原因卻差別頗大,也導致了三人的名氣有所區別。我認為李廣比衛青、霍去病名氣更大,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

    個性鮮明,事蹟精彩

    沙場上,李廣的表現就極有個人特色。有一次李廣被匈奴人活捉後,匈奴人把他放在兩匹馬中間的一張大網上。李廣半途裝死,趁匈奴人不備,奪馬而逃。匈奴人派出數百名騎兵發動追擊,卻在李廣精湛的騎射之術面前遭遇了失敗。後來李廣駐守右北平,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

    李廣射石的故事亦是在後世廣為流傳,盧綸《塞下曲》中便寫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唐朝、宋朝官方也皆設廟祭奠這位勇將。此外,還有李廣與程不識帶兵風格的差異、“睚眥必報”殺死霸陵尉的事蹟等等,無不使得其在讀者面前的形象愈發鮮活。

    衛青、霍去病兩人同樣戰功赫赫,尤其是後者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始終激勵著後人追求開疆拓土的步伐。但是與李廣相較,衛青留下的更多的是他為人臣子、處理君臣、朝堂關係的嚴肅事蹟,而霍去病則是劃過歷史天空的一顆閃耀流星,短暫的人生難以留下太多的故事,人物形象較為單薄,自然都不如李廣那樣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 霍去病墓·馬踏匈奴雕像

    悲劇人生,引人唏噓

    李廣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便已屢立戰功,卻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連連失意。馬邑之戰無功而返,進擊匈奴援軍不至,漠北之戰迷路失期,最後年事已高的李廣自己也悲憤自盡。李廣作為一個才能出眾之人,卻屢遭命運捉弄,渴求建功封侯而終身不得,身後子孫李敢、李陵也命運悲慘,足以令寫史、讀史的人們心生同情,發出“李廣難封”的喟嘆。

    相比之下,衛青的一生雖有波瀾,但除了童年時期頗為艱難之外,後面的人生相對李廣要平穩、順利得多;霍去病在人生的巔峰時刻驟然隕落,留下的是青年離世的惋惜——相對命途多舛的李廣而言,他們的人生故事顯得少了很多令人唏噓之處。衛青、霍去病可以成為力求建功立業、封侯拜相者的偶像,但很難像李廣一樣在人們心中留下久久的惆悵。

    總之,李廣鮮明的個性和形象,以及他令人唏噓的悲劇人生都令人們印象深刻,這樣的人物比起衛青、霍去病而言更具名氣。

  • 9 # 星空一瞬間

    當從我來說,霍去病第一,李廣第二,衛青第三,因為霍去病年少榮獲冠軍侯,後來歷史很多年少將軍都自比冠軍侯,還有就是霍去病戰匈奴最兇。李廣的話是弓箭射擊有名,說起弓箭來說有他。衛青的話因漢武帝發掘,後來多次征戰,典型的寒門崛起,但又悲劇收場。

  • 10 # 韓蕭之

    李廣、衛青、霍去病誰的名氣更大?關於這個問題,先看看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

    關於李廣的故事,從小學課本就開始了,“飛將軍”就成了小學生印象最深的人物,而衛青、霍去病恐怕要到初中歷史課本才要出場,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小時候的印象能影響一生。小學課本里關於李廣的古詩有兩首,一首是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另一首是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果讀過《水滸傳》,“小李廣”花榮是家喻戶曉,使李廣的名氣更大。

    關於衛青、霍去病的故事,小學生恐怕知道的不太多,一直到初中歷史課本講到“漢匈戰爭”這點時才提到衛青和霍去病。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衛青、霍去病做出的貢獻遠遠超過李廣,雖然李廣號為“飛將軍”,但是從看指揮能力看,李廣一生和匈奴作戰,都是小規模的,遇到規模大點的,還打了敗仗。衛青擅長大軍團作戰,幾次大戰,匈奴大敗。霍去病更是擅長突襲作戰,“封狼居胥”就是典型的例子,漢武帝正因為有了衛青和霍去病,漢匈戰爭才會節節勝利,打出來了一百年的和平。

    李廣在人們的心中影響力,老少通吃,小學生就背誦關於他的古詩,大一點學習古文,知道了“李廣難封”,成年後開始同情李廣的遭遇,李廣的名氣是他們三人中最大的。

  • 11 # 大覺主影視剪輯

    為什麼李廣的名聲比衛青霍去病的大好多?只因遭遇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

    終身未能封侯的李廣在後世的傳播中顯然名聲蓋過了衛青霍去病,小時候課本里面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也都說是飛將軍李廣,戰績平平的李廣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名聲呢?

    有人說李廣生不逢時,李廣巔峰時期漢朝一直防守,等李廣老了漢武帝開始反擊,李廣不是沒機會而是沒把握住機會,李廣名聲害了他,這名聲不單單是飛將軍的旗號,遭到匈奴重點照顧,還有這位老將軍的思想停留在他防禦匈奴的時候,時代變了,但他的戰術停滯不前,完完全全的路痴,李廣:我是誰?我在哪?匈奴在哪?

    李廣的後世的名聲要感謝司馬遷,司馬遷造就了漢初一大批朝臣的形象,讓這一批人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司馬遷敬重李廣,自己還因為李陵還手受了宮刑,在個人情感更傾向李廣,這就不難解釋李廣單獨列傳了,在史書中對李廣歌功頌德

    衛青霍去病就比較慘烈,司馬遷受文人傳統文化影響偏向於文主和,他不喜歡漢武帝窮兵黷武,把對漢武帝的怒火轉嫁到衛霍身上,他這種偏激直接影響到後期對兩位戰爭人物的傳記正確評價。

    在司馬遷眼中,衛霍出身低賤,完全是靠裙帶關係走後門在上位的,而且衛霍迎合漢武帝反擊匈奴在他看來是一種拍馬屁迎合劉徹的做法,這導致了司馬遷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判衛霍,而且這一思影響了很多人,特別說那些在仕途上失意的文人黑衛霍揚李廣。

    以蘇軾為代表的失意文人覺得衛霍出身卑微,靠裙帶關係平步青雲,而這些人感嘆自己仕途不順懷才不遇,自比李廣難封侯,才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感嘆。

    吹捧李廣的都是文人,而且失意文人居多,而衛霍向來受將領推崇,曹彰,李靖都很推崇衛霍,掌握話語權的文人推崇李廣,李廣的名聲自然比衛霍好,說到底還是李廣的遭遇更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衛霍不世之功卻難以仿效!

  • 12 # 北境往事

    “名氣”這個概念太泛化,很難量化,各人的評價也有很大的主觀因素,無法真正做到客觀。但是,如果從一個維度出發,比如百度搜索量,則可以相對客觀地得到一個結論。

    下面,我用百度搜索結果條目數量作為參考變數,看下李廣、衛青和霍去病這三位名將誰的更多。

    李廣:約為5020萬條搜尋結果。

    衛青:約為2690萬條搜尋結果。

    霍去病:約為3890萬條搜尋結果。

    PS:這個結果只具有參考意義,不代表實際結果。

    以上。

  • 13 # 沉淪ll東方玉仁

    李廣。

    後人對漢朝人物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史記》的影響。

    太史公對李廣、李陵的人生境遇持同情態度,他本人也是因為李陵事件獲罪蒙恥。

    在《李將軍列傳》中,作者傾注了濃厚的個人感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樣的評語在太史公的筆下是少見的。相比之下,《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更多的是秉筆直書,沒有太多的感情投入。

    受《史記》影響,漢以後的文人、詩人對李廣多有讚美,代代相傳,使得飛將軍的名氣越來越大。而衛青、霍去病的功業雖然比李廣大的多,卻在文學領域逐漸淪為配角。

  • 14 # zy史克郎

    三個人物都是歷史上的著名的人物,也是很有鮮明特色的,幾乎同一時期的三個人物。

    從總體上來說李廣的鮮明特徵就是悲劇,也是漢朝由弱到強,逐步崛起過程中的一個犧牲的棋子。留下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慨。

    衛青是一個陪隨著漢武帝一同成長的大將軍,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具有豐功偉績的人物。在歷次的戰爭中,衛青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大將軍,不可多得的帥才。

    霍去病年少成名,是一個一往無前的前鋒殺手,也是一個戰爭的奇才。他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對匈奴造成了致命的一擊,也正是因為他的鋒芒過盛,你就早早的夭折收場了。

    李廣是屢敗屢戰的盾牌。至於誰的名氣更大,應該是李廣吧,畢竟能讓人朗朗上口的只有他了。

    衛青的一生雖有波瀾,但除了童年時期頗為艱難之外,後面的人生相對李廣要平穩、順利得多;霍去病在人生的巔峰時刻驟然隕落,留下的是青年離世的惋惜——相對命途多舛的李廣而言,他們的人生故事顯得少了很多令人唏噓之處。衛青、霍去病可以成為力求建功立業、封侯拜相者的偶像,但很難像李廣一樣在人們心中留下久久的惆悵。

    總之,李廣鮮明的個性和形象,以及他令人唏噓的悲劇人生都令人們印象深刻,這樣的人物比起衛青、霍去病而言更具名氣。

  • 15 # 中國麒麟

    李廣是深受滿朝文武愛戴和尊敬的一個元老級人員,人稱飛將軍,官拜驍騎將軍,叫有威望。

    衛青是三軍統帥,皇親國戚(●✿∀✿●)權極一時,官拜大將軍,叫名望。

    霍去病是驍勇善戰,人稱封狼居胥,冠軍候。官拜驃騎將軍,叫聲望。

    如果非要排名的話,按幾千年下來世人對這三位的崇拜來講非霍去病冠軍候莫屬,只可惜英年早逝。

  • 16 # 誰是姚明改革的絆腳石

    綜合能力自然衛青第一。衛霍都是萬戶侯,霍去病封邑比衛青少,雖也坐到大司馬的位置,但大司馬是加官,驃騎將軍本身是位在大將軍下的,大將軍是當時武職的最高職。李廣無侯爵,四十年左右都在作二千石的官,戰時封的將軍銜也基本都在衛霍下。(我要不要說為人處事?說起來就太長了……暫時先說能力吧)

    一.衛青:

    《史記》:“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並之,萬五千七百戶。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

     《漢書》:“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六千三百戶;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並之二萬二百戶。其裨將及校尉侯者九人,為特將者十五人,李廣、張騫、公孫賀、李蔡、曹襄、韓說、蘇建皆自有傳。”

    1.軍事:帥才。七出匈奴,無一敗績。奇襲龍城,二出定襄,奇襲高闕,收河套,置朔方,殲滅匈奴單于部主力。

    2.爵位:關內侯——長平侯。《史記》說封邑一萬五千七百戶。《漢書》說是二萬二百戶。

    3.職位:給事建章(暫時木有官)——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車騎將軍——大將軍——大司馬大將軍。

    侍中太中大夫大司馬都是內朝加官,衛青很早就是漢武帝的近臣(內朝制衡丞相為首的外朝)。大將軍為當時武職第一人,前後左右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諸將軍皆歸大將軍管。大司馬後世認為其時為內朝一把手。《漢書》稱大司馬大將軍“位在丞相上”。

    是否可以這麼認為:在元狩四年到衛青去世這十四年裡,衛青是全朝廷最位高權重的人,沒有之一。

    二.霍去病的:

    《史記》:“最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而後為將軍二人。”

     《漢書》:“最票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首虜十一萬餘級。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七千七百戶。其校尉吏有功侯者六人,為將軍者二人。 ”

    1.軍事:六出匈奴,二出河西,河西受降,收河西走廊,列郡祁連,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2.爵位:冠軍侯。《史記》記封邑一萬五千一百戶,《漢書》記一萬七千七百戶。

    3.職位:侍中——嫖姚校尉——驃騎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受大將軍統領,大司馬是內朝加官,下馬和舅舅一樣也是朝政一把手,不過大司馬只當了兩年他就去世了。

    三.李廣

    1.軍事:

    為防止別人說我黑李廣,這裡以《史記》來看李將軍的軍事生涯,儘量考慮到每場大戰役:

    (1)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

    (2)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

    (3)守衛之功自不必提,說爛了的。“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當隴西太守時候投降誘殺羌人。

    (4)馬邑之謀。李廣為驍騎將軍,這計劃敗露了,整個漢軍無功而返。

    (5)一萬人出雁門。全軍覆沒,自己被擒,逃回,贖為庶人。

    (6)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

    (7)元狩二年出右北平。原定李廣與張騫合兵,結果“異道”,李广部被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包圍,“廣軍功自如,無賞。 ”

    (8)元狩四年漠北大戰,李廣“數自請行”,漢武帝嫌他老不讓,後來答應了,以李廣為前將軍,但讓衛青別讓李廣當前鋒。衛青讓李廣從東路和趙食其會合,李廣不幹,和衛青爭執,衛青勒令李廣執行軍令,“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結果嚮導掛了,迷路誤期。戰後“大將軍使長史持醪遺廣”,問迷路的情況,李廣不答,衛青讓長史找李廣幕府對簿,李廣說是他自己迷路了跟其他人無關,和麾下說了番話自殺了。

    終於差不多完了…累死我了…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沒什麼大功,還頻頻出錯,關鍵時刻迷路不止一次,還幹過誘殺降兵的事。漢武帝認為李廣“數奇”,其實恐怕不是運氣問題,說運氣怕只是給老將軍點面子…

    2.爵位:李廣難封都知道的…木有爵位

    3.職位:中郎將——武騎常侍(秩八百石)——隴西都尉——騎郎將——驍騎都尉——上谷太守(隴西、北地、雁門多地太守)——未央衛尉(漢武帝即位就把李廣調到中央宮城放自己身邊)——驍騎將軍——戰敗被俘虜逃回,丟官——右北平太守——郎中令——後將軍(隨衛青出定襄)——前將軍(漠北大戰)

    《史記》總結: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兩千石是漢朝最高俸祿了,李廣最高做到九卿的位置,其實也是非常高的,漢武帝還是看重李廣的。

    最後——衛霍都曾位極人臣,非止是漢武帝時期大漢最優秀的將帥而已,更是朝廷之柱石,帝國之雙璧。後世軍事家將衛霍與白起韓信並論,凡論古之名將幾乎是必提這舅甥倆。

  • 17 # 雲端韋一

    應該說這三個人都是西漢名將,名氣都很大,各有千秋。

    不過具體分析又略有不同。

    從官職、關係來看:

    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同母異父弟弟,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因戰功,當然也因皇親關係,官至大將軍,封長平候,食邑一萬一千八百戶。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屬皇親國戚了。十八歲隨軍征戰,官至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食邑一萬五千一百戶,高出衛青三千三百戶。

    李廣一生征戰無數,最高官職生前為前將軍,生不逢時,未能封候,沒有食邑,僅有二千石俸祿。故唐.王勃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為其鳴不平。

    從這方面來看,衛青、霍去病名氣大於李廣。

    從戰功和擴疆來看:

    衛青一共七次率軍進擊匈奴,斬殺俘獲五萬多人,收復河套以南地區,建立朔方郡,擴大並鞏固了漢朝北方,功勳卓著。

    霍去病六次出征匈奴,斬殺俘獲十一萬人,迫使匈奴渾邪王率十萬部屬歸降漢朝,開拓了河西、酒泉之地。功勳顯赫。

    李廣一生征戰七十餘次,遠遠多於衛青、霍去病。曾任邊境太守數年,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只要李廣駐守之地,匈奴遠避而不敢入侵。但卻因多次貽誤軍機和征戰失利而罷官,最後還被逼自刎而死。

    故從戰功和國之利益上看,李廣名氣大大遜於衛青、霍去病。

    從治軍和人品看:

    衛青治軍嚴謹,中規中矩,位高權貴,仁愛善良,為人圓通,善於察言觀色,討皇上歡心,雖國之棟樑, 但天下賢士皆不稱讚他。

    霍去病沉默少言,敢做敢當,以國為家,有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傳世。但他不體恤士卒,曾嫌輜重車輛太重,將糧食肉類拋棄掉,致使軍中士兵飢餓無食。並在士兵餓得站不起來時,還讓其修建供他踢鞠(足球)的遊戲球場。

    李廣為官清廉,治軍寬緩不苛,體恤將士。居絕險之地,“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故而士卒樂於為其效命。司馬遷說李廣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典範,還不吝言辭地稱讚他就是“桃李無言,下自為蹊”的人之雄傑。

    從這一方面看,李廣名氣最大,霍去病次之,衛青再次之。

    從司馬遷個人主觀傾向來看:

    他寫《史記》,雖將三人都寫入了“列傳”.,但衛青和霍去病是二人合傳(《衛將軍驃騎列傳》),而李廣是單獨立傳(《李將軍列傳》)。顯然在司馬遷心裡,李廣重於衛、霍。且他在列傳裡秉筆直書,不吝筆墨地對李廣一生功過作了詳盡的記述,言語間充滿對李廣才華的溢美和讚歎,對他的人格力量的尊重肯定和高度評價,對他的難以封侯抱以深深的同情。尤其是說李廣的人品得到人們的廣泛信任愛戴,他死時,天下認識不認他的人,都為他悲哀。

    在太史公的筆下,李廣是一個個性突出,品質高尚,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名播遐邇,命運多舛的悲劇式將軍。

    從這一點上看,李廣名聲還是大於衛青,霍去病。

  • 18 # 小滿盈而未滿

    三人比較起來李廣個人實為最強,但對團隊貢獻最弱。衛青頭腦最清晰,主導每一次戰爭。‘霍去病入敵最深,每次都擊殺敵軍主將,從而引導戰鬥勝利。

  • 19 # 小泥丸盤點

    李廣名氣最大,飛將軍李廣讓匈奴人聞風喪膽,震懾匈奴十萬大軍,看過漢武大帝的應該知道匈奴大單于聞飛將軍如見親爹。

  • 20 # 逍遙客仔

    感謝邀請,三人雖是同時期但卻分老中青三代將軍,最早是李廣,飛將軍李廣武力可以,帶兵就差了一些。衛青文武雙全,大局觀強,所以是統帥。霍去病少年成名,武力強悍,只恨英年早逝。所以如果說名氣最大早期是李廣,中期衛青,後期霍去病。如果霍去病不死,肯定是霍將軍最有名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西醫是真科學與偽醫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