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哥說教培
-
2 # 點映文藝
我主動貼上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首先,在展現中國國家形象和當前年輕人的精神生活面貌、中國近代的工業進步、城市化程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是無可挑剔的。
其次,B站作為青年人的聚集地,它非常精準的把握了自己的核心使用者,作為一次商業演講推廣效果也非常成功。
但是!!!!
作為一部五四青年節的獻禮短片,個人覺得真的是差強人意。
理由如下:
首先從影片的角度來講,作為一個青年人的節日,不談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努力、上進只是展現了青年人的興趣、愛好(動畫、電競、旅遊)以及消費取向。況且如果影片中能夠展現青年工人、醫護工作者、快遞小哥、解放軍戰士、基層工作者、清潔工以及農民工兄弟這種群像刻畫會不會更能打動更多群體呢。所以影片有些以偏概全了,不是所有的青年都能體驗影片中的生活。而是大多數的青年人想體驗而體驗不到這種生活。
就個人觀感而言,雖然筆者也看的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但我只覺得自己看了一個很優秀的短片,然而短片中並不是我的生活,而我也無法被代入進去。
現在農村裡的孩子可能只有一少部分會有潛水、跳傘、遙遠的旅行和cosplay吧。
與其說影片是獻給所有的青年人,不如說影片是獻給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青年人,在塵土飛揚的農村,在崇山峻嶺的偏遠山區可能還體驗不到這種光鮮亮麗的生活。
當然,影片也讓我清晰地看到國家強大了、進步了、物質生活豐富了,作為一箇中國青年我也是充滿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
3 # 二妞兒
有一定的鼓勵 談不上什麼捧殺
確實題材內容是一部很好的短片,但是看完之後第一感受 自己特別渺小 這也並不是我們普通不能再普通人的後浪時代,,或者說我們周邊的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在視屏中很難找到很難找到我們的真是寫照 譬如環球旅行 乘風破浪出海探險 上海CBD穿著漢服翩翩起舞 這一切 被生活打磨的我們想都不敢想
周邊人在生活的壓迫下選擇996的生活 奔向大街送著外賣 辛勤得在一線 工廠工地 各個工作崗位勞作 拼命地在大城市針扎著 哪有時間 金錢 迫於生活 這才是最實際的現象。我們很難接觸影片中所描述的生活 我們能做的就是拼勁全力謀求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如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她們在船上 我們裸泳。
-
4 # Snail先生
自己也看了,感覺演講得很好,很震撼。
每代人之間,或多或少會有代溝的。但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祖國提供了一個大舞臺供每一代人盡情地揮灑自己的才華。
作為前浪的我們,在注視著後浪前行,鼓勵後浪掀起更美好的浪花。同時,作為前浪的我們,也受啟發於後浪的激情和青春,做出前浪應有的表率和護航。
-
5 # 日慕鄉關
誰都年輕過,誰都明白,年輕人是社會最活躍的一部分,但從來不是時代的掌控者,那些把你捧上天的人,都是有所圖的人。
一邊燉煮著職場雞湯,告訴年輕人如何在厚黑的官場閃躲騰挪,溜鬚拍馬,一邊給年輕人打雞血,鼓勵他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血氣方剛的倒在了戰場上,早熟厚黑的倖存了下來,然後變成老油條,繼續給下一代熬雞湯,打雞血。
B站的《後浪》用極度煽情的語言讚美年輕人,誇耀他們有選擇的權力。
試問沒有你爹你媽在田間地頭像老黃牛一樣耕作,何來選擇的權利,大城市的房子幾萬一平,壓的年輕人被動佛系,回到家鄉,何來選擇的權力。
選擇,是建立在自己能夠承擔結果的基礎上。
B站的《後浪》從頭到尾光鮮亮麗,但世界從來都是柴米油鹽,揮汗如雨。
把上流人的奢華包裝成時代的音符,不過是給那些懵懂的孩子注射鴉片,幻覺永遠是幻覺,當不得真!
-
6 # 潁州城市遊記
我覺得肯定是鼓勵肯定,官方肯定是肯定我們年輕人,我覺得年輕人就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雖然老一輩人看不起我們年輕人,但是九零後已經成為一箇中流砥柱,成為社會的關鍵人物!
我覺得阜陽人年輕人多,我覺得推薦給大學生看,大學生有的人熱愛打遊戲,有的人沒有骨氣,有的人則是正能量,我覺得最需要自我反思自我鼓勵的就是我們農村的孩子,因為農村的孩子需要鼓勵,因為農村的人現在還是處於落後階段!
因為農村的基礎教育還是落後的!我覺得真心覺得要後浪,要鼓勵我們農村人,因為農村人的學校差,農村學生確實是需要自我努力!
-
7 # 龍哥談表達
既不是鼓勵,也不是捧殺,而是一個長者的自述和對年輕人的期望。
本人是標準的85年,回想一下自己的曾經經歷的,就知道現在所看到只不過是一種迴圈。
50後,60後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70後說不要扯上我,後來發現80後是可靠的一代;
60後,70後說90後是墮落的一代,80後說不要扯上我,後來發現90後也是可靠的一代;
80後以前評價00後以後的一代,是後浪,是可靠的一代。
生活總要歸於現實的柴米油鹽,唯一不同的只是每個年代的年少輕狂玩的東西不一樣,喜歡的明星不同,用的渠道不同,表達方式不同。
20年後
00後之前會評價20後和30後,你們是後浪,世道迴圈,僅此而已。
-
8 # 微光心理學
年輕人自己給出了答案
“五四青年節”Bilibili做了一個《後浪》影片,我看了,我也澎湃了,但是我又覺得哪裡不對,我再看了看文稿,發現自己可能不在“後浪”的範疇裡。
我很希望我自己也是如此輕鬆快樂的青年一代,但事實上,我基本沒有時間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我是樂觀積極的人,但不是影片裡說的年輕人,沒辦法脫離現實洋洋得意。
這才是大多數的年輕的一代吧,我是一個90後,重點本科畢業,我想了想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除了家裡條件好的,真的活得都不輕鬆,很多人連婚都不敢結。誠然和上一代對比,我們的物質條件真的好了很多,但是競爭壓力增加得更多吧,多少人在996,多少人連996的機會都沒有!集體財富增加了,但是貧富差距更大了,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我們的心態是真的很好,但是生活並沒有因此對我們更溫柔!
"五四青年節"是誰的節日《後浪》影片展現出的年輕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刺激,自由,都是美好且年輕的好詞,但是這後面的條件是什麼?財富,背景......這個不是我酸吧,沒有錢,這些美好都是空想。但這是“五四精神”嗎?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如果當初巴黎合會後,因為國家受到不公對待而走向街頭抗議帝國主義抗議資本強權的先烈們,看到如今的“五四運動”是向資本獻媚,歌頌社會不公!我想他們會很失望吧!
-
9 # 心理諮詢師馬潔
首先要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後浪》對年輕人的效果要麼是鼓勵要麼是捧殺,我們中國人泱泱五千年文明,可不是西方的二分法,非黑即白。不得不說b站的文案很贊,用詞精準大氣,謳歌時代讚美盛世。但也不得不說今天的年輕人確實趕上了這個物質極大豐富,人民越來越在乎精神文化食糧的時代,而他們享時代不必馬革裹屍、戰死疆場之幸;當然也承受資訊爆炸、技術快速迭代、產業精細化,知識技能快速淘汰之累。每一代人都曾是一段歲月的年輕人,或獨上高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苦懵懂;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的壯志豪情。每一代年輕人都是一樣的,又是不一樣的。
何冰,生於1968年,他的青年期1986~1996年。是啊,他做為b站《後浪》的演講人,哪一句不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當年年輕人的羨慕,祝福和信任。他代表了這一代年輕的人父親,是這代人享受物質的奠基者,更是這一代年輕人承載家國夢的殷殷寄託者。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說《後浪》對年輕人是鼓勵還是捧殺,視角不同一切就不同了。年輕人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希望他們生逢盛世,肩負擔當。
-
10 # sinly慢讀漫思
首先,我想說的是,無可否認,每個宣傳片,都無法做到完美。
在這個影片中和演講中,勢必也會出現一些讓人感覺不這麼好的內容。
比如大家說的裡面提到的那些生活方式,都離自己現實的生活太過遙遠。
然而,我認為,這個宣傳片裡,最主要傳遞的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能讓看到的人受到鼓舞,這就足夠了。
“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比如這段,讓我感覺到一種年輕的,朝氣蓬勃的活力,讓我感覺到鬥志昂揚,讓我感覺,自己有能力,有夢想,有追求,人生就有希望。
我覺得這就是文字的力量,這就是演講的力量,也就是宣傳的力量,如果這股力量,能夠感染到更多人,那麼它的存在就有價值有意義。
其次,在我看來,它裡面的很多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反思的。時代是大家共同的時代,如果有些人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過上自己熱愛的生活,必然有他自身的理由。
或許,有些人會把這些歸因於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的環境。
但我仍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一個人自身的能力,和他的努力。
想要怎樣的生活,就自己努力去創造,而不是等待別人創造好了,贈予自己,因為即便如此,最終也會因為自身能力無法撐起這樣的生活,而無法繼續下去。
“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
現在的你,是否熱愛自己的生活?如果熱愛,那請你繼續熱愛下去,如果不愛,何不想想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我們出生在這個時代,就應該心懷感恩,然後用自己的能力,去更好的服務這個時代,同時,也努力過上自己熱愛的生活。
最後,長江後浪推前浪,需要前浪後浪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大的一層浪。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無論誰,都不可或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而每個人在這個社會最大的價值,在於奉獻與合作。
所以,無論什麼身份的人,都需要共同去為這個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比如這句話,就讓我感覺到,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那麼我就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智慧,讓它更好的被使用,讓更多人受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就是他人生智慧的實踐,如果沒有運用好,可能暫時會無法過上他想要的生活,但最終,這仍是一種人生經歷。
現在的我,還處於年輕一代,但我有一天也終會老去,我也會有很多“逆耳忠言”留給後輩們,那是我人生經驗的結晶。
那是我為了讓他們,避免走我曾有過的彎路,我希望他們的人生,比我的更加美好。
此時的我,也不會羨慕比我厲害之人,更不會嫉妒他們,因為我知道我有自己的節奏,我終有能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我祝福現在的自己,也祝福所有的年輕一代,都能夠活出自我,總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
11 # 有氧生活
後浪火爆個人認為有如下原因
1,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開年出現的世界級災難面前,大部分年輕的一代表現尤為出色,這個表現得到了國家,世界,和隔代人 以及原來對年輕一代持懷疑態度的部分人的高度贊同,而這篇文案,正好讓大多數人認同感達到了一定高度,說出了很多人想說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態度2、讓年輕一代看到了這個時代對於他們的認同,給予了他們高度的自信和鼓勵,後浪首先是正能量的,任何人都需要鼓勵和認同,年輕人更是如此,所謂捧殺不排除會讓極個別的年輕人驕傲,但是就算驕傲也是因為得到了認可,而大多數年輕人,會因為時代給予的鼓勵而朝著更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
時代需要更多傳播正能量的聲音,
-
12 # 嗯嗯sun
我覺得B站的《後浪》,是對年輕人的鼓勵。
1.這是對年輕人的肯定透過這次事情之後,年輕人也勇敢的站了出來,奮鬥在疫情的前面,不在是躲著後面。
非典的時候,這一批年輕人還是孩子,有大人的保護,可是到了這一次疫情,這一批年輕人也站了出來,保護下一批年輕人,年輕人用自己的行為向更多人證明了我們也能撐起一片天。
2.這一代年輕人受到了很多質疑,卻從很少給予鼓舞這一代年輕人從出生以來就被人認為是“垮掉的一代”,自私,唯我獨尊,個性獨立,殺馬特等等一切不好的詞都是被冠在這一代人的頭上,質疑聲從未停過。
難得有影片來給年輕人鼓舞,給年輕人更多正面的鼓舞,年輕人喜歡漢服,他們大膽的穿出去,不管別人嘲笑,追求自己的喜歡,這難道不對嗎?至少沒影響到旁邊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的目標,勇敢的走下去;尤其是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和父母呆在家裡的時候,都積極跟家裡的人宣傳,讓家裡的父母瞭解情況,做好防護措施,減少出門。
對年輕人何必少那麼多鼓舞,因為每個人都年輕過。
-
13 # 陳老師教育說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b站拍了《後浪》致敬當代的青年,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擔任獨白演講。我認為《後浪》表達的思想是對當代年輕人的讚美和致敬。
1.青年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是國家的希望。
當年毛主席第二次出訪蘇聯,在接見中國留學生時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就像早上八九點的太陽。毛主席的這段話表達了他對青年的讚美和鼓勵,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將來會成為國家的棟樑。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綜合素質就是未來國家的面貌。
2.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那些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內心是狹窄懦弱的,他們只會透過嘲笑打壓來尋求自己可憐的存在感。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表揚。青年從前輩手中接過國家的接力棒,他們在傳承中創新,他們會做的更好。今年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很多就是90後,00後,他們有專業的過硬的技術,同樣也有奉獻的精神。我們山東的張靜靜為抗疫付出了生命,她是青年人的代表是所有人的榜樣。
3.當代青年人的精神:專業、開放、現代、多元、和而不同。
不要為年輕人沒有成為你們想要的樣子而抱怨,要鼓勵他們活出自己的樣子。這個時代呼籲開放、多元,呼籲現代、朝氣。這個時代需要專業的人才,需要高質量的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人。年輕人敢想敢做,敢於創新,將愛好興趣變成價值,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愛上中國。
青年人分佈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他們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人類的文明需要青年人來繼承,人類的未來需要一代代有激情有理想的年輕人去創造。
奔湧吧,後浪!
-
14 # 孟溪筆談
是鼓勵,很多上了年紀的總沒事就抱怨“這些小年輕怎麼怎麼不好”,我是很反感這樣的人,藉著年齡資歷倚老賣老,好像自己真的多牛一樣,實際在我觀察中,越是愛這麼說,越不怎麼樣。
很多年紀大的人不得不接受的一點是,自己那一套已經不行了,區別只是自己認識到,還是讓社會來告訴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環境不同,特性也完全不同,但總體上,毫無疑問,一代要比一代強的。
-
15 # 四腳山上不下山
我想在目前環境下 這算是對年輕人的肯定及鼓勵 正面的支援 在很多人罵愛國青年被洗腦 不會獨立思考 甚至歧義“小粉紅”這種言論下 為年輕人正名不好嗎?很多人說這是捧完你 繼續高房價 繼續讓你接受現實 我覺得完全沒必要上綱上線 這就是對年輕人的稱讚 我們年輕人在這次疫情期間的表現也值得稱讚!
-
16 # 吳振偉美麗生活
“因為我們的年輕人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
多麼淺薄的認知
完全是一種成年人的兒童心理
“我表現好,所以世界會更喜歡我
孩子們你們表現好,就能討人喜歡”
一個想著討好世界的人
會善良,會勇敢,無私,無所畏懼嗎?
一個一心想讓世界認可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用他的孩子向世界證明
我們都不行了,我們老了,但我們的年輕人值得你們喜歡
“你們(青年)不用活成我們想像力中的樣子”
你們要活得超出我們的想象力
你們僅按我們的想象力活是不夠的
因為我們還要求你們活出我們想象不到的好
你們要給我們驚喜
給世界驚喜
向世界證明
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
而我們想象力不夠,
我們只能躲在孩子們的身後
讓孩子們替我們來活吧
我們不行了,老了
現在,讓孩子們來向世界證明我們是好的
讓孩子們來替我們活吧
如果孩子們還需要我們的祝福
不,你們這幫懦弱自私的大人們
能給出祝福嗎?
你們有榜樣的作用嗎?
你們為孩子們做出了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的榜樣了嗎?
成年人要為年輕人做出榜樣
不要倚老賣老
我們老了,靠你們了,
這是多麼落後愚蠢不負責任的觀念啊
做好成年人,老年人的自己
放開自己
以身作則投入生命和生活
讓年輕人以你們為榜樣
讓年輕人以你們為傲
從小你們對他們有那麼多的要求,
那麼高的要求
只為向隔壁鄰居證明你的孩子的優秀
孩子長大了
你的成年人的野心更大了
要向全世界證明你的孩子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嗎
而現在你們的孩子長大了
你們躲在了孩子的身後
但牽木偶的線依然在你們的手裡
去,向世界證明你們的可愛
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
證明只是擔心自己不夠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嗎
證明只是懷疑我的孩子真的善良,會勇敢,無私,無所畏懼嗎
證明是虛弱無力的表現
努力證明自己是好的
為了討人喜歡
他人只會鄙夷你們的證明
而證明得不到世界的認可就會讓證明人惱羞成怒
你們成年人老年人需要修練自己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的品質
呈現分享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的品質
成為自信的存在
成年人老年人的自信就是年輕人的榜樣
不要指望年輕人的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
成年人和老年人要學習和修練自己的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
負起自己成長的責任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多麼心虛的向孩子們的試探啊
奔湧吧,後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我們不要拖拉你們的後腿
我們會活出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
這是成年人、老年人對年輕人最好的祝福
-
17 # 大帆說說
是鼓勵,談不上捧殺。但是,《後浪》中的新一代,僅僅指一小部分年輕人。
演講文案不免有些討好年輕人,特別是討好B站使用者。
不過也無可厚非,畢竟是B站推出的五四青年節宣傳片。
但是,整個宣傳片僅僅拿那些有著良好資源的年輕人的“愛好”,來表達整個“後浪”的主題,未免有些單薄了。
也難怪,很多人甚至很多B站網友,看完都覺得割裂。
影片中的是美好,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而對於青年的期待,魯迅先生已經做出了很好的註解。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個人認為,這才是五四青年節應該表達的精神。
-
18 # 加州陽光
個人的命運,既要靠個人奮鬥,更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2000~2020年,過去二十年是最好的時代機遇。
對於00後浪青年,感覺挑戰會更多些。
GDP增速下滑,高居的房價,養老負擔加重,科技創新的邊際改善減少。。
生活縱然有詩和遠方,但需滿足眼前的苟且。
-
19 # CasperWin
是勉勵之意也是寄託希望,有一種交接的感覺。當然要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也會看到一些奇怪的東西。
B站展現了一股想要擠入主流跑道的雄心。不甘於侷限在原來二次元非主流的境界。目前來看這波宣傳挺成功的。相當於藉此為90後00後發聲,為許多新興的行業模式打氣,區域性的創新也可以被納入主要舞臺。
-
20 # 默瀾愛在
這種純雞湯真的不適合年輕人,因為一旦相信並嘗試,就是被現實震驚。你要成為“後浪”,你最起碼得本科吧,考不上大學的拍死一片,你上了本科,你得寫完作業,論文,才有時間去發展愛好,然後各學習app你得去充會員,還看到一個類似於樂高的積木拼搭,拼搭和烘焙一樣,一旦入坑,錢就是嘩啦啦,沒有有錢的爹媽供著,你發展不起那種愛好,人工智慧之類的就更貴了。你可以說打工,沒畢業的學生,只能做做家教,發發傳單,不要說什麼去大企業體驗,能體驗的都是家裡有業務往來的。至於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如果他在北上廣,我想他應該在努力掙錢,擺脫地下室出租屋,三線小城市的應該正老實上班或相親,年紀再大一點,見識了社會,就不會相信這種雞湯了……不過,話說b站為表示誠意,是不是應該先取消自己的會員再來討論對“後浪”的支援。
回覆列表
昨晚,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在央視一套播出,並登陸《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國家一級演員何冰 登臺演講,點贊當今年輕人的專業態度及自信、大氣等優秀特質,配合青春影像混剪,充分詮釋了年輕人表達自我,擁抱世界的態度。當家長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能夠走向人生巔峰,如果孩子能過得比父母更幸福,每一個家長做個美夢都會笑醒吧!但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超越父母的成績,取得更高的收入,因為想要賺錢或者是事業有成,還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搏。長江後浪推前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當重擔落到90後、00後的肩膀上,他們彷彿一夜之間長大,白衣執甲,衝鋒陷陣,成為抗疫大軍的中堅力量,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是好樣的,他們堪當大任,可以託付!“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或許這句話就已經足夠說明我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