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1962
-
2 # 天天向上7467
當然是他出關西去前寫出了五千言的聖經:道德經!有一天,我在讀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唸到一段話,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讀到這幾句話時,我高興的直跳起來。從此那些傳說中的鬼神,地獄中的可怕景象都不怕了。馬溫公的家訓,其中有論地獄的話,說: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雖有剉燒舂磨,亦無所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視萬物與草紮成的狗一樣,沒有貴賤分別。所以天地對待世間萬物是一律平等無私的。 聖人的眼中,百姓與草紮成的狗一樣,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所以聖人對待所有的百姓是一視同仁的,不會有分別心。
-
3 # 遁世迷糊人
有過高光時刻嗎?
孔子問道的時候?未必高光。
西出涵谷,紫氣東來的時候?未必高光。
寫出了《道德經》的時候?未必高光。
他就是個國家圖書館管理員,退休了想想世界這麼大,他想去看看。但是整個諸國的歷史風俗,圖書館的文獻未必沒有,那就找點不知道的地方,於是向西邊走了。
你要說留書涵谷,我倒覺得有點“賊不走空”的意思在,諸子裡面去過秦地的人,老子之前沒聽到誰,老子之後也就荀子去過,韓非子是被秦始皇要過去的。
當時秦地的官員對於中原典藏的渴望估計也是如飢似渴吧,突然一個大學問家上門路過,你就放人走,未免有點過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所以被要求留下著作。
有些人覺得老子是對中原諸國失望,想出關去找找看有沒有他描述的那個“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地界。誰知道呢,但是誰都知道秦並沒有太過看重《道德經》。
真要說高光,只能說在想象中、在神話裡。他自己就是一個實幹主義的老實人,帶了點理想主義者的天真爛漫,如果真要說的話,算是不錯的老者,禮讓(聖人後其身)、不爭(上善若水,山裡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你讓這麼一個老者高光?那還是算了吧。
萬言不如一默,百爭不如一行,至於他的高光時刻?人生困頓時《道德經》中一言在心頭閃現,人不在焦慮,那時他在你心裡高光。自己被選擇迷花眼想懈怠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言猶在耳,不欲心發狂就要有所收斂,這時他在你心頭高光。
當人生的某種境遇,使你產生和《道德經》某一言似曾相識的時候,他在你心中高光。至於其他?他不看重,於我亦無關,高光不高光,與我何干?
-
4 # 自然285589719
光榮與否,寵辱也罷,皆對老子無關,老子講的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講的昰宇宙的自然,講的是道,至於老子為了人類留下五千言巜道德經》,也根本無慾無求,老子是講無慾,曾言“無為,無我,無形,無身”,“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就是說老子與道同在,老子與天與宇宙合一,已自然矣,也就是說老子之心為宇宙,宇宙為老子心,老子己天人合一,所以對老子來講,老子根本不寵辱若驚,……
故而老子根本沒考慮光榮與不光榮時刻。
故而認為老子光榮時刻純屬人類所為,實質巜道德經》就是老子為人類留下的一部天書,其思想放之宇宙而皆準,老子為人類留下了道德之法寶,為人類開啟了智慧和道德之門
-
5 # 焄戨
老子,除《道德經》外,在世時已經很高光了。孔子都向老子問禮,並且,對其讚譽有加,對老子評價很高。孔子言:“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也。
從而,民間有一種說法,道觀的院牆比孔廟高一磚。
-
6 # 荊棘皇冠1983
老子一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踐行道法自然無為之行而傳播《道德經》的時刻,假如沒有當時函谷關令“尹喜”,以手令為由故意刁難老子,老子以著書《道德經》證明自己,也就沒有後世中華文化道家集大成的思想文化傳承了!
老子被動失職周朝文化管理員,有瀆職而離的無奈。周代周敬王時期,王子之間爭奪王權造成混亂,庶長子王子服勢力爭鬥不過嫡次子王子丐,怒而把周代圖書館裡的文化典籍給搬走,王子服帶領忠誠於自己的勢力和圖書館裡的大部分典籍投奔了楚國。
雖然王權爭鬥事出有因,主要責任在王子服而不在當時圖書館的館長“老子”,但是瀆職之罪是跑不了了!
因圖書館已經沒有什麼典籍了,老子這個圖書館的館長也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無奈不能靜靜的沉靜無為,就想遊離華夏四處,這是老子瀆職後無奈之舉,所以才有了老子出關遠遊被尹喜所留,老子著書證己,把自己一生思想得以傳承後世。
老子人生一世函谷關著書立說,應該是其人生最高光的時刻。老子在當時名聲在外但從不高調,有如自然中水一般,默默的思考和總結自然界的種種,以世外之人的形象立於人世間,老子其實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而已!
一生秉承無為自然而然,雖然已經悟道而成卻不想顯示自己的思想精神,選擇遊歷四處避世不出而了卻殘身,但多虧函谷關令尹喜的故意阻攔和用大愛世人之心說服,老子最終也不願意把自己一生所思所想泯滅,所以才著書《道德經》留傳後世。
作為老子一生來看,一生都在周代圖書館裡默默地總結和思考,假如沒有王子服帶書投楚,估計老子會老死於圖書館之中,按照老子無為的品性,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著作留存於世了。
總而然之,老子人生最高光輝煌的時刻不是教訓孔子,也不是周代圖書館館長的位置,更不是被李唐尊為祖宗的時候。
相對於老子而然,自己一生所思所想有了傳承,可以流傳後世幫助華夏族群有利認識自然和自己,這才是老子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
7 # 淨心修道
我認為老子最高光時候,在李唐,成為國姓,大加崇尚,獨尊道學。
唐朝建立太宗李世民曾下詔曰:“朕之本系,起於柱史。"認定老子李耳是自家根宗。這位有為之君,雄才大略,開創了“貞觀之治",在政治縱橫捭闔,同時也是一位感情豐富的詩人,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三十六首,所作詩文和函谷有關便有多首,看《入潼關》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高談先馬應,偽曉預雞鳴。棄濡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其詩歷數發生在函谷關的幾個歷史典故,讚譽這座千古雄關,道家真源。函谷至潼關相距一百二十里,故曰“百二河山。老子之學在唐代繁榮鼎盛,發揚廣大,歷帝尊崇。
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後,更加重視這一點,曾親自注釋道德五千言,下詔頒示天下,庶人士子居家皆藏《老子》一本,設定"崇玄學”慱士。我個認為定名玄宗,,改開元為天寶也和函谷關及老子不無關係。
登基之初便率群臣至函谷膜拜並寫詩弘揚,巜經河上公廟》:昔聞耆叟,河上獨遺榮。跡與塵器隔,心將道德並。詎以天地黑,寧為寵辱驚。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玄玄妙門啟,肅肅祠宇清。冥漠無先後,哪能起姓名。
老子學說,實乃遁世之法,玄之又玄,難得實用,在唐代得以尊崇弘揚,可說是老子最為高光的時候,不知可有道理!
回覆列表
老子李聃最高光的時刻當然是被具有胡人血統的混血兒李世民認為先祖的那一刻。如果沒有貞觀之治時道教的進一步承繼漢時的“黃老”之學,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陰陽生八卦……”是不會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我不知道題主引了路遙一段說辭是什麼意思?人生的路漫長,關鍵處僅僅是幾步,與“道生一,生永珍”相輔相成還是鷸蚌相持呢?
還是說回老子的高光時刻吧。雖然在李世民的生拉硬扯之下道教自漢時興起並在初唐一時興盛,但卻被武則天唯崇佛教而中止,及至千年下來,中國文化形成了儒釋道互補的基本格局。但遺憾的是,後來的道教,給夢想著求仙而長生不老的教義弄得早早就離經叛道了,老子的學說反倒變成了道教的幌子,給束之高閣了,弄得老子是老子,道教是道教了。使中國文化最主要的構成表現出儒釋互補的趨勢,而道教又神又仙的,反倒有些式微了。雖然這不是老子的悲哀,但不能不說是道教的悲哀。
但無論如何,儒釋道,永遠是國學的精華,在傳統文化中,老子的高光時刻,將是永遠的。而且我認為,老子的思想,是高於所有入世哲學思想的,當然包括高於入世的儒學,與莊子的避世哲學有得一博。老子學說的神密,也是其他學說有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