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子世無薔薇雙
-
2 # 野生鴨跖草
歷史上以夏為國號的政權共有五個。
第一、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的夏朝
由大禹的兒子啟所建立的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第二、胡夏
胡夏由南匈奴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在今天的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也是北朝十六國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胡夏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短短的25年。
第三、竇夏
竇夏政權是隋末唐初時期,竇建德在樂壽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年號五鳳。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擊敗了竇建德,竇夏政權就此滅亡。
第四、西夏
西夏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公元881年,拓拔鮮卑人拓跋思恭佔據夏州,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他的後代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因為該政權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宋朝人稱為“西夏”。
第五、明玉珍的夏國
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紅巾軍分為東西兩個派系,其中明玉珍屬於西系。公元1352年,明玉珍加入紅巾軍,被徐壽輝任命為統軍元帥,後升任為統兵都元帥。公元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打下了夔州、萬州,進兵重慶,拜隴蜀四川行省參政。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改元天統。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繼位。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兵取蜀,明升奉表降,自此夏亡。
-
3 # 李木子雨
第一、大禹的夏朝
由大禹的兒子啟所建立的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第二、胡夏
胡夏由南匈奴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胡夏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短短的25年。
第三、竇夏
竇夏政權是唐高祖時期竇建德在樂壽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年號五鳳。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擊敗了竇建德,竇夏政權就此滅亡。
第四、西夏
西夏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公元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為該政權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因此稱宋朝人稱為“西夏”。
第五、明玉珍的夏國
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紅巾軍分為東西兩個派系,其中明玉珍屬於西系。公元1352年,明玉珍加入紅巾軍,被徐壽輝任命為統軍元帥,後升任為統兵都元帥。公元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打下了夔、萬,進兵重慶,拜隴蜀四川行省參政。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改元天統。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繼位。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兵取蜀,明升奉表降,自此夏亡。
-
4 # 塞內加爾小黑
第一、大禹的夏朝
由大禹的兒子啟所建立的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第二、胡夏
胡夏由南匈奴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胡夏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短短的25年。
第三、竇夏
竇夏政權是唐高祖時期竇建德在樂壽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年號五鳳。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擊敗了竇建德,竇夏政權就此滅亡。
第四、西夏
西夏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公元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為該政權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因此稱宋朝人稱為“西夏”。
第五、明玉珍的夏國
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紅巾軍分為東西兩個派系,其中明玉珍屬於西系。公元1352年,明玉珍加入紅巾軍,被徐壽輝任命為統軍元帥,後升任為統兵都元帥。公元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打下了夔、萬,進兵重慶,拜隴蜀四川行省參政。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改元天統。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繼位。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兵取蜀,明升奉表降,自此夏亡。
-
5 # 柴門聞犬吠666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存在了將近500年。一般認為夏朝以“夏”為國號是因為建立者夏啟所在的部落名為夏。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啟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後代,也就是屬於黃帝的後裔(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所以夏朝之後,我國古代先民常以“華夏”自稱。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由五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了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其中由匈奴族鐵弗部人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也以“夏”為國號,稱為“胡夏”或“赫連夏”。
赫連氏原屬於南匈奴後裔,西漢時因匈奴內部分裂而歸附西漢王朝,逐漸漢化改為劉姓,所以赫連勃勃本姓劉。其父親劉衛辰原是匈奴鐵弗部首領,為人狡猾多變,反覆無常,在前秦與代國之間頻繁的反叛與投降,最後被代國復國,建立北魏的拓跋珪攻破城池,劉衛辰被部下所殺,宗族同黨中除幼子赫連勃勃外,其餘五千多人全部被拓跋珪所殺。
赫連勃勃在被滅族時逃到了鮮卑族叱幹部,叱幹部酋長叱幹他鬥伏害怕受牽連,派人將他送交給拓跋珪。送交時幸虧叱幹他鬥伏的侄子叱幹阿利將赫連勃勃劫下,送到後秦高平公沒弈幹處。赫連勃勃最後就在沒奕幹那兒長大成人,並且還做了沒弈乾的女婿。
後秦皇帝姚興很賞識赫連勃勃的才幹,就讓他協助沒弈幹鎮守高平(今寧夏固原),還要把劉衛辰的舊部和其他一些部落共兩萬人給他率領。姚興的兄弟姚邕進諫不要重用赫連勃勃,認為此人對上傲慢,對下殘暴,不可信任。姚興當時聽進去了,最後還是讓赫連勃勃率領一部分遊牧部落鎮守朔方(今內蒙古杭愛旗北)。
很快赫連勃勃就露出了殘酷暴力的真面目,他乘後秦衰落時,截留河西鮮卑族首領獻給姚興的大批馬匹,又假裝行獵,襲擊殺害恩公兼岳父的沒弈幹,併吞他的部眾。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就脫離後秦管轄,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因匈奴是夏王朝後裔(《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或許是赫連勃勃為了正統的需要,或許是因為他的父親曾被前秦苻堅封為夏陽公,赫連勃勃將自己的國號定為“夏”,總之在國號上就可以看出赫連勃勃的雄心壯志。
赫連勃勃除了在國號體現他的野心外,還從他改姓和建城上將自己的野心顯露無疑。建國後,赫連勃勃認為,帝王是天的兒子,“其徽赫實與天連”,所以改姓赫連。同姓同族不同宗的都稱鐵伐氏,意為堅硬如鐵,銳可伐人。
起初赫連勃勃認為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特別強大,都城會成為後秦攻擊的靶子,所以就沒有建。而是採用遊牧民族慣用的運動戰打法,發揮騎兵優勢。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和剛稱王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決定建城,地點在現在的陝西靖邊縣以北約五十公里處。
赫連勃勃任用當年救過自己的叱幹阿利為將作大匠,徵用各族人民十萬人蒸土築城。為了使城牆夯得結實,驗收方式極其嚴苛,錐子如果能錐的城牆一寸深,就殺死築這段城牆的工匠,把屍體混在泥土裡當建築材料用。赫連勃勃給新築的這座城取名“統萬”,有統一萬邦的意思,可見其的野心之大,但是為了築這座城究竟死了多少人,就沒人知道也沒人關心了。
500多年後,党項人李繼遷以統萬城(當時稱夏州)為根據地與北宋對抗。党項李氏原姓拓跋,因唐朝末年平叛黃巢起義有功,賜姓李。又因為党項人所在的平夏地區是以前赫連勃勃的“胡夏”所在地,所以封其首領為“夏國公”。
到了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時繼承夏國公位,之後又以“夏”為國號建國稱帝,自稱大夏國。因其在宋朝的西邊,所以宋朝人稱之為西夏。
除了胡夏和西夏,歷史上還有兩個以“夏”為國號的政權,一個是隋朝末年竇建德建立的夏國;一個是元朝末年紅巾軍統帥明玉珍建立的明夏,但這些政權都很短命,即使赫連勃勃的胡夏政權也就維持了24年。究其原因,要麼就是統治基礎薄弱,要麼就是統治殘暴所致。
-
6 # 棒槌襖襖
中國人號稱華夏民族,“夏”字最早出現在《尚書 舜典》中。漢代大儒孔安國解釋說:“夏,華夏也。”;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註解說:“夏訓大也,中國有文章光華禮儀之大。”可見,“夏”是一個富有吉祥寓意的字。所以,在我國五千年浩瀚文明史上,不乏以夏字作為國號的政權。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就叫夏朝。夏朝的國君為姒姓,相傳是夏后氏部落領袖大禹之子啟所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夏朝先後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斟鄩(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其極盛時的勢力範圍包括現在河南省大部、河北省和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地區。夏朝從啟到桀,共傳十三代,前後有十六位君王,夏朝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之間,歷時約500年。夏朝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態從原始部落聯盟向奴隸制國家轉變的產物,它給後世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就是產生了夏曆。夏曆以正月為一年之首,又稱“夏正”,這一由農耕文明產生的古老曆法一直沿用至今。
東晉十六國時期,在廣袤的陝北黃土高原上出現過一個以“夏”字為國號的少數民族政權,這就是大夏國。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自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夏,建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東北)。此時東晉權臣劉裕攻滅陝西關中地區的羌人政權後秦,留第三子劉義真鎮守長安。公元418年,赫連勃勃率大軍從陝北高原南下,一舉奪取長安,隨後即位稱帝,建立大夏政權,史稱“赫連夏”。大夏國極盛時期佔有今陝西北部和內蒙古河套地區,公元431年為吐谷渾所滅。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公元618年,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帝,建國號為夏,年號五鳳。次年,竇建德遷都洺州(今河北永年),據有河北大部分郡縣。設定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侍中、納言等官職。公元621年,竇建德割據勢力被李世民所滅。
公元十一世紀,河西走廊活躍著一支党項拓跋氏族人,在幫助中原王朝平定內亂以後,逐漸佔據了夏、銀、綏、宥四州之地,其首領被中原王朝封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簡稱西夏。公元1032年,元昊嗣夏王位,並於1038年正式稱帝。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最盛時轄有二十二州,包括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一部分地區,先後和遼、金、宋、蒙古鼎峙。西夏居民有党項、漢、藏、回鶻等族,從事農牧業。盛產青白鹽、織氊毯、枸杞。與宋朝的經濟文化聯絡極為密切,茶馬鹽鐵交易頻繁。西夏的部分政治制度仿照宋朝,制定了自己的文字、法律和典章制度。為爭奪地盤,多次與宋、遼、金髮生戰爭。公元1227年為蒙古所滅,共歷十帝,凡一百九十年。
-
7 # 世界全史羅銳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存在了將近500年。一般認為夏朝以“夏”為國號是因為建立者夏啟所在的部落名為夏。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啟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後代,也就是屬於黃帝的後裔(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所以夏朝之後,我國古代先民常以“華夏”自稱。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由五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了十六的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其中由匈奴族鐵弗部人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也以“夏”為國號,稱為“胡夏”或“赫連夏”。
赫連氏原屬於南匈奴後裔,西漢時因匈奴內部分裂而歸附西漢王朝,逐漸漢化改為劉姓,所以赫連勃勃本姓劉。其父親劉衛辰原是匈奴鐵弗部首領,為人狡猾多變,反覆無常,在前秦與代國之間頻繁的反叛與投降,最後被代國復國,建立北魏的拓跋珪攻破城池,劉衛辰被部下所殺,宗族同黨中除幼子赫連勃勃外,其餘五千多人全部被拓跋珪所殺。
赫連勃勃在被滅族時逃到了鮮卑族叱幹部,叱幹部酋長叱幹他鬥伏害怕受牽連,派人將他送交給拓跋珪。送交時幸虧叱幹他鬥伏的侄子叱幹阿利將赫連勃勃劫下,送到後秦高平公沒弈幹處。赫連勃勃最後就在沒奕幹那兒長大成人,並且還做了沒弈乾的女婿。
後秦皇帝姚興很賞識赫連勃勃的才幹,就讓他協助沒弈幹鎮守高平(今寧夏固原),還要把劉衛辰的舊部和其他一些部落共兩萬人給他率領。姚興的兄弟姚邕進諫不要重用赫連勃勃,認為此人對上傲慢,對下殘暴,不可信任。姚興當時聽進去了,最後還是讓赫連勃勃率領一部分遊牧部落鎮守朔方(今內蒙古杭愛旗北)。
很快赫連勃勃就露出了殘酷暴力的真面目,他乘後秦衰落時,截留河西鮮卑族首領獻給姚興的大批馬匹,又假裝行獵,襲擊殺害恩公兼岳父的沒弈幹,併吞他的部眾。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就脫離後秦管轄,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因匈奴是夏王朝後裔(《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或許是赫連勃勃為了正統的需要,或許是因為他的父親曾被前秦苻堅封為夏陽公,赫連勃勃將自己的國號定為“夏”,總之在國號上就可以看出赫連勃勃的雄心壯志。
赫連勃勃除了在國號體現他的野心外,還從他改姓和建城上將自己的野心顯露無疑。建國後,赫連勃勃認為,帝王是天的兒子,“其徽赫實與天連”,所以改姓赫連。同姓同族不同宗的都稱鐵伐氏,意為堅硬如鐵,銳可伐人。
起初赫連勃勃認為自己的實力還不夠特別強大,都城會成為後秦攻擊的靶子,所以就沒有建。而是採用遊牧民族慣用的運動戰打法,發揮騎兵優勢。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和剛稱王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決定建城,地點在現在的陝西靖邊縣以北約五十公里處。
赫連勃勃任用當年救過自己的叱幹阿利為將作大匠,徵用各族人民十萬人蒸土築城。為了使城牆夯得結實,驗收方式極其嚴苛,錐子如果能錐的城牆一寸深,就殺死築這段城牆的工匠,把屍體混在泥土裡當建築材料用。赫連勃勃給新築的這座城取名“統萬”,有統一萬邦的意思,可見其的野心之大,但是為了築這座城究竟死了多少人,就沒人知道也沒人關心了。
500多年後,党項人李繼遷以統萬城(當時稱夏州)為根據地與北宋對抗。党項李氏原姓拓跋,因唐朝末年平叛黃巢起義有功,賜姓李。又因為党項人所在的平夏地區是以前赫連勃勃的“胡夏”所在地,所以封其首領為“夏國公”。
到了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時繼承夏國公位,之後又以“夏”為國號建國稱帝,自稱大夏國。因其在宋朝的西邊,所以宋朝人稱之為西夏。
除了胡夏和西夏,歷史上還有兩個以“夏”為國號的政權,一個是隋朝末年竇建德建立的夏國;一個是元朝末年紅巾軍統帥明玉珍建立的明夏,但這些政權都很短命,即使赫連勃勃的胡夏政權也就維持了24年。究其原因,要麼就是統治基礎薄弱,要麼就是統治殘暴所致。
-
8 # 迪漂中國大叔看世界
歷史上以夏為國號的:
1, 夏(約前2100年-約前1600年)
由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也就是“家天下”,存在了將近500年。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啟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的後代,屬於黃帝的後裔(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從此以後,我國古代就稱為“華夏”。
2、胡夏(407年-431年)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由五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了十六的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其中由匈奴族鐵弗部人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也以“夏”為國號,稱為“胡夏”或“赫連夏”。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胡夏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短短的25年。
3、大夏(618年-621年)(竇夏)
竇夏政權是唐高祖時期竇建德在樂壽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年號五鳳。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擊敗了竇建德,竇夏政權就此滅亡。
4、西夏(1038年—1227年)
宋朝時期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開國皇帝李元昊,歷十帝,享國189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為該政權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因此稱宋朝人稱為“西夏”。
5、明夏(1363年-1371年)
元朝末年割據政權,開國皇帝明玉珍,歷兩帝,享國8年。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紅巾軍分為東西兩個派系,其中明玉珍屬於西系。公元1352年,明玉珍加入紅巾軍,被徐壽輝任命為統軍元帥,後升任為統兵都元帥。公元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打下了夔、萬,進兵重慶,拜隴蜀四川行省參政。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改元天統。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繼位。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兵取蜀,明升奉表降,自此夏亡。
-
9 # 石開言
前來打擂[馬思純的微笑]。
在正史可見的,以夏為國號的政權共有6個。分別是夏王朝,赫連胡夏,竇建德夏國,西夏,東夏,明玉珍夏。下面分別介紹。
一、夏王朝。
夏商周中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記載的朝代。大約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傳國14代享國400餘年到500年。主要施行邦國聯盟制,夏國君更像是邦國聯盟的盟主。夏朝由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啟改變了部落聯盟首領的禪讓制,改族天下為家天下,開始了王朝統治世襲制。夏王朝的代表人物有啟,太康,后羿,少康,桀。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暴虐無道,統治之下方國部落,多有不滿。其統治之下的商部落起兵反抗,在首領商湯率領下,滅亡夏朝。夏朝的朝代名,成為中華民族的指代,夏也就是華,古代華夏合稱,指代中國。華夏民族,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由此而來。
二、胡夏。
胡夏,也叫赫連夏,由匈奴南單于後裔赫連勃勃建立,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建立的最後一個國家,存在時間很短,前後20餘年。胡夏赫連氏,趁西晉滅亡,五胡亂華之際,不斷髮展壯大,先後依附後趙,前秦,後秦,北魏滅掉代國,赫連勃勃外逃。東晉初,赫連勃勃稱帝建元,攀附夏王朝為先祖,所建國號為大夏,史稱胡夏。胡夏雄心大志,四處征伐,曾與北魏,東晉等國大戰多次,渡黃河征伐北涼,西秦等國時,被吐谷渾政權趁虛而入,大敗而亡,皇帝被俘後獻給北魏,胡夏滅亡。
三、竇夏。
此夏為隋末唐初天下大亂時,由一方豪傑竇建德所建立。隋唐時期,一十六路反王,三十六狼煙,群雄並起,都想逐鹿中原。但識時務者為俊傑。當時李淵勢大,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竇建德順水推舟,將所得到的隋朝八璽獻給唐朝,並順勢歸降,在唐朝官聚極品。竇夏存在時間不過兩三年時間。
四、西夏。
由党項民族建立。在殘唐五代時,一直與梁唐晉漢周,以及契丹,宋等強大政權保持小心翼翼良好的關係。後來,党項受到北宋趙光義攻伐,徹底與中原王朝決裂,党項民族英雄李元昊開國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自稱大白高國。西夏國土較小,條件惡劣,但勇武善戰,典型的夾縫中生存壯大。夏遼、夏宋、夏金、夏蒙等一系列戰爭中,多次戰勝,戰平,或者逼停戰爭。西夏可以稱得上小強,真正的小而強,令人敬佩。後來,在蒙古滅掉西夏。不得不說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在伐夏戰爭中,被西夏人擊傷而死!一個民族,正是有一代或兩代,有一個或兩個的英雄,才會為他人所尊重,為後人所敬仰。西夏得國一百多年。
五、東夏。
歷史上,東夏曾與西夏同時存在過,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個政權出現於金國末期,蒙古征伐金國,金國主要統治力量已經聚集到黃河以北的中原地帶。原屬於金國統治的將領浦仙萬奴發動兵變,反叛大金,自稱大夏天王,國號大夏,先是依附於蒙古,後來又叛蒙古,復立國號為東夏,主要是為了區別於西夏。當時蒙古正集中力量征伐西夏,而金國已成強弩之末,這時東夏得以發展,幾乎取得了金國在東北地區的所有地盤。東夏比較力量薄弱,而蒙古帝國處於全盛上升期,不久東夏為蒙古所滅。東夏叛金,造成金國內部力量分裂,更加無力抗擊蒙古,東夏可以說是亂臣賊子,趁虛作亂的代表,後世不屑修史,導致我們歷史資料極其有限。
六、明夏。
明夏,由明玉珍在重慶建立。元末時期,元失其鹿,被蒙元壓抑近百年的漢民族力量大爆發,大滿血復活。各路英豪紛紛登場,大顯身手,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等自不必說。還有一個明玉珍,他審時度勢,在重慶地區建立夏國,由於不是在四川建國,所以不被稱為蜀夏,稱為明夏。當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和蒙元軍隊相互攻戰,明夏地處偏僻,認真經營西南,攻擊雲貴,漢中地區,依託江山天塹,守成自得,可惜明玉珍早亡,幼子當國,被朱元璋所滅,明夏併入大明。
以上,是歷史上以夏為國號的幾個政權。畢竟,夏在中國民族歷史上,是一個深刻的文化符號,無論漢民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想得國正統,舉旗有名,這也就容易理解了!
-
10 # 史海釣客
中國歷史上以夏為國號的政權,主要有以下幾個:五胡16國時期的匈奴夏國。上古三代之一的夏朝。和宋遼鼎足三分的西夏還有一個就是元末明初建都重慶附近的,由明玉珍所建的夏國。夏朝是有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匈奴族的下國是由赫連勃勃建立。定都在統萬城。西夏國都興慶府大概在現在的寧夏一帶。明玉珍的大夏國都城大概在重慶的老城區。
-
11 # 風光藝境
中國歷史上,以“夏”定國號的朝代或政權,計有六個。依立國次序,先後為夏朝、大夏、竇夏、西夏、東夏、明夏。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其各自發展歷史:
一、【夏朝】(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約前十六世紀、或具體些約公元前2070—約前1600)夏朝約建立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姒姓,相傳第一代王為夏后氏部落首領禹。大禹逝後,其子啟嗣位,是為夏後(王)帝啟。啟確立王位世襲制,由部落聯盟首領轉化為奴隸制國家君主,“夏”始為朝代名,後世稱夏朝。夏朝由部落聯盟體制進入了奴隸社會。夏朝自禹至桀共傳十四世、十七君,歷時四百七十一年(一說為四百三十二年)。夏朝先後建都之地有:陽城(今河南登封市)、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斟鄩(今河南鞏義市西南,一說山東濰坊市西南)、帝丘(今河南濮陽市西南)、原(今河南濟源市西北)、西河(今河南安陽市東南)等處,可見夏朝大約以今河南為中心,包括陝東、晉南、冀北、魯西等地區。約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最後一個君王桀因“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為商湯伐滅,夏朝亡。
二、【大夏】(407—431)五胡十六國時期鐵弗匈奴人所建之政權。北魏天賜四年(407),匈奴鐵弗貴族劉勃勃襲殺後秦高平公沒弈於,脫離姚氏後秦管轄而自立門戶,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建元龍昇,國號“大夏”,大夏政權始此。413年,夏王勃勃改姓為赫連氏,同時徵發民夫十萬,蒸土興築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內白城子)為都城。418年,夏王赫連勃勃興兵驅逐東晉兵馬,入據重鎮長安,佔有關中,以長安為南都,稱帝。赫連勃勃大王能征慣戰,攻城略地,大夏政權最盛時,據有今陝北、關中及內蒙古、寧夏、甘肅之一部。425年,四十五歲的夏帝赫連勃勃辭世,其三子赫連昌嗣位,國勢逐漸走衰。427年,北魏大軍破統萬城,赫連昌敗奔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其五弟率餘部奔平涼。翌年,夏主赫連昌兵敗安定,被北魏軍擒獲;五弟赫連定於平涼即夏王位,紹續鐵弗夏統。431年正月,大夏滅西秦(隴西鮮卑族乞伏氏所建政權,轄今甘肅西南部;共傳四主、凡四十七年)。六月,夏主赫連定避北魏而西遷,被吐谷渾所俘,獻於北魏,鐵弗匈奴大夏亡。大夏傳三主、凡二十五年。
三、【竇夏】(617—621)隋末竇建德所建的夏政權。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正月,河北起義軍領袖竇建德據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建元丁丑;次年稱夏王,改國號為夏,建元五鳳,據有今河北大部地區。619年閏二月,夏王竇建德兵進聊城(今山東聊城市東北),擒殺叛隋弒君的逆賊宇文化及,哭祭隋煬帝,奉表皇泰帝(618年三月,隋煬帝於江都被弒,五月,唐王李淵廢黜隋恭帝楊侑,自立為帝,建立唐王朝;留守東都洛陽的隋煬帝之孫越王楊侗被東都群臣擁奉為帝,年號皇泰,故稱皇泰帝;619年四月,東都權臣王世充廢黜毒殺皇泰帝,自立為鄭帝),皇泰帝封竇建德為夏王。621年春,據洛陽篡位稱帝的王世充被唐秦王李世民打得奄奄一息,又不甘坐以待斃,連連遣使向夏王竇建德求救。三月,竇建德親率號稱三十萬的大軍馳援洛陽,進至成皋之東原(東廣武,今河南滎陽市東北),被李世民阻拒於虎牢關。五月,李世民大破竇軍,竇建德被俘,斬首於長安;凡一主、共五年的竇夏政權亡。
四、【西夏】(1038—1227)党項人拓跋氏所建之王朝。党項羌首領李元昊於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十月稱帝建國,自稱大夏皇帝,國號“大夏”,又稱白上國;因其位於大宋之西,故宋人稱之為西夏,後世沿襲此稱。西夏定都興慶府(後改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市)。初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極蕭關,北控大漠”,轄二十二州;極盛時期包括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區。西夏先與北宋、遼鼎峙,後與南宋、金並存。居民有党項、漢、吐蕃、回鶻等族,制度多仿唐、宋;創有蕃文,又通行漢文。1227年蒙古軍兵臨夏都城下,國勢瀕危,西夏末帝李睍據中興府死守。六月,城內糧盡援絕,又倒黴趕上了天災,發生強烈地震,末帝力殫勢窮,無力支撐,無奈出降,旋被殺,西夏亡。西夏共傳十主、凡一百九十年。
五、【東夏】(約1216—1233)東夏國為女真族蒲鮮萬奴所建之政權。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十月,金宣撫使蒲鮮萬奴叛金,據遼東城(即東京,治今遼寧遼陽市)自立,稱天王,國號大真。十一月,起兵反金的契丹首領耶律留哥率領契丹兵襲破東京,萬奴率部眾十萬遁海島。次年十月,萬奴降於蒙古,登陸破金軍,後駐南京(今吉林省延吉市城子山古城)。旋復叛蒙古,改號東夏,又稱東真國。1219年東夏與高麗結盟,1224年侵高麗。東夏勢力所及,西北自上京(今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丹東市九連城)兼及遼東半島,東南到曷懶路(治今朝鮮咸鏡南道咸興府南五里古城)與恤品路(治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即雙城子)。東夏國前期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市老城鎮),稱鹹平宣撫;後都南京(今吉林省延吉市城子山古城)。官制同於金朝,有尚書左右丞相、都元帥或左右副元帥、宣徽院各官;軍民按猛安謀克組織,與女真同。1233年九月,南京被蒙古軍攻破,東夏王蒲鮮萬奴被擒殺。一說未死,後脫歸,於1245年為蒙古軍所敗。東夏國共存在十九年。
六、【明夏】(1362—1371)元末起義軍首領將領明玉珍所建立的政權。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十二月,天完政權的君主徐壽輝部將明玉珍襲破並佔據重慶,被授隴蜀右丞,成為天完政權的隴蜀最高長官。次年,明玉珍克嘉定(今四川樂山市)、成都等地,盡有川蜀全境。1360年夏,天完政權權臣陳友諒弒殺君主徐壽輝,自稱漢帝,篡位奪權改朝換代了。明玉珍聞訊,憤而與陳友諒絕交,自稱隴蜀王。1362年三月,明玉珍在群臣的擁戴下,於蜀地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都重慶,立妻彭氏為皇后,子明昇為太子,建立明夏政權。夏帝建立官制,開科取士,定十取一的賦稅,蜀地安樂。次年,明玉珍遣兵攻入雲南,敗元梁王;復遣將北上,分取巴州(今四川巴中市)、興元(今陝西漢中市)、鞏昌(今甘肅隴西縣),將勢力拓展至陝南甘中。1366年二月,三十六歲的夏帝明玉珍病逝,十歲的太子明昇嗣位。孤兒寡母駕馭不了驕悍的文臣武將,上層失和,勾心鬥角,攪鬧得國勢日衰。建國已三年、志在一統的明太祖朱元璋容不得境內有割據勢力存在,遂於洪武四年(1371)正月,派遣大將傅友德、湯和率軍分道討伐割據川蜀的明夏政權。六月,湯和揮師西進兵臨重慶,夏帝明昇降。明軍續克成都等地,平定全蜀,明夏亡。明夏立國近十年、凡二主。
不揣淺陋,故試述之。
回覆列表
啟建立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407年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 618年,竇建德定都於樂壽,國號大夏。 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1363年,明玉珍在在重慶稱皇帝,國號“大夏”。
(約前2100年-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開國君主禹,姓姒,歷17位君主,享國約500年。約公元前2100年,禹以多個部落聯盟的形式建立國家,夏王朝由此建立,後禹傳位其子啟,將原始部落的禪讓制變為世襲制,啟致力於開疆拓土,使夏王朝強盛,後其子太康繼位,荒廢政事,導致后羿專政,後其弟中康繼位,想奪回大權,但被后羿擊敗,中康之子相繼位,為后羿所驅逐,后羿自己登上王位,後來寒浞殺掉后羿,由自己繼位,相之子少康爭取各方勢力支援,滅了寒浞,登上王位,夏王朝復國,並勵精圖治,史稱“少康中興”,後其子予和其孫槐繼位,勵精圖治,使夏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後面繼位的芒,洩,不降,扃,廑皆是守成,有作為的好皇帝,後孔甲繼位,荒淫無度,殘暴不仁,夏王朝開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