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村牽掛的家

    歐洲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有三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誌,歐洲進入近代時期。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義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佔據主導。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

    一、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一場在近代對歐洲學術生活印象深遠的文化運動。它起源於義大利,在兩個半世紀的文化間隔中擴大到北歐和西歐,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歷史、宗教和學術的其他方面。

    義大利的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人稱第一名骨子裡的人本主義者,在1330年寫道:“我活著,但我寧願在另一年代重生。”他對希臘和羅馬古典文化情有獨鍾。在15和16世紀對古人的興趣有增無減,人們感到傳統文化正在消失,而古文化是復興所需的思想和意見的寶庫。馬提歐·佩梅力在1430年寫道:“現在每一顆會思想的心靈都確實應該感謝上帝允許自己誕生在一個新時代。”文藝復興產生了:一個學問舉足輕重的新時代。

    文藝復興是日益增加的拉丁語和希臘語文字研究啟發,把希臘-羅馬時代作為黃金時代加以崇拜。這促使很多藝術家和作家開始把羅馬和希臘的例子作為榜樣創作自己的作品,但是這一時期也有很多創新,特別是在藝術的多面手如列奧納多·達芬奇筆下。很多羅馬和拉丁文材料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存在。僧侶們在過去一千年裡一再抄寫舊的文字,並把他們收藏起來,但卻是為了別的目的。更多的材料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大量從伊斯蘭世界流落進入義大利,後者繼承這些透過征服取得的希臘和羅馬文字和知識,甚至嘗試在其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改良。人文主義者們一向自視為高階思想家,將恢復偉大的過去看作是一場文藝復興——一次文明本身的復生。

    這一時期也確立很多重要的政治先例。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的政治作品《君主論》影響之後的專制政治和現實主義政治。同樣重要的是很多統治者資助和利用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作為自己權力的象徵。

    總的來說,文藝復興可以被看作一場知識分子透過復興古代的思想,也透過新的思想方法研究和改良世俗社會的嘗試——近古時代在語言、思想和感覺上過於“哥特化”。

    二、宗教改革

    德國教士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打破教宗的專制

    在這一時期天主教會的腐敗遭到新教改革的強力反彈。後者獲得諸多支援,特別是在尋求強國之路,擺脫天主教會影響的諸侯之間。馬丁·路德之後人物層出不窮,比如約翰·加爾文的加爾文主義在很多國擁有影響,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使英格蘭從天主教會獨立,另創聖公會(與一般看法不同的是這只是一半正確,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完成聖公會的組成工作)。這些宗教分歧導致由宗教和西歐野心勃勃、日益強大和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發起和推動的一輪新的戰爭。

    新教改革也使天主教會內部開始一輪改革浪潮,史稱反宗教改革,目的在於減少腐敗,增進與加強對於天主教教義的信心。在這場運動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組織就是耶穌會,它協助東歐國家留在天主教內。但是天主教會仍然多少被宗教改革所削弱,歐洲的一部分從此不再受其掌管,其餘的天主教國家的君主也開始掌控本國的天主教會組織。

    中歐國家,如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匈牙利,比起西歐更加寬容。雖然仍然規定天主教占主導地位,它們繼續允許大量的宗教少數派保持自己的信仰。天主教徒、新教徒、東正教徒和猶太教徒在中歐各守一方。這個時期的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泛歐洲思想的興起。埃默裡克·克呂瑟(Eméric Crucé,1623)提出歐洲理事會的構想,目的是結束歐洲的戰爭。建立持久和平的嘗試沒有成功,雖然1518年所有的歐洲國家(除了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兩者不被看作是歐洲國家)在1518年倫敦條約中同意維持和平。幾年之後就再次爆發好幾場戰爭。宗教改革也使得歐洲和平在幾個世紀之內成為不可能。

    另外一個結果是歐洲至上主義。文明的概念來自於古希臘和羅馬:紀律、教育和城市生活是文明開化的必要條件;文明性是判斷歐洲人和非歐洲孰優孰劣的標準,歐洲自認優於其它大洲。當時存在蒙田等人發動的另一運動,認為歐洲之外的人是更好、更自然和更純樸的人。整個歐洲都建立郵政服務系統,使得歐洲人文主義知識分子得以拋開宗教分歧互相聯合形成網路。但是羅馬天主教會查封許多重要的科學著作;這導致新教國家在學術上後來居上,因為查封書籍只在某一地區有效。弗朗西斯·培根和其他熱心科學人士嘗試以強調自然的統一建立歐洲的統一1。在15世紀的中世紀末,強大的由擁有中央集權的新君主們建立的世俗民族國家出現在法國、英格蘭和西班牙。另一方面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會力量在不斷壯大,從波蘭國王手中奪過立法權力。新的國家強權也在別的國家特別是英格蘭受到國會挑戰。地區統治者、城市、農民共和國和騎士們合作組成的新型國家開始出現。

    三、啟蒙運動

    在近代早期,資本主義制度(透過重商主義)取代封建制度,至少在西部歐洲成為經濟的基本組織形式。不斷擴張的殖民地促進商業革命。這段時期現代科學的崛起及其在技術進步上的應用引人注目,並在工業革命中到達高潮。伊比利亞(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1492年為尋找通向東印度群島的捷徑向西的探險為首的對新大陸的開發,不久便受到英國人和法國人開發北美的挑戰[20]。新的貿易形式和不斷推進的地平線產生新的政府、法律形式和經濟需要。

    宗教改革對歐洲整體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國家之間被宗教劃清界限,某些國家內被也被宗教紛爭四分五裂,並得到外敵的熱心支援。法國在十六世紀陷入這個深淵中,發生一系列的名為法國宗教戰爭的衝突,最終以波旁王朝取得勝利而告終。英格蘭在一段時間內避免了這種情況,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溫和的英國國教得以確立。現代德國的大部分當時在理論上的神聖羅馬帝國框架內由許多小的主權國家組成,教派分歧使得諸侯割據更加嚴重。波蘭立陶宛聯邦此時由於其宗教自由和大體上免於歐洲宗教紛爭而受到注意。

    三十年戰爭進行於1618年至1648年,主要在今天的德國境內,大多數歐洲列強捲入其中。它開始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新教和天主教諸侯之間的衝突,隨後逐漸演變成席捲大半個歐洲的全面戰爭,原因也不是一定和宗教有關[21]。在戰爭中僱傭兵被廣泛運用,它的主要影響是大片地區被搜尋糧草的大軍洗劫一空。大範圍的饑荒和傳染病流行使德意志諸侯國人口元氣大傷,低地國家和義大利情況稍好,很多地區強國瀕臨破產的窘境。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德國人口由於戰亂和與此有關的引發的疾病和饑荒死去[22]。戰爭整整持續三十年,但是引發戰爭的矛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未解決。

  • 2 # 半畝園書生

    這個題目時間跨度很長,我想用歐洲歷史分期這個時間線來重點敘述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選取了從古典時代到二十世紀這段歷史,即從公元前753年至公元1991年共計2744年。這段歷史共分五個時期,分別是古典時代—中世紀—近代歐洲—十九世紀—二十世紀。

    一,古典時代概述

    古典時代從公元前753年到476年,共計1229年。這一時期相當我國從東周到南北朝時期。公元前753年傳說中的羅慕路斯殺死了自己的弟弟瑞摩斯,在臺伯河下游的一個小山村建立一個新的城市,就是羅馬。此後羅馬不斷髮展,先後經過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帝政時期。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我認為有兩件。

    1,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基督教自創立之初,就受到羅馬皇帝迫害,但是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時,325年正式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此後基督教的勢力和影響迅速擴大,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基督教從少數人的宗教轉變成地球上最大帝國裡佔據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君士坦丁也成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重要人物。

    2,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公元前27年屋大維號稱奧古斯都,正式建立羅馬帝國(也就是古羅馬的帝政時期),此後300年羅馬帝國開始衰落,286年,戴克裡先為了治理方便,把羅馬帝國分為兩半,與好友馬克西米安分別治理,並設立了副職。實際上當時的羅馬帝國由4個人共同治理,史稱“四帝共治制”,這種分裂後被狄奧多西一世統一,在狄奧多西死後,395年羅馬帝國徹底分為東西兩部分。位於西部的帝國仍然以羅馬為首都,稱西羅馬帝國,於476年被日耳曼人推翻,西羅馬帝國滅亡。位於東部的稱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林),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二,中世紀時期概述

    中世紀時期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始,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止,大約1000年,歐洲史學家稱之為“黑暗中世紀”。這一時期相當我國從南北朝到明初的歷史。這一時期歐洲進入封建社會,所謂封建社會就是裂地分封領主的管理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列國爭雄,強國爭霸,互相兼併侵蝕,這就如同中國周朝的封建制度,諸侯國之間戰亂紛飛。而歐洲在實現資本主義制度之前,一直是這種制度,而中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結束了戰亂不止的西方意義上的封建制度了。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我認為是英國大憲章的訂立和文藝復興。

    1,英國大憲章的訂立。大憲章是1215年英國貴族脅迫國王簽署的旨在維護貴族教士權利,限制王權的憲法性檔案,全文63條,其主要內容是限制王權,保證貴族經濟和政治權利不受侵犯。成為近代西方自由的起源。

    2,文藝復興。始於1350年延續到1600年。中世紀的歐洲,國家多且分裂,人們大多信奉耶穌,基督教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久而久之,教會的權利越來越大,如果有人膽敢違背基督教教義,就將受到嚴厲制裁。在教會的管制下,古羅馬時期的民主風潮不復存在。一切文化,建築,雕塑都是一個主題,歌頌耶穌,讚美天國。當歐洲被基督教壓抑的快窒息的時候,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大舉侵入,他們帶來新的文化,令歐洲人很驚訝。

    此時,一些歐洲學者開始重新審視自身,他們突然發現,古希臘留下的詩歌,雕塑,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絲毫不遜於穆斯林文化,於是許多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藝術,從而掀起了“希臘熱”,這就是歷史上的所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表現的哲學,文學,藝術,教育,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思想內容,也被稱為“人文主義”。就這樣,人們的思想漸漸從教會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創作出許多輝煌的藝術精品。

    三,近代歐洲時期概述

    近代歐洲從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始,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止,共336年相當於我國的明初到清中期時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發展時期,重商經濟理論佔據主導。同時歐洲地區的封建社會,農奴制和羅馬天主教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我認為有三件。

    1,宗教改革。15—16世紀德意志四分五裂,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反動腐朽的天主教會,搜刮民財,兜售騙人的“免罪符”,設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反對天主教的人,因此許多人要求進行宗教改革。1517年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反對“免罪符”,提出建立費用較小的新教會,隨後反對天主教會的運動開展起來,按著路德的主張建立不受羅馬教皇管轄的新教會。馬丁·路德首創的宗教改革,推動了德意志的革命運動。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國王宣揚“君權神授”,實行封建專制統治,這就造成了政治上的緊張局面,激化了社會矛盾。在查理一世統治時,英格蘭人民首先起義,反抗查理一世的統治,這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對付英格蘭人民起義,被迫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由此開始。內戰開始後,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克倫威爾率領下戰勝了王軍。1649年初,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的罪名被送上了斷頭臺。同年,英國宣佈成立共和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對一次重大勝利。它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君主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

    3,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法國巴黎教堂的鐘聲響起,這鐘聲號召巴黎市民走上街頭,與國王的僱傭軍展開了戰鬥。起義軍攻佔了具有法國專制象徵的巴士底獄。此後,法國各個城市仿效巴黎人民,自發地起來奪取政權,法國大革命在全國燃燒起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國王路易十六要加稅,並偷偷調集軍隊準備逮捕不聽話的代表。後來在路易十六的妥協下,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此宣言正式確立了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的基本原則,並宣佈人始終自由,權利平等,財產權利不可侵犯。1792年9月再度召開了國民公會,法蘭西共和國宣佈成立。

    四,十九世紀概述

    這一時期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到1914年一戰開始,這段時期相當我國的清中期到民國初年。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英國棉紡織部門中機器的發明和使用,紡織生產的機器化推動了動力機械的革新,改良蒸汽機的使用,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引起了冶金,採礦,交通運輸業的變革,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對人類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既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五,二十世紀概述

    二十世紀從1914年至1991年這段時期,由於這段時期離我們較近,就不再論述,這一時期我認為有三個重大歷史事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從1914年開始,1918年結束,戰爭雙方分別是以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一方的“同盟國”;一方是法,英,俄及義大利,美國組成的“協約國”,最後協約國取得勝利。

    2,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寧發動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在11月9日的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成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全世界。並由此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

    3,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是希特勒1939年發動,1945年結束,戰爭一方由德,意和日本組成的軸心國,一方是英,蘇,美,中等組成的同盟國,1945年同盟國取得勝利。

    圖片是君士坦丁大帝,戴克裡先,文藝復興後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丁·路德,查理一世,人權宣言,列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曾有孟不離焦,焦不離孟般的朋友嗎?現在還聯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