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君打傘過江南

    “三”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數字。

    《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混沌生出陰陽對立,由陰陽對立孕育出非陰非陽,既陰既陽的矛盾混合物。這是古人對宇宙的認知,即萬事萬物並非永恆是陰陽對立不變的,而是有無限變化可能的“三”。

    “三才者,天地人。”說的就是這個理。天為乾,地為坤,這是一個穩定的二元對立系統,而人是陰陽二氣交感而成,一旦有了人,系統就擁有了不穩定性,擁有無限變化的可能。

    所以《易經》八卦之中一個卦象分“三爻”,古人用以預測命運的無窮變化。

    《黃帝內經》中用經絡闡述生理病理,陰脈有三,陽脈有三。疾病可以發生多種傳變。

    就連古人講故事,一波要有三折,一唱要有三嘆,退避要三舍,約法要三章,禪讓要三辭,盟誓要三生,成婚要三拜,草廬要三顧,大禹要三過家門,孔明要三氣周公瑾,宋公明要三打祝家莊,孫悟空要三打白骨精,金鴛鴦要三宣牙牌令,王安石要三難蘇學士,白玉堂要三探沖霄樓,唐伯虎要三笑點秋香,呂洞賓要三過洞庭湖三戲白牡丹。

    綜上,“三”在古人的哲學認識和生活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 2 # 楚塞江郎

    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首先就得更正一下問題中的一點兒小錯誤:天壇與圜丘壇二者實為一體,而不是同等的並列關係。圜丘壇就是指天壇的南壇,是天壇內壇南端的核心建築;而天壇的另一部分核心建築,則是位於天壇內壇北端的地壇,也叫祈谷壇,我們在天壇內看到的藍(色琉璃)瓦金頂的三重頂圓形大殿名叫祈年殿,系祈谷壇所屬的主要建築。抱歉,並非江郎在此有意賣弄地浪費時間多做介紹,主要是因為在下十分懷疑題主是否錯把祈年殿誤作為“天壇”,所以才會有“天壇、圜丘壇”並列的提法,故多此數筆,囉嗦勿怪!

    下面先來回答問題:天壇內的圜丘壇、祈年殿等,只所以都建築為三層,是古人“天人一體”思想的集中反映,更是華夏先民們敬天畏地意識形態的典型外在體現!“為什麼都是三層”呢?因為不管是圜丘壇,還是祈年殿,都是封建時代帝王們祭天祀地、祈谷禱豐的重大神聖場所,是溝通天地、連通神人的莊重神秘、肅穆聖潔的莊嚴典禮之地,必須嚴格遵循上古流傳下來的天地神人溝通交流之規儀,否則無法將皇帝的尊崇、祈福等祭祀的原因和目的順利傳達給相應之天地神靈的話,則祭天祈福就會成為整個一套徒惹人笑的鬼把戲兒,那又耍來何用?

    剛說過只所以把壇、殿等建為三層,主要是古之規儀而決定的,那麼天壇內的大多數主要建築均為三層,利用的又是哪些理論呢?

    一、“三才”理論:古人認為,在人類所處的空間範圍之內,高空中目所難及之處的世界中,是有著另一個名為“天(蒼天、青天、離恨天、長生天、九重天、三十三天……等等大約都在該區域內)”的空間存在的,而且在天上還存在著一個主宰、掌控整個世界的超人類高等生物群體,是為神仙,也就是天以及天才;而在人類無法探知的地面之下,與天相對應地存在著另一個空間世界,即為地,且那裡有地府、有地獄……是人類死亡之後的迴歸之地及重新投胎轉世的必須經由場所,而且有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是謂閻君、判官及陰司吏員鬼差們,而古人把這個臆想中的世界稱之為地或地府,而其間的神靈鬼差們則稱為地才;而天地之間人類所處的這個氤氳世界,則被稱為人或人界、人間、人世、人世間等,而人之中的高等級者則就是人才!所以古人祭天之所把壇築為三層,最常用的設計理念就是頂層外圓、稍小而象天,底層外方(亦有個別為內方)、最大而法地,中層則多為八面(象八方、八卦)、九面(象九州、九宮)、直徑適中而象徵人類所在的人界,總應“天圓地方”、“天高地卑”之大象,而以人居其中,上通天而下接地,溝通天地正氣,乘天之恩賜、得地之澤惠而化生萬物,養育兆民百姓!故凡祭祀天地神靈、祈福禱豐之祭壇、祭殿等祭祀場所,幾乎大多都為三層建築!

    “三才”在過去還有許多其他的說法,比如“三元”、“三氣”、“三極”、“三儀”、“三靈”……等等,其實指的都是“天、地、人”三位一體,但在某些地方的用法不太一樣,所以具體名稱也會有所差異。

    二、“三生萬物”理論:老子《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道”?“道法自然!”那麼“自然”又是什麼東東呢?也拽句文:“自成而然者也!”其實就是“自己生成就是如此這樣子的”而已!“自然”,自主形成,無後天干預因素,純稟天地陰陽之正氣而生就如此,所以才能“法”之而成“道”。引之於築壇,即為承天地之大運、正氣而建築之,一以承天,二以接地,壇築三層以祈福禳災祭天祀地,承天地之福德、得三生萬物之化氣,而將祭祀所得的福澤恩惠轉化澤被於天下億萬百姓,此正用“三生萬物”之大義也!若是不把壇建為三層,皇帝就為自己求點兒福,那還怎麼去唬弄老百姓?

    三、《易經》理論:壇建三層,其中暗取《易經》中“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大致意思就是說:世界原本是無極的,在漫長的發展進化中變成了有極;由於地球的長期運動、變化,所以逐漸形成了太極;太極生成了陰、陽兩儀(一層),陰陽互交就生成了四象(二層),陰陽再與四象互疊就形成了八卦;八卦成,而天下萬物則生!如果多看些古建築的外在形制,便自可深刻體會,頂層圓形象太極(兩儀)以接天承福,底層方形象四象以受地澤,中間多為八卦、八方以生萬物、澤被萬民,如此形制的古建築可以說比比皆是!不然,還真以為那祭壇的形制是隨便亂倒飭的啊?

    四、數字本身的特性:荀子注《易·師》“王三賜命”曰:“三者,陽德成也。”可見,在古人的認知中,認為“三”這個數字是“陽德成也”的吉祥數字!而“陽德成”這一概念,顯然對建設祭壇之類的祭祀場所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若“陽德”不成,建了座祭壇而主祭者卻因祭壇的原因而被神靈認定為“無德”,而在祭祀時不予賜福,豈不一切全都抓瞎?

    且古人又言:“三者,數之小終。”可見這“三”又是個階段性大圓滿的吉祥數字!

    五、數字的陰陽理論:在古人的分類中,單數屬陽,雙屬為陰。而在古代的建築學中,“陰數”都被認為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建築的數量、高度等,所有與之相關的數字中,幾乎是沒有陰數的!比如過建建房多為三、五、七、九間,而沒有誰建房會去建二、四、六、八間;建樓、築塔會建成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而幾乎見不到有二、四、六、八層的,如現存名塔多為七層磚塔、九層妖塔、十一層高塔、玲瓏寶塔十三層等,誰聽說過哪裡有雙數層數之塔的嗎?不僅塔,樓亦如此!

    另在古代的數理之中,一為陽之始,也為初陽、少陽,有剛剛生髮、剛開始起步之意,喻理雖好,但其中多有不太成熟、不太穩中之意,故一般不用;而九則為老陽、為數之極、為數之終,太過不及,又因九與五均暗中隱涉有九五至尊等意,故非皇家一般不會考慮用九或五,否則即有可能因犯忌而惹禍招災;七雖亦吉,但因其已過中(中即數五),也就是開始走下坡路,不再上升、向上進步等,故其意義當然不如數三的喻義積極、吉祥,所以在機會均等或近似的情況下,古人絕對會選三而不用七!若仍未能全部理解,可自行查詢、歸納下古時帶有數字的詞語,看其中有“三”的成語是不是最多、運用最廣泛、喻意最吉祥?故此,天壇之主要建築層數為三,當然亦有此中趨吉向好之意所致!

    以上僅為個人管見,如有謬誤不足之處,尚祈諸位師友不吝賜教指導,則不勝榮幸之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只注重自身打扮,不在乎居家衛生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