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山人
-
2 # 三秦小周
好,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1、同上來看墨色平平,無變化
2、部分字結構鬆散,沒把握好!
3、第一行所有的字豎畫都倒了
4、看你的作品裡面只會寫“三”種口字,造成篇幅裡口字雷同太多
5、篇幅裡面所有橫畫燕尾橫雷同
6、篇幅裡所有橫畫起筆雷同
7、部分字結構不合理去“穢”,“惜”、“願”等字
-
3 # 金雨荷藝術
我覺您寫的還不錯。隸書筆法是正確的,再把結構找準確就更好了。用米字格紙放在電腦螢幕上,把隸書的字帖每個字用碳素筆描下來,這樣比較好找結構!
-
4 # 翰諾書法
臨摹的像不像有三個境界。
一、初級境界是線條的位置、方向、長短、輕重像不像。你感覺你臨摹的不像可能就是線條的長短、位置、粗細、方向與原帖有出入。
二、中級境界是線條的質感像不像。這個境界牽扯的筆法就是起筆的逆鋒或順入、行筆的中鋒或側鋒、收筆的回鋒或波磔。
三、高階境界是線條的筆勢像不像。筆勢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行草書中體現的更為明顯。
筆勢簡單的說就是筆在空中執行的態勢,筆畫之間的連帶動作決定了筆勢是否流暢。臨摹看一眼寫一筆肯定沒有筆勢。
-
5 # 劉善與
總體可以。十三個月沒有白費。只是要注意字的結構,注意筆畫變化,多讀帖,勤練習,耐住寂寞,放開書寫,慢慢就會得心應手了。
-
6 # 98明明德
臨帖不易出帖更難,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則不難,為什麼你沒有自己的書法風格呢?答曰沒有出帖。
練了十三個月達到這個效果已經很不錯了。這幅隸書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曹全碑》的根基,隸書字形的基本特徵是橫向取勢,上下壓縮,左右舒展,你的這幅作品在取勢方面沒有把握到位,字形方正,這是以楷書的勢寫隸書的體,當然寫的不象了。
具體的說,整幅作品筆法沒有問題,關鍵是字形和字勢把握的不到位。從第一行到第三行,除‘盛’‘道’二字外,整體字勢傾斜,上部偏右,下部偏左,如此,就顯得重心不穩,端莊秀麗之感也就消失了。
《曹全碑》也好,《乙英碑》也好,你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它的每一個字都有一個非常突出的主筆,其它的點畫都是在圍繞著這個主筆作陪襯,這就是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眉目清析,如此,一個字的層次感就出來了,神采也就出來了。你的字在這方面略顯不足,若把這個短板補齊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
7 # 如石書藝
初學者,經過一段時間臨帖之後,再靜下來思考一番,是大有益處的。
但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因人因時而異。
一般而言,初學者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一是眼力提高了,手上功夫跟不上。書法是一個實踐的過程,由低階向高階,不是直線上升而是螺旋式提升,透過不斷的臨帖,有時候不知不覺就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存在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你臨帖時間不長,能夠寫到這個水平,已是不錯,一時找不到原因,再堅持臨帖,也許過一段時間,就自然而然明白。
二是臨帖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通筆法。從你的習作看,雖然總體上比較認真,字型結構也注意到平正,但其實還停留在模仿點畫及結體的像上。像只是臨帖過程中第一關,這一關一定要過,而且越認真越好,只有透過臨像中,不斷積累對筆法、字法的理解和掌控,才是臨帖真正的目的。從你的習作點畫來看,點畫筆法比較單一、機械而刻板。
三是創作既不是對臨帖的複製也不是任筆為體。從碑帖中出來,不是形走出來,而是通法,將法帖中的法化為自我。這是一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實踐中的再認識,再實踐,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勿匆匆出帖,否則,就是任筆為體。從你的習作看,沒有吃透帖的精神,就搞創作,有些操之過急了。
-
8 # 三木39147713
應該說一年時間曹全碑臨創到這個水平確是很不錯,工夫與悟性都得到發揮。存在問題:字寫的比較平淡,筆劃感覺平平缺乏靈動,書法作品要寫出古樸尤其是隸書,缺乏變化尤其是每個字橫豎的變化。臨帖重在讀帖,初學者通病重臨輕讀,要準確精道必須認真仔細讀帖,某種意義上講書者的進步,其實就不斷對帖的認知理解的過程,透過讀帖對照查詢存在差距(象與不象)這過程很漫長,寫查更改不斷循序漸進才能更接近原帖,然後才能脫帳,個人風格(這是後話)。
-
9 # 空山疏影
我校五一隻放了三天假,只要一開學,就忙得沒日沒晚。忙中偷閒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題主練的應該是《曹全碑》。
《曹全碑》是漢隸代表之一,該碑結體扁平勻稱,舒展秀美又工整精細,秀逸多姿又充滿骨力,充分展顯了漢隸的風格特點,與《乙瑛》、《禮器》同屬秀逸類,但更為神采飛揚,華麗秀美,實為漢隸中的奇葩。清萬經評雲:“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
《曹全碑》結構上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是字形扁平,筆畫舒展。扁平的形體是《曹全碑》給人的第一印象,把字寫得扁平,是對該碑形體結構特點的基本把握,也是由形到神一個必由過程。
我看過有的人學《曹全碑》,字寫得很扁,撇捺等筆畫寫得十分突出,近乎誇張。這當然是不合適的。字形扁平,長橫、撇捺的舒展都是有度的,掌握好分寸,字才能寫得好看。
觀察題主的字,發現許多字寫得比較方正,只有個別字寫的扁平一些。我認為這是題主的作品中一個突出的問題。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靜心讀帖,認真臨帖,反覆臨帖。
一管之見,亦請方家斧正。
-
10 # 老冉書法
書寫態度很認真。由於缺少老師指點,許多字都向右傾斜,自己寫的字與原帖認真比對下,即會發現問題所在。建議臨前補上讀帖與摹帖的功課。臨後一定要與原帖認真比對,不斷修正。落款日期,庚子是農曆記年,五一是公曆記時,陰陽曆一般選一即可,書法一般用陰曆,如兩者都用那一定要記全。還有穢字少了一點,“但使願無違”。文字書寫不可有誤及顛倒。
-
11 # 張勁逸
學了13個月,學到這個程度還是很不錯的,首先有隸書的架構已經初顯,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同時常說"字如其人",也能看出寫字的人是一個性格溫善,喜歡讀書的人,因為習作裡有書卷氣。
建議就是先專臨一家,不要學的太雜,你的書法似乎有《曹全碑》的影子,但又有別的隸書的體勢。初學一定要追求只臨一家,一個帖幾百個字研究,讀帖,學透了,再參考別的字帖,
千萬不要一個帖沒吃透,又轉學別家,這樣再寫13個月,還是不會有根本性質的提高 正如一句名言——傷其十指 不如斷其一指,要集中精力把一個帖吃透掌握,這樣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才能發展。提高。
-
12 # 大米行者
己很不錯了,堅持。把單字結構研究清,多看多讀帖,有了感悟再下筆,如此反覆必有大進步。另外,建議找個老師學習
-
13 # 好設之徒TY
你不是練的原碑貼吧?
有多種隸書綜合風格,功力又不夠,練的近代人出的字帖。
建議練原碑貼即可。
-
14 # 鳳鳴祁山1
我也是練習隸書《曹全碑》,已經2年多了。你說的那種情況,我的看法是:一是練到一定程度,出現瓶頸,這是每個書法練習者必經階段,過了這個坎書藝將大精進,過不去就會原地踏步。二是臨帖還是功夫不到。練書法臨帖是門技術活,涉及字的結構,筆法,章法,墨色等,初練者只看字形,不分析,寫出的字初看大體像,細看就不像了。
-
15 # 水145280692
此貼一看像曹全碑,筆畫寫的不錯啊,就是結構還需加把勁,書法是一種長期的愛好,只有多寫,多悟,慢慢會提高的。
-
16 # 美仁媒體旋子姐姐
找好老師指導,不要悶頭自學苦練,沒有章法的苦練,可能適得其反。我是上網路培訓課的,斷斷續續練習了2年多。
回覆列表
寫的很棒,
線質很好!
結體一般,
章法規範,
這叫寫字與書法無關。
如同太極拳與太極操。
太極拳目的是殺人,非心地善良者正直者不傳。
太極操健體強身老少皆宜。
寫字誰都會,寫標準了要下一番苦工夫,目的不寫錯字,考試用,書寫公文等。
書法是為了表達情感運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利用字的情態正確傳達書寫內容的具有一定審美特點的藝術作品,才能叫書法,書法的每一個字都有去特定的情態,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分開。就如同蘭亭有二十個之字,由於情感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姿態也各不相同。不能互換。
這就是書法,寫字則不同,狀如運算元,規範,有秩序。
外行說書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