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金駒
-
2 # 農村阿林養中蜂
降雨少唄,大部分原因都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
3 # 川農軍哥
我個人認為是個乾旱高溫年,因為我們這邊到現在也沒有下雨,地裡的玉米都快乾死了,稻田都開了5公分寬20公分深的大口。今天已達到36攝氏度,太陽太大都不願出門。
-
4 # 金球A
答:今年天氣會出現乾旱和高溫,因為中國北方過早溫度回升,南方上半年雨多但是到立夏氣溫上升會雲層希少所以熱氣會轉向北方,使北部乾旱南方高溫。
-
5 # 嘛斯克
在中國多年的老農曆來說,今年應該是一個高溫多雨的天氣,分析原因主要是哦,隨著太陽的黃道位置變化以及地球本身的天氣變化規律,今年的天氣應該有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
關於天氣的變化預計:
第一、前期寒潮影響,這種天氣現象在每次出現閏四月的時候大多會出現倒春寒,但是象今年的天氣這樣嚴重的不多;
第二、在接著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高溫少雨天氣;
第三、在雨季來臨後,預計雨水將會增加很多;
第四、農曆中二龍治水多下雨旱澇不均多地區偏澇,十一牛耕田雨水較多;十人分餅糧食產量預計不好。
以上是個人根據老農民的經驗來作出的判斷,當然在實際情況中,由於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一處不收成,其他區域照樣會收成不錯,經驗具有區域的針對性。因此還是需要根據國家氣象部門的預測來做判斷。
-
6 # 嶺南81號
感謝誠邀!我是廣西大山裡的孩子,我的老家今年春耕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初春的時候旱了很久都沒下雨,村裡唯一的一條河流已經乾涸了,最終連淋菜的水都難打,山上種的樹也死了不少。好不容易盼來龍王爺降水,高高興興的種了玉林、花生,種完之後又旱了,沒得辦法,打水去淋玉米地、花生地,將近大半個月,總算迎來了雨季。快到清明的時候,田裡播了種,以為萬事具備,只差秧苗了,沒曾想,秧苗差不多可以的時候又旱了......現在村裡還有幾戶人家田還沒種完!今年會不會是個乾旱高溫年?高溫是肯定的了,乾旱不好說,現在已經有點乾旱的跡象,希望接下來會風調雨順吧!
-
7 # 小狄墨
地球氣候變暖,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進入2020年,我們首先看到2020年1月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隨後我們又看到了南極地區出現了高溫的情況,曾經一度超過20℃,達到20.75℃,這是南極地區首次超過20℃的高溫。在這幾天,又有一個關於氣溫的訊息,在北半球很多地區都迎來了一個暖冬,部分地區甚至度過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其中歐洲地區的2019/2020年冬天平均氣溫比標準值高3.4℃。美國地區也因為氣溫的上升,春季提前到來,其東南地區的春季到來的時間甚至比往期提前了幾周。
雖然在自然狀態下,也會出現異常高溫的情況,如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可能會導致很多極端的天氣問題,不過,我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也日漸增加。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在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間,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率大約為35%。即使接下來厄爾尼諾現象沒有出現,地球很多地區可能也會出現高溫的情況,甚至可能會比平均水平還高。當然,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可能問題會更加複雜。看起來,不管厄爾尼諾現象是否發生,2020年地球氣溫可能會維持高溫節奏。其實在進入2020年也已經看到了很多跡象,前文也說到了,如暖冬、南極高溫等。
看起來,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氣候變暖持續,我們受到的最直接的影響是高溫天氣,其實背後還隱藏了很多問題。如澳大利亞地區野火肆虐的問題、當前橫掃多國的蝗災、北極甲烷爆發、紐西蘭海水升溫異常等問題,其實都是與氣候變暖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為這些地區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天氣問題,如澳大利亞地區出現了乾旱、高溫天氣導致的野火;阿拉伯地區2018年降雨量異常增多導致蝗蟲大量繁殖;北極地區因氣溫上升加快凍土融化,藏在凍土裡的甲烷氣體大量釋放到大氣中。而這些現象,最後又“反饋”給我們人類,因為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看起來,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們人類了。因此,如何緩解氣候變暖,減少各種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值得深思。對此,其實也有很多相關的研究,現在有科學報告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科學報告所說的那樣,二氧化碳的含量在2040年代中期之後出現轉折點,確實是一個好訊息,值得期待,當然也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不過,願景永遠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因為實施這些專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據估算,前期的成本可能高達26.2萬億美元。看起來似乎難以接受,但是從其他的角度來看,還是值得展開的。因為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我們也會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各種氣候問題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144萬億美元。除此之外,相信大家也希望看到一個環境美好的大自然。
-
8 # 農家可布卡盧哥
根據氣象預測,南方今年5月下旬到6月會有雨水天氣!9月,10月會比較乾旱!所以提前做好抗旱保收準備那是最好的選擇!
-
9 # 使用者健康三農思考
氣溫的事應問氣象部門,今年是國際社會問題思考高溫年,估計應該是。哪個國家思考的到位改進的到位,哪個國家將迎來更多的朋友支援和人民的支援。
-
10 # 內蒙鄉村小魏
根據推導計算出,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將是異常高溫高熱乾旱之年 百年一遇之極端高溫乾旱氣候 尤其2021年高溫高熱乾旱最盛。
2020年北半球大陸地表年內最高氣溫記錄將在2020年7月19日出現,2020年8月5日當天也是一個極高氣溫,這兩天都是破紀錄的高溫記錄,百年來排前十名。
2021年8月XX日將是北半球大陸地表百年以來的極端最高氣溫之一,最近幾十年來排第一名,百年來高溫記錄排名,排前2名,即100年高溫記錄,能夠擠進前2名,要麼是一百年來的第一名記錄 要麼是一百年記錄的第二名。
-
11 # 山東氣象愛好者
今年氣候暖溼特徵明顯!
早在一個月以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斌介紹到:預計今年預期5月到9月,今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佈特徵,澇重於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海上生成的可能登入我國的颱風個數偏多、強度偏強,需要加強暴雨洪澇颱風高溫強對流災害預警。
今年上半年北方大部降水偏多,氣候溼潤。例如山東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99.9mm,較常年偏多30.9(45%)。
最近幾天,我國北方經歷了最熱的“五一”,123個氣象站氣溫達到或突破五月上旬歷史極值。其中43個測站氣溫超過35度!可以說今年異常氣溫異常偏高。
預測今年會是弱厄爾尼諾年份,我國南方地區嚴防內澇,華北謹防高溫、春旱,各地強對流天氣增多,颱風數量偏多。
-
12 # 鄉村侃故事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
副熱帶高壓百是影響夏季天氣的主要系統。
今年不僅副高控制南方
地區的時間長,
副高本身的強度也偏強,
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颱風來與副高對抗,
這使得一些地度方出現了比較極端的高溫天氣。
造成這種罕見高溫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首先,長問江中下游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
出梅較早,副熱帶高壓從4月上答旬便專開始持續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
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大氣溼度大,天氣潮溼悶熱。
其次,副熱帶高壓強度明顯強於歷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長江中下游還處
在梅雨季節,而今年由於出梅早,屬高溫日數明顯偏多,再加上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導致氣溫持續攀升。
-
13 # 四川李三妹
大家認為今年會是個乾旱高溫年嗎?(原提問)
我現在在雲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位於西南地區的我們大雲南,現在就正在經歷10年來最嚴重乾旱!高溫。
2020年雲南的乾旱程度是三年乾旱以來的最強狀態,表明了今年雲南乾旱的嚴重程度,也正在給雲南多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威脅。
五一假期以來,雲南高溫就開始陸續上線了。紅河等地最高溫達37℃以上,局地40℃以上。這幾天,雲南太熱了!熱熱熱,熱炸了,熱化了!
對於我國來說,2020年以來,氣候模式就一直比較極端,有的地方雨下得太多,有的地方卻又下得太少,有時候暖得嚇人,有的時候卻又冷得驚人,乾溼冷暖的變化讓人覺得非常的異常。
近期全國多地高溫也都破紀錄
據@中央氣象臺 釋出的訊息,5月3日15時,陝西關中、山西中南部、河南、湖北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浙江北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現35~38℃高溫天氣,河南中部39~40℃,其中河南滎陽局地達41℃
最後:溫馨提醒,未來幾天,小夥伴們要做好防曬防暑防旱哦!
-
14 # 種田的人
根據氣象專家的分析,今年天氣會出現兩極分化,和以往相比天氣變化更極端,特別是南方將會面臨連續降雨或乾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以及極地大氣環流的異常活動,極易出現極端天氣,2020年也是個多事之年,天氣也變化無常,比如雲南連續乾旱了1個多月等等,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範,特別是靠天吃飯的農民朋友。
-
15 # 茶人劉德宗
我會認為今年乾旱、高溫、洪水、颶風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在長江中下游及華南、華北地區。由於人類工業活動已經瘋狂地持續了數百年,地球自我調節氣候的能力遭到嚴重破壞,各種極端氣候、地質災害將會成為反作用力嚴重地破壞人類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
16 # 悟空科學
今年會是個乾旱高溫年嗎?美國專家表示:2020年或是最熱的一年!
大家要知道,旱災的發生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徵,往往都不是大範圍的普遍性現象。而旱災的本質是土壤缺水,所以除了高溫會蒸發水這個因素以外,那些江河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也更不容易發生乾旱。簡單來說,高溫跟乾旱之間不是必然關係,但2020年的確大機率上是一個高溫年,至少會比剛剛過去的2019年更熱。
立夏意味著我們夏季的開始,同時這也預示著我們升溫天氣將會越來越明顯,所以“熱”這個話題在最近都受到了大家的熱議,因為天氣是真的熱,熱出了新高度,這也說明了2020年的異常氣候現象可能較多,因為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高溫天氣將可能在一年四季之中普遍的存在。
而很多人可能會說,熱了不又冷了嗎?其實這隻能算是天氣短時間的轉變,並不能說明我們地球要降溫,因為我們地球的整體升溫趨勢還是表現非常明顯。
2020年已經出現了什麼很熱的天氣?
其實大家熱議最多的就是南北極地區的高溫,在5月之前,無論是北極,還是南極都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特別是南極的氣溫更是在某時段超過了20度,這種天氣對於南極來說是“致命的”。
當持續性的保持這種高溫,那麼南極的冰川將會快速融化,地球將可能會因為冰川融化而出現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所以說高溫記錄是非常明顯的。
而在5月,我國的異常高溫大家應該也看到了,真的是突破了我們的想象,南方地區沒有先進入到“夏天”,反而北方倒是連續破高溫,直接多地超過了40度。雖然如今的氣溫確實下降了,但說明了地球表現出了“忽冷忽熱”狀態。,同時在五一的前幾天,這個氣溫是非常罕見的,40度以上的地區可能大多數都已經重新整理往年同期氣溫記錄,所以異常高溫看來似乎真的已經成為了常態化。
2020年會更加熱嗎?
從如今的氣溫趨勢來看,確實熱成為了未來一個擔心的問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已經發出了預報說明,那就是2020年將有可能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計算出的機率為60%,而英國給出今年創紀錄的機率為50%。所以綜合情況來看,至少如今的權威機構,已經認為有50%(包括50%)以上的機率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所以說可能比2019年還熱。
當然在說2020年氣溫同時,還有這樣的一個數據說明,那就是人有人說,今年的“五一”很可能會是近10年最熱的五一假期,不過五一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暫時無法判斷,但是從前幾天的氣溫趨勢來看,確實可能突破一個“五一”時段的高溫時期。今年的五一假期是5天的時間,所以說我們假期還未結束。後面我們再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很熱。
地球會不會持續熱下去?
確實這也是如今科學家們擔憂的問題,為何說擔憂?因為我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沒有停止。同時人類對森林的砍伐,自然平衡的破壞等都在持續之中,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如今的野火問題也非常嚴重,這完全增強了額外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樣就算是人類沒有排放,自然狀態下也在增加了,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人類和自然的總和了。
同時南北極永久凍土之中的甲烷也在釋放之中,所以如今的多重影響都全部集中起來了。“地球熱”或達臨界點,成為一個事實,難道真正的是預言之中說的一樣嗎?當然我們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預言不是問題,問題是人類如何去改變如今的氣候狀態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不能讓地球走極端化模式了。
如果地球還是這樣持續下去,那麼未來人類將面臨更多來自自然界的影響。因為隨著人口的增強,人類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破壞也會更大。聯合國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約為76億,預計到2030年將達86億,到2050年將達98億,所以說這也提醒了我們,保護生態系統的迫切性,要讓後人知道環境的重要性才行。
-
17 # 王言火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王言。大一家要知道,旱災的發生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徵,往往都不是大範圍的普遍性現象。而旱災的本質是土壤缺水,所以除了高溫會蒸發水這個因素以外,那些江河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也更不容易發生乾旱。簡單來說,高溫跟乾旱之間不是必然關係,但2020年的確大機率上是一個高溫年,至少會比剛剛過去的2019年更熱。

立夏意味著我們夏季的開始,同時這也預示著我們升溫天氣將會越來越明顯,所以“熱”這個話題在最近都受到了大家的熱議,因為天氣是真的熱,熱出了新高度,這也說明了2020年的異常氣候現象可能較多,因為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高溫天氣將可能在一年四季之中普遍的存在。
而很多人可能會說,熱了不又冷了嗎?其實這隻能算是天氣短時間的轉變,並不能說明我們地球要降溫,因為我們地球的整體升溫趨勢還是表現非常明顯。

2020年已經出現了什麼很熱的天氣?
其實大家熱議最多的就是南北極地區的高溫,在5月之前,無論是北極,還是南極都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特別是南極的氣溫更是在某時段超過了20度,這種天氣對於南極來說是“致命的”。
當持續性的保持這種高溫,那麼南極的冰川將會快速融化,地球將可能會因為冰川融化而出現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所以說高溫記錄是非常明顯的。

而在5月,我國的異常高溫大家應該也看到了,真的是突破了我們的想象,南方地區沒有先進入到“夏天”,反而北方倒是連續破高溫,直接多地超過了40度。雖然如今的氣溫確實下降了,但說明了地球表現出了“忽冷忽熱”狀態。,同時在五一的前幾天,這個氣溫是非常罕見的,40度以上的地區可能大多數都已經重新整理往年同期氣溫記錄,所以異常高溫看來似乎真的已經成為了常態化。

2020年會更加熱嗎?
從如今的氣溫趨勢來看,確實熱成為了未來一個擔心的問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已經發出了預報說明,那就是2020年將有可能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計算出的機率為60%,而英國給出今年創紀錄的機率為50%。所以綜合情況來看,至少如今的權威機構,已經認為有50%(包括50%)以上的機率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所以說可能比2019年還熱。

當然在說2020年氣溫同時,還有這樣的一個數據說明,那就是人有人說,今年的“五一”很可能會是近10年最熱的五一假期,不過五一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暫時無法判斷,但是從前幾天的氣溫趨勢來看,確實可能突破一個“五一”時段的高溫時期。今年的五一假期是5天的時間,所以說我們假期還未結束。後面我們再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很熱。

地球會不會持續熱下去?
確實這也是如今科學家們擔憂的問題,為何說擔憂?因為我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沒有停止。同時人類對森林的砍伐,自然平衡的破壞等都在持續之中,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如今的野火問題也非常嚴重,這完全增強了額外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樣就算是人類沒有排放,自然狀態下也在增加了,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人類和自然的總和了。
同時南北極永久凍土之中的甲烷也在釋放之中,所以如今的多重影響都全部集中起來了。“地球熱”或達臨界點,成為一個事實,難道真正的是預言之中說的一樣嗎?當然我們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預言不是問題,問題是人類如何去改變如今的氣候狀態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不能讓地球走極端化模式了。
如果地球還是這樣持續下去,那麼未來人類將面臨更多來自自然界的影響。因為隨著人口的增強,人類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破壞也會更大。聯合國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約為76億,預計到2030年將達86億,到2050年將達98億,所以說這也提醒了我們,保護生態系統的迫切性,要讓後人知道環境的重要性才行。
-
18 # 溫暖的寶姐姐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情況吧。有的地區會有洪澇災害,有的地區會幹旱吧。地球破壞嚴重,從我做起,愛護生態環境,愛護地球吧,這樣會減少自然災害。
-
19 # 70後的我已中年
北方總體沒有旱情,南方地區的乾旱或要超過往年,有的地區可能有洪災,溫度較常年偏高,有些地區高溫有可能創歷史新高,希望大家能多關注天氣變化,避免高溫外出。
-
20 # 手機使用者眾聲
今年不會很旱,和其它年雨水會稍多一點,不過再旱也沒辦法,農民義務修的水庫糧民用不上水,水被高價賣了,渠道被被壞,這就是農民農業現實。
回覆列表
農民朋友們?
不過我們民間流傳著一句口語,牛馬年好豐田,就怕雞猴那兩年,根據民間的常史,今年是鼠年問題不大,不應該是旱年,
不過望廣大農民兄弟,提前準備好抗旱的電器工具,如抽水機馬達拖拉機,二三百塊錢的一個潛水泵和摩托車變相帶的抽水機,最好防患於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