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中國的教育只注重知識的記憶為手段,急切地把前人的知識記憶下來,考高分得名次、看得見的短期功利為目的而不是耐心長時間思考、研究知識的演變,錘鍊看不見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導致無數人有博士碩士學位成年後曾經記憶的知識遺忘,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出來,而研究新知識的能力也沒有,最後只能混日子,興趣也喪失了,哪有像我這樣厲害的天才出現呢!
9
回覆列表
  • 1 # 迴圈經濟齊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有誤區。那就是學位越高知識越多,就越是高階人才,忽視人的創造能力。結果培養了很多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傻博士,一生碌碌無為。實踐中我們缺乏像題主這樣的少年英俊,勇於創新的人才。但是,話又說回來,創新也不是吹牛,需要有天然的悟性。能創新的人是不多見的,他們占人口比例的很小一部分,他們是天才,是精英。

  • 2 # 雙子座視角

    朋友,你好!對的!你說的現象是普遍存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面,大多數小學、初中老師是這樣要求同學靠記憶背知識,因為這是最懶、最容易的教書方法!但這對學生來說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對比在國外(在加拿大),在小學每一個班,可能最多隻有二十個學生,而且班主任是全能的,不分科!一個人包辦了:語文、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常識、音樂、體育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師能夠有很多時間去了解每一個同學的喜好、長處、缺點、智力、體能等,然後加以適當的輔導,可以從小發展每個人的興趣(長項);而且因為班主任教所有科目,老師可以靈活地把不同課目適當地混在一起來教,例如(假設在國內以同樣的情況下):教數學時,可以同時教同學用英語念數字;教常識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相應的英語單詞;教語文的時候,一些簡單的中文句子,可以翻譯成英語句子,來解釋英語句子結構 / 文法。這樣的教書方法比較靈活,不會太沉悶,也能融會貫通!

    國外的中學,一個班也是二十多人左右,與小學不同的是,每一個課目都是不同的專業老師負責;因為班的人數也不多,所以能有時間做到個別輔導! 提高同學獨立思考能力。

    國外這種教育模式無疑在發展孩子興趣方面是有好處的,但是孩子的基礎知識就不及中國孩子全面;大部分外國孩子只對藝術(音樂、舞蹈、畫畫等)、體育方面有興趣, 對數學、語文、歷史等傳統知識和需要動腦筋的推理就一般般了!

    但是小編對國內的高等教育還是很有信心的,沒有你說的悲觀! 因為小學到初中,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還是比較薄弱,所以用背知識的方式,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到上高中之後,就不應該只背知識,而是更加註重推理分析知識才對。國內的大學,都是需要思考推理的方式學習,這方面與國外都差不多;而因為中國孩子的基礎知識比外國學生豐富,所以出國留學的孩子,在校的成績比一般外國孩子好,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終於戴口罩了,你知道為什麼之前特朗普不肯戴口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