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李子說史

    公公們的東西廠內廠,和皇上警衛連加儀仗隊組成的錦衣衛,合稱廠衛。

    表)

    錦衣衛,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朱元璋設立。前身是“拱衛司”更名後的“親軍都尉府”。錦衣衛的首領稱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錦衣衛的設立,是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之後,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有感於錦衣衛濫用職權、依勢作寵,朱元璋曾下令廢除之。明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直至1661年,才正式結束其長達近280年的歷史。

    東廠,全稱“東緝事廠”,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在東安門北設立,由宦官擔任“提督”。東廠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還有監視錦衣衛的意圖,權力在錦衣衛之上。當時,明成祖朱棣登基,社會上對永樂政權的合法性存在異議,朝中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也不十分支援。而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及和尚出過大力。由此,明成祖設立東廠,重用宦官。東廠延續到明末,隨明朝滅亡而消亡,著名太監魏忠賢就當過東廠提督。

    西廠,全稱“西緝事廠”,由明憲宗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用太監汪直為提督。西廠活動範國遍及京城及各省,三品以上大臣皆可逮捕以後再上奏皇帝,權勢又在東廠之上。西廠的成立非常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出現了“妖狐夜出”神秘案件,又有李子龍弒君未遂事件,當時20餘歲的成化帝朱見深,對此大為緊張、疑神疑鬼。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朱見深十分想了解宮外的民臣動向,於是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一直喬裝也不是辦法,於是次年,西廠成立。西廠的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勢力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內行廠,別名“大內行廠”、“內廠”。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年),司禮監太監劉瑾因與東廠、西廠提督有矛盾,便另設內行廠。偵緝範圍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三個特務機構還要大,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監察之例,權勢居東、西廠之上。正德五年劉瑾倒臺後,內行廠與西廠一同被裁撤。

    權勢從大到小:內行廠、西廠、東廠、錦衣衛。廠與衛職權性質相同,但錦衣衛為外官,廠為內官,故廠的勢力大於衛。

    錦衣衛偵緝官民,東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有時還監視東廠,內行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從而構成一整套互不統屬、層層監察的特務機構體系。

  • 2 # 古今那些趣事兒

    明朝廠衛,主要包括四個機構:東廠、西廠、內廠和錦衣衛。這四大機構直接服務於皇帝,得到特許,獨立於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之外,具有獨立審判並處罰犯人的權利,這也構成廠衛權勢過大,從而令人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筆者將對四大機構一一做介紹。

    錦衣衛

    朱元璋登基後,設立了“拱衛司”,後來更名為“親軍都尉府”,主要負責皇帝的依仗和侍衛工作,這就是“錦衣衛”前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開始編織各種罪名,對功臣下手。要清算大臣,手下就要有好用之人。於是,朱元璋便將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撤掉,正式設立了“錦衣衛”。

    錦衣衛長官是指揮使,為正三品,其下有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使(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

    錦衣衛設立後,就主要負責“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等事宜,直接對皇帝服務。短短几年的時間,在皇帝的主持下,錦衣衛發展十分迅猛。不僅廷杖的執行由錦衣衛負責,如果皇帝想清算某位大臣,也會交給錦衣衛用“特殊”手段解決。

    雖然好用,但朝中大臣都對其望而生畏。加上錦衣衛多是屈打成招,又仗著權勢多行不法,這讓疑心很重的朱元璋開始不安。因此,朱元璋便下令撤了錦衣衛,將其手頭上的案件,全部交給三法司處理。

    朱棣即位後,認為錦衣衛很好用,於是又恢復了。這時候錦衣衛的特權更多了,不僅可以私自逮捕皇親國戚,還參與到軍事情報當中。錦衣衛下有十六個所,在編人數多達六萬,遍佈全國各地。除此之外,錦衣衛還直轄經歷司、南、北鎮撫司三個部門。

    這三個部分各司其職。經歷司掌管收發公文;南鎮撫司掌管本衛刑法事務,主要就是管理內部人員;北鎮撫司負責偵查、逮捕、審問等工作,還掌管著臭名昭著的“詔獄”,所以北鎮撫司,也是最讓人生畏的一個部門。

    東廠

    東廠的成立比錦衣衛要晚一些,不過設立的原因,卻與錦衣衛有關。

    朱棣恢復錦衣衛之後,還是漸漸感到給他們的權利過多,加上遇到一些緊急事務,傳召錦衣衛不是很方便。於是,朱棣便成立了東廠,開始培養一些忠誠度較高的宦官。

    永樂十八年,東廠正式成立,它的全名是“東緝事廠”。東廠同樣直接歸皇帝管轄,首領一般都是皇帝親自任命,是皇帝最信任的宦官。東廠首領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不過大家更熟悉其簡稱“廠公”或是“督主”。

    東廠剛成立的時候沒什麼人,所以朱棣就從錦衣衛調派高手,讓他們訓練一批太監。等這些太監合格後,就可以自己培養下一代太監。東廠負責的事務和擁有的特權,與錦衣衛差不多,不過東廠沒有自己的監獄,如果抓到犯人,還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處置。

    雖然東廠成立的時間,要比錦衣衛晚一些,但出於設立的根本原因,是朱棣想要讓其監督錦衣衛,所以東廠一直凌駕於錦衣衛之上。錦衣衛指揮使見到東廠廠公,甚至都要行跪拜禮。

    到了明朝中後期,特別是劉瑾、魏忠賢等大宦官掌權之時,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甚至都要經過他們的允許。因此後來的錦衣衛,也不得不依附東廠,成為其手下爪牙。

    值得一提的是,東廠這樣一個壞事做盡的組織,其總部大堂竟然懸掛的是岳飛的畫像,實在是諷刺。

    西廠

    西廠的成立時間就更晚了,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漸漸對東廠的工作感到很不滿。有一次,道士李子龍潛入皇宮,差點傷了明憲宗,所以明憲宗認為,光有東廠保護自己還不夠。

    於是,明憲宗讓自己的親信太監汪直,從錦衣衛中挑選高手,專門負責保護自己。除此之外,還讓他們到民間去刺探動向。為了與東廠進行區分,所以明憲宗就將這個有汪直帶領的團隊,命名為“西廠”。

    由於汪直是明憲宗的心腹,加上他也很努力表現自己,立下不少“功勞”,所以西廠的在編人數,漸漸超過了東廠。如此一來,汪直就更有幹勁了,只要民間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就要大動干戈。有時候沒有案子,他也要設法制造一連串案子出來。

    明憲宗見汪直如此能幹,就給他更大的特權,就是可以不用匯報,便能直接抓人,並且進行審訊。史書記載汪直當時:“氣焰燻灼,凡西廠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請。”

    時間一長,冤假錯案就越來越多,群臣對於西廠的反對聲也越來越大。汪直一時間成為所有人的公敵,也就這樣慢慢退出政治鬥爭的舞臺。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後,由於寵信宦官劉瑾,所以西廠又得以重開。不過隨著劉瑾的倒臺,西廠也正式宣告關閉,此後再沒有重啟過。

    內廠

    內廠又叫大內行廠、內辦事廠,它是明朝廠衛中,權力最大的一個機構,東廠、西廠、錦衣衛加起來,都敵不過它。為什麼會這樣呢?

    朱厚照登基後寵信劉瑾,而以劉瑾為首的,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八虎”。當時八虎中的馬永成提督東廠,谷大用提督西廠,劉瑾掌管司禮監。一開始這些人狼狽為奸,一同蠱惑皇帝,鞏固自己的地位。可時間一長,他們都想站在其他人之上,所以漸漸形成對立。

    在這三人之中,朱厚照最信任的無疑是劉瑾,所以在他的慫恿下,朱厚照便成立了內廠。內廠的特權比東廠、西廠、錦衣衛都要大,同時還有監視這三個機構的特權,因此凌駕於三者之上。

    雖然內廠存在時間並不長,僅僅只有五年時間,隨著劉瑾的倒臺,內廠就和西廠一同被撤了。但是在這五年之中,劉瑾憑藉內廠不斷擴張勢力,做盡壞事,將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內廠和西廠的裁撤,無疑是值得慶幸的事。

    這就是明朝神秘的廠衛組織,其實瞭解之後,發現也並不是很神秘。這四大機構之所以能夠活躍起來,還是因為皇帝的怠政,以及過度縱容有關。

    朱元璋和朱棣,他們統治時期的錦衣衛,因為在兩位雄主的控制下,根本沒有機會擴充勢力,所以不足為患。像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這樣的中興之主,本身執政能力出色,又勵精圖治,所以這期間的廠衛,也不敢胡作非為。

    而像明憲宗、明武宗、明熹宗這些皇帝,由於本人比較懶惰,不願多處理政事,才會讓汪直、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宦官鑽了空子。

    到了崇禎時期,魏忠賢權傾朝野,錦衣衛只能依附在他之下。而隨著魏忠賢的倒臺,東廠也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上崇禎皇帝的心腹太監王承恩,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他最後也追隨崇禎帝,自縊殉國。在明朝佔據著重要地位的廠衛,就這樣隨著這個王朝的滅亡,一同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 3 # 回憶裡中人

    我不曉得題主是啥子意思?哪個單位?

    廠衛通俗來講只有“東廠”和“錦衣衛”。至於大名鼎鼎的陳坤陳廠花所提督的西廠只是曇花一現的東西,我們不能誇大它的歷史影響。正德元年(1506年),一代權閹劉瑾因與東廠提督馬永成、西廠提督古大用有嫌隙,遂決定建立內行廠以監督廠衛,並鞏固自己的地位。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倒臺後,內行廠遂被裁撤!

    錦衣衛親軍都指揮司這個名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它原本是明朝皇帝的儀仗衛士,隸屬於親軍二十四衛。和什麼滕驤左衛羽林右衛一起是皇帝陛下身前的值班人員而已,主要負責站崗放哨和警衛工作,還有攜帶皇帝儀仗的雜活等等。因為身著華麗制服,有錦衣之稱,謂之“錦衣衛”。自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太祖爺選中成為集偵詢、抓捕、審訊、宣判、執刑於一體的特別法律機關後,它和曾經的不起眼的兄弟單位們漸行漸遠,逐漸成為帝國最具權勢的機構之一!

    永樂十四年(1416年),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因謀逆罪名被處以極刑。我們不深究他是不是真的要謀反,但從這以後,永樂爺對錦衣衛不是那麼信任了。他認為必須要有一個機構來限制錦衣衛的權力。

    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東安門北邊一點的衚衕裡,“東緝事廠”正式掛牌成立。首任廠公已無法得知其身份和姓名,但是從此之後錦衣衛地位就基本處於下風狀態了。“飽讀詩書”的東廠提督太監們覺得自己是代表正義的化身,是為了大明王朝盪滌汙濁、震懾宵小、匡扶為國的國之幹臣。所以東廠大堂高高懸掛巨幅嶽武穆畫像,以象徵東廠公公們“盡忠報國”的最高理想境界。堂前立起“百世流芳”的牌坊,以告訴往來的東廠工作人員們本單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至於效果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人家不像錦衣衛的口號:天子鷹犬、皇帝家奴。這顯得多麼俗氣!

  • 4 # FLYING我心飛翔

    明朝的中央集權在中國古代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廠衛是明朝內廷的偵察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東廠系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於北京東安門北;西廠系成化十三年(1477)設於舊灰廠;內行廠系正德初年設於榮府舊倉地;錦衣衛原為內廷親軍,皇帝的衛隊,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尤其是錦衣衛建立之初,其目的就是收集各類情報尤其是軍事情報以保衛國家安全,在廠衛系統還未完全敗壞之時,廠衛擔當起國內外情報收集的職能,為國家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

    廠衛是明朝時期的反貪局和國家安全域性、情報局;和勳貴系統一樣,是明朝皇帝用於壓制明朝文官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土木堡之戰之後,明朝勳貴凋零,廠衛系統也遭受嚴重損失,再也無力壓制日益龐大的文官利益集團,儘管後面幾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復廠衛,但由於勳貴系統缺失,無法像以往那樣嚴密監視文官集團,導致文官利益集團不斷敗壞國事。到天啟皇帝病逝時,新上任的崇禎皇帝在文官的慫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監魏忠賢的同時,也差不多完全摧毀了廠衛系統,導致皇帝對文官集團再無任何監控和壓制力量,廠衛淪為“大漢將軍”,幾乎徹底失去反貪、監視、情報收集等一切職能,直至南明滅亡也無力回覆。廠衛是明代特務政治的工具,是國內外情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皇帝整頓吏治和防治腐敗的機構。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1.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依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但錦衣衛藉此機會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列舉。後來朱元璋發現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於洪武二十年(1387年),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此後直至明朝滅亡,錦衣衛這個機構一直存在。

    2.東廠,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權,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永樂皇帝。但當時社會上對永樂政權的合法性異議紛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時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援,而朱棣也對朝廷大臣多不信任。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如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絡起來也比較方便,於是朱棣一反太祖關於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並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地點位於今天的北京東安門外,成為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察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有明一朝,東廠一直存在。

    3.西廠,西廠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內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一個妖道李子龍以旁門左道蠱惑人心,找到機會深入內宮,到萬歲山等地觀察。後被錦衣衛校尉發現,抓住他並伏法。明憲宗知道後,認為到處都佈滿危險,因而非常緊張,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挑選人手喬裝改扮成平民,出宮伺察臣民動向。汪直抓住機會,捕風捉影,到處蒐羅“秘密訊息”報告給了明憲宗,明憲宗很滿意,於是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組織了新的內廷機構——西廠,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為廠署總部。西廠的軍官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五月,朝中大臣彈劾西廠提督十大罪狀,明憲宗看到奏章後大驚,下令撤銷西廠。但過了一個月,明憲宗覺得沒有安全感,於是又恢復了西廠。五年後,西廠提督在權力角逐中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解散。到了明武宗繼位,大太監劉瑾掌權,西廠復開,直到五年後,明武宗正德五年,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4.大內行廠,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掌權,乃設大內辦事廠,即大內行廠,簡稱內廠,由其親自統領,比東廠、西廠尤為酷烈。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武宗以前,廠、衛分立,更迭用事,此時,廠、衛合勢,特務遍天下,令管理軍民談虎色變,人們視宦官如虎狼。

    武宗五年,劉瑾倒臺,武宗下令撤銷大內行廠。

    明朝一共設立四個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合稱“廠衛”。錦衣衛偵察一切官民;東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偵察錦衣衛、東廠及官民;內行廠則監視錦衣衛、東廠、西廠及官民,可見權力最大屬內行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定跳遠怎麼跳超過1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