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侯

    留鬍子有講究,有兒孫,女兒全有者。留鬍子,外人一看是満堂者。只有兒子或只有女兒者,一般不留鬍子。當然窮人也少留鬍子。

  • 2 # 空迴流轉

    鬍子有時候能讓人看起來更加有威嚴!而且不同形狀的鬍鬚有不同的感覺!

    你看戲曲裡,老生和丑角的鬍子多麼不同,一個就讓你感覺滑稽,一個就讓你看到年齡和時光的沉澱!

    你看日本人留的拿個小方塊,那是在戰場上顯得威嚴,要不一張娃娃臉,怎麼率領部隊打仗?

    所以長鬚不是為了美,就如同清朝的辮子一樣,是一種習慣,當然也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有絲毫損傷之說!

    總之,鬍子在一些時候一些場合也是可以起到一些效果的。有時候也顯示男人的氣概,雄性的魅力。但一定要有型,打理好!如果一個男人就是不長鬍子,也會很彆扭的!

  • 3 # 愛歷史的小夥兒

    古代人受儒家思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影響,鬍子只能修理而不能剪去,古代有一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剃去犯人的頭髮。

    三國時,曹操曾下令全軍不得損毀百姓的莊稼和田地,但有一次曹操所乘馬車的馬受到了驚嚇而損毀了莊稼,他為了做表率割下自己的一綹頭髮來表示對自己的懲罰,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此觀念非常在乎。

    以長鬚為美類似於鳥類,羽毛越豐滿光亮的雄性越能獲得雌性的青睞。

    再者說如果一個男人的鬍子雜亂不堪就算同性也會跟他保持距離的吧,美麗的長鬚也可以體現出一個男人的性格。

  • 4 # 沉睡的天堂

    在近代以前的人類歷史上, 全世界人對鬍子都很看重的。

    畢竟鬍子是人類這一生物男性第二性徵裡最重要的一點, 如同雄孔雀的尾翎,雄獅子的鬃毛。近代人這種情況也很明顯,有高爾基,托爾斯泰,魯迅等等等等,都是敘須的。現代人不喜歡敘須,也是一種全盤西方化的結果。

    其實在古代,對於男子臉上不同地方的毛髮生長,是有很大的講究的,長在下巴上的叫須,兩鬢下方的叫髯,鼻子下方的叫胡,嘴角邊上的叫髭。就看這些不同的叫法,就知道古代人對留鬍鬚一件事是極為重視的。

    古代人大多和現代人是不一樣的,對於鬍鬚他們是非常的愛護的,他們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面板,身體,頭髮,如果自己不能夠好好的保護它們,就是對自己父母親的不孝敬。在我國的很多書籍跟影視資料當中,只要是那些大人物第一次出場的時候總是要用特別的說法描繪一下他們的體態,裡面就對鬍鬚有一個很好的刻畫。這就是他們身上特別的記號,古代那時候很多人的鬍鬚都長三四尺。

    古人有美鬢公之說。畢竟愛美之心人人都有,古人也不例外,只不過現代男子和古代男子的愛美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那是一樣的,都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帥更美更好看了。所以古人之所以留著長長的鬍鬚,是因為裡面還是有很多原因的,還好到了現代我們不用留了,不然打理著那也需要費不小的勁。比如關羽,就是有名的美髯公。

    再說古代美女喜不喜歡長鬍子,其實在那樣的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背景之下,這個可不是由她們來選擇的。畢竟大環境就是那樣,古代的太監沒有鬍子,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別。鬍鬚作為男人年紀的標誌,代表著穩重和德高望重,對於喜歡穩重的男人的女性來說,會喜歡的。

    現代女性不太喜歡男人留鬍鬚,可能是留鬍鬚給人一種邋遢消極顯老不衛生的感覺。

    總的來說,女人對男人的鬍鬚不是很在意,因為男人年紀到了都會長鬍須,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人關注,只要你看起來乾淨衛生,留鬍鬚和沒有留鬍鬚,都可以接受。

    作為現代匆匆忙忙做事業的男性,每天處理各大事務和人際關係,留鬍鬚不太合適,現代男人,還是留著清爽的短髮和乾淨的臉蛋,使人比較愉悅。

    中國古代鬍鬚是一種美觀, 但是現在社會在改變 。雖然中國不再那麼流行,但是你要知道, 鬍鬚畢竟還是咱們男人的象徵,適當的 美化下自己的鬍鬚也是無傷大雅的!

  • 5 # 一得齋2020

    古人以長鬚為美,而且女人也喜歡長鬚男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可見古人將頭髮和鬍鬚視為身體器官一樣重要,若有損壞,則為不孝,這在古代是一大罪狀,所以男人都會蓄鬚。《三國演義》裡,曹操因自己的馬受驚踩踏麥田,違反了軍紀,曹操遂以削須代替斬首,才算過關。

    其次,一般來說,毛髮越茂盛的男人,雄性激素分泌就越多,就越有陽剛之氣,所以關羽這樣的長鬚男人,會被世人稱之為“美髯公”。另一種極端的例子,有的太監如果是在成年後淨身入宮的,他的鬍鬚會逐漸稀疏甚至完全掉光。

    第三,長鬚也代表著成熟和權威。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通常人們更信任年長者。

  • 6 # 龍城浪子

    古代人大多和現代人是不一樣的,對於鬍鬚他們是非常的愛護的,他們認為自己身上的每一處都是來源於父母,面板,身體,頭髮,如果自己不能夠好好的保護它們,就是對自己父母親的不孝敬。在我國的很多書籍中,只要是那些大人物第一次出場的時候總是要用特別的說法描繪一下他們的鬍鬚,這就是他們身上特別的記號,有個明朝人謝肇淛在他所寫的書中都講到了這件事情,那時候很多人的鬍鬚都長三四尺。

    我們所熟知的謝靈運,他的鬍鬚甚至已經到地上了。人們不禁會感到非常的奇怪,那麼他是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呢?首先我們來說說張敬修,這個人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可是在他的書中也寫過了。我們只能夠猜想他之所以知道其鬍鬚長度,要麼是聽到傳聞,要麼是從書中得到了記載。還有其他一些人的鬍鬚長度大概是當時一些非常有趣的正史中所記載的,比如說他曾經記載有個叫做崔琰的人。這個人的鬍鬚是長有四尺的,三國志中有專門記載他的書籍,書中說他是身姿挺拔,長的又是非常的帥氣,鬍鬚有四尺長,看起來非常的有威嚴。晉書中又說了一個很有趣的人物了,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劉元海。

    他長得非常的魁梧,身高有八尺四寸,鬍鬚有三尺多長,而且中間還有幾根是紅的,比起周圍的要比較長一些。這本書之中還有個人物叫做劉曜,整個人的身高是九尺奪,雖然他的鬍鬚不是特別多,但是特別長。足足是六尺多長,這樣的鬍鬚看起來那也是非常的嚇人了,而且是非常難以打理的。比如說在記載張居正的書中就記載了他的鬍鬚。書中特意記載了他的鬍鬚長到他的腹部的地方,由這些例子看來,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其實古人都是非常的愛護他們的鬍鬚的,不然也不會那麼長了。

    綜上所述,古代男子愛留鬍鬚是因為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百善孝為先,剪了就是不孝。而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蓄鬚為美,故有髯美公之說。

  • 7 # 山中小妖莫成仙

    “為人潔白皙, 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的這一段是美人羅敷對太守描述的他的丈夫形象,是個白麵微須的美男子。從美人羅敷的口中可以看出來,白麵微須古代美男子特徵。在相對和平的年代,上層地主官宦人家還是以微須為美。

    但是古代戰亂頻繁,身材雄健,長鬚飄飄的漢子更能給女人和家庭安全感,繁盛茂密的鬍鬚顯得男人更加的威武,古代的武將英雄多是有濃密的鬍鬚。然而古代聞名的美男子卻無一是長鬚飄飄的。

  • 8 # 大覺主影視剪輯

    1,史前遺留的習慣。在史前時代,濃密的大鬍子無疑有許多好處:1保暖;2保護(緩衝作用);3,求偶(類似於鳥類的羽毛);4,威脅(鬍鬚讓人下顎、面部更突出)

    2,宗教因素。中國儒教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鬍鬚只能修理,不能剪去。而在亞伯拉罕諸教也有類似的提法,著名的宗教領袖耶穌和穆罕默德據說都有鬍子。

    3,社會觀念。古代在很多地區,剃去毛髮被當作一種很嚴重的刑罰。中國有髡刑(雖然是剃髮);在希臘、阿拉伯地區也有類似的懲罰手段。一般來說,人們會避免與罪犯擁有太多相似之處。

    4,男性象徵。鬍鬚既是男性的重要象徵,也是成年的象徵。在非洲的一些部落,只有鬍鬚茂盛的男子才會被接納為部落成員。在古中國,鬍鬚有各種象徵意義,長髯是智慧;虯髯則是勇猛。

    5,方便。這可能是最隱蔽的原因,但很有說服力。畢竟,大部分成年男子都會長鬍子,而相比於蓄鬚,刮鬍子無疑更費時費力,且古代生活條件惡劣,很多平民也許全家唯一的刀就是菜刀,用來刮鬍子的話,即不合適,也不順手。

  • 9 # 遠山的火燒雲

    第一,清代以前的大部分時代,男人是不剪鬍鬚的。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根深蒂固,頭髮和鬍鬚都是父母所賜,跟身體一樣,要好好愛護。所以,鬍鬚是男人面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男人日常整理儀表的時候,跟梳頭一樣,如果鬍鬚夠長,也是要好好清洗,養護,梳理的。所以,鬍鬚長得形狀好不好看,後天只能靠養護,不能過分修剪,所以主要還是靠個人的身體先天條件,是偽裝不來的。如果髮質和須質較好,濃黑有光澤,除了有審美愉悅之外,還象徵著此人身體健康,激素分泌正常。如果再加上須形整齊俊朗,疏密有致,代表了一個人的精氣神,當然是給一個男子的外貌大大加分的。

    當然,有一定長度的鬚髯,一定不會是年輕小夥子了,如果打理得好,起碼說明這是一個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子。歷史上傳說中有名的美髯公,如關羽,李靖,這都是人中之傑,美名遠揚。

    第二,在古時,鬍鬚之於男人,猶如乳房之於女人,是明顯的第二性徵,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自然起到了吸引異性的作用。虯髯顯得勇武,長髯顯得飄逸,而太監不長鬍須,一眼就看出不是正常男人。所以老愛鬍鬚少愛發,成為人之常情。

    人到中年以後,整潔美觀的鬍鬚更能代表一個男人的外貌特徵,生活質量,甚至身份地位,如果打理不好,就會給人以窮困潦倒,精神萎靡的印象,是大大有損男人形象的。所以,女人喜歡美髯公,再正常不過了。

    第三,清代剃髮易服,譭棄漢家衣冠,風尚逐漸胡化。到民國剪辮子以後,服飾衣冠同禮樂制度一樣,隨西風東漸又逐漸西化,蓄鬚只能成為一些中老年男人的一種情懷展示了。

    現代社會,審美已經逐漸融合。除了一些特殊造型,不管老少,還是一律剃光顯得衛生和精神。

  • 10 # 歷史風物誌

    說到鬍鬚,應該比較有映像的就是關羽關公的鬍子,無論是影視劇作品還是歷史文學作品,都刻畫了關羽長鬚的形象,關於更是還有一個“美髯公”的美名。據說馬超歸降劉備時,關羽可能有些吃醋,但是關羽和馬超不太熟悉所以寫信給諸葛亮諮詢問“馬超武藝才幹誰人可以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心高氣傲,便回關羽:

    馬孟起兼有文武的資性,兇猛過人,可謂一代俊傑,屬於黥布、彭越一類,可與張益德並駕齊驅,但還不及您美髯公絕倫逸群。

    關羽得了回信十分的高興,便把諸葛亮的回信給部下傳閱了一番,美髯公的名號就此傳開了。

    鬍鬚是分位置的

    我們平時都是鬍鬚鬍鬚的叫著,但是胡、須、髯是不同的,嘴唇上面的是胡,兩邊的是鬢,下巴上的是許須,長而美的叫做髯。在生理上大多男性只有成年後才會長出鬍子,也就是隻有達到一定年齡才會有鬍子,而因為新陳代謝,想要蓄關於那麼長的鬍鬚肯定需要很久,代表的就是成年很久了,是成熟男人、長者的體現,這種意識其實到現在都沒有消失,例如我們想到慈祥的時候很大一部分人先想到的就是“白鬍子老爺爺”,這不僅僅是生理特徵上的體現,也是潛移默化的一個共識。古代的知識傳播能力沒有現在這麼強,正常情況下年長肯定要比年少的懂的多,這就是那就俗話“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鬍鬚代表的是年長、知識的體現。

    看人先看臉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看臉的,鬍子作為臉部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看面相這門玄學中,鬍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依據。例如《 六爻特訓班講義 》中寫道:

    看作案分子的相貌:官鬼臨寅木高大,短園形臉,臨青龍主高大挺直。臨寅木可能有兩撇鬍須。

    和我們常說的賊眉鼠眼是一個道理,雖然這本書中沒有肯定有兩撇鬍須的就一定是作案分子,但是也給了很強的心裡暗示,讓我們覺得有八字鬍的一定是壞人。在玄學中胡須多而長代表的是它的主人個性熱情,對朋友忠誠,鬍鬚少代表是它主人容易消極。。。。。。,所以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經常一眼能看出那個八字鬍的基本是壞人,鬍子又長又白的一定是名門正派的掌門長老。

    古代美女都喜歡長鬍子嗎?

    這個並不是絕對的,如果說姜子牙跟唐伯虎相比,女子會更喜歡誰呢?這個答案都不用說。和現在其實是一樣的,有人喜歡油麵小生小鮮肉有人喜歡粗狂彪悍的真漢子,你想想古代被稱為美男子的有長鬍子的嗎?唐伯虎、潘安、張生、蘭陵王。。。。。。這些被認為是古代十大美男的有幾個給人的映像是帶鬍子的呢。相比長鬍子的可能古代美女還是會更喜歡油頭粉面的奶油小生。

  • 11 # 歷史與嬌娥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為什麼古人喜歡留長鬚?而現代人喜歡把它給剃掉?以及古代美女喜歡長鬍須的人嗎?

    首先,留長鬚是因為會很吸引人嗎?

    覺得是的?

    其實這漏掉了一個更重要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古人受到傳統道德理念的影響,比如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是出自《孝經·開宗明義》。

    其大致意思是說,我們身體上的毛髮面板是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和愛護它,這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

    這也就是說,身體上的鬍鬚,對於古人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不可以隨意剪掉的。

    其次,為什麼現在的人不留長鬚了呢?

    因為觀念發生非常大的,隨著科學衛生文化等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留長鬚卻不時常打理的話,會顯得十分「邋遢」,對個人形象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容易滋生「細菌」,很多疾病會隨之而來。

    最後,古代美女都喜歡長鬍子的嗎?

    其實古代美女和喜歡長鬍子的人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絡,類比一下,你就懂了。

    就像現在的美女和喜歡長得高的男孩子的人一樣,也是沒有必然的聯絡的。雖然有人長得高,但如果他的性格不是很好的話,美女們也不會喜歡吧。

    所以說,與其學古人留什麼鬍鬚?積極的健身鍛鍊和提升自己的各項身體硬體指標才是真正贏得美女喜歡的重要因素!

  • 12 # 北京慕名世紀文化

    我認為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當時的條件有限,那個時候哪有什麼剃鬚刀,最開始頂多就是拿個鈍銅片往下鋸。在有了鐵器之後,雖然不靠鋸了,但是非常容易受傷,鐵鏽接近傷口又非常容易造成破傷風,刮個鬍子最後還能刮出生命危險,實在是大可不必。

  • 13 # 葉飄刀

    個人覺得這應該是身份的一個象徵

    大家都知道,唐朝以胖為美,因為胖是財富的一種象徵。

    那麼換言之,以長鬚為美,其實未嘗不是一種象徵。

    要知道,長鬚是需要保養的,並非你不管就行了。而且長鬚是不利於勞動的,要知道鬍鬚過長的話,實際上對於日常生活,勞動是存在一定影響的。

    你看看下地幹活的農民,有哪個是留著長鬚的。因為真正勞作起來,長鬚是礙手礙腳的。

    所以長鬚其實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生活講究,有一定的家底,不用參加勞動的一種象徵,類似唐朝的胖。

    因為普通的勞動人民是沒功夫留或者保養長鬚的。

  • 14 # 叨叨賤賤

    第一,古代美女沒資格說喜歡不喜歡,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之後到現代文明社會之前一直處在男尊女卑的狀態中,所以,古代女人沒資格挑剔。第二,漢武帝採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文化專制。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的倫理觀念來束縛人們的思想,其中孝是我國傳統倫理對每一個人的要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古人不剃鬚成為遵守孝道的表現之一。

  • 15 # 文史圭璋

    《三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關羽的鬍鬚約有數百根,每年的秋天,鬍鬚總要脫落三五根,關羽特別愛惜自己的鬍子,到冬天時,便用紗布裹起來,防止鬍子再脫落。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代男性特別愛惜自己的鬍鬚,對於鬍鬚,還要做定期保養。

    古人為什麼以長鬚為美?

    第一,鬍鬚彰顯男人氣概。很多人都聽過“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巾幗”是婦女頭髮上的裝飾物,代表婦女,“鬚眉”則是鬍鬚和眉毛,代表男人。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經給司馬懿送去過巾幗,意思是司馬懿如同婦人一般,以此來激怒司馬懿,不過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看到諸葛亮所贈之物,淡然一笑,並不在意。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對於古人來說,長鬚就代表陽剛之氣,身為一個男人,長鬚是基本標誌。如果沒有鬍鬚,那豈不是和閹宦一樣?這是古代男性無法忍受的。

    第二,留鬍鬚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行為。在我國偉大的經典《孝經》裡,有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體上的各個器官,包括你的每一根毛髮、每一寸面板,都是父母給的,愛護自己的身體,如同敬愛父母。

    《孝經》是著名的儒家經典,是廣大讀書人遵守的典範。因此,作為古人,特別是接受儒家教育的男人,都很尊崇《孝經》,自然而言,也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毀壞,保持自己的毛髮免受侵襲,所以從孝順的層面來說,古人留鬍鬚,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行為。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瞭解,就會發現古代有一種刑罰叫髡(kun)刑。髡刑就是把人全部頭髮或部分頭髮剃掉的刑罰。這對於罪犯來說,是一種恥辱。

    第三,長鬚能夠使人變帥,帥氣逼人。《陌上桑》有云:“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少婦羅敷用“頗有須”給自己丈夫的顏值加分。這說明古代婦女男性的鬍鬚特別看中,當然,男性也特別注意這方面。

    如果我們去過秦始皇兵馬俑,就會發現:眾多陶俑留著各式各樣的鬍鬚,絡腮鬍、長鬚、犄角八字鬍、下垂八字須等不一而足,特別富有人情味。

    古代美女喜歡長鬍子嗎?

    這個怎麼說呢?就像現代人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古代婦女也是如此,審美標準肯定是多元化的,高、矮、胖、瘦,各有喜歡的人。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古代絕大多數男性都以有一臉茂盛的鬍鬚為榮,鬍鬚是男士帥氣的象徵,是男士地位的表現,也是男士特徵的體現。古代女性也並非全都喜歡長鬚男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覺著有點不滿意,大家幫我提點建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