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賞欣世界

      專家喊話:疫情尚未結束,不能盲目樂觀、心存僥倖

      2月24日9時起,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據央視新聞2月26日的報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候,防控措施一旦放鬆以後,就很可能出現傳染病例,並提醒公眾要警惕人群聚集。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陳祝生也提醒,目前面臨的疫情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依然很大,疫情防控仍處在最吃緊的時期,公眾千萬不可放鬆警惕。

      景區

      遊客倍增 有人逛公園摘掉口罩

      2月中旬,廣州多個景區景點陸續開放。不少憋在家裡一個月的孩子、老人坐不住了,紛紛出去“放風”。2月22日、23日,廣州氣溫回升,二沙島等適合家庭休閒遊的熱門地點,就出現了“扎堆”現象。有網友在微博上“吐槽”:“一個月沒出門了,開車去二沙島,人山人海,比平時人還多,疫情結束了麼?”“二沙島人也是太多了吧”。

      2月25日上午,新快報記者在越秀公園東門見到兩名工作人員用額溫槍對每一位入園遊客進行體溫測試。越秀公園相關負責人透露,2月22日—23日入園人數均超過 1.2萬人。“雖然這個數字跟疫情沒發生的時候相比,大概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但一週前日均只有約3000人,等於是一週前的四倍。”

      越秀公園要求所有遊客須佩戴口罩後方可進入公園,但新快報記者觀察發現,不少人並沒有遵守這一規定。從越秀山腳往上走,有些人拉下了口罩,坐在涼亭裡吃早飯,旁邊有鍛鍊的人摘掉了口罩。跑步下山的市民大多氣喘吁吁,有的把口罩拉到脖子上,有的拿在手上,更有的完全收起來。而山頂上,交談、跳友誼舞、耍太極劍的市民全程沒戴口罩。

      26日上午,另一路新快報記者來到天河公園,可以看到不少居民前來健身散步,部分中老年人會摘下口罩來健身。 “孩子跳繩,活動比較大,戴口罩呼吸就不暢了。”梁女士的孫子在公園廣場上跳繩,她與老伴則坐在一旁的石凳上,三人均未戴口罩。她說,即使在過年期間,也會帶著孫子到江邊去活動,“那時候人也不少,只要戴好口罩,就沒事了。”

      加強巡邏 遇不戴口罩者會勸說

      2月23日,成女士一家人到海珠區的會展公園遊玩。成女士說,公園裡有保安巡邏,遇到不戴口罩的人會上前勸說。

      而海珠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說,從2月22日起園內每天限制1000人次。對於不戴口罩進園的問題,則表示“驗票時會要求戴口罩、排隊隔遠些,進園後沒法一直盯著,見到會提醒。”

      對於上述現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光烈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所有人群對新冠肺炎都是易感的。“這幾天天氣比較好,我也注意到一些人開始不戴口罩。建議大家要高度重視,不能鬆懈,人群密集的地方儘可能不要去。”黃光烈表示,人與人要有1米以上間距,碰到咳嗽的人就得是2米。如果要到公園玩,可以選擇錯峰出遊。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醫師尹熾標則認為,如果沒有近距離接觸,沒必要過分恐慌。“但是在公園裡會遇到一些熟人、朋友,打個招呼握個手,你也不知道別人接觸過什麼人,所以口罩戴上總是沒錯的。” 他認為,應透過立法來培養、規範市民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及責任意識,比如在公共場所不隨地吐痰、大小便等。

      市場

      肉菜市場 人頭攢動戴口罩卻不規範

      近日,番禺區疾控中心就“番禺一例確診病例到肉菜市場買魚後染病”一事作出迴應,並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感染與買魚有關,但買賣雙方當時並沒有戴口罩。為此番禺疾控提醒,到菜市場等公共場所一定要戴口罩。

      26日,新快報記者在員村市場看到各入口有專人值班,檢查是否佩戴好口罩並測量體溫。兩層室內檔口幾乎都開了檔,來買菜的市民不少。新快報記者在菜市場中逛了一圈,發現有檔主、顧客將口罩半戴著,露出鼻子透氣,甚至直接摘下來。這些不戴口罩的行為,就發生在買賣交易之間。

      “我自己會一直戴,偶爾看到有老人家不戴,也會勸他們。”賣冰鮮海鮮的檔主劉女士說,“戴好口罩對雙方都好,市場也會有人時不時巡邏,看誰沒戴好口罩。”

      在榮華肉菜市場裡,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告示稱,13時至15時,市場會休市清潔消毒,同時保證疫情禁售期間市場內無任何存放宰殺銷售活禽、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等行為,落實“1110”制度(一天一清洗消毒、一週一大掃除、一月一休市和活禽零存欄)。

      尹熾標表示,肉菜市場宰殺區存在的風險係數會稍高一點,所以還是要做好消毒,“戴好口罩,或是加上手套、護目鏡,一般來說問題不大。”

      沒設測溫 超市結賬區域人員扎堆

      非週末時間的超市則顯得稍微“寬敞”些。27日,新快報記者來到天河城內的永旺超市,門口並沒有專人測量體溫。超市內,若有多名顧客停留在某貨架前,便有工作人員勸導“往前走走”,分散人流。也有顧客買得“忘情”忘記戴好口罩。新快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便發現,有名顧客在購買洗衣液時,一邊聽著工作人員介紹,一邊摘下口罩聞洗衣液的味道,且沒有立刻戴回去便進行近距離交談。

      然而在收銀處出現了排隊現象。中午1點多,該超市39個人工收費視窗,僅開了10個,有的收費通道有三四個顧客在排隊等待結賬。與此同時,超市內廣播中則鼓勵買10件以下商品的顧客去自助收銀區結賬。在自助收銀區,新快報記者看到6臺自助收銀機擺放距離較緊,且該區域臨近出口,也成為超市裡的人流聚集點。

      在棠德南路一超市,市民會聚集在同一產品前選購。因員工尚未全部到崗,結賬處僅有一名收銀員,等待結賬的市民排起了隊伍。收銀員則不斷提醒“排隊不要捱得那麼近”“可以去自助區”。

      餐廳

      部分開放堂食 隔開就座執行有漏洞

      隨著各行各業全面復工,餐飲場所開放情況和防疫措施如何呢?

      25日中午時分,新快報記者來到中華廣場美食城,很多店面仍處於歇業狀態,部分位於店外的椅子還被貼上了層層的警戒條,提示不能落座。麥當勞、味千拉麵提供外賣和堂食打包服務,不提供堂食。真功夫、綠茵閣、大家樂、大龍燚、胖哥倆肉蟹煲、博多一幸舍等則正常營業。大多數店面內就餐的顧客寥寥,經營快餐的店人流相對較多。

      開放堂食的餐廳都在店外張貼了防疫須知,提醒顧客佩戴口罩、配合接受體溫測量或登記聯絡方式、注意就座方式,部分餐廳貼出了自身的防疫措施,如對餐椅進行消毒、提供消毒用品等。

      在大家樂餐廳,排隊的顧客較多,也隔開了一定間距。而大堂區坐著不少顧客,主要集中在店內中間的位置。部分人沒有錯開位置,而是面對面或挨坐著,存在著一定的隱患。

      根據Ⅲ級防控區餐飲服務的要求,“長條桌同排顧客隔位相坐,對面錯位相坐;圓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少於1米”,部分餐廳在門口的用餐提示上亦有寫明。但新快報記者看到,顧客入座較為隨意,特別是兩三人結伴的,多數仍面對面坐著或並排而坐,並未錯位,這些餐廳的員工亦未對此進行阻止。

      餐桌數量減少 排隊等位人數增多

      新快報記者看到,中午來吃飯的人不少是附近上班的白領。在天河城旁一寫字樓上班的楊女士,在恢復堂食後即使多走兩步路也會選擇到店裡吃飯,“會選擇餐桌距離看起來遠的餐廳,點吃起來方便且快速的簡餐。”她表示,會等上餐後才摘口罩,吃完立刻戴上,減少口鼻“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

      根據要求,“坐下飲食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飲食完成後立即戴口罩,離開座位必須戴口罩”。這裡多數堂食食客與楊女士一樣,均最大程度避免摘下口罩。也有不少市民就餐前、就餐後脫下口罩交談。

      由於減少了一定餐桌,用餐人數規模縮減,部分人氣高的餐廳就出現了等位的現象。27日12:30,新快報記者在敏華餐廳門口,看到有約10人在等位。“我專程從黃埔過來,坐地鐵都坐了半小時。”在東圃上班的羅女士說,開放堂食後便約了朋友一起過來。大概12點拿的號,過了約40分鐘還沒等到位。

      而在越秀區一家拉麵店內,4名顧客正在就餐,且嚴格地隔開座位就餐。店內工作人員說:“我們會提醒顧客隔開座位就座,對進店顧客測量體溫,如果人流超過一定量,也會採取限流措施。”在胖哥倆肉蟹煲則對出入口分開設定,疏導人流。

      尹熾標認為,“一些提供堂食的餐飲企業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要求一張桌子不能坐太多人。如果健康監測到位,環境通風,還是能達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身體不舒服的市民就儘可能不要去了。只要措施得當,風險還是可以降到最低的。”

      提醒

      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個人防護

      在新聞釋出會上,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表示,她近期注意到公眾出現了放鬆警惕的苗頭,比如市民扎堆喝茶、排大長龍吃飯、不戴口罩出門聊天、超市裡人擠人等情況。

      在她看來,雖然目前廣東省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但不代表疫情警報解除。

      她強調必須按照分級分割槽精準防控的要求,該緊的依然從嚴從緊,而不是放鬆甚至放開,“一旦疫情在鬆懈中反彈,我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為此她提醒公眾,新冠肺炎是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的,眾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疫情沒有結束前,決不能盲目樂觀、心存僥倖,要繼續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出門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紀樂勤同樣強調,公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放鬆警惕,隨著復工復產,疫情輸入和人員集聚傳播風險仍然存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複雜,“居家不出門、出門戴口罩、不串門、不聚會、常通風、勤洗手,如實報告個人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及時就醫。”

  • 2 # 蘇州姑蘇孔哥

    天氣越來越熱,在景區遊玩的話,能摘掉口罩嗎?建議5/1期間儘量不要外出旅遊,如果要旅遊的話,儘量根據疫情,在周邊旅遊,比如本地,本城市,不要跨省去旅遊,像我們蘇州,可以去同裡古鎮、周莊古鎮,金雞湖、獨墅湖、天平山等,口罩儘量全程攜帶,不要摘掉,防疫防控不能掉以輕心!

  • 3 # 謝謝您呀

    天氣越來越熱,但是疫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目前中國的國情已經控制住了, 但是國外的病情並沒有控制住,反而會更加嚴重了。我們去景點遊玩的時候,也不要摘掉口罩。防患於未然。

  • 4 # 十月的幸福生活

    天氣越來越熱,的確戴口罩會感覺很悶。這兩天我也到外面走一走,可能是大家在家裡待的太久了,恰逢五一假期都出來透透氣,所以大部分景點人還是非常多的。

    戴口罩是防止病毒飛沫和氣溶膠傳播,而人多的地方,恰恰是最容易透過這兩種途徑傳播。所以儘量在人多的地方,還是戴口罩,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安全。實在太悶的話,可以到人少的地方摘下口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現在國內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並沒有完全消失。所以該保持警惕的時候,依然不能放鬆。但願病毒早日消失,還世界安寧和平。

  • 5 # 老成成成

    對於“天氣越來越熱,在景區遊玩能否摘口罩”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還不能摘口罩。理由是:

    一方面在目前疫情沒有解除的情況下,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自己不受病毒傳染。這跟天氣熱不熱沒有關係,所以口罩不能摘。

    另一方面在景區遊玩過程中由於存在其他遊人情況,所以也不能摘口罩。

    最後我還是建議在目前疫情沒有解除的情況下還是宅在家比較好,儘量少外出。

  • 6 # ゞ歲心

    景區通風狀況良好,同時現在景區均實施限流政策,景區內只要未出現人員密集情況,遊客可不戴口罩。但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帶口罩

  • 7 # 夢紅旅樂美

    不能!在景區遊玩不能摘口罩!

    鍾南山院士前不久在電視訪談節目時說“在非疫區,人很少的時候或者說在空曠的地方,倒不見得必須戴口罩。”

    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在人少空曠的公園景區“理所應當”地摘掉了口罩,我認為這樣不合適!鍾南山院士說的“人很少或空曠”的地方,指的決不是公園景區這樣的公共場所!

    在非疫區比如我的家鄉開封,進到公園景區裡面見人少又空曠就摘掉口罩不戴,如果被公園管理員發現,會被要求必須戴上口罩。

    是啊!公園景區裡再人少空曠也是公共場所呀!公共場所病毒最容易乘虛而入,防控不能掉以輕心哪!

    目前,中國抗疫形勢一片大好,就連最初的疫情爆發地湖北武漢,確診病例都已清零多日,但是各地抗疫防控絲毫沒有鬆懈!

    目前已清零多日的各省市旅遊景區都已開放,但是跟疫情之前比進入景區公園要求非常嚴格。遊客入園刷健康碼、測體溫、戴口罩這三樣缺一不可!我們非常理解這些入園的“繁瑣”程式,會積極配合工作人員!

    為別人也為自己的健康安全,在公園景區公共場所,我們一定要佩戴口罩!

  • 8 # 悠遊旅書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依然不容輕視,而隨著氣溫的升高,戴著口罩會使人感覺不適,因此路上摘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可以摘口罩了嗎?對此,有專家表示,“無需隨時隨地佩戴口罩,但必須隨身攜帶”。隨身攜帶就是為了在路過人群密集的場所時能夠及時取出來戴上。

    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欒榮生表示,“景區只要不是摩肩接踵的狀態,市民遊客可以不戴口罩。”

    景區也分熱門景區和冷門景區,如果是人流量很大的景區,是不能摘口罩的;如果在一個人煙稀少、甚至空曠的景區,身邊除了親友沒有陌生人,這時是可以暫時摘下口罩透透氣的。

    最近日本東北地區迎來了高溫天氣,多地氣溫超過30度。為了應對高溫天氣,山形縣的一家企業開始發售“冰鎮口罩”。口罩透過有冷藏功能的自動販賣機出售,售出時只有4度。生產企業負責人後藤克幸介紹說,用於出售飲料的自動販賣機可以24小時出售這種布質口罩,機內溫度只有4度,消費者可以隨時購買口罩來享受“一時的涼爽”。每個口罩售價690日元(約合人民幣46元),還有一組5枚的可替換式濾網,售價300日元(約合人民幣20元)。

  • 9 # Lovetravel老董

    首先直面的回答不管是對個人健康還是國家或景區規定都是不能摘口罩的,特別時期還需多忍耐一段時間。

    我國整體來講5月2號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到一級,說明國家對疫情整體基本控制住了,注意圈起來要考哦,一級調為二級不代表沒有風險,更應該做好防護防止聚集性風險

    鍾南山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明確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鍾南山指出,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中國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

    在4月1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表示,是否要摘口罩要與整體疫情防控措施統一考慮,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低風險地區,但不等於沒有風險。因此,當下公眾仍要做好個人防控,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所以為了更好的旅遊,更好的生活,早日戰勝疫情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忍耐一下做好防護帶好口罩!!!

  • 10 # 約會旅行

    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為了安全起見,不適合摘口罩,當然了,也要看實際情況。

    比如你去到一個相對冷門一點的旅遊景點,周圍比較開闊,幾乎沒什麼人,那麼可適當摘下口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者吃點東西之類。

    但需要注意的是,稍後還是需要戴好口罩,因為後面人流量可能會增加,再者說,你能想到的安靜空曠的地方,其他遊客可能也會想到,因此,這裡提到的摘口罩,指的是短暫性的,絕非長時間性的。

    對於熱門旅遊景點,比如:故宮、長城、頤和園、杭州西湖、烏鎮、黃山等,這些景點大多數時候都是人山人海般的景象,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之際,萬萬不可摘口罩,否則極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儘量做到防患於未然。

    天氣愈發炎熱,戴著口罩去旅遊,確實有些不好受。說到這裡,個人有幾個小建議:

    1、錯峰出行

    儘量避開節假日,在工作日時段出行,人流量相對較小一些,這樣在室外較為空曠且幾乎沒人的情況下,可適當摘口罩。

    2、防暑降溫

    炎熱的天氣出遊,要避免中暑。這時我們要做好防暑措施,比如戴遮陽帽、遮陽傘、防曬霜、墨鏡之類,還要及時補充水分。

    綜上所述,天氣炎熱去景區旅遊,大多數情況下,不建議摘口罩。若非得摘口罩,一定要進行認真評估,你身處的位置與環境是否具備摘口罩的條件?我們理應知曉,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之下。

  • 11 # 張校瑞

    最好不要摘口罩,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去過一次杭州富陽區的黑山頂,那裡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戴口罩的,還有個工作人員是年輕戴眼鏡比較瘦的小夥子來我車旁邊,我讓他戴口罩再說話,他還大聲呵斥我們,說這都幾級響應了,早就不用帶口罩了,其實這個觀點錯誤的很,景區人那麼多,難免會有交叉感染,所以希望各個省市和各個地區加強管理,在疫情還有苗頭的階段做好防護措施,不要像黑山頂的工作人員一樣,鑽空子!不要把國家辛辛苦苦的防疫成果毀於一旦!

  • 12 # 食玩廣州婷婷

    熱熱熱!想摘口罩?

    專家:這三種情況還是必須戴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空氣溼度較大,體感十分悶熱。

    天氣這麼熱,口罩可以摘了嗎?

    由於天氣熱,有些人在出門遊玩時便摘了口罩。

    一方面口罩戴著不舒服,同時一路上要喝水、吃東西等,戴口罩不方便;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現在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感覺沒必要時刻都戴著了。

    到底全國何時可以摘下口罩出門呢?

    鍾南山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鍾南山指出,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中國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教授、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欒榮生表示,

    以下三種情況,一定要佩戴口罩▼

    第一,密閉空間內,如地鐵、火車等地必須佩戴;

    第二,人群密集區,醫院、學校等地均需佩戴;

    第三,密切接觸,需要長時間與人密切接觸者,需要佩戴口罩。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低風險地區,但不等於沒有風險。因此,當下公眾仍要做好個人防控,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 13 # 廣漂範老四

    出門就做好安全做好防護,熱就不要出門呀,有錢任性的話,就去不熱的地方咯,戴口罩是你為了你們的安全考慮,為什麼為自己好的事,都要別人來約束你呢?就跟車上安全帶,平坦的路上就不用系安全帶了嗎?誰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 14 # 一生的小知識

    不能。首先你要知道新冠肺炎病毒會由於高溫而消失麼?深度分析認為,答案是絕對不會。理由如下:

    (1)在氣溫較高的國家,比如這段時間以來新加坡氣溫高達32℃、馬來西亞氣溫高達34℃、菲律賓氣溫高達35℃、泰國氣溫高達37℃,然而這些國家都出現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本地傳播甚至是較為嚴重的本地傳播。這說明氣溫高就能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假設不成立。

    (2)在新冠肺炎病毒已在全球傳播開的情況下,即便假設高溫能阻斷該病毒的傳播,那麼北半球進入熱季時病毒可以在南半球傳播,南半球進入熱季時病毒可以在北半球傳播,更何況高緯度地區即使進入熱季,其氣溫也是很溫和的,因此病毒總是能找到合適的區域生存下來和傳播開來。這說明,即使假設高氣溫能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在該高溫區的傳播,也不能阻斷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傳播。

    氣溫高既不是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傳播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起源於涼季的病毒一般怕熱也是很難成立的。2003年非典病毒(SARS)消失在7月但完全不能歸功於氣溫升高,病毒本身的傳播能力相對不是特別強、發病率高因而很少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等因素,加上有效的防控手段,人類才最終消滅了該病毒。儘管該非典病毒最終消失在7月中旬,但實際上5月份以來就有效控制住了疫情。

    當前阻斷本次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手段,還是在規定的區域和規定的時間內凍結人員流動,即實施雙規,對疫區或潛在疫區範圍內的人員實施時間不低於14天的人員流動凍結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非必要的人員流動和聚集。而對於必要的人員流動,則一定要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為了你和他人,在遊玩時一定記住,安全第一

  • 15 # 林童鞋帶你看電影

    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國內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

    在我看來,雖然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但不代表疫情警報解除。

    新冠肺炎是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的,眾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疫情沒有結束前,決不能盲目樂觀、心存僥倖,要繼續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出門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 16 # 上海花木玲玲

    雖然天氣越來越熱,但疫情沒解除,我們在景區還是不可以摘除口罩。等疫情結束才可以摘除口罩,當然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不戴口罩也是可以的,但必須是很空曠的景區哦。

  • 17 # 雲中賞雲

    適當掌握,隨機摘下。

    在旅遊風景區遊覽,出發點就是大口呼吸有氧離子,讓身心輕鬆,享受大自然恩賜。

    在人少的大樹下,竹林裡,茶園壠,靜止休息情況下,適當的摘下口罩,調整片刻,應該沒有問題的。

    五一節假期間,各地旅遊風景區防控疫情管理升級,全面推翻前期下發的通告。恰逢假日期間,每天起人都高達32度以上。景區內大人遊客,少年兒童,不戴口罩拍照,拍影片,自拍現象隨處可見。大家都刻意的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就要引起大家共同注意,佩戴口罩要掌握好度

    像江蘇茶博園景區,大門口工作人員,向每一位入園的遊客,預先強調,進入公園一定要佩戴口罩,否則禁止出入。在這種強硬的防控通告下,即使天氣再熱,也是不應該摘下口罩的。不準打遊覽擦邊球,每一位做人最基本的準則,大家都必須遵守。

    假如抱著僥倖自我防控的觀念,嫌天氣熱找藉口,抱情緒不戴口罩。奉勸這些遊客宅在家裡最好,不影響他人,他人也不影響到你,自我尋求慰藉。

    在沒有完全戰勝疫情期間,誰也沒有資格過分搞特權,挑戰相關規定。

  • 18 # 行走的藍水晶

    請大家一定記住這樣一句話:現在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在旅遊的時候,應該放鬆心情,但是不能放鬆警惕。為什麼呢?因為全球很多國家的疫情還在蔓延。

    但是,天氣這麼熱,是不是所有遊玩的時候都需要全程帶著口罩呢?不是的,戴口罩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景區空曠的地方,可以摘口罩

    如果您在空曠的景區旅遊,特別是身邊基本沒有人時,比如去爬山,比如去一個特別大的廣場沒什麼人,那麼根據官方的說法,您現在可以在這個地點、這個時候,暫時把口罩摘下來,請注意,是暫時呦。

    (二)景區遊玩,如果遊人較多

    如果您去的景區遊人比較多,舉個例子,比如率先開放的黃山,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黃山免費旅遊的照片全網都是呀,人挨人的,再比如今年五一泰山,好多遊客夜裡爬泰山去看日出,但是在中途就是上不上去、下不下來,因為人太多了,都排著隊的走,這種情況,二話不說,口罩不能摘。

    (三)景區有室內空間

    如果您去的景區有室內空間,而且已經開放的情況下,您請在進入室內空間時,記得帶上口罩,密閉空間,通風不暢,戴口罩還是安全一些。

    (四)景區遊玩時,乘坐電梯、去洗手間等

    乘坐箱式電梯,需要全程帶口罩,還有一個地點,您可別忽視了,就是景區的洗手間,您必須帶。

    (五)現在去景區遊玩帶哪種口罩

    天氣熱了,去景區遊玩建議您選擇醫用外科一次性口罩,不要帶醫用N95口罩,特別是小孩,在景區遊玩,爬山的時候一定不要帶醫用N95,否則對肺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記得大運動量的時候要有選擇的帶口罩。

    現在雖然很多時間還需要戴著口罩,但是大家想想,現在的情況已經比春節的時候好多了,我們可以外出旅遊,我們可以去山裡呼吸新鮮空氣,我們能夠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所有這些都說明一切越來越好,這些和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所以,我們再堅持一下下呢,堅持最基本的防護,讓我們徹底戰勝疫情,等待完全可以安心旅行的那一天,我相信,不遠了。

  • 19 # 張哥來關心

    個人覺得還不能,摘口罩還為時過早。

    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熱,很多人選擇出去遊玩,而有些人在出門遊玩時,便摘了口罩。他們覺得吧,一方面口罩戴著不舒服,同時一路上要喝水、吃東西等,戴口罩不方便;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現在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感覺沒必要時刻都戴著了。針對何時才能摘口罩的問題,鍾南山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鍾南山指出,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中國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低風險地區,但不等於沒有風險。因此,當下公眾仍要做好個人防控,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還是那句話,如果想出去遊玩,最好選擇離家近的景點遊玩,出門最好是戴上口罩,這樣即是對自己負責任,同時也是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

  • 20 # 半隻小老虎

    不可以哦,任何時候只要是在公共場合都不要掉以輕心,我一直堅信科學才是最理想的號召,只要國家不說可以摘下咱們就堅決不摘,心存僥倖者賭徒是也,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去開玩笑也勸告大家珍惜生命時刻帶上口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的寶寶吃飯費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