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地東夷子

    當時清朝的立儲君制度還沒建立,上層滿人到了康熙時已經完全漢化,聖人書讀多了自然會想到立儲立長,舍赫裡的感情也好,我認為是一種自然的選擇。當然清史稿裡不可能記載聖祖當時的心裡過程。所謂歷史無真相耳。

  • 2 # 曉曉曉

    康熙的皇后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愛屋及烏。清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日巳時,胤礽誕生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因於兩個時辰後的申時去世,終年二十二歲,諡號“仁孝皇后”。帝后感情甚篤,康熙萬分悲痛,隆重治喪後親自承擔起撫養皇后遺孤的重任,“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 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初三日,康熙帝諭禮部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十二月十三日,於太和殿舉行冊典,授胤礽皇太子冊、寶,正位東宮,十四日正式頒詔 胤礽的東宮:毓慶宮天下;十二月,授胤礽外祖父噶布喇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以建儲,加上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號,全部建儲儀式至此結束;二月,仁孝皇后地宮興工。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康熙行仁孝皇后三週年祭日致祭禮;九月,康熙往閱仁孝皇后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胤礽出痘。痘瘡又名,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疹性疾病,在當時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無比恐慌。出於愛子心切,康熙帝下旨從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門奏章俱送內閣,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待太子痊癒,康熙還特地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等,並向天下臣民宣示這一喜訊。足以看出。

  • 3 # 馨香閣文學苑

    回答:康熙皇帝立不足一歲的胤礽為太子,主要原因是為了穩固皇權,另外一個原因是對胤礽生母赫舍里氏 的愛。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當天就離世了,愛著赫舍里氏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他把對妻子的愛要全給胤礽。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懷抱胤礽,坐在龍椅上看著大清江山,想著愛妻做了一個決定,這決定符合漢族立嫡立長的原則。康熙皇帝就是要建立並實施皇太子制度,他要詔告天下:“立皇二子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這也是告慰赫舍里氏在天之靈。

    赫舍里氏皇后畫像

    康熙初年,輔臣鰲拜專橫跋扈,多次侵犯皇權,康熙皇帝少年英勇擒獲住鰲拜。

    這時康熙認識到皇權更換之際立皇子是何等重要,與其讓一位不會治理朝政的皇子由上三旗大臣輔佐,不如現在自己選擇,自己培養接班人。

    康熙為避免幼帝成年收回皇權時重走他的老路,那是何等兇險 ,康熙由他祖母照著,他的幼子誰照著?皇權兄弟競爭自祖上起一直激烈。

    那時滿族入關後受漢族傳統文化制度影響很大,康熙深懂儒家經典,知道皇權延續和鞏固是國家大事。“三藩”之亂,吳三桂委託“朱三太子”蠱惑人心,這是康熙早早立儲的直接原因。

    康熙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康熙正式 詔告天下,胤礽是皇儲繼承人。胤礽是歷史上獨一無二以皇子身份長大的“儲君”。

    胤礽畫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把已立為儲君34年的胤礽皇太子身份卸去,在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引起強烈反響。

    康熙年長的皇子們拉幫結派,用盡各種手段來爭奪皇位。激烈競爭中隱蔽著活動的胤禛後來居上,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君臨天下,登上皇帝寶座。

    雍正畫像

  • 4 # 天晴愛睡覺

    子以母貴,聽過這句話嗎?

    因為胤礽的母親是康熙的結髮妻子,為了生他難產而死。康熙把對妻子的感情都轉移到孩子身上了。

    而且康熙迷信教育,認為只要從小教育好就能做好太子,卻忽略了人的先天秉性,導致立了個廢物做太子。

  • 5 # 市井講史

    表面上是為了感情,體現對第一位皇后的重視。更深層原因是為了和索尼家族的政治聯盟更加牢固,以穩固自己的統治,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胤礽屬於嫡長子,立為太子符合封建禮法。

  • 6 # 胡家小胡

    康熙皇帝被後人評為“千古一帝”,他有著超人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而他卻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立不足一歲的胤礽為太子,實在是有違常理,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促使康熙皇帝立了不足一歲的胤礽為太子。

    第一,穩定軍心民心,使“削藩”政策徹底的進行下去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冊封胤礽為太子,也就是這一年,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藩與清王朝的對抗到了最激烈的程度,而且北部塞外又有察哈爾部的叛亂,清王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岌岌可危,人心思動。在這時冊封太子是有著深刻的政治意義的,自古皇帝登基,統御萬方,為固國本綿宗社,必立元儲,大赦天下,一來安撫民心和軍心,令處於觀望的人站在自己這邊,希望以此來扭轉戰局,二來宣告國家的正統,站在道德的高點,面對三藩和叛亂決不妥協,必討而勝之。

    第二,因為真愛

    胤礽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康熙與赫舍里氏相濡以沫,感情甚篤,赫舍裡生下胤礽後因難產而死,康熙悲痛欲絕,赫舍裡風光大葬之後,康熙與日理萬機之中獨自撫養起皇后的遺孤胤礽,可見康熙對赫舍裡的情至深,意至切。

    第三,太子背後的人

    胤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是朝中大族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侄女,索尼歷經三朝,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內憂外患之境滿朝文武人心思動,以防禍起蕭牆,立胤礽為太子可以拉攏索額圖一方,以穩定局勢。

  • 7 # 魯江散人

    胤礽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個,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面上立的太子。胤礽是康熙的第七子,因為其他幾個兄弟都沒成年就夭折了,所以他排第二。為什麼康熙要把不足一歲的他立為太子呢,這要從當時的政治環境去分析。

    胤礽的母親是康熙的髮妻,是正宮皇后,在康熙大婚之前,雖然有惠妃生的長子,但那是庶子,胤礽是皇后所生是嫡子。滿清雖然是外族統一中原,但也繼承了漢文化立嫡不立庶的傳統。

    那麼就算胤礽是康熙髮妻孝誠仁皇后所生,按理來說也不會在他不滿一歲就立為太子啊,這是因為孝城仁皇后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和皇后感情很好,把一歲不到的胤礽立為太子也是一種對髮妻的思念,但更重要原因還是為了穩固統治,實行親政。

    孝誠仁皇后出生的家族是赫舍里氏,這個家族屬於滿清正黃旗和鑲黃旗,是一個背景十分強大的家族。康熙和孝誠仁皇后屬於典型的政治婚姻,早早立胤礽就是因為他外公家族強大。康熙那時候還沒親政,政權由順治帝設立的索尼鰲拜等四大託孤重臣掌握,索尼就是胤礽的親外公,當時競爭皇后位置的還有鰲拜的女兒,但孝莊太后考慮到鰲拜已經權頃朝野了,如果她女兒再當上皇后就會更加目中無人,於是孝莊力排眾議選了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孝誠仁皇后,歷史也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後來幫助康熙帝剷除鰲拜的最大功臣就是索額圖。索額圖遵照父親的遺願配合康熙密謀剷除鰲拜,最終將鰲拜一夥一網打盡,讓康熙得以親政。赫舍裡家族也因此不斷的壯大。

    康熙帝是一個聖明的帝王,立不到一歲的胤礽為太子絕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感情用事,其目地就是為了利用赫舍裡家族勢力幫助自己掃清親政的道路,幫助自己成就豐功偉業。而在赫舍裡皇后難產死後,當時最能安索尼家族心的就是立胤礽為太子了,這也是康熙立不到一歲的胤礽為太子的主要原因。

  • 8 # 鼎玉軒轅

    其一,借鑑明朝和清朝前期,皇帝駕崩宮裡動亂的因素,早立國本,來穩定政局,這是歷朝歷代一直奉行的規矩,不過康熙並沒有弄得太明白,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宮鬥。

    其二,康熙皇后赫舍裡與康熙感情很好,並且為了生下胤礽自己殞命,康熙為了安慰愛妃的亡靈,也算是愛屋及烏吧,立胤礽為太子。

    其三,皇后赫舍裡是當時四大顧命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侄女,當時索家的權勢很大的,康熙也是為了聯絡索家的勢力,來穩定自己的朝政平衡,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 9 # 藍淚笛歪說雜史

    碼字不易願君珍惜

    愛新覺羅·胤礽是清朝以及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剛出生變被康熙立為了皇太子,在有皇長子的前提下為什麼要立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為太子呢?

    剛出生的太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難產於兩個時辰後去世,在《康熙大帝》中是剛經過太監叛亂,動了胎氣,而且三蕃叛亂,朝廷內憂外患,面對與自己青梅竹馬的不肯閉眼的皇后,聽從周培公的意見立剛出生的胤礽為皇太子,不光是安慰死去的皇后,也是為可能被趕出北京城做準備,畢竟康熙也沒想到三蕃之亂會這麼嚴重。冊立胤扔為太子即使京師告急退居關外或自己出現什麼差池有太子以可固國本。

    拉攏人心

    在這內憂外患的時候,康熙不得不想辦法拉攏大臣的心,出去夭折的皇子,就剩下大阿哥胤緹和剛出生的胤礽了,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是明珠的表妹,而赫舍裡的叔公則是索額圖,那時的明珠與索額圖比,地位和名望差的不是一半點,立了胤礽為皇太子。索額圖能不為康熙拼命嗎?在《康熙王朝》中,索尼因輔臣之爭稱病,孝莊去了說要立孫女赫舍裡為皇后,立馬生龍活虎了。

  • 10 # 雲居隨筆

    個人認為,康熙皇帝改變祖制,立還是一歲的胤礽為太子,要從康熙的身世和成長經歷說起。

    從血統上講,康熙帝身上流淌著滿、漢、蒙三個民族的血液,其中漢族的成份最多,達到二分之一。康熙的生母佟氏,就是遼東的漢人。其乳母孫氏,也是漢人。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身邊始終圍繞著一群漢族的知識分子。在這種身世和成長環境下,康熙自幼便樹立了以儒學和漢族文化為主體的思想。

    因而可以說,康熙帝雖然身體是滿漢蒙三族的混合體,但從精神上講,他已經全面接納了是漢族的思想。康熙帝南巡,多次拜謁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禮;他拜謁孔廟,親自祭祀,也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他是在向世人表明心跡,並證明大清的正統地位。清朝代替明朝,是正常的朝代更替,並非是亡天下。康熙帝的行為,漢族父老、尤其是知識分子,感動得涕淚交流。

    以上就是康熙帝改變祖制、決意立太子的思想基礎。其契機是三藩之亂。三藩叛亂初期,聲勢浩大,人心惶惶。康熙帝遂決定立太子,以安人心、固國本。他沒有立長子,而是立二皇子胤礽,仍是遵循漢族文化,因為二皇子胤礽是嫡出。

  • 11 # 副史

    胤礽立為太子的原因不太可能太單純是某一個因素導致的,如同看一本文學作品,我們要想深入瞭解,就得去翻看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創造背景一樣,下面我先看看康熙本人的經歷:

    康熙早年經歷

    這裡引用百科對康熙的介紹:

    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貴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專寵貴妃董鄂氏,對這個不請自來的三阿哥並不非常關心。玄燁七歲時,遭到天花的侵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並沒有危及性命,僅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這使他對當時這種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而他出過痘竟成了他將來繼登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然而後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九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玄燁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經常給玄燁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玄燁是孝莊皇太后輔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康熙,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玄燁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矇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後,他更加努力,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玄燁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正是這種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剛柔相濟的性格特點。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環境下長大的,與從白山黑水走來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規而系統的漢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漢學修養。

    所以可以看出,康熙本人是一個"好學生",並且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著深厚的漢學修養,父親專寵董貴妃,不關心自己親生母妃,也會在後期他面對後宮問題面前時候,吸去教訓——不會獨寵某一個女人。

    康熙立太子時背景

    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而他的母親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結髮之妻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託孤老臣索尼的孫女,12歲便嫁給了康熙,但是與胤礽出生當天難產而死,當時朝廷政治環境:南方發生了一件差點撼動大清王朝基業的大事件,那就是南方三藩王起兵造反,並且清兵入關才十幾年,民間常有反清復明的事件發生。

    所以,綜合分析當時康熙立太子的背景和康熙本人成長經歷,大概推測康熙之所以

    將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點、個人感情原因

    康熙結髮之妻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2歲嫁給他,21歲為他生下兒子難產而死,對於現代人來說,相當於,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女人,並且為彼此的孩子誕生而逝世,人非鳥獸,孰能無情,康熙內心應該是存在濃濃思念和感激之情的,並且,1歲的胤礽,小小年紀就失去母親,讓八歲喪父,九歲喪母的康熙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作為父親,會更加的愛護這個孩子。

    第二點、朝堂政治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乃是託孤老臣索尼的孫女,索尼在康熙扳倒權臣鰲拜中立下了悍馬功勞,忠於康熙和孝莊,所以立胤礽為太子,一方面進一步拉攏索尼,另方面表現對索尼黨派的信任,鞏固朝堂的穩定。

    第三點、朝堂外政治

    康熙十二年,爆發了南方三藩王造反的事件,並且清兵入關才十幾年,大清朝廷並不是那麼穩定,儒家文化中“立下太子,可定軍心,民心”。所以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康熙,也深信立太子有利於國家安定。並且康熙自己,從小就是“好學生”,在孝莊的嚴格教育下,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帝王,所以,康熙自己也認為,只要自己嚴格管教,一歲的太子,那麼也會讓胤礽成為一代明君,所以他並沒有考慮到,過早的給胤礽儲君之位,會使得他驕縱無能。

    總結:

    康熙立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不管是從當時的他個人感情還是國家政治方面都是完美的選擇,只是沒能考慮到過早的讓不足一歲的胤礽成為儲君,會不可避免的導致小太子生長環境過於安逸,導致小太子的性格乖張、驕縱,為後期康熙兩次廢太子埋下伏筆。

  • 1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先明確一點,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康熙十四年六月初三立為太子,剛好滿了一歲。

    滿清入關後,一邊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一邊接受更為先進的漢文化,“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滿清是沒有這種繼承原則的,否則皇太極就不能繼承汗位了,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非嫡非長,憑實力上位。但康熙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比較認同嫡長子繼承製。

    雖然嫡長子繼承製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和其它繼承標準來說,已經是最簡單、公平、易於操作的了。畢竟某位皇子是否嫡長一眼可知,才能或品性什麼的就難以判定了,因為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比如隋煬帝楊廣,他當皇子的時候溫良恭謙,和原太子楊勇形成鮮明的對比,誰不誇他好?哄得他的母親獨孤伽羅站到了他那一邊,硬是說服楊堅換了他做太子。結果如何?當上皇帝就露出了真面目。

    所以立賢什麼的不現實,什麼是“賢”?怎樣才能證明一位皇子是真的“賢”?根本沒有答案,無法量化考核。嫡長就簡單多了,標準很明確,可以減少許多紛爭。

    毫不誇張地說,“嫡長子繼承製”是漢人王朝用鮮血證明出來的,是最合適的繼承製度。

    康熙也知道這一點,因而一直都想立嫡長為太子。他的嫡長子名叫“承祜”,本打算長大一點就立為儲君,承祜卻在兩歲時就夭折了。

    他的嫡次子就是胤礽,按照之前的慣例,本應長大再立,但因為皇后赫舍里氏生了胤礽兩個時辰後去世,康熙十分悲痛,對她留下來的孩子非常憐愛,抱到自己宮中親自撫育。早早立為皇太子,估計是想著不管孩子能不能長大,反正先給皇太子的名頭。

    如果能長大成人最好,如果不幸夭折,那他也當過皇太子了,對皇后也有個交待。這其實是康熙對赫舍里氏的補償心理。

    另一方面,別看康熙後來好多兒子,其實起初並不多,生下幾個都夭折了,胤礽之前,唯有胤褆活了下來。子嗣不豐的情況下,早立太子也能早定國本,穩定朝局。

    所以,康熙立幼小的胤礽為皇太子,於公是受了“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且早立太子是政治需要;於私則是因為他寵愛胤礽之母赫舍里氏,愛屋及烏。

  • 13 # 布衣愛鍋

    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請諒解,大致有這幾個猜測。第一,由於當時為了鬥敗鰲拜鞏固和索家的政治聯姻爭取資本而採取的政治手段;第二,年少的康熙跟他的皇后感情深厚,感謝皇后在身邊的陪伴和支援;第三,作為一種政治宣傳對滿洲貴族的人心安撫,證明他是有子嗣的君主對後面的智擒鰲拜奠定人心基礎。

  • 14 # 使用者4308519446186戰

    封建社會中長子為大,這是很重要的一條,立長廢幼這是維護後宮穩定,臣心穩定的最好辦法,當時康熙王朝還不是很穩固,雖然後夾又傳給了老四。

  • 15 # 江湖小曉生

    康熙皇帝生的孩子頗多,有記錄的一共有35個兒子和20個女兒。這個陣容打一場足球賽,還能有充足的後備隊員。

    這麼多孩子當中,皇次子胤礽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因為他年僅週歲大,就被立為了皇太子,生母是赫舍裡皇后。為何康熙要將這麼小的皇子,給立為皇太子呢?

    01自古嫡長子繼位,是最合適不過的繼承方式。

    很多人說,立賢不立長,這種說法是真的站不住腳,因為你根本就看不出你的兒子裡,到底哪個是真的賢明。

    理密親王允礽,聖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聖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太子方幼,上親教之讀書。六歲就傅,令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之師,又命大學士熊賜履授以性理諸書。---《清史稿》

    人都是會演戲的動物,真正的面目,或許你一輩子都看不明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王莽沒有篡位之前就去世了,那麼王莽鐵定會成為另外一個聖人,因為這哥們兒實在是太講道理了。

    而嫡長子這就不一樣了,永遠是無法改變的。而且嫡長子只要智商沒什麼問題,是兄弟們的大哥,也能鎮得住諸位兄弟,而且能善待兄弟們。

    嫡子也就是正房太太生的兒子,嫡長子就是正房太太生的大兒子。正房太太的地位是小妾所無法比的。在宮中皇后的地位是妃嬪們無法企及的。胤礽並不是嫡長子,他是嫡次子。因為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承祜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胤礽才派上了嫡長子的位置。胤礽出生於1674年,在前一年也就是1673年的時候,吳三桂帶領三藩造反,幾乎打下了半個江山。康熙在這個時候立皇太子,其實是為了穩固江山社稷。

    嫡長子繼承皇位,這是中原王朝自古以來的傳統。康熙皇帝立了皇太子以後,那麼國家的根本也就得以延續了,這是康熙的無奈之舉。

    02康熙對赫舍裡皇后,是有感情的。

    赫舍裡皇后,應該是康熙皇帝最鍾愛的女人。她12歲就入宮,成為了康熙的皇后,那時候康熙本人也才不過12歲大。所以說這兩個人是非常有感情的,屬於青梅竹馬的那種。

    赫舍裡皇后給康熙生了嫡長子承祜死了以後,她非常傷心,又給康熙生下了嫡子胤礽。可惜因為這次難產,導致赫舍裡香消玉殞。

    聖祖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輔政大臣、一等大臣索尼孫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女。康熙四年七月,冊為皇后。十三年五月丙寅,生皇二子允礽,即於是日崩,年二十二。諡曰仁孝皇后。二十年,葬孝東陵之東,即景陵也。---《清史稿》

    赫舍裡皇后死的時候,恰逢三藩作亂。康熙皇帝是心亂如麻,他對赫舍裡十分思念,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每天都要去赫舍裡的梓宮看望死去的赫舍裡,為她默哀,一直到吳越二十七日將她的梓宮送到鞏華城為止。

    此後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去鞏華城拜祭赫舍裡皇后34次,康熙十四年去了24次,康熙十五年去了15次。

    要知道那段時間,康熙非常困難。平定三藩花費了足足8年時間,可見當時戰局還沒有朝著康熙這邊靠攏。

    此後康熙基本上每年都要去看望赫舍裡皇后,即使新任皇后上位以後,康熙依舊毫不避諱地去探望她,可見兩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在胤礽犯了大錯,康熙要廢掉胤礽的時候,曾經多次因為想起了赫舍裡,從而不忍心下手。第一次廢掉胤礽後,康熙甚至又想起了赫舍裡,於是給了胤礽第二次機會。

    03胤礽背後,是強大的索尼家族作為支撐。

    胤礽的母親赫舍裡,那可不是一般人家出身的女兒,她的爺爺是當朝首輔大臣索尼,不是賣耳機的那個。她的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可以說她們家,是榮寵一時。

    尤其是索尼,當年是追隨皇太極征戰天下的名將,此後多爾袞和豪格爭權的時候,以索尼為首的一干大臣們,表示只支援皇太極的兒子登基,這才有了順治登基的機會。

    索額圖,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索尼第二子。初授侍衛,自三等洊升一等。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自請解任效力左右,復為一等侍衛。及鼇拜獲罪,大學士班布林善坐黨誅,授索額圖國史院大學士,兼佐領。---《清史稿》

    所以說索尼對康熙這一脈的皇族來說,還是有恩情的。順治皇帝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年僅8歲的康熙。他不放心年幼的康熙,所以就設立了四個輔政大臣,索尼資歷最老,是輔政大臣中的大哥。

    鰲拜、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都要讓索尼三分,康熙皇帝傍上了索尼這棵大樹,那他的皇位可就穩穩當當的了。

    此後索尼雖然在1667年就去世了,但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還在朝中,而且此時已經是平定鰲拜的大英雄,也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大臣之一。

    胤礽當然是得到索額圖大力支援的,所以康熙皇帝當時立胤礽為太子,也能夠得到索額圖及其家族的大力支援。

    要知道皇帝一個人是玩不轉所有事務的,只有靠大臣們齊心協力,都幫著皇帝一起做事,才能夠讓皇權真正體現出價值來。

    總結:皇帝不生兒子不行,生太多也不行。

    皇帝家裡是真的有江山需要繼承,所以不生兒子是萬萬不行的。比如說明朝明武宗朱厚照,他就是整天只知道玩耍,卻忘記了生孩子,31歲死了以後,只好把皇位讓給了堂兄弟。斷了明君朱佑樘這一脈的香火,此後備受後世皇帝們的冷落。

    而且生不出兒子比較容易亡國,比如說天啟皇帝沒兒子,把皇位給了崇禎,結果就亡國了。同治皇帝沒兒子,傳位給光緒,光緒也沒兒子,傳位給宣統,結果也亡國了。

    可是兒子生太多,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康熙皇帝一口氣生了35個兒子,其中有24個是長大成人的。

    這麼多兒子該選擇誰來繼承江山,其實是一件十分頭疼的問題。不是說你立了胤礽做太子就搞定了一切的,因為其他兒子們都盯著這個寶座呢!

    一歲就立為太子的胤礽,被其他孩子盯了幾十年,最終還是被他們給搞下馬了。雍正登基以後,將胤礽幽禁致死,享年51歲。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6 # 45度的看點

    康熙一生生有三十五個兒子和二十個女兒,僅次於宋徽宗趙佶,是有史以來子女第二多的皇帝。從十三歲生下第一個兒子起,一直生到六十四歲(皇三十五子胤禐),真可謂老當益壯。

    康熙在1667年(康熙六年)生下長子承瑞,但其不滿三歲就夭折了,因此不被序齒,後面接連生的三個兒子也全部夭折,直到1672年生下的胤禔才算順利成年,因此他被宗室列為皇長子,但胤禔母親惠妃葉赫那拉氏不是皇后,因此是庶出。

    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后赫舍里氏為康熙生下胤礽,乃是嫡出長子,次年即被立為皇太子。雖然康熙一生兒子眾多,順順當當活下來的也有但二十個,但在法理上,可以說沒有人能威脅到胤礽的太子之位,關鍵是隻要他自己不作死。

    康熙是歷史上以長壽著名的皇帝,同時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他足足坐了龍床六十一年,胤礽從一歲時當太子,一直當到三十多歲,也許是等不及了,也許是當太子當煩了,怕自己熬不過老爹,於是胤礽開始了花樣作死之路。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皇帝親征噶爾丹時,駐蹕在外卻身患疾病,下詔令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至行宮。胤礽到了後面對患病的父親,卻毫不在意,面無憂色,這讓康熙很不高興,認為他“絕無忠愛君父之念”,於是打發他回了京城。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一眾皇子相隨。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報告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

    胤禔等皇子打小報告固然居心不良,但也證實了胤礽確實做過這些不良之事,令康熙非常不滿,但他這時候還選擇了隱忍。

    巡幸途中,剛滿七歲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很快就夭折了,康熙傷心之餘卻發現胤礽對弟弟的生死無動於衷,這一下子讓他想到了十八年前自己生病時的那一幕,認為胤礽是個毫無親情、自私冷血之人,當場訓斥了他,但胤礽卻不服管教,忿然發怒,頂撞了他。

    康熙怏怏之下,乾脆結束了這次巡幸。結果在返京途中,康熙發現胤礽夜晚偷偷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裡面窺探,便立即懷疑太子可能要“弒逆”。於是回京之後,立即召集大臣,下詔廢除胤礽太子之位。第二年,胤礽雖短暫被再次立為太子,但他依然不斷作死,這次甚至公然策劃逼父皇儘早讓位,氣得康熙不僅將其廢掉,還直接給幽禁了起來。

    實際上,胤礽是康熙極為看重的兒子,在做太子的前二十多年裡,康熙也是盡心盡力地在培養他。胤礽的被廢,可以說是康熙幾十年心血的失敗,並從此也漲起了其他皇子們上位的野心,九龍奪嫡正式進入鬥爭高峰。

  • 17 # 公子講故事

    大家好,我是公子。感謝你的邀請,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康熙皇帝是清朝文治武功成績很高的皇帝,可以說是清朝的千古一帝。但他立太子胤礽時,正值年少,早早的立太子後人難免疑惑。作為有為之君,他的作為當然不會那麼簡單,而且是一個很聰明睿智的決定。原因我們一點一點的分析: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政治因素。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為進一步削弱三蕃勢力,做出撒蕃決定。同年雲南平西王吳三桂率先舉兵反叛,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隊由雲貴進軍,很快攻佔四川、湖南等地方。加上廣東尚可喜和福建耿靖忠等蕃王勢力,清廷岌岌可危。

    康熙皇帝為保大清江山,於康熙十四年立二阿哥胤礽為太子。此舉對內可以進一步拉攏首輔大臣索尼,鞏固朝廷勢力;對外可以安民心,表明朝廷撤蕃決心。

    其次,就是情感因素。胤礽是康熙和孝誠皇后赫舍裡的兒子,康熙和赫舍裡的結合雖然也是為借索尼牽制權臣熬拜的權宜之計,但當時兩人都還年幼。赫舍裡當時只有12歲,可以說他們是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的一對,康熙對赫舍裡是有真感情的。

    而赫舍裡是因為生胤礽時難產而亡,時年21歲,愛屋及烏,難免康熙會把對孝誠皇后的感情轉移到皇子胤礽身上,所以感情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最後,可選擇性不多。康熙皇帝一生子嗣眾多,光有記載的兒子就35個。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胤礽為太子,當時康熙也就二十出頭,子嗣有限。太子的候選人只有大阿哥胤褆和二阿哥胤礽,可選性不多。

    還有漢族文化對康熙的影響。康熙八歲登基,親政之前一直是由孝莊皇太后及索尼等四名輔政大臣輔佐。孝莊一直有學習漢文化,康熙在其影響下,也是為了滿漢儘快融合,社會穩固,也是比較推崇漢學思想。對漢族儒學立嫡不立長的說法他是知道的,而胤礽恰恰是他的嫡長子。

    綜上原因才是康熙立胤礽為太子的根本原因,有感情因素,更重要的是外在勢力的逼迫,才在倉促決定大位繼承人,以備後患

  • 18 # 西府趙王爺

    清朝在立太子一事上,其實從來都是不怎麼著急的。因為太子關乎國本,而清朝又沒有明朝那般,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硬性規定。所以,在選擇繼承人方面,他們是秉承多看看,多比較的思想,選賢舉能。除非是像順治皇帝這樣,突然駕崩,不得已才讓年幼的康熙繼位。

    但是,康熙朝算是一個例外,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立為儲君時,不足一歲。很顯然,這個年紀是完全看不出他日後的發展習性的。而康熙當時正值壯年,意氣風發,一共也才兩個兒子,完全沒有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

    那麼,康熙為何如此著急?

    首先應該是要補償皇后赫舍里氏。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應該算是康熙一生最為虧欠的女人,當初赫舍里氏嫁給了康熙時,年僅十三歲,還是一個小姑娘。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十年間,赫舍里氏伴隨康熙從少不經事的少年天子,一步步成長為胸懷天下的一代明君。她還給康熙生下了兩位皇子,其中嫡長子承祜,“天性聰慧,上甚愛之”,可惜卻過早夭折。

    使初為人母的赫舍里氏備受打擊,而年不滿二十的康熙也痛苦萬分,特別是皇子病逝之時,他並沒有在皇后身邊陪伴,心中對兒子和妻子,多了幾分愧疚。幸運的是,兩年後赫舍里氏再次臨盆,誕下皇子胤礽,使得康熙嫡系得以傳承。但同時不幸的是,皇后赫舍里氏卻因難產而去世。短短几個時辰,康熙便經歷從再得嫡子到痛失愛妻的大喜大悲,尤其是皇后的去世,讓康熙心中愧疚萬分。

    赫舍里氏作為康熙髮妻,一起生活十餘載,夫妻二人本就感情甚篤。且赫舍里氏為康熙兩度誕下皇子,功比天高。如今愛妻逝去,留下可憐的小皇子胤礽,一出世便沒了母親,這讓赫舍里氏九泉之下,如何安心。康熙愛屋及烏,為了補償愛妻,將小皇子胤礽立為太子,也算是有個交代。

    當然,帝王之家,親情從來都只是輔助,更為關鍵的還有利益。當時康熙立胤礽為太子,其實背後蘊藏著許多的政治考量。

    首先第一點,立胤礽為太子可以拉攏索額圖一家。

    在康熙當政時期,清朝的朝政大權最初是由順治欽點的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共同把持,其中索尼作為四輔臣之首,德高望重,勢力很大。

    後來索尼年事已高,逐漸退居二線,四輔臣之一的鰲拜則趁機獨攬大權,威脅到了皇權統治。為了遏制鰲拜,孝莊太后一改愛新覺羅家族從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選擇皇后的傳統,為孫子康熙選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由此可見,索尼家族的勢力有多強,已經到了需要皇族政治聯姻的地步了。

    而索尼去世之後,其家族地位並沒有降低。一來是宮裡有著皇后坐鎮,二來朝堂之上,兒子索額圖也是一方豪強,憑藉著家族榮光以及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功勞,深受康熙信任,乃是當時朝堂上最具實力的大臣。

    而索額圖作為皇后赫舍里氏的親叔叔,胤礽的親舅舅,毫無疑問,他絕對站在自己外甥這一邊的。康熙立了胤礽為太子,也就意味著愛新覺羅家族會得到索額圖的忠心追隨,畢竟都是自家人。

    當然,此時的康熙已經成人,無需像當初那樣,需要藉助索尼的勢力對抗鰲拜。但是此時康熙正面臨著裁撤三藩的考驗。雖然康熙年輕氣盛,力主要裁撤三藩,但由於吳三桂等人的實力過於強大,朝內許多人擔心此舉會引發三藩造反,所以很多人持反對態度。其中索額圖便是站在康熙的對立面,一直反對裁撤三藩。果不其然,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舉兵造反,三藩之亂開啟。

    在此事關國家危亡的緊急時刻,索額圖這樣的朝中重臣,顯然是康熙極力拉攏的物件。畢竟之前索額圖是反對撤藩的,萬一他站到吳三桂那邊,那清朝就麻煩了。

    所以康熙將胤礽為太子,使得索額圖必須要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支援自己對抗三藩,而且是鼎力相助。畢竟都是為了自家人,哪能不出力啊。

    當然,康熙這麼早立太子,不僅僅是為了索額圖一個人,他同時也是在做給天下人看。當時三藩之亂正盛,吳三桂的大軍已經飲馬長江,朝堂內外人心惶惶。此時立太子,可以達到一個穩固國本,安撫人心的作用。

    當然,康熙早年的生活經歷,也是他敢這麼早立太子的原因所在。眾所周知,康熙八歲便登基為帝,那時候的他也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是祖母孝莊太后以及一眾大臣老師的輔佐教導才有了後來的自己。所以呢,即使胤礽不才,康熙也有信心透過自己後天的教導,來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只是康熙自己也沒想到,過早的成為太子,高人一等,會讓胤礽養成驕縱的性格,最終為日後兩度廢太子埋下伏筆。

  • 19 # 星火文娛天地

    赫舍裡皇后生胤礽的時候難產,胤礽出生後不久,赫舍裡便撒手西去了。康熙皇帝與赫舍裡皇后是少年夫妻,雖說二人的結合是政治聯姻,但實際上,康熙皇帝對他這位皇后還是有比較深的感情的,畢竟赫舍裡12歲的時候便嫁給了他。說是一點感情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康熙的心又不是石頭做的。

    赫舍裡皇后去世後,只留下了胤礽一人,剛出生不久的小胤礽,便沒了親孃,挺可憐的。康熙和髮妻感情很好,自然不會讓其餘人欺負胤礽,更何況胤礽是康熙唯一的嫡子,他疼愛還來不及呢。出於對赫舍裡的感情與思念,康熙竟生出了一種要立皇太子的想法,這並不是康熙心血來潮,而是出於個人和政治方面的考慮。

    個人方面已經說過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赫舍裡皇后。但政治方面上,有多個因素。

    首先,赫舍裡皇后的家世背景比較大,她的爺爺曾是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更是四朝元老,她的父親是康熙的領侍衛內大臣,負責康熙帝的安全,叔叔索爾圖是康熙朝的大學士,可以說,一家子都是為康熙效忠的人,與赫舍裡的聯姻更是將索尼一家緊緊的和大清皇室聯絡在了一起,可如今赫舍裡皇后去世了。

    當時的清朝並不穩定,正值三藩之亂,又有人藉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妖言惑眾,蠱惑人心,企圖顛覆清朝的統治,重新建立明朝。當時的康熙到底還是個少年皇帝,擔心自己會遭遇不測,想早早地確定好儲君。又因為“朱三太子”這件事氣到了,他就納悶,這個什麼朱三太子名號就這麼大麼,我為什麼就不能冊立一個太子,收攏民心呢?

    再者,大清這時入關才十多年,可以說民心還不夠穩定。康熙喜歡漢人的文學,一有時間便學習孔孟之道,儒家理論,當時的漢人遵從嫡庶之分的原則,所以康熙決定效仿漢人的做法,立自己的嫡子胤礽為太子,希望這個舉措可以讓他贏得天下讀書人的心。果不其然,康熙將胤礽立為太子後,還是有許多漢族的官員稱讚的,大大提高了康熙在漢人中的形象。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康熙的祖輩們,像皇太極、順治這些人,他們爭奪皇位的“血腥”歷史給了康熙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們重蹈舊人覆轍,為了爭這九五之尊的位子而兵戎相見,所以還不如早早地立下儲君,斷了其餘兒子的想法,也好早日的為大清確定下一代國君。

    不得不說,雖說康熙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動機比較不單純,但是實際上,他還是非常疼愛這個兒子的,從小就接到自己身邊撫養,對他親自教學,又請了名師大儒來給他授課。在好長一段時間,康熙對胤礽是十分滿意的。可惜胤礽長大後,做出了許多昏聵之事,被康熙廢了太子之位,最後被圈禁在宗人府裡,胤礽這個下場,實在令人噓唏。

  • 2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康熙為什麼要將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這也是出於穩定局勢的需要

    太子是國家的儲君,古代的封建皇權至高無上,可決定天下人的生死,最重要的,就是皇權的唯一性,歷朝歷代皇位只能有一個確定的候補者,皇權只能有一人獨享,因此立太子不僅是皇家自己的事情,更是關乎國本的大事,特別是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早立太子更能穩定政權和民心,康熙帝立不足一歲的胤礽為太子也是出於這個理由。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局勢

    當時康熙帝正在急著平三藩,可事情操之過急使得吳三桂首先反叛,耿精忠和尚可喜馬上反叛,短短數日長江以南盡歸叛軍所有,此時北方的察哈爾王布林尼以數萬鐵騎逼宮康熙,康熙帝此時可謂是腹背受敵,康熙此時需要做的,第一個是調兵遣將,第二就是穩定人心

    在軍事方面,康熙聽從太皇太后的建議啟用大學士圖海出兵征伐察哈爾王,然後康熙依照宗法制立索尼之孫,赫舍里氏皇后剛出生的孩子胤礽為太子,拉攏了索尼一派同時穩定天下民心,康熙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戰爭為了滿清政權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款大眾cc 330魅顏和2020款君威gs頂配哪款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