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城影院

    人物和情節,其實是組成小說的兩個重要元素。

    問題來了,到底是人物重要,還是情節重要?這個孰輕孰重的探討,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就開始爭論不休了。

    對於這個爭論,我並不想和稀泥,個人覺得,首先要確定你自己的優勢,然後在考慮到底是應該突出人物,還是重點構思情節。

    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大量的創作、大量的試錯,這樣才能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潛能。

    從近幾年的商業作品的趨勢來說,總體來說,人物大於情節,而且有了光彩的人物,確實就很容易展開故事了。比如《潛伏》,假夫妻這個故事核,就是人物設定的相悖邏輯,還有諸如《離婚律師》《虎媽貓爸》等,都是這個人設邏輯,這個在戲劇創作中更普遍,商業小說也同理。

    ※如何構思一個光彩照人的人物

    通常我們看完一個電影或者讀完一本小說之後,情節會遺忘的很快,但很難忘掉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西遊記》的孫悟空,經典的叛逆形象,因此衍生出的孫悟空的同人作品不計其數,近期上映的電影《悟空傳》就是一個例子,說明悟空這個經典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齊天大聖遊戲形象

    如何讓我們筆下構思的人物也能像上天入地的齊天大聖一樣光彩照人?

    首先,要把角色,當成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很多人寫一個人物時候,沒有傾注情感,把人物當成了情節的道具。當一個人成為了道具的時候,就成了沒有靈魂的木偶。一個死氣沉沉的木偶,如何讓讀者產生化學反應?

    其次,要發掘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處。我對時下那些很熱的瑪麗蘇、湯姆蘇網路小說很不以為然,偶爾消遣到也輕鬆,但每一部都是金手指就沒什麼意思了。男主必然霸道Quattroporte多情皇帝,女主必然天生麗質處處光環,這種人物太過於虛幻,代入感很差。為什麼美劇好看?因為美劇刻畫的人物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他們有明顯的缺點,也有自己的處事準則。這樣的人物我們會覺得真實可信,大家也願意跟這樣的人交朋友。

    除了平凡人物之外,還有注意突出他的“不平凡”之處,這需要作家的觀察能力去挖掘提取。平時我們身邊平凡的朋友一大堆,都希望在文字世界結識一個“不平凡”的好朋友,所以文藝作品要滿足讀者的期待,發掘出角色的不平凡之處。

    ※IP即人設

    近幾年,IP這個詞太火了,不解釋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理解。

    我的一個重要心得,所謂IP其實就是一種價值觀方面的共同認同,IP最重要的其實就是人物設定,簡稱“人設”。

    人物設計是一個大學問,值得展開說一個網路小說的容量。

    舉個例子,美國漫威公司旗下的經典動漫形象,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金剛狼等等,我們發現,說來說去,漫威的故事其實都是在講人的故事。以人設為中心的故事,這些超級英雄有童年陰影,也有自己厭惡或者喜歡的食物,觀眾們從來不覺得這些飛來飛去的人離我們有多遠,覺得就是我們的身邊的好朋友,在酒吧遇到他們也要一起喝上兩杯。

    漫威英雄人物動漫形象

    這就是人物塑造的魅力,漫威的人物形象值得寫作者好好學習揣摩。

    ※情節在哪裡?

    介紹了很多人物創作的方法,似乎忽略了情節。其實人物和情節,無非看是人物帶動故事,還是情節帶動人物。我覺得大多數型別小說都應該遵循人物帶動故事展開,有些懸疑小說,是事件驅動人物的,情節設計的非常離奇,也能吸引讀者看下去,但看過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記不住什麼具體情節。因為這種小說人物就是道具,設計感很強,更不會記得書中的主角。

    所以,只要你構思了一個好玩的人,圍繞這個傢伙身邊的故事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你會被這個人物帶著走,你會跟他一起流淚,一起開心,首先感動你自己,才會感動讀者。

    在對《西遊記》行動元模式進行分析時,我們有必要對“行動元”進行一個界定。這個概念由結構主義者提出,標明瞭人物之間、人物與客體之間的行動關係。“行動元”一詞最初來源於格雷馬斯的《結構語義學》,它指的是文學作品中的主要行動因素,可以是某個人物,也可指一些人物或某種抽象的力量和關係,在文字中的最大意義在於推動情節發展,它與“人物”和“角色”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一組概念。

    西方敘事學者查特曼、福斯特、尤恩、格雷馬斯、巴爾特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過自己的人物理論,實際上關於敘事文字中到底什麼是第一要素,是“人物”還是“情節”?的爭論由來已久,這種爭論實際體現了不同敘事學者不同的敘事理論主張,有的學者認為,在文字中角色是第一要素,故事文字的最終目的是給讀者以鮮明的形象性和獨立的審美價值體會,側重這種理論的人堅持認為人物往往處於主導地位,行動只是人物個性的表現;而堅持情節是第一要素的人認為,敘事作品中人物作為一個發出動作的主體,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是起著推動或抑制情節發展的作用,行動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它制約著人物,讀者更應關注其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活動。

    撇開誰為第一要素不論,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敘事文字中人物的作用其實是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角色”、另一種是“行動元”,其實就是強調接受者究竟應將文字看成“是什麼”、還是“做什麼”的問題,正如格雷馬斯所言:行動元屬於敘述語法,而角色只能在各個具體話語表現出來時才能辨認。

    作為行動元概念的提出者,格雷馬斯擯棄了普羅普對童話七種“行動範圍”的劃分和蘇瑞奧對戲劇角色“六種功能”的劃分,他運用結構主義二元對立的原則對行動主體進行了簡化、歸類和重組,進而設計出三對互相對立的“行動元範疇”:主體與客體、傳送者與接受者、輔助者與反對者。對於這種“行動元範疇”的劃分,張開焱先生曾在他的《神話敘事學》一書中提出了異議,他認為“這三組概念確實更簡明概括和有規律性一些,但它並非一勞永逸,無懈可擊”,“他太相信結構主義那一套,既不能歷時地揭示行動者範疇豐富發展的過程,又不能共時地涵蓋行動者全部範疇及其真實存在的狀態”。

    他認為行動元可以分為兩大類:原生性行動元和次生性行動元。原生性行動元指的是最基本的行動主體,它是以兒——父——母關係為原型的三元三維模式為基礎的,包括客體、主體和敵手三元。客體是被主體追求的目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還可以是某種狀態,他是最想得到的物件;主體是客體的追求者、擁有者或保護者,在道德上總是佔據優勢地位;敵手是與主體相對立的一組概念,總是試圖從主體手上掠奪和非法佔有客體,或者阻礙主體獲得客體。

    次生性行動元包括輔助系統、信傳系統和調解仲裁系統。輔助系統也是由三個行動者範疇構成:包括由客體衍生出的所有者;由主體衍生出的助手一;由客體衍生出的助手二。助手一和助手二的概念都比較好理解,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所有者指的是在尋找和實現客體時起著頒佈命令、挑選主體和助手一、找到或實現客體後獎懲褒貶主體和敵手作用的人。信傳系統是從原生性行動者和次生性輔助系統的各行動者的相互關係間衍生出的兩個輔助系統。分別包括髮信者—傳信者—收信者以及委託者—仲裁調解者—被仲裁和調節者三個行動元。

    對於《西遊記》中次生性系統中的信傳系統和調解仲裁系統需要說明的是:一、這兩個系統的獨立性和封閉性極強,不能脫離自己的系統進入到衝突系統和輔助系統;二、有時的發信者和送信者往往是同一個人、調節系統中的委託者也經常是不出現的。三、信傳系統和仲裁調節系統關係不是三維的,他們是一個單線型的三元一維關係。

  • 2 # 一大娛兔

    劇情和人物不能分開吧,人物的特徵,性格有社會關係等等都是會影響劇情的。

    寫文,小說有三種模式(我自己認為的)

    第一種,設定一個人物形象,然後散漫式的依據人物性格遇到事情以他的性格會怎麼走,然後在寫劇情……這樣效果可能比較差,但是符合邏輯。

    第二種,就是設定好情節,就是說先把小說的大綱寫好。再去設定這個人,如何設定才能使她走向我們設定好的情節……

    第三種,就是你首先想要塑造什麼樣的人物,想要什麼樣的結局,結合這兩個,再去設定中間的情節。

    人物劇情是文章的必備兩個要素,都很重要,要相符的不能割裂開來,不然不符合實際,不符合邏輯。

  • 3 # 蟲蟲的世界

    人物的塑造更重要。一部作品裡面肯定有主角和其他一些人物。所有的劇情也是圍繞主角來開展的吧。一部作品就像你的一生,以你為中心,你生活的平淡無奇,你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一無是處;你生活的絢麗多彩,你就會認為這個世界充滿驚喜。

    目前一些很火的網劇或短影片,都有很多是翻拍或跟拍的,劇情都是大同小異甚至一樣。為什麼有些就能火起來?因為觀眾的認可,人物演繹的入木三分,很有感染力,把細節演繹的很到位。

    所以我覺得一部好的作品,人物是更應該值得重視的

  • 4 # 大山裡的家

    兩者相輔相成,如果光靠故事情節吸引眼球文筆粗爛看完一遍就會丟棄了。反之,文筆再好沒有好的情節,那樣就象心靈雞湯一樣,堆砌多了也和白開水一樣讓人感到索然無味

  • 5 # 一千啊

    人物。

    人物最好反覆打磨刻畫,因為人是帶動情節發展的主體。

    劇情是人物發現的合理性事件,而人物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是鮮活有血有肉的靈魂,人物立住了,活起來才能帶動更好的劇情發展,劇情的事件即“合理”存在,就算有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因為有一個主體在掌控牽引。

    “人”是劇本/故事裡的指引,如果按照預先設定的劇情再去刻畫人物,很難形成反轉,因為有一定“侷限性”,就想你在框架裡捏小人,但如果你人物活了,這個人即將要做什麼事情,他會如何做?怎麼做?他的性格會遇到哪些困難?有哪些事在他做事情的過程中會出現合理“插曲”,這個限制就會小很多,發揮空間其實更大,如果你的人物立的好,故事順其自然就在發展,不用擔心劇情會太差。

    一個角色足夠抓心,就是觀眾最直接的觀感,因為“人”和“人”才有共鳴

    用電影(劇本)故事來講,比如:

    《無名之輩》《夏洛特煩惱》漫威系列《家有兒女》和《武林外傳》《都挺好》《白夜追兇》

    ......都是人物鮮明度高、記憶點深,因為他們的性格和特點很順暢的帶動劇情發展

  • 6 # 大白電影解說

    寫文講故事和影視作品一樣,吸引人的劇情,還是鮮明的人物,哪個更需要重視?有些作者用情節來創造優秀的人物,有些作者用人物來設計精彩的情節。

    我個人認為文章從塑造人物開始,但要以情節為基礎,情節是從人物展開的,人物又為情節服務,小說型別、背景和時代皆是為強化人物而設定的,人物可以幫助自己完成情節,並達成小說的最終目標,如果能實現完美人物和精彩情節之間的平衡那就是更優秀的作品了!

    影視作品中個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周星馳先生最具有代表性

    他的作品中每個小人物都刻畫的比較鮮明

    而有些作品好的故事讓人只記住了劇情

  • 7 # 慧好運

    我覺得,劇情需更重視。文章精不精彩,值不值得看的人想繼續看下去。就看劇情寫得怎麼樣。人物是其次。因為劇情有些個人而更加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生活迷惘,對人生彷徨,如何讓自己變得積極樂觀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