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山學書
-
2 # 法永禪師
學過歐,學歐容易得規矩,規則明確,嚴謹,一般書法家都學過。畢竟初唐時的書法,上接魏晉南北朝,有很多魏晉北碑的東西,比如二王的規矩,魏碑的特色。下啟唐宋,為百代楷模,可以說沒有不學的。
-
3 # 神韻軒書法
首先要說的是,他們二位書家同宗同源,都學過王羲之的書法,肯定有相同的書法遺傳基因。褚遂良曾學過歐陽詢的楷書,他的書風受歐楷影響,有一定的相似度就不難理解了。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歐陽詢書小楷陰符經)
歐陽詢小楷陰符經,端嚴工整,結構緊密。處處有法,中規中矩。
(歐陽詢書小楷陰符經)
褚遂良楷書飄逸靈動,線條細瘦遒麗。結構開張。書寫心態是比較輕鬆的,自由自在的。米芾稱他的書法:"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鐺,窈窕合度″。
(褚遂良書小楷陰符經)
清代有位書家叫王澍,康熙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學歐陽詢和褚遂良楷書,致力尤深。在綜合二者書體上,寫出另一種風格。周倜稱他:“澍摹古代名拓,四體皆工,對唐歐陽詢、褚遂良兩家致力尤深。″
(王澍楷書作品)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4 # 素手國風
關於“為什麼歐陽詢寫的《陰符經》和褚遂良寫的風格很像?”這一問題,歐陽詢《陰符經》全稱《皇帝陰符經》,他所書的《陰符經》有分小楷和中楷兩種,我不知道題主說的是哪一種?和褚遂良《大字陰符經》風格相像的只有中楷。那我就用歐陽詢中楷《皇帝陰符經》來和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做一個比較吧!
歐陽詢和褚遂良的師承關係作為初唐書法四大家的歐陽詢和褚遂良,後人常常把兩者放在一起比較。歐陽詢比褚遂良大四十來歲,他入唐的時候已經六十五歲了,確切的說,他的書風不受唐的影響,反而引領唐朝楷書的發展。
歐陽詢出生於世家旺族,其祖父歐陽顏是南朝陳代的大司空,父親歐陽紇也做過廣州刺史。
後來父親因某犯罪被殺,年少的歐陽詢也要被株連,當時的尚書令江總是歐陽紇的故友,他收養了歐陽詢,所以歐陽詢才得以倖免於難。
整個南朝都崇尚“二王”的書風,江總也是以二王為宗師。陳朝時,江總行、草書在當時獨步青雲,《宣和書譜》有記載:“作行、草,為時獨步,以詞翰兼妙得名”。
歐陽詢《皇帝陰符經》歐陽詢的書法從小就受恩人江總的影響,所以歐陽詢也師法“二王”,《舊唐書·歐陽詢傳》中有云:“詢初學王羲之書。”
歐陽詢書法名冠“初唐四家”之首,開啟了唐朝書風的典範、法則。
褚遂良則家學淵源深厚,其祖父褚玠年輕時,因為有才學,與江總等名士往來,父親褚亮也在年少時在江總推薦下,受到陳後主賞識,官至散騎常侍。而且褚遂良父親褚亮和歐陽詢交情深厚,因為這個關係,褚遂良得以和歐陽詢學書。
所以,褚遂良書法初學歐陽詢和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二王”,融匯多家,自成一體,成為繼歐陽詢、虞世南之後崛起的書法家,並掀起了初唐後期書風變革的波瀾。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從師承關係上看,歐陽詢是褚遂良的老師,固然有些許相似之處,不過整體的書風卻截然不同。就拿他們兩人都書寫過的《陰符經》來說,有人會認為這兩種書風很像,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兩者書法風格的差異歐陽詢的中楷《皇帝陰符經》和褚遂良的楷書《大字陰符經》書寫內容都是一樣的。《陰符經》是重要的道教經典,在道教史和中國古代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同樣是寫經,初看兩者的字形結構很接近,實則相差甚遠。雖然歐陽詢的是碑刻,褚遂良的是墨跡,但也能清楚的看到兩者之間異同。
在歐陽詢和褚遂良的《陰符經》裡,從整體字形結構上仔細分析,歐陽詢結字纖細瘦長、平正勁挺,字內空間布白勻稱,中宮緊密,主筆拉長,氣勢嚴謹。而褚遂良的字形結構有長、有方、有扁,變化豐富,遒勁飄逸,筆畫粗細變化明顯,字內空間布白不均,疏密有致,結構開展疏朗。
褚遂良和歐陽詢《陰符經》對比①從點畫上分析,歐陽詢大多使用方硬的筆畫,稜角分明,線條力量感十足,點畫粗細變化區別不明顯。褚遂良多用圓曲弧度大的筆畫,尤其是“橫”畫,給人以妖嬈嫵媚、婀娜多姿的感覺;“豎”畫而言,歐陽詢所有的“豎”畫直起直落,嚴謹有度,而褚遂良的“豎”畫有方硬的、有纖細勁挺的、有彎曲扭動的,線條有輕重緩急的變化,如同呼吸,一起一伏,好像被賦予了生命一般。
從用筆上分析,歐陽詢的《陰符經》基本都是方筆為主,圓轉較少,整齊一律,變化相對單一。而褚遂良的起筆和收筆處就有無數種方式,有露鋒的、藏鋒的、絞轉的、有方有圓,變化多端,受其影響最深的是宋朝大書家米芾。
這樣一做對比分析,是不是明顯的感受到兩者之間極大的差異了。後人常常用“險勁”來形容歐陽詢書法,這主要來自於其結構的緊張,在敏感和嚴密之中,有平穩和險絕的微妙結合。褚遂良的書法線性變化非常豐富,有明顯的運動痕跡,在點畫的提按當中,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褚遂良歐陽詢《陰符經》對比②歐陽詢曾有“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的筆法理論,這裡他說的“停勻”,不是僵硬的平穩,而是每一筆之間,安排得恰到好處。
在歐陽詢的筆下,筆畫的搭建一絲不苟,謹嚴有法,穩中有險,平衡之中又有張力。正是這份穩和險的微妙結合,恰好造就了歐陽詢“四面停勻”合乎情理的書法高度。
褚遂良作為歐陽詢的後輩,在繼承歐陽詢法度森嚴的楷書基礎之上,在一點一畫之間加入呼應和顧盼,讓莊重嚴謹的楷法浪漫婉轉起來。徐無聞談到褚遂良楷書的用筆特點時說:“這個特點就是有法而又無法,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的橫畫、直畫、點、鉤、撇、捺,不同的形態,比歐、虞、顏、柳諸家都多;各種點畫的輕重、長短、粗細、正斜、曲直、方圓,都隨手取勢配合,沒有固定的程式,這是後人最難學到家的所在。”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兩者性格的差異導致書風的異同俗話說:“字如其人“,從歐陽詢和褚遂良的書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兩者的性格差異:歐陽詢謹慎剋制,褚遂良灑脫率真。這種差異源於各自家庭背景和經歷。
歐陽詢祖輩都是武將,父親英勇善戰,血氣方剛,若不是家門被殺,歐陽詢估計也會被父親培養成一員猛將。所以,歐陽詢多少會繼承祖輩們從骨子裡散發出的陽剛之氣,必然會體現書法上,如軍人一般莊嚴肅穆。後來人有用“森森焉若武庫矛戟”來形容他的書法,仔細琢磨,好不違和。
褚遂良從小就被父親的羽翼庇佑,有父親作為榜樣和參照,也知道身為人臣,忠君明諫,很多事,可以任由自己去施展。所以,褚遂良也知道自己的羽毛是很漂亮的,這也造就了他的書法不拘泥於法度森嚴的唐楷,但又能剋制自己,溫婉大方,含蓄自然,不越法度。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
歐陽詢站在理性法度的一端,褚遂良站在感性浪漫的一端,各有各的優點和側重。
褚遂良《皇帝陰符經》有時候我們看歐陽詢和褚遂良的字跡,會由衷的感嘆,他們兩人明明是分寸之間的區別,卻因兩人心和手的差距,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書風。
歐陽詢和褚遂良是奠定法度的人,又是各自超越法度的人。唐詩的嚴格格律也不妨礙詩仙詩聖的橫空出世,無論理性還是感性,在法度中他們都尋找到了自由和個性,綻放各自的美。
自然界中本來就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哪怕雙胞胎也會有很多不同之處。歐陽詢和褚遂良都是書法史上的巨人,兩人分別引領不同書風的潮流。不僅是《陰符經》上有差異,其它的作品也是,結構特徵是有相似的地方,但仔細比較,區別大相徑庭。 -
5 # 浩浩白水
歐陽詢和儲遂良都汲取了“二王”筆法,所以會出現書風相近現象。不同的是,歐陽詢後在貼學基礎學習北碑,因而開了成險勁書風。
-
6 # 田宗連
褚遂良早期是學二王,以後又在歐楷上下了很大功夫。說像是有道理的。但歐體筆勢險峻,峭削,平正中有變化。褚體飄逸靈動,體勢呈方形稍扁,微帶行書和隸書筆意。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這兩個碑帖風格不是很像,首先歐陽詢的字非常瘦勁,險絕挺拔結構平整,疏朗字字珠璣。
而褚遂良的陰符經寫的雖然比較平整但是用筆和結構與歐陽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褚遂良的字結體更加寬博,用筆提按更為豐富較為靈動但整體來說,結體稍扁,而歐陽詢的字更加瘦長。
從風格上來看,歐陽詢的字處處險絕,而褚遂良的字卻顯得四平八穩
從用筆上看,歐陽詢的字更接近於王羲之的用筆筆法取法魏晉、北碑、以及篆書隸書,而褚遂良的用筆則顯得花哨,雖然顯得靈動,但是比起歐來,歐陽詢則顯得重劍無鋒,褚遂良顯得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