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聃
-
2 # 武威堂後裔
梁啟超寒門教育締造“一家三院士,滿門皆才俊”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雖然他畢生都沒有看到政治理想的實現,但作為父親,從其教育方式和子女們在後來的成就而言,他出色之極。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讀過樑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豪邁之氣猶在耳邊。而他9個優秀的子女更是從始至終貫徹了他的少年中國說,個個皆為才俊。
長女,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畢業於西點軍校,曾任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莊,圖書館學家。
四子,梁思達,經濟學家。
三女,梁思懿,社會活動家。
么女,梁思寧,投奔新四軍,參與中國革命的軍人。
么子,梁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啟超祖上只是普通人家。但梁啟超,因緣際會,少年成名,16歲中舉,主考官李端棻欣賞其才華,以親妹相許。
不久之後,梁啟超拜入康有為門下,追隨其師呼籲變法,攪動天下風雲,20出頭就名滿天下。
最終,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民初最優秀的學者之一,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
他的筆鋒之健,被譽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
梁啟超不但自己的人生大放光彩,在其悉心教育下,其九個子女,個個成材,三名院士。
長女梁思順,從小跟在父親身邊,長期擔任父親的助手,耳濡目染,後成為業內有名的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所編《藝蘅館詞選》,於1908年初版,後多次再版,至今仍是研究梁啟超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
梁啟超與長子梁思成、三子梁思忠、長女梁思順合影
長子梁思成,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建築學家之一,先後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與其妻林徽因為近代學界著名伉儷。
梁思成與林徽因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後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梁思忠,曾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回國後加入國民革命軍,任十九路軍炮兵上校,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表現英勇。不久後,梁思忠於戰鬥間隙不慎喝了路邊的髒水,結果患上腹膜炎,未能及時救治,去世時年僅25歲。梁啟超生前,曾在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談到對三子梁思忠的教育問題:“思忠呢,最為活潑,但太年輕,血氣未定,以現在情形而論,大概不會學下流(我們家孩子斷不至下流,大概可以放心),只怕進銳退速,受不起打擊。他選擇的術——政治軍事——又最含危險性,在中國現在社會做這種職務很容易墮落。……從前許多青年的墮落,都是為此。我對於這種志氣,不願高壓,所以只把事業上的利害慢慢和他解釋,不知他聽了如何。這種教育方法,很是困難,一面不可以打斷他的勇氣,一面又不可以聽他走錯了路。……所以我對於他還有好幾年未得放心,你要就近常察看情形,幫著我指導他。”
次女梁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門語言。早年,梁啟超希望女兒能學生物學,好填補國內空白,但梁思莊對生物學毫無興趣,雖遵從父親的意思選了生物學,但內心十分苦惱。梁啟超得知後十分後悔,寫信給女兒,鼓勵她按照自己興趣選擇專業,最後梁思莊選擇了圖書館學。
四子梁思達,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後成為業內頗有名氣的經濟學家,曾與人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並於1965年主編了《舊中國機制麵粉工業統計資料》一書。
三女梁思懿,從小熱心公益,後成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顧問,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紅十字會議。
四女梁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參加了新四軍。後來,陳毅元帥曾經十分自豪地說道:“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
五子梁思禮,也是梁啟超的九個子女中最小的一人,長大後成為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4月病逝於北京,享年91歲。
1924年,梁啟超接待來華訪問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
綜觀梁啟超的九個子女,九人皆成材,一門三院士,這樣的成就,真是十分了不起。為什麼能如此?梁啟超家書中的幾句話或許能夠揭示部分答案:“我自己常常感覺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範,最少也要不愧做你們姊妹弟兄的模範。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們,個個都會受我這種遺傳和教訓,不會因為環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墮落的。”“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實何止亂世為然),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至於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