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股尚書

    很簡單,在自己的能力圈,選擇好的行業,好的公司,在好的價格好的估值時買入,並且長期持有。因為看好該公司的產品和經營,瞭解該公司的市場邏輯,從而入股投資該公司而去買它的股票,把你的錢交給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去做生意,去錢生錢,一個好的投資,背後一定是有一個深刻的商業邏輯認知!

  • 2 # 法金財三維雜談

    巴菲特是股神,投資大師,他的一些投資理念和財富思維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其核心關鍵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複利思維。每年的投資收益不一定很高,但經過多次複利以後,收益相當可觀。據統計巴菲特的年平均收益在33%左右,並不算太高,但能夠長期保持這樣的收益率的話,幾年下來後就會翻一倍。這個對我們國內的很多投資者來講,有時候一年的收益達到100%以上,尤其在2005-2007年期間,這個時候很多投資者就在飄飄然,以為自己是股神,天生是投資的料,殊不知不是個人能力,而是大趨勢所導致而已,就如同早些年的北京的房事,來北京的財富多寡取決於買房的早晚,而不是取決於個人能力。因此一定要要複利思維,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要保持持續盈利很重要。

    二、保本思維。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一旦投資失敗,這個時候要及時止損,避免損失無限擴大,有子彈才能在下一次投資中再行獲利,千萬別投資失敗就虧到底了,連個扳本的機會都沒有了。一般的情況不要在虧損的時候加倉,凡事留有必要的餘地,市場在不斷波動,每次交易不能在谷底買入也不可能在波峰賣出,做好必要的止損止盈,保住本金,不可像個賭徒一樣,越輸越賭。

    三、風險管理。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預期收益率與風險成正比,但實際收益率與風險的關係不大。做好必要的風險管理,進行極端情況下的壓力測試,備好必要的資金應對風險。比如合理的資金管理也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內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時更多的是在幻想超高的收益,而不談風險,不進行必要的風險管理,經常會滿倉買一隻股票,結果出現這個股票停牌退市,那損失就很慘重,或者是借入的資金來投資,結果這個股票因重組停牌,至少兩三年時間才能開盤,那麼這個情況的出現如何應對?

    最後給大家的建議: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投資者,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專業的投資者,建議不要去選個股,可以投資選擇一些股票型基金,做一些基金定投,雖然收益低點,但風險也小點,而且省去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業,得到的收益未必比投資股票之類的收益低。

  • 3 # 金融小貨郎

    巴菲特的 4 個重要投資思維:

    1、市場部分有效模型

    價格並不總是公允的等於價值,當價格遠遠低於他應該的價值的時候,你就應該出手。

    芝加哥學派的市場有效假說理論造就了一個廣為人知的名言:“你無法戰勝市場”——不論什麼時候,股票價格都是合理的,價格等於價值。

    這也成為了指數基金銷售的有利工具。

    但巴菲特和芒格不信這個道理,他們相信市場部分有效原則——價格並不總是公允的等於價值,當價格遠遠低於他應該的價值的時候,你就應該出手。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有一個特別形象地比喻,他說,市場就跟一個人一樣,是一個躁狂型抑鬱症患者,他高興的時候特別高興,價格就遠超於價值,一旦悲傷、沮喪、抑鬱的時候,價格就會很低,遠遠低於應該有的價值。

    所以,對於芒格,對於巴菲特,對於格雷厄姆來講,別人在他狂躁的時候,越漲的時候,越去買,但是他們反過來,是當他抑鬱、沮喪、低於價值的時候,去出手。

    永遠等在那裡,等到股票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時候,再出手,這就是伯克希爾投資的核心原則 ——價值投資理念。

    對此,巴菲特還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不情願在 10 年內持有一種股票,那麼,你就不要考慮哪怕是僅僅持有它們 10 分鐘。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 巴菲特

    #案例#

    房地美:奧巴哈先知的完美出逃

    初次投資時間: 1988年

    清倉時間:2000年

    年化收益率:23%

    老爺子標誌性的那幾個大手筆,持股時間都非常之長,投資可口可樂源自1988年,富國銀行源自1990年;而一些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如 GEICO 保險,更是太子爺親兒子,從1976年開始買入,直到1995年將其徹底收編私有。

    但千萬不要認為所有投資伯克希爾都是一扛到底;一些投資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會賣的才是師父。

    我們可以參考其投資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的這個案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巴菲特以 4 美元(拆股調整後)的均價建倉買入了大約佔其總股本9%的房地美股票,買入邏輯是他認為當時房利美的價格“便宜得離譜”;當然最後事實也證明了他正確得離譜,到1998年,伯克希爾在房地美的投資已經翻了 12 倍。

    到2000年左右,房利美的業績幾乎到了鼎盛時代,每股收益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管理層不斷回購股票、信心爆表。

    單純從如日中天的業績上看,如果不是事後覆盤,很少人能在當時看出是個賣出的時機。

    但巴菲特覺察到房地美的異常跡象,比如他認為整個管理層在不斷追求風險,過於關注每三個月一次財報的短期業績表現;比如時任CEO 偏執於“二位數的盈利增長”;比如房地美做的一些風險投資與主營業務毫不相關。

    種種跡象讓巴菲特認為公司高層在暗中作祟、感到脊背發涼,本著“如果看到廚房裡有一隻小強,那肯定不止有一隻小強”的祖訓,巴菲特在 2000 年左右清倉了幾乎所有房地美股票。

    巴菲特清倉的價格是 40-50 美元之間,賣在頂點是神仙做的事,而老爺子也未能倖免。次貸危機之前房利美的價格屢次逼近70美元。

    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衰退中次級貸款大面積違約,兩房首當其衝,直逼破產的最邊緣。最後美國政府慌措間做了接盤俠(當然後來也藉此發了筆橫財)。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謹小慎微的判斷來自於公司財報的措辭,同樣是讀財報,奧馬哈的先知就能讀出熒惑守心的至兇之兆來,你呢?

    2、護城河模型

    公司本身等同於“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護城河”決定的。

    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師。

    巴菲特很小的時候,讀過格雷厄姆的一本書,驚為天人,於是就想盡辦法考到那個學校,做了格雷厄姆的學生。

    畢業之後,特別想去給格雷厄姆工作,然後費盡很大力氣,成為他的員工,後來成為他的合作伙伴以及終生的朋友。

    假如像股神這樣的人,一生當中都需要找一個導師,你可能也需要找這樣一個導師,找到那個讓你敬仰的人。

    格雷厄姆的模型是這樣的:

    一定有一個辦法,能計算出公司的價值是多少,如果這個價值遠遠被低估到三分之一以下,不管這個公司是否好公司,你都要出手去買,簡單說,就是隻要被低估就去買。(這個方法也叫菸蒂股的模型)

    要知道,巴菲特最早的幾億美金,就是用格雷厄姆的方法賺來的。

    但是,芒格提出了反對意見,投股票就是投公司,你還是要首先選優質公司。你為優質公司投出價格,即使高於劣質公司的價格,最終你賺的還是多的。

    他計算了一下,假如你持有公司股票 20 年以上,如果公司年增長率是6%,將來的回報率也就6%;而如果公司年增長率18%,將來你的回報就是18%。

    換句話說,你要看這個公司本身是否有價值。

    最終,芒格改變了巴菲特,把他從格拉漢姆的模型裡面拉了出來,擴大了他的視野,並最終取得了後來幾千億的成功。

    這是什麼力量?這叫 power of peers,一個人的思維模型一旦建立之後,由內而外是無法打破的,只有外面的人才有可能把思維模型打破,而且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打破。

    那麼,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夥伴?你的身邊是否有這種power of peers?

    巴菲特1993年在致股東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護城河”概念。

    他和芒格認為:公司本身等同於“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護城河”決定的。

    #知識點#

    如何識別護城河?

    舉個例子,芒格和巴菲特在購買喜詩糖果之前,一直不瞭解品牌的價值。他們在收購後才發現,這家公司可以定期提高價格,而客戶並不怎麼表示不滿。他們稱這種能力為“定價能力”。

    換句話說,優質企業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即便你漲價,客戶也不會離開你。

    此外,巴菲特和芒格在確定品牌護城河實力的時候,還會進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測試:競爭對手是否可以透過大規模燒錢復制或削弱某家公司的品牌護城河?

    舉個例子,巴菲特曾在 2012 年伯克希爾會議上對可口可樂的評價如下:“如果你給我 100、200、甚至 300 億美元來削除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我就做不到。”

    ✦我喜歡的企業,是那種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強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就像一個堅固的城堡,四周被寬大的護城河包圍,河裡還有兇猛的鱷魚。

    —— 巴菲特

    #插曲#

    巴菲特為什麼懟了馬斯克?

    今天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迴應馬斯克對護城河模型的質疑。他說,馬斯克慢慢會適應他這個觀念的。

    “當然馬斯克可能在某些行業裡帶來這種顛覆,但是我不想他在糖果方面跟我們展開競爭,他在那個方面也不是我們的對手,糖果業我們是老大。

    不是說你可以用技術把全部業務都攫取走,技術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可能是一些年輕小孩的夢想。有一些產業的護城河非常寬。尤其是低成本的生產者,這非常重要的。”

    據說股東大會之後,馬斯克就宣佈要超級超級認真做糖果了,“要建一條‘護城河’,並用糖果填滿它。”

    3、能力圈原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你要擴大能力圈非常困難,你必須要在自己能力圈之內競爭,而且,你專注的領域越小越好。

    伯克希爾就是這樣做的。關於投資,他們只有三個選項:

    第一、可以投資;

    第二、不能投資;

    第三、太難理解。

    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只投“能理解”的專案,你感受到這裡面的力量了嗎?

    巴菲特一直認為,高科技不是自己的能力圈。即便是重倉蘋果,他的解釋依然是看中蘋果是“現金流好的消費品”。

    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我們那時不是想我們要不要投資科技公司,我們要找的公司是已經很有競爭力,而且這個公司能夠持久。

    巴菲特表示:“在亞馬遜成立之初,我就對它有所研究。當時我認為貝索斯要做成的幾乎是個奇蹟。而我一般不會賭奇蹟會發生。當然當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還是不錯的。”

    關於自己能力圈,巴菲特曾說,我知道喪失了很多機會,但是我也不後悔,因為我不懂。即使我身邊有最懂的人,可是我不懂,我不還是不會去投它。

    這該是怎樣的一種自律啊?

    在自己能力圈之內做決策,而不是去拼命的尋找另外的機會,這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

    ✦ 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 巴菲特

    4、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模型

    任何一個取勝的系統,絕對不是平衡的系統,而是在某些因素裡面最大化到幾乎荒謬的極端,在某些因素裡面,最小化到幾乎荒謬的極端。

    在投資次數的最小化方面,芒格與巴菲特幾乎達到了荒謬的極端。

    舉個例子,有一次,巴菲特在商學院演講,他說:

    “我可以給你一張只有20個打孔位的卡片,這樣你就可以在上面打 20 個孔 ——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資。一旦你在這張卡片上打滿了 20 個孔,你就不能再進行任何投資了。”

    為什麼一生只有 20 次投資,足矣?

    他繼續說,“在這些規則下,你會認真思考你所做的事情,你會被迫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你會做得更好。”

    換句話說,想要成為贏家,你必須要有選擇性地賭一把。

    當你被迫將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更少的任務上時,你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最後的最後,關於巴菲特,再推薦一部非常震撼的紀錄片——《Becoming WarrentBuffett》(成為沃倫·巴菲特)。

    這是 HBO 2017年拍攝的關於巴菲特最新的紀錄片,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實生活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裡,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眾多的光環,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實一面。影片裡的大部分鏡頭,都獻給了巴菲特的家人,回憶他的過去,以及記錄平常的生活。

    比如說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時,會開車路過麥當勞買一份早餐,帶到辦公室後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擺放著一杯他鐘愛一生的可口可樂。

  • 4 # 吳廣菊1

    我們先來看一下巴菲特,巴菲特11歲之前讀完了奧馬哈市圖書館中所有關於投資的書籍,11歲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股票投資。他用全部的身家114美元買了3股股票,在被套很久之後解套出局,獲利5美元。11-18歲之間,透過技術分析、小道訊息進行股票投資,投資成績普通,沒賺到錢。大學跟著格雷厄姆學習價值投資,從此走上了價值投資之路。

    21歲淨資產為2萬美元。26歲淨資產為14萬美元。30歲淨資產為100萬美元。39歲淨資產為2500萬美元。43歲淨資產3400萬美元。47歲淨資產6700萬美元。52歲淨資產3.76億美元。60歲淨資產38億美元。66歲淨資產165億美元。72歲淨資產357億美元。84歲淨資產670億美元。87歲(2018年1月)919億美元。

    透過巴菲特的例子,我們知道巴菲特的財富在21歲的時候為2萬美元,到87歲時為919億美元,66年時間財富增漲了19萬倍,透過計算得出年化收益率為26.16%。

    從21歲到26歲5年時間財富增長12萬美元,但從84歲到87歲3年時間卻上漲了249億,後3年財富上漲的速度是前5年的近21萬倍,是什麼原因導致上漲的速度如此之快呢?答案就是複利!

    複利俗稱利滾利,就是利息與本金重複計息的過程。

    複利3要素:時間、本金、收益率,三者都是與最終收益都是成正比:時間越長、本金越多、收益率越高獲得的收益也越多。

    但3者之間也有區別,我們透過實際計算對比可以得出:

    1, 當本金和時間不變的時候,我們來看一下收益率的變化對最終收益的影(本金5萬,投資年限40年,收益率分別為8%和20%),透過計算可以看到收益率相差2.5倍,但最終收益多了67倍;

    2, 當本金和收益率不變的時候,我們看一下時間變化對最終收益的影響(本金:5萬,收益率20%,投資年限分別為20年和40年):透過計算可以看到投資時間相差2倍,但最終收益多了38倍。

    3, 當時間和收益率不變的時候,我們看一下本金的變化對最終收益率的影響:(收益率20%,投資年限為20年,本金分別為2萬和4萬):透過計算可以看到本金相差2倍,最終收益是2倍。

    從3者之間的對比可以發現,影響最終收益最大的是收益率。分清了影響複利3要素的區別後,對於沒有錢的年青人怎麼利用好複利這個工具來實現財務自由呢?

    1,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越早開始越好。

    2,本金:既然是沒錢的年青人本金肯定不大,但沒關係,3要素中本金對最終收益的影響是最小的,積累了少量的資金後就要開始投資了,不要因為本金小而等待,白白浪費時間要素。

    3,收益率:是影響收益率最大的要素,也是我們最容易掌控的,我們只要透過學習理財技能,提高理財能力去提高收益率,這才是投資賺錢的關鍵。

  • 5 # 鬥金哥

    你好,我也是巴菲特的關注者,巴菲特老爺子99%的錢都是在他50歲以後賺的,我從他身上領悟到的核心是“發現好公司,然後保持足夠多的耐心在相對低的價格時買進去並長期持有”。

    下面對這個核心展開解釋一下:

    如何發現好公司?好公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盈利能力不錯,第二長期盈利能力不錯。發現好公司的能力會因人而異,巴老爺子就比較喜歡消費股,不喜歡科技股,因為他看不懂科技股,總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買自己看得懂的公司,看不懂的就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了。看不懂的公司堅持不買。這樣才能在高風險的股市投資裡找準買入點,降低風險。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找到滿足上面兩個必須條件的好公司你就成功了一半了。下面我們舉個例子,我本人也比較喜歡消費股,因為這個調研起來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A股裡面最典型的例子就屬茅臺了,下面是茅臺近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

    09年-14年淨資產收益率

    14年-19年淨資產收益率

    如何保持足夠多的耐心在相對低的價格時買進去並長期持有?首先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起有落的,股市一樣,行業也一樣,公司也一樣,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總能等到出問題的時候,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大幅下跌,低出真正的價值甚至低估了的價值,但是隻要出問題的時候不傷及根本,後面就會繼續恢復上漲的趨勢,低估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好的進場時機。眼下的新冠疫情,就跌出了不少機會,再比如12年底白酒的塑化劑事件,導致整個白酒板塊都下跌了不少,茅臺當年我記得也跌破了100元。

    巴老爺子的搭檔芒格說過:如果你持有一支股票40年,你的收益率和其ROE(淨資產收益率)差不多,所以當你找到一個淨資產收益率高並且相對長期穩定的高的好股票在相對低價格的時候就大膽買進去長期持有吧,你一定會慢慢變富,最後成為哪個日進斗金的人!

  • 6 # 開水O白菜聊財經

    核心是價值投資,慢慢變富。

    巴菲特多次表示他就是慢慢變富,有成長價值的公司,就買入長期持有。可口可樂的股票就是很好的例子。

    價值投資就是高成長,低估值的公司買入持有。

  • 7 # 紫霄麒麟

    巴菲特股票投資準則:

    其實,巴菲特選擇股票就是4個基本原則:

    1、我們可以理解;

    2、長期前景良好;

    3、由誠實能幹的人經營;

    4、價格非常誘人。

    #1、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投資

    投資者需要的是正確評估選擇公司的能力。注意“選擇”這個詞:你不必成為每家公司的專家,甚至不必是很多公司的專家。你只需要能夠評估你能力範圍內的公司。這個圓的大小不是很重要,然而,知道它的邊界是至關重要的。

    #2、具有良好的長期前景:我們最喜歡的持有期是永遠

    時間是優秀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敵人。

    #3、誠信經營:信譽是您最重要的資產

    建立一個聲譽需要20年,而毀掉它只需要5分鐘。如果你這樣想,你會做得不一樣。

    #4、價格非常誘人:內在價值和安全邊際

    價格是你付出的代價;價值是你得到的。無論我們談論的是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時購買優質商品。

    原則#1、#3和#4非常簡單易懂:堅持你所知道的,找到好的誠實的經理(但不是那些只對企業的成功負責的經理),支付低於你所獲得的價值。

    但是原則#2呢?巴菲特所說的“良好的長期前景”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符合這一標準?

    這個問題的答案歸結於該公司是否有一條能夠保護其“城堡”的持久“護城河”。換句話說,該公司是否擁有某種長期競爭優勢,使其能夠繼續獲得較高的資本回報率?

    巴菲特在200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信中重申了這4條原則。你可以看到,即使在40年後,他的原則實際上還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是原則4: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變成了一個“合理的價格”)。

  • 8 # 老檀新悟

    巴菲特的財富核心思維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去發現好公司,投資好公司,長期持有好公司,透過好公司的股價的上漲和分紅獲得複利,使資本像滾雪球一樣壯大。

    如何發現一家好公司?評估一家公司價值的高低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

  • 9 # 重點241

    他與特朗普都太老了!巴菲特現在的思維與特朗普差不多,幼稚的很,一天到晚嘮嘮叨叨美國如何如何強大…。但是,這回美國沒有那麼幸運,新冠病毒可不怕你股神恐嚇,新冠病毒這次就是要與你對賭~已經做空美國股市.債市.匯市又怎麼樣?新冠病毒就是美國的摧命鬼!

  • 10 # 祁連山麓

    雞蛋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看好了就別再猶豫,相信自己!

    正如其在2020年5月3日股東線上大會上所表示的那樣:他看好美國未來經濟…(不知道他這份滿滿的自信源自哪裡?!)

  • 11 # 財經諮詢顧問胡橋

    1.只用十分之一的資金去炒股

    2.贏要止贏輸要止輸

    3.長期持幣而不是長期持股

    4.永遠別相信什麼內幕訊息

  • 12 # 大商做人

    價值投資。研讀企業的財務報表,從中找出優秀的企業,且當企業的股票的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買進,企業的基本面沒有惡化,將繼續持有。

    當然,投資時要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投資,不熟悉的不去碰。畢竟投資安全第一,其次才是賺錢。所以要保住本金。本金還在,一切都還有希望。

    股票投資一定要戒貪,否則,你離虧損也就不遠了。這就像巴菲特所說的: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從中可以看得出來,投資,心態很重要。

    投資不要受到市場先生的影響,要做到獨自去思考與判斷,不能盲從。也不要為所謂的價格的波動而影響。其實,投資不像你想象的那麼複雜。正所謂:投資有道,大道至簡。也正因為這樣,在現實生活中的,也是很少人能夠做的到。

  • 13 # 大秦聊財經

    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我總結了一下。

    一.時間複利。

    巴菲特持股票都是時間很長的,利用時間複利,每年分紅等就可以長期收益。

    二.持有現金

    巴菲特現在還是擁有大量現金。寧願沒有收益,不看好的情況下,就不去投資,現金放到自己手裡最安全。

    這是我理解的巴菲特的財富思維,核心思想。也可以和大家探討學習一下。

  • 14 # 小白談財經

    巴菲特的第一條投資原則是保住本金。第二條是永遠不要違反第一條。

    所以對我們來說,保住本金是我們的首要目的。就是巴菲特遵從價值投資,他買這隻股票一般並不是單看這個公司的業績,更加看好的是以後的盈利成長空間。他所購買的股票一般都會長期持有。

    然後他的投資信念: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巴菲特現在手中所持有的現金量達到了他近幾年歷史的最高。到了1370多億美元。新冠疫情還沒有爆發之前,巴菲特就已經開始囤積他的現金呢。並不是說他有預感疫情爆發危機的能力。他是覺得現在美國的股價有點兒偏高了。巴菲特買股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購買股票。2008年金融危機,他投資高盛和通用電氣。到了09年,就為他賺取了一百億美金。在今年的5月3號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也說不要浪費這一次的危機的機會。

    還有就是不得不說的是巴菲特的複利理念。我們要學會怎麼用錢為我們掙錢。我們要做錢的主人,而不是錢的奴隸。

  • 15 # L兵魂

    價值投資”概念的鼻祖,自然是美國的沃倫巴菲特。這位投資界大神,是無數華人頂禮膜拜的物件。我們來看下,他的財富生涯,以及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的人去研究巴菲特的某一次投資,或者分析他某一年買的股票,這些都是傳統思維,傳統思維就是,只側重戰術忽視戰略,結果就是讓自己在中國的人生煢煢孑立,更窮窮孑立。大家對照如上這張圖,這是巴菲特的淨資產演變。我們來看下什麼叫做戰略,接著我們從戰略角度勾勒下價值投資的最大看點。巴菲特30歲時,資產正好達到100萬美元,37歲突破1000萬,44歲大致2千萬,這是第一階段,可以叫做資本原始積累期。在50歲前後,具體是在巴菲特47歲-52歲之間的某一年,他的資產突破了1億美金。這個數字才俗稱“小目標”,50歲的巴菲特終於完成了,在他那個時代肯定也有他們國家那時候的資產上百億頂級富豪,類似我們這個時代的王總。這47-56歲的十年,是第二階段,算做巴菲特的財富確立期,可謂逆襲時代。具體數字是從5千萬到10億,十年成長20倍。

  • 16 # 財神哥哥到你家了

    巴菲特的選股方法其實並不神秘,挑一個好公司,要有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層好的財務資料,還要有比較好的價格時再買入持有。這種方法不要說華爾街的精英人士了,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很容易操作。可真實情況呢?

    在美國買可口可樂的股票,可能是最沒有難度的投資了。可口可樂基本上算是美國的象徵了,幾乎每個美華人都喝過,而它的股票在1919年就已經上市了。20世紀90年代末,本書作者參加了很多場投資研討會,他總是問聽眾:“過去十年中有哪些人持有過可口可樂股票?”全場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他再問:“那誰獲得了跟巴菲特一樣的收益率呢?”所有的手都放下了。

    同樣是買可口可樂的股票,其他人怎麼就沒有像巴菲特一樣掙到大錢呢?在投資中,知識上的儲備只回答了買什麼,心理上的準備才決定了怎麼做。這裡重點說說巴菲特在投資交易中最重要的三種思維方式:能力圈思維、機率思維和逆向思維。

    一、能力圈思維

    能力圈,就是指能力範圍。巴菲特一直在強調,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換句話說,怎麼能提高你的成功率呢,就是做低難度的事情,別跳出圈去做那個自己做不了的事。

    在投資領域,大部分人總是喜歡去追逐新鮮的概念、潮流。每個階段,市場上總有不同的熱門股,短期漲幅也特別大。而巴菲特幾乎從來不關注熱門股。別人關注的是未來什麼會變化,巴菲特則關注的是什麼不會變。

    你一定聽說過,巴菲特很少購買科技公司,經常有人因此質疑巴菲特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其實巴菲特有他的道理:科技行業變化太快,巨頭的競爭優勢可能瞬間瓦解,對他來說,這就是沒有“護城河”啊。雖然網際網路、高科技的個別公司回報驚人,但整體上失敗的機率、挑選的難度都大得多。相比之下,巴菲特更喜歡買糖水、巧克力這種百年不變產品的公司。

    當然了,近年來,巴菲特也投資了幾家類似IBM、蘋果這樣有科技屬性的公司,但其實巴菲特在買入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它們長期不變的競爭優勢和壟斷地位。IBM是一家提供IT系統服務的公司,蘋果更像是一家消費品公司。這裡要提一下,在本書提供的9個案例中,IBM是唯一回報不太理想的,巴菲特也在2018年清倉這隻股票,並且在多個場合親口認錯。這恰恰反證,即使股神走出能力圈,也會失敗。

    二、機率思維。也就是抓好機會下重注。

    本質上說,投資者做的就是一個機率學謎題。股票市場就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大倉庫,倉庫裡各種不同的力量合力作用,形成了股價的變化。投資者就是要判斷各種事情發生的機率,最終做出投資決策。

    與機率對應的,還有個賠率,就是賭博公司根據事情發生的機率,給出的回報比例。一般來說,賠率都是比較符合現實世界中事情發生的機率的,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不太合理的賠率。比如賽馬,一匹有1/2機率奪冠的馬,賠率卻是1賠10,也就是贏了可以賺10倍。

    而股市也類似,投資人要賺大錢,就必須具有這種機率思維:也就是尋找錯誤定價,輕易不下注,但一旦有絕佳機會就要下重注。因為你看得懂、能把握的絕佳機會並不多,所以一旦遇到這樣的機會,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來該用大盆接錢,就別去用一個小勺子。

    你肯定聽說過這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意思是要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在流行分散投資策略的華爾街,很多基金經理會頻繁買賣大量不同的股票,一個基金持倉股票可能有成百上千只,每隻股票的佔比最多隻有幾個百分點。

    巴菲特的觀點與這個恰恰相反,他說:“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它。”傳統的多元化投資策略,問題在於,你可能買了很多自己根本搞不懂的東西,大大提高了你犯錯的機會。而巴菲特的集中投資顯得非常異類,他寧願持有少數優質公司的股票,也不持有大把一般公司的股票。

    1988年到1989年,巴菲特共用了10億美元買入可口可樂的股票,佔比超過了他投資組合的三分之一。而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資金多達近2000億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隻股票上。對於一個這麼龐大的投資帝國來說,這種集中度是難以想象的。而事實也證明巴菲特策略的正確性,他一生中的絕大多數財富,都是從為數不多的十幾筆投資上獲得的。

    三、逆向思維。

    巴菲特最著名的一句話可能就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大多數人都會有從眾心理,股市裡更是這樣,追漲殺跌,這恰恰是大眾虧錢的原因。

    巴菲特非常善於逆向投資,但僅僅與眾不同是不夠的。你必須懂得別人為什麼是錯的,懂得自己應該做什麼,還必須有強大的內心,堅持到最後的勝利來臨。

    比如,股票跌了怎麼辦?大多數股民不能忍受股價下跌帶來的痛苦,中國股市裡把賣出虧損的股票叫“割肉”,就特別形象。而在華爾街,大多數交易高手也會有“止損”策略,就是虧損達到多大比例之後就必須賣出,防止進一步的虧損。但是巴菲特卻跟這些人都不一樣。他一點也不害怕股價下跌,相反,股價下跌對他來說是好事,因為帶來了買入的機會。巴菲特的字典裡也從來沒有“止損”兩個字,他不需要股價來證明自己是不是正確。

    他用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幾乎所有人都試圖用最快的時間賺最多的錢,而巴菲特卻在等待,等待好機會,等待好公司給他帶來巨大的回報。耐心等待很痛苦,立即行動、立即得到結果才是符合人性的。但巴菲特正是懷著長期主義,抵禦貪婪和恐懼,成為了遊戲的勝利者。根據統計,時間拉得越長,股票收益跟公司的經營水平、盈利水平越一致。可以說,與眾不同的超長期投資,是巴菲特投資道路成功的核心。

    這裡我再展開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能力圈思維、機率思維、逆向思維,不僅在投資領域非常重要,也適用於其他領域。比如創業,你要在自己愛好並擅長的領域去開發專案,這就是能力圈思維;有了好的市場機遇,就要全力準備做好每個細節,這就是機率思維;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挫折和不順心,別人都不看好時,又要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心,用長期的眼光去做出選擇,這又需要逆向思維。

  • 17 # xx墨煊xx

    他標榜的所謂價值投資,其實就是利用行業久經濟週期等的波動規律,在相對低迷的時候買入並持有!!但因為美國股市絕大時候是上漲的,所以成就了巴菲特!這點從本次疫情及08年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他的戰績就可以體現出來!!說不好聽的,一個macd就能進通他的投資理念!

  • 18 # 藍天理財社

    一,不能損失本金

    二,記住第一條

    三,切記第一條

    四,低價買入優質公司持續為自己賺錢!

  • 19 # 蓑笠子

    幾年前曾經讀過《巴菲特之道》,具體內容記得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價值投資理論,通俗地說在一個社會中一個公司按照社會的評判標準是會有一個相應的價值的,但是股市的價格很多時候是與這個價值相背離的,但是終歸股市的價格是會迴歸公司應有的價值,巴老的理念就是找到這種價格偏離實際價值的公司,用現在的價格買入其股票,得到股票價格迴歸正常價值時再賣出。

    這個理論很簡單,但實際上怎麼分析判斷公司價值卻是需要高深的思想來指導,並且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執行,才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這個指導思想需要對於整個世界、社會、經濟有宏觀的理解,並有獨特的觀察角度,這點才是最難的。

    相對於巴老,普通人其實可以關注小的一面,可以是僅僅幾隻股,知識眼界不夠,可以用時間與意志力來湊,長年累月地觀察這幾隻股的運動形態,自己摸索出幾個觀察指標,久之就會有所獲。可能是感覺某隻股價格被壓的太狠了,在蠢蠢地想爆動反抗,某隻股透支上衝的勁頭,已經三而竭了,即將跳下來修養,達到這個程度,就可以在股市上賺點零花錢了。

  • 20 # 司馬長龍

    長線價值投資,分批逢低購買,資金巨大外加自己有明星帶動效應,所以獲利顯著,但碰上疫情或特殊情況也是要賠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死後可以進入一部動漫且永生,你選擇什麼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