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慧色郎君

    《將至桐城》的詩文意思為:臨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剛好翻過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峽關。夕陽西下,幾行紅葉樹後是連綿起伏的龍眠山。將家書託付給黃耳靈犬,思鄉的心由白鷳鳥帶回故鄉。眼前就是龍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繪的龍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賢歸隱此地,終老斯鄉。

    原詩全文:

    溪路行將盡,初過北峽關。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鷳。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白話譯文:

    即將走完臨溪的小路,剛翻過北峽關口。夕陽下山脈連綿,映照著數行紅葉樹。

    將家書託付給黃耳犬,思歸之心交由白鷳鳥帶回故鄉。看著龍眠居士李公麟描繪的山水,能否效仿前賢歸隱於此。

    擴充套件資料

    一、《將至桐城》里名詞釋義:

    1、北峽關

    自三國時有古峽雄關之稱,宋、元、明、清時為桐城九鎮之一。始稱“北峽鎮”,清乾隆年間改稱“大關鎮”。1992年3月撤區並鄉時,分屬大關、卅鋪兩鎮。2006年9月區劃調整,成建制合併成大關鎮。

    2、龍眠

    指的是龍眠居士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因安慶桐城城北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於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李公麟因風痺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

    二、《將至桐城》的作者是清代詩人王士禛,因清朝避雍正皇帝“胤禛”諱,又改稱為王士禎。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王士禛論詩,以「神韻」為宗,要求筆調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風韻和含蓄性。

    王士禛的五、七言近體詩最能代表他的風格特色。他不重視文學對現實的反映,大部分詩是描寫山水風光和抒發個人情懷的,偏於對藝術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創作理論的具體體現。

  • 2 # 還文樓主

    將至桐城

    溪路行將盡,初過北峽關。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鷳。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禛。主要講述了詩人回鄉,過北峽關,看到夕陽下龍眠山的美麗風景,思鄉的山己隨白鷳鳥迴歸故里,生出歸隱龍眠山水的心願。

    古詩背景不詳,詩人迴歸故里,見龍眠山水,思鄉心切所作。

    溪路行將盡,初過北峽關。臨溪的小路將要走到盡頭時,我剛好翻過北峽關。直接寫所見景象,走過小路,過北峽關,說明詩人在旅途中,詩中指歸鄉途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斜陽西下,幾行紅葉樹後是連綿起伏的龍眠山。直接描寫夕陽下龍眠山的美麗風景。夕陽指天快黑了,時候不早了,還在趕路途中。為下文抒情作鋪墊。古人常將夕陽比作人生暮年。這裡暗指詩人年紀大了,歷經官宦生涯,世事沉浮,心有些累了。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鷳。將家書託付給黃耳靈犬,思鄉的心放在白鷳鳥身上,帶回故鄉。天快黑,時候不早,詩人還在趕路途中,歸鄉之心似箭。這裡由實景轉入虛景描寫詩人的心理活動。詩人用家書託黃耳犬,思鄉的心放白鷳鳥飛回故鄉,生動、形象的表達詩人急切回家鄉的心情。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眼前就是龍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繪的龍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賢歸隱此地。直接描寫龍眠美麗的山水風光,龍眠山的山水風景非常美麗,就象龍眠居士李公麟曾經所描繪的一樣,詩人非常喜愛。引出龍眠居士,點明詩中主旨。詩人年紀大,宦海沉浮,經歷世事,心累了,想仿效龍眠居士,歸隱山水田園。

    《將至桐城》詩人採用虛實手法,以景抒情,來表達詩人歸鄉似箭的急切心情和歸隱山水田園生活的願望。

  • 3 # 煙雨立凡

    此詩應為詠秋五言律詩,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同時,表達寄情于山水隱居生活的嚮往。

    詩的作者是清初文壇領袖、著名詩人王士楨,作於1660年春,作者赴任揚州府推官的路上。全詩為:

    溪路行將盡,初過北峽關。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鷳。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譯文:

    溪畔的山路將要盡頭時,剛好翻過北峽關。

    夕陽映照著紅葉樹,眼前是連綿不絕的龍眠山。

    託黃耳靈犬捎封家書,請白鷳給家人報個平安。

    龍眠居士龍眠山,我何時也能像他一樣歸隱山林,終老還鄉。

    王士楨,原名王士禛,後人為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諱,改稱王士楨。

    他的一生,不僅官做到刑部尚書,入值南書房,而且也是清初文壇領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同居?同居的定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