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禾er

    本來我這只是默默地喜愛嘉倫,關注嘉倫,不怎麼參與對於他的種種事蹟孰優孰劣的討論。我吧,看到他Sunny帥氣地出現,就打心眼兒裡替他高興;看到他弄了個奇怪的髮型或是穿了件特不靠譜的衣服,內心就"哈哈哈哈這小夥兒這樣也太難看了吧"。他演得好的劇,就看一看追一追;讓人不知道說啥好的劇,就棄一棄唄。從來也沒有想care他的團隊的工作選擇,不管工作成效的好壞,這是他以及他團隊"當下最合適的選擇"(貌似嘉倫挺愛說這句話的)。

    可為啥我現在想說點兒啥呢,那是因為,今天翻知乎時看到了一篇說對嘉倫脫粉的文。裡面好像提到了關於覺得他接拍烏鴉蜥蜴什麼的那部劇,以及接拍這個美人骨,以及在暮白首裡的表現,以及接洗髮水廣告什麼的,都太草率太有功利心了,總去唱跳什麼的,水平也不高,覺得嘉倫應該趁現在進修演技,儘快轉型,往戲骨的方向發展。

    要說這篇文的道理說得對不對吧,可以肯定地說,都對!三觀正且政治正確。但只有一點,我前面一句也提到了,這些畢竟也都是些"道理",不是他工作中具體碰上的各種選擇糾結。嘉倫不是偶像,因為作為一個在生活中吃過苦受過憋屈的人,可能首先想的是怎樣在這個圈子裡把足立得更穩,怎樣確保自己家庭有長期穩定的生活來源。從他參加一些活動的細節來看,他不是個小氣的人,也願意在自己的夢想上砸錢。所以,按常理來看,他現在接的這些工作,特別是仍在接偶像劇,應該還是想讓自己的地盤更穩固。

    另外呢,我特別贊同一個說法就是"任嘉倫就是娛樂圈的打工仔"(還是上班族來著,記不清了)。這些對他和團隊來說,這就是他們對於工作的一個界定。估計他們暫時就想在這個層面發展,雖然有點高不成低不就,但接觸再高的也難啊!背後沒有大佬和資本,你真的只能靠自己(別怪他在綜藝裡賣慘,娛樂圈中沒有資本的支援,就是真的慘)。有幾個能像大唐的導演那樣,願意選擇眼睛裡有光但真的是一窮二白的演員?所以啊,他能維持現在的這個熱度,能有現在的資源,估計已經是殺得頭破血流才搶回來的了。

    所以說啊,對於嘉倫接戲以及接綜藝的現狀,大家看一看,瞭解一下就好,對於微博打榜啊超話啊什麼的這些所謂飯圈文化,我這個不乘風不破浪的老姐姐是完全不懂滴。如果年輕時尚的嘉人們能幫他維持就幫幫他,跟我一樣搞不定那一套的,看看他欣賞欣賞他的作品就好,頂多為他充個會員看劇嘍。他,就是一個平凡的演員,Sunny帥氣熱情真誠。但在娛樂圈他走得就是這條路,就是這個工作規劃,沒必要拎高他也沒必要踩壓他。更沒必要按照咱們自己的想法讓他比著做。你們說是吧。

  • 2 # cc小魚兒多多

    如果嘉倫接了這部劇(他接任何劇我都支援),非常開心!剛好作者是我比較喜歡的!很喜歡她的作品!

    “美人骨,世間罕見。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

  • 3 # 青青嘉人

    先說一句:非官宣不約!

    再說說我的其他想法。我們如何看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嘉倫如何選擇!我相信,以嘉倫的能力,他會選擇目前他手裡的最適合他的一部戲。他自己很知足,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他還有選擇劇本的權利,就已經很好了。

    任嘉倫的演技毋庸置疑,每演一部戲,就會進一大步。有些東西就是天賦,雖然是非科班出身,但就是有靈氣,會演,演得好!別人再羨慕再嫉妒也沒有用!所以,我相信,他一定會演好他的每一部戲,包括以後的每一部!

    能接演大IP更好,嘉倫的知名度會更廣,商業價值會更高,我們都樂於看到這種局面。沒有接演也無所謂,以嘉倫的演技一定會讓自己事業再創新高!

    那些動不動就借各種理由脫粉的人,原本就是留不住的人!有些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他以為的就是高尚的,別人做的就是追名逐利的。誰不想高尚地活瀟灑地過?但是前提是有資本,家裡有礦,有人砸錢捧你!否則,所有的人,包括演員,都是生活的忙碌者,都是先為吃飽穿暖而奔波!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哪來的上層建築!

    任嘉倫目前所做的,是大部分演員所能做的。別人可以上綜藝接代言,他為什麼不可以?何況他是在間隙做的這些事,並沒有脫離演員的本職工作淪為“綜藝咖”!

    演員是一個職業,他本身就有很多不得已的地方,受到的約束特別多。我們只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而忽視了這個職業背後殘酷的競爭。能夠站穩腳跟,太不容易了!能夠讓大部分人認可你,更是太不容易了!

    嘉倫能夠走到今天,背後付出的豈是我們能夠知道的?真以為我們考考古就算了解他了嗎?並不是!不知要多少磨礪,才有了今天既溫潤如玉又拼命玩命的任嘉倫!

    作為理智的嘉人,我們就是支援他的決定,平時說說笑笑、國超嘉倫的調侃都無所謂,但是關鍵時候,不能拖後腿!

    嘉倫,無論你演哪一部戲,我們都在默默等著你的官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有錢了,第一個想到的是買房、買車還是買理財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