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豪哥讀史
-
2 # 知了瞭望
陳宮和曹操最初的關係屬於朋友性質的。當黃巾之亂肆虐兗州的時候,是陳宮首先站出來,提議迎曹操入兗州。而在曹操進入兗州之後,他更是全力支援,從而讓曹操在兗州徹底站住了角。
從這個角度來講,陳宮對曹操有恩,而且是大恩。兩者屬於朋友關係,陳宮根本沒必要稱曹操為主公。
況且在曹操進入兗州的時候,漢朝雖然陷入了混亂,但還沒有完全大亂。曹操是一地刺史,而且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同。在這種情況下稱主公,不是直接背叛大漢嗎?而陳宮作為漢朝的臣子,豈會稱曹操為主公?其實,除了個人的家僕,是不會有人輕易會叫主公的。
而陳宮跟從呂布的時候,當時大漢的混亂程度更超其他,在這個時候喊主公變成常事。但陳宮迎呂布入兗州,並不是覺得他是多麼英明的主子,而是當時背叛曹操的人裡面都是文臣而沒有領軍打戰的將軍。或許當時的陳宮更看好張邈而不是呂布。
從始而終,陳宮都沒有認主,包括後來逃到徐州。陳宮和呂布一直都是合作的關係。具體例子可以看郝萌反叛的時候,曹性竟然說反叛的參與者裡面有陳宮,而呂布最後竟然沒有懲罰他。
可見,陳宮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的那樣對呂布那麼忠心,兩者就是單純的合作關係。從這個角度上講,他也沒必要叫呂布主公。
這是從有主公這個角度上分析上,但漢末是否真有主公這個稱號,至少從史料上無法得到準確的答案。或許這僅是羅老的一個創意,真實的歷史中根本沒有主公這個稱號。
-
3 # 邵傳東
陳宮是一個性情中心,有才華,沒壞心,從古至今,這樣的人是最難得的,他們是真實做事的人,不會在嘴巴上口腹蜜劍,這樣的人會活出自己內心的真我,根據良心的判斷好與壞,沒有壞心沒有背地捅刀的使壞。如果我是賢明的主公,我也會重用這樣的人,但賢明的主公極少,大多喜歡阿諛奉承的臣子。
-
4 # 某人合某事
陳宮與曹老闆志同道合,性格不一樣,一個不讓天下人付我,一個想拯救天下人,一個縣令,一個通緝犯。地位上差別所以一直叫孟德
與呂布,是瞧不起的,但沒辦法,合作關係。
-
5 # 風雲166368429
陳宮斡旋讓曹操入主兗州,但曹操和兗州境內的各方勢力沒有從屬關係,是合作關係。曹操在顯露出讓兗州的各方勢力從合作改為從屬時。陳宮作為兗州勢力的代表就跳出來反對了。把呂布招來只是讓他做打手,就像找曹操入兗州一樣。呂布也不敢得罪這個地頭蛇。
-
6 # 凝沙學史
陳宮從曹操時稱孟德,從呂布時稱奉先,而不稱主公,主要原因是當時曹操和呂布處境都很差,而陳宮跟隨曹操及呂布只是暫時,因此陳宮才不以主公相稱。
一.稱主公與稱字的區別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各諸侯紛紛起兵謀求天下。此時,各諸侯與其追隨者之間,尊卑明顯,追隨者大都以主公尊稱諸侯,以示忠心。
據《儀禮·士冠禮》記載,古代小孩到了三個月,其父母會給小孩起個名字;小孩到行冠禮時,一般會請本族德高望重的人幫忙取字。在古代用“字”稱呼別人,是一種禮儀上的尊敬,不但平輩可以叫,而且晚輩也可以叫。
可見,稱主公是追隨者對諸候的尊稱,而稱字則是禮儀上對別人的尊敬。使用不同的稱呼,體現了被稱呼人的不同位置。
陳宮對曹操及呂布,都使用字來稱呼,說明陳宮並不想長期追隨曹操或呂布。
二.當時曹操的處境非常差,陳宮只是暫時追隨曹操,因此不以主公稱呼據捉放曹描述,曹操刺殺失敗後,被官府四處通緝捉拿,可以說是亡命天涯,處境非常差。而陳宮就是捉拿曹操的縣令,出於仰慕,陳宮決定放了曹操並棄官追隨。
但是,沒多久,陳宮與曹操逃難到呂伯奢家,並殺了呂伯奢全家,隨後陳宮深夜出走離開了曹操。
由於曹操當時在逃難中,十分落魄,同時,陳宮又是暫時追隨,因此,陳宮以孟德稱呼曹操,而不用主公。
三.呂布不是陳宮的心中明主,所以陳宮以奉先稱呼呂布呂布多次殺主求榮,名聲不好,無人敢收入麾下,當時呂布被人拋棄,處境不好;呂布本人有勇而無謀,聽老婆話,陳宮曾多次獻計,但是,許多好計都被呂布放棄或攪亂,最終被曹操所殺。呂布並不是陳宮的理想追隨物件,或許陳宮本意只是希望用呂布來對抗曹操。
陳宮只是暫時追隨呂布,也想離開呂布。當時呂布的部下發生叛亂,後來被成功平息,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呂布發現陳宮也參與了叛亂。
可見,呂布並非陳宮心中明主,陳宮也在考慮投靠其他人,因此,陳宮平常便用奉先來稱呼呂布,而不用主公。
總而言之,不管曹操,還是呂布都不是陳宮心儀的“主公”,心中不存尊敬,陳宮投靠都只是暫時,隨時可能離開。因此,陳宮對曹操和呂布心中不敬,平常言語上便會用字來稱呼。
-
7 # 七月食瓜
陳宮的雙重身份
一是在《三國演義》中與曹操一見鍾情直呼“棄此縣令,隨公去圖大事”,放棄公務員身份與囚犯私奔,這是何等的豪氣雲天。在成為階下囚時,面對曹操的威脅又說“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又是何等的英雄無悔。二是在《三國志》中記載“興平元年,太祖復徵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就是說陳宮乘著曹操征討陶謙的時機,與張邈等共同背叛曹操。這個時間線與《三國演義》衝突甚多,演義中說陳宮是殺呂伯奢全家後陳宮當即宣佈與曹操分道揚鑣,而三國志中卻是跟隨曹操直到入主兗州,並在兗州背叛了曹操,試問你信演繹多些還是信正史多些?(《三國志》屬於二十四史之一)
陳宮的矛與盾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謂之然。《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陳宮一方面勸曹操入住兗州,一方面又說服兗州官吏迎曹為兗州牧。可見在兗州一事上陳宮居功甚偉,而曹操亦是“待陳宮如赤子”。
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三國志·呂布傳》沒想到的是六月的天小孩的臉,陳宮很快又背叛了曹操,為兗州迎來了新的主人--呂布。並且迎接主人的話語與迎接曹操的何曾相似:“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都是先樹立一個光輝偉岸的形象,而後勸他人投靠。這是陳宮矛盾人生的開始,不斷用自己之矛攻自己之盾。
所以陳宮與曹操的恩情看起來都是露水情緣,總會被雨打風吹去的,那麼何來“主公”一說,陳宮的“主公”非他人正是他自己!
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三國志》呂布的部將郝萌起兵反呂,後被高順斬殺。在審問郝萌部將曹性時,曹性說:陳宮是同謀。哈哈,這一句話說的當時在場的陳宮面紅耳赤,你說如果陳宮心中無鬼他面紅個什麼勁?
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呂布欲要投降曹操,但陳宮感覺自己得罪曹操的太多,出面阻止呂布降曹。呂布當時可是陳宮的老闆啊,但是陳宮首先考慮的不是保全實力、緩圖再討,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盤打的嘩嘩作響,以至於呂布城破後被殺。
這樣看來陳宮能夠喊呂布一句“奉先”已經是高看呂布了,又談何“主公”一謂!
公臺、公臺,不為公、只為登臺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壯烈,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線。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下邳敗,軍士執布及宮,太祖皆見之,·················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典略》(魚豢著)短短數語,講完了陳宮的一生。陳宮先隨曹操,後自疑棄曹,再從呂布,最後下邳戰敗被殺。
看來陳宮的一生,輾轉反側,他人皆為過客,從沒有真命的“主公”出現,故而陳宮從曹操時稱孟德,從呂布時稱奉先,從不稱主公。
-
8 # 銜筆書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分析分析陳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中的陳宮,是個智略出眾的角色,經他之手策劃的濮陽一戰,若不是呂布眼神不濟,曹操恐怕當場就交代了。
然而,作為一個次要角色,羅貫中不可能耗費太多筆墨來描述陳宮的個性,因此,我們就得翻翻史書,看看能找到些什麼。
陳宮其人,在正史中無傳,他的事蹟,散見於《後漢書》、《三國志》的多篇列傳中,後來又被《資治通鑑》收錄。我們暫且以這些正史為藍本,來看看陳宮的真實面目。
陳宮這個人,是個“非典型”謀士——《後漢書》中記載,陳宮“剛直烈壯”,往好處說,是有原則、有血性,往壞處說,就是直性子加急脾氣,和讀者心目中老謀深算的形象著實有些差距。
另外,陳宮從年輕時起,就“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人脈廣、路子野,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安分的人。
曹操最初重用陳宮,大概和他這些特點頗有關係——《三國志.武帝紀》裡曾經說了這麼一件事,劉岱死後,兗州無主,陳宮跑去找曹操,自告奮勇:“現在兗州沒有管事的,朝廷也沒工夫管這裡,我願意去做做遊說工作,幫您爭取個兗州牧乾乾,從這裡出發,您肯定能成就霸業!”
這事看上去就有點懸,但陳宮四處奔走,一頓神侃,居然真的給曹操辦成了。
陳宮這麼幹,使勁往小了算,也能扣個“目無朝廷、私授官職”的罪名,可見,陳宮對於朝廷法度之類的事情,也不怎麼當回事。
這樣性格的一個人,又有大功傍身,直呼曹操為孟德,簡直太正常不過。而曹操正是用人之際,自然也不會跟他計較。
然而,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曹操的另一面也不斷暴露出來——陳留名士邊讓就因為諷刺了曹操幾句,不僅丟了腦袋,連老婆孩子也一起沒了命。
陳宮一看曹操這副架勢,再想想自己平時的作派,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說兩句風涼話就滿門抄斬,像我這樣,豈不是要誅九族?
於是,陳宮乾脆先下手為強,聯合張邈等人,趁曹操東征徐州之際,“潛迎布為兗州牧”(《資治通鑑.卷六十一》),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不僅地盤一度只剩下鄄城、範、東阿三個城,在濮陽還差點翻了車。
剛投靠呂布便立下如此大功,陳宮自然是志得意滿,在面對呂布時稱呼隨便一點,簡直不算個事。
史書和演義中雖然沒有明說呂布的想法,但以常理揣度,呂布恐怕也不怎麼高興,否則到了後期,就不會把陳宮晾在一邊,“(陳宮)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後漢書》),才最終導致了白門樓上、英雄末路。
銜筆說:用現在的話來說,陳宮是個非常優秀的創業合夥人,但所謂“成功易、守功難”,陳宮對曹操、呂布不稱主公,恐怕就是因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
9 # 反觀歷史
陳宮稱呼曹操為孟德是因為兩人關係親近,稱呼呂布為奉先則是為看不起。
陳宮在三國時雖然沒有留下和諸葛亮,司馬懿等謀士同等的足跡,但性格剛直,足智多謀,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慧眼如炬。
陳宮第一個為之謀劃的人便是曹操。《三國演義》中曾詳細描述了陳宮跟隨曹操的原因:曹操當時被董卓派來的人抓捕,便逃到陳宮所管轄的地方,而那時的陳宮還是個縣令,可後來因為看見曹操,被他的政治格局以及高度的敏銳力所折服,認為不久的將來曹操將成為亂世中一個雄起的英雄。於是陳宮便辭去縣令之位,跟隨曹操闖蕩。
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宮和曹操的關係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陳宮認識並心甘情願跟隨曹操看中的不是他的勢力,亦不是他的家世背景,而是他這個人。他欣賞曹操的謀略,他感慨自己在政治上與他不謀而合之處,他亦甘願為之獻策。曹操收取兗州很大一份功勞都是陳宮帶來的。起初兩人是相互欣賞,一個認為自己跟隨之人會是亂世英豪,一個則惜才愛才,認為自己所得之謀士對自己大有裨益,所以不僅僅是主公和下屬的關係,兩人其實是知己,是朋友,相互欣賞,很多想法不謀而合。
可是,最終卻抵不過三觀不合,曹操雖然有愛才之心,可生性多疑,又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之話,這怎能讓陳宮安心為其賣命?先是僅僅因為磨刀聲就殺了呂伯奢一家,而絲毫不顧及別人自己在逃亡中的救助,後又因為兗州名士批議曹操是宦官親緣出身背景殺害數名名士,而這大部分人還和陳宮有著不錯的情誼。陳宮自認為看清了曹操奸詐的一面便毅然串通他人改投奔呂布。
呂布的出現對當時的陳宮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劉備在當時還沒有發展起來,而呂布雖然沒有大的領土和勢力,但是手下跟隨計程車兵,將領多。加之呂布就是一個只會打仗不懂謀略之人,而陳宮則恰好相反,他們兩個一結合簡直就是完美,所以,考慮了種種原因以後,陳宮投奔了呂布。前期時呂布確實對陳宮的出謀劃策言聽計從,可是到後來,呂布慢慢開始剛愎自用,聽信婦人之言,不管不顧陳宮的意見,隨之也就引來了殺身之禍。
建安三年十一月,接連打了數日,呂布軍隊渙散,能力不足,便起了對曹操投降的念頭並登上城門對曹軍說:“你們不要這樣逼迫我,我要嚮明公自首。”
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陳宮曉之以理,對呂布進行勸阻:“曹操不過是個逆賊,怎麼配稱明公!我們現在投降,就好像用雞蛋去敲石頭,豈能保住性命!”
但無論是投降還是拼死反抗都撐不了幾時,而呂布也是必死無疑。可悲的是,呂布一個名將在被曹操抓捕之時還放下身段求饒,而陳宮一個小小的謀士雖然也同是面臨死亡卻不見一分一毫的懼怕。
雖然陳宮不恥曹操的小人行徑但是無法否認他的才能,儘管陳宮棄曹操投奔呂布但依然無法改變他看不上呂布一介莽夫的事實。而如果稱呼主公的話會有明顯的君臣之別,其實不論是曹操還是呂布,陳宮本身是不願意以臣子的身份居之。對曹操是出於欣賞而心甘情願,對呂布則是無可奈何的最好選擇。
回覆列表
陳宮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從他被俘後堅決不投降就能看出來。但是他不適合參與政治鬥爭,為人太過正直,嫉惡如仇,看不慣爾虞我詐。他把自己看好的人當朋友,比如捨命救曹操,忠心跟隨呂布,因此直呼其名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