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行者峰哥83
-
2 # 愛旅遊的石頭
白洋淀最早見於記載的名稱或為“祖澤”,《水經注》記有大埿澱、小埿澱,也即大渥澱、小渥澱(渥,當與大清河古稱渥城水有關,安新境內古有渥城),西晉時稱掘鯉澱,左思在《魏都賦》中提到“掘鯉之澱”。唐李善注:“掘鯉之澱在河間鄚縣西”。北魏時稱西澱,北宋至明嘉靖間稱西塘,並出現“白羊澱”名。宋代在宋遼邊界開修塘濼作為塘泊軍事防線,一段“……合大蓮花澱、洛陽澱、牛橫澱、康池澱、疇澱、白洋(羊)澱為一水……”,這是白洋淀之名較早的歷史記載中出現,《宋史·河渠志》:“……令注白羊澱矣”,當時“白羊澱”已成為白洋淀諸澱的總稱了。明代以後,人們見到澱水汪洋浩渺,勢連天際,遂演化寫成“白洋淀”。為史載容城、雄縣、安新間九十九澱之一,此後稱“白洋淀”。清代,統稱西澱,清代文獻“大清自雄入,逕張青口(文安縣),口西西澱,口東東澱。”因白洋淀本澱面積居諸澱之首,故今總稱白洋淀。
形成演變
白洋淀形成於第三紀晚期,成於第四紀,是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古雍奴藪的遺蹟。白洋淀在地質構造上是屬渤海凹陷(新華夏沉陷帶)的一部分。早在海西運動時期曾兩度下降,最後在第三紀末才沉沒於海水之中,形成當時的北京灣。由於黃河和海河水系沖積扇和三角洲的成長髮育,河北平原逐漸出露水面,沖積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與分流,彼此匯合於沖積扇或三角洲的邊緣地帶,使洪水漫衍的低窪處儲水成為湖窪。這些窪地和湖泊成不連續的帶狀分佈,如東澱、白洋淀、文安窪、大浪澱、千頃窪以及沿海的一些其他窪地等。
白洋淀形成以後,由於水文氣候的變化,海陸進退交替,人類開發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經歷了時而擴張,時而收縮的演進過程。在距今萬年左右的全新世,古窪地湖泊又經歷了時而擴張、時而收縮的演變過程。早全新世後期(距今10000-7000年),由於東南的熱氣團進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乾涸的窪澱再度擴張。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氣候變得溫涼、乾旱,澱水變淺甚至收縮乾涸。
唐以前,白洋淀地區人類影響較小。《新唐書》有:“鄚州有九十九澱”的記載。窪澱相連,一片澤野。宋初,在宋遼邊境的白洋淀地區大建塘濼作為軍事防線,使白洋淀範圍一度擴大。而宋代的屯墾開發、元代對大運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洩不暢的情況加劇,河北地區洪澇災害頻發。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積。
明代移民屯田加劇澱區縮小,白洋淀幾度乾涸,到明代弘治年間,白洋淀有些澱泊已經淤成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明正德年間,楊村河決口,唐河決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畝、方順、唐、滋、沙九河入澱,白洋淀才具備了現代的規模。為防洪水氾濫,建設了大規模的堤防。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設,對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明代清代,繼續對白洋淀進行治理,特別是保天運河的開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東、西澱的界限正式確定下來,“大清自雄入,逕張青口(文安縣),口西西澱,口東東澱。”到了清末,政府無力大規模開展水利建設,白洋淀地區水旱災害頻繁,加快了其衰廢過程。民國以後,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著重於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積嚴重,也加快了中流窪澱的淤積。白洋淀面積進一步縮小。[3]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總面積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減少到366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白洋淀位於東經115°45′-116°07′,北緯38°44′-38°59′之間,是大清河流域中部的天然湖泊,是華北平原上為數極少的澱泊之一,工程素有“北國江南”“華北明珠”之譽。澱區四周以堤為界,東至清河口,西至四門堤,地至千里堤,北至安新北堤。澱周堤長215公里(任丘境內23.9公里)。東西長39.5公里,南北寬28.5公里,2009年測量,白洋淀水域面積108.8平方公里(水位7.09米),[6]總面積33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10.6米時),蓄水量1.024億立方米。。地面景觀以水體為主,澱底高程一般在5.5-5.6米之間,3700餘條的縱橫溝壑將整個澱區分成大小不等的澱泊14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澱泊7個(白洋淀、燒車澱、馬棚澱、羊角澱、池魚澱、石塘、小北澱),千畝至萬畝內的24個,面畝以上的大澱99個,百畝以下的澱44個。其中白洋淀面積最大(本澱面積19899.0畝,位於安新縣關城正南),以此命名。
-
3 # 壯鄉陽崽
安新縣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京、津、石腹地、各距約150公里,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它的總面積366平方公里,被3700多條溝壕,12萬畝蘆葦、5萬畝荷花分割成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其中,白洋淀面積最大,故以命名。
關於白洋淀的形成,在民間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一箇中秋的夜晚,嫦娥偷吃了仙藥,身不由已飄飄昇天,一不小心隨身寶鏡掉入人間,摔成大小不等的143個碎片,於是地上有了大小不同的143個澱泊,即白洋淀。(白洋淀的具體形成請參照原導遊詞。)
白洋淀大小澱泊相通,溝壕水道縱橫,漁村星羅棋佈,荷塘接天映日,葦蕩密密層層。既有浩浩蕩蕩的雄魂,又有水陸相間的靈秀,這樣的地形地貌,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一僅有的。這水上迷宮一樣的地方,是產生故事的地方,也是產生英雄的地方,據著名攝影家石少華回憶,當年雁翎隊戰士蛟龍般的勁碩勇武和這北國特有的水鄉風光。強烈的吸引著他......
白洋淀一年四季,景隨時移,自然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穀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清代康熙帝、乾隆帝曾多次到此巡視、圍獵,分別在水村郭裡口、圈頭、端村、趙北口修建了四處行宮,給白洋淀留下了許多歷史痕跡和美麗的傳說。清康熙帝曾作詩讚美白洋淀美景,詩曰:“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白洋淀物產資源豐富,54種魚類翔遊淺底,58種水鳥鳴歌起舞,數百種水生動植物繁衍生息。這裡的荷花品種繁多、渾身是寶,薈萃了中外荷花366種,著名的景點“十里荷香”便是在水村大張莊和郭裡口之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近代著名學者孫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澱”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而成的,在中國文壇被 譽為“荷花澱派”。為弘揚白洋淀荷文化,安新縣政府確定了以荷花為象徵的傳統節日“荷花節”。
-
4 # 帶上狗寶去流浪
白洋淀是歷史上人們對煙波浩淼的白洋淀一種由直觀印象形成的稱呼。關於白洋淀的名稱,從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素來有幾種不同的“版本”:
據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經》記述:上古時期白洋淀一帶曾是黃河故道,這裡洪水滔天。到東漢永平十三年,古黃河改道南移,大量河水存積在這片窪地,形成較大面積的水域。又,《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莫州有九十九澱”。莫州包括莫縣、清苑、文安、任丘、長豐、唐興(即現在的安新)等廣大地區。實際上,當時的白洋淀,西至清苑,東南到任丘、文安、徐水。這麼大的水域,每逢大風捲起層層波浪時,宛如一群白羊前擁後擠地奔跑,於是便有了白羊澱的稱呼。另據《安新水利志》記載:早在《宋史·河渠志》中就有白洋淀的稱呼。到明朝正德十二年,楊村河決口始成“澤國”,並形成徐、漕、雹、萍、一畝、方順、唐、滋、沙九河入澱之勢。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稱白洋淀。到清乾隆二十八年,正式劃定了東、西澱界限,“大清河自雄(雄縣)入,青口(今文安),口西西澱,東東澱”。按這一界限,白洋淀正澱(今端村正南)應劃屬西澱。安新縣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京、津、石腹地、各距約150公里,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它的總面積366平方公里,被3700多條溝壕,12萬畝蘆葦、5萬畝荷花分割成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其中,白洋淀面積最大,故以命名。
關於白洋淀的形成,在民間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一箇中秋的夜晚,嫦娥偷吃了仙藥,身不由已飄飄昇天,一不小心隨身寶鏡掉入人間,摔成大小不等的143個碎片,於是地上有了大小不同的143個澱泊,即白洋淀。
-
5 # 旅行芝士
這天,觀音菩薩赴蟠桃會回來,途經渤海時,從袖內取出一顆蓮子託在手心上。這顆蓮子是她特意從瑤池摘來的。然後,用人柳枝從瓶中蘸出幾滴水,將蓮子潤開。轉眼,這顆蓮子變成一個白衣姑娘,菩薩賜名明珠,並告知:"你的使命,是以身造福一方百姓,我有四句真言,你且牢記。"明珠跪拜:"菩薩請講。"菩薩念道:"九龍任先婿,九九難歸一,以死求永生,西尋安心地。"
明珠不懂:"請菩薩明示。"菩薩說:"此乃天機,不可洩漏。你速雲渤海龍宮,三月內不言自明。"說罷 ,返回南海。
明珠投身渤海。龍王已接到菩薩法旨,知道有一仙女來龍宮選婿。明珠到來使龍王龍母喜出望外,許諾說:"你選中那個龍子,就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王位。"九個龍子,無不為明珠的美麗而傾倒。明珠住在龍宮,九位龍子倍加關懷,各獻其能,討明珠的喜歡。他們都希望這位仙女能把愛的綵球拋向自己。有時,他們共同做遊戲;明珠變成一顆斗大的珍珠,在空中上下翻滾,與九龍了互相追住嬉戲,名日"九龍戲珠"。
明珠在龍宮只住了八十日,差一日九九歸一。選婿,也難歸九龍之一。因為,九個龍子都深深地愛上她,並各自立下誓言:"龍太子可讓,非明珠不娶!"其中,瀦龍、瀑、漕的脾氣粗暴,曾揚言:"誰敢娶明珠,就刀槍相見!"不論她嫁給任何一位龍子,都會兄弟相拼,殺個你死我活。明珠感到焦慮不安,她想找個安心地避一避。忽想起"以死求永生"的真言,為不給龍宮惹禍,明珠決定以死來報答九龍子對她的痴愛。
這天夜裡,明珠離開龍宮,駕雲西去。行了約一個時辰,低頭看見一座城池,名叫安新。安新,安心!明珠心裡一亮,對菩薩的四名真言頓有所悟,但仍不知怎樣去造福這一方百姓。這時,九龍子一齊追來,明珠顧不得多想,一頭扎進安新地界。當時,這裡連年大旱,地皮硬如石。明珠落地,化做一片清水。眾龍子趕到,知道這清水便是明珠的化身,他們大哭一場,淚飛頓作傾盆雨,這裡變成了一片汪洋。當年,岸邊長出了鋪天蓋地的蘆葦。秋風一吹,葦絮飄飄,如同白雪。人們說,這葦絮是明珠的白夜變成的,就給這片汪洋起名白洋淀。明珠落地處,長出滿澱荷花,成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澱。
九個成子,為使白洋淀永不幹涸,讓明珠永生,都沒回龍宮,變成了澆灌白洋淀的九條河流。從此,"九龍戲珠"永留人間。
白洋淀荷香魚肥,風景秀麗,被譽為"華北明珠"。這,也許是對明珠姑娘的懷念吧。
回覆列表
傳說,龍生九種,渤海龍王敖玉,生了九個龍子。分別名叫:孝義、瀦龍、白溝、唐、瀑、金線、萍、府、漕。九個小龍,先後都到了成親的年齡。龍宮水族,美女如雲,偏偏他們一個也不愛。龍王龍母很著急。
這天,觀音菩薩赴蟠桃會回來,途經渤海時,從袖內取出一顆蓮子託在手心上。這顆蓮子是她特意從瑤池摘來的。然後,用人柳枝從瓶中蘸出幾滴水,將蓮子潤開。轉眼,這顆蓮子變成一個白衣姑娘,菩薩賜名明珠,並告知:"你的使命,是以身造福一方百姓,我有四句真言,你且牢記。"明珠跪拜:"菩薩請講。"菩薩念道:"九龍任先婿,九九難歸一,以死求永生,西尋安心地。"
明珠不懂:"請菩薩明示。"菩薩說:"此乃天機,不可洩漏。你速雲渤海龍宮,三月內不言自明。"說罷 ,返回南海。
明珠投身渤海。龍王已接到菩薩法旨,知道有一仙女來龍宮選婿。明珠到來使龍王龍母喜出望外,許諾說:"你選中那個龍子,就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王們位。"九個龍子,無不為明珠的美麗而傾倒。明珠住在龍宮,九位龍子倍加關懷,各獻其能,討明珠的喜歡。他們都希望這位仙女能把愛的綵球拋向自己。有時,他們共同做遊戲;明珠變成一顆斗大的珍珠,在空中上下翻滾,與九龍了互相追住嬉戲,名日"九龍戲珠"。
明珠在龍宮只住了八十日,差一日九九歸一。選婿,也難歸九龍之一。因為,九個龍子都深深地愛上她,並各自立下誓言:"龍太子可讓,非明珠不娶!"其中,瀦龍、瀑、漕的脾氣粗暴,曾揚言:"認敢娶明珠,就刀槍相見!"不論她嫁給任何一位龍子,都會兄弟相拼,殺個你死我活。明珠感到焦慮不安,她想找個安心地避一避。忽想起"以死求永生"的真言,為不給龍宮惹禍,明珠決定以死來報答九龍子對她的痴愛。
這天夜裡,明珠離開龍宮,駕雲西去。行了約一個時辰,低頭看見一座城池,名叫安新。安新,安心!明珠心裡一亮,對菩薩的四名真言頓有所悟,但仍不知怎樣去造福這一方百姓。這時,九龍子一齊追來,明珠顧不得多想,一頭扎進安新地界。當時,這裡連年大旱,地皮硬如石。明珠落地,化做一片清水。眾龍子趕到,知道這清水便是明珠的化身,他們大哭一場,淚飛頓作傾盆雨,這裡變成了一片汪洋。當年,岸邊長出了鋪天蓋地的蘆葦。秋風一吹,葦絮飄飄,如同白雪。人們說,這葦絮是明珠的白夜變成的,就給這片汪洋起名白洋淀。明珠落地處,長出滿澱荷花,成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澱。
九個成子,為使白洋淀永不幹涸,讓明珠永生,都沒回龍宮,變成了澆灌白洋淀的九條河流。從此,"九龍戲珠"永留人間。
白洋淀荷香魚肥,風景秀麗,被譽為"華北明珠"。這,也許是對明珠姑娘的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