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磚砌大屋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最初的祭月節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

    中秋節的含義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了古往今來無數遊子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同時也是對豐收和幸福的祈盼,其豐富多彩的內涵也成為了中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最初的“祭月節”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燃燈、觀潮、猜謎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當然品嚐美食也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餅、喝桂花酒,聽老人講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沿著河畔放一盞花燈,月光灑在臉上,暖融融的情誼圍繞在身邊,這種共享天倫的快樂,大概就是人們喜愛中秋節的原因吧。

  • 2 # 每一道風景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月餅是中秋節的特別食品。中秋節的由來

    在古代,一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習俗。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這一詞的記載。

    貴族和文人學士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既亮又圓的月亮觀賞膜拜,寄託情懷。後來這種習俗傳到民間,普通老百姓很好奇,為什麼每到一定的時間天上這東西為什麼會這麼亮而圓,處於好奇與心中的想法,於是形成這一祭月賞月的習俗到了唐代,人們越來越重視這祭月的風俗,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便流傳至今。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重要節日今年因為疫情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中秋嗎。

  • 3 # 電商小葵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節日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也有很多關於這天的傳說和傳統。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中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 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4 # 峫鉶也行

    中秋起源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9663966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也是孝敬父母的日子!別忘了多關心爸爸媽媽一點!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 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 5 # 豐與電影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6 # 溫春派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是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 7 # 旅遊定製阿毅

    中秋節盛行於宋朝以後。起源史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是古代對月亮的崇拜,二是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三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每個地方的中秋節習俗不同,但每一種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8 # 甌越小雨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女兒節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節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也流傳至今,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9 # 馬伯樂i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物件。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這天,不過由於後來曆法變動使用陰曆(夏曆),“秋分”這天在夏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中秋賞月習俗在北方還不很流行。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 10 # 大樹陽光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 11 # 鄉村強哥漂泊記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於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的“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於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華,飲桂華酒等民宿,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12 # 小城的故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

    1、最早說到“中秋”一詞,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2、據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3、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1、就是眾所周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這件事讓后羿知道了,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后羿因此深受人民的愛戴。後來,后羿娶了嫦娥,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可惡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外出,蓬蒙就藉此機會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無奈,只好將藥吞下,她立刻飄出門外,飛上了月宮。后羿知道後,痛苦不已,只好遙祭月宮中的妻子,百姓知道後,也共同為嫦娥祈求平安。

    2、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zhuo)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那麼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

  • 13 # 我家大公主

    中秋節要吃月餅,還要賞月。這些習俗是從哪兒來的呢?有一個非常動人的神話傳說,叫《嫦娥奔月》。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之後,人間就剩下一個太陽,每天東昇西落,給大地帶來光和熱,農作物和小動物都能茁壯成長啦,人們也幸福的生活著。

    西王母為了獎賞后羿,送給他一粒仙丹,可是后羿得到仙丹後,並沒有立即服下,而是小心翼翼地用一塊布把它包起來,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

    這嫦娥能嫁給射日英雄后羿為妻,自然也不是平常人,嫦娥生得素如初雪綻白梅,柔若清風嫋流雲,總之啊,她美得已經超出人的想象了,嫦娥和后羿結婚之後,兩個人十分恩愛。

    卻說后羿將仙丹遞給了嫦娥:“此仙丹若是服下,便可長生不老、飛昇成仙,可如若我一人成仙,便不能與你長相廝守,那成仙又有何意義?如果沒有你,不老不死只是一種煎熬罷了,你還是把它收起來吧。”

    嫦娥見后羿對自己這般深情,不禁淚眼婆娑,她接過仙丹:“妾身感念夫君情意深重,一定好好保管。”說完,嫦娥便將仙丹鎖進了自己的首飾盒。

    這件事兒就這樣過去了,后羿和嫦娥每天過著恩愛的日子。自從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之後,他神乎其神的射箭本領也就傳開了,好多人上門拜師學藝。後來呀,后羿和嫦娥一商量,乾脆收徒弟吧,專門傳授射箭神技。

    其中有一個學生名叫逄蒙。這逄蒙長得身長體闊、橫眉怒目,他原本是個山間的獵手,后羿見他是射箭的好苗子,就特別用心的教他,恨不得把自己一身的本事傳授給他。逄蒙也沒有讓后羿失望,他進步神速,可以說逄蒙是后羿最得意的弟子。

    這逄蒙的箭術日益精湛,可心裡卻動了邪念,他不知從哪裡得知了后羿有一粒仙丹,於是便盤算著,要將仙丹弄到手。

    這一天,后羿要去打獵,他告別了嫦娥,就往森林深處去了。

    掌燈時分,嫦娥像往常一樣在臥房中縫補衣服,只聽“咣噹”一聲,逄蒙一腳踹開了屋門,他一手叉腰,一手拿著弓箭,惡狠狠的瞪著嫦娥。

    嫦娥被眼前這一幕嚇呆了:“你……你……你要幹什麼?你師傅不在,休得無禮!”

    (逄蒙):“嘿嘿……幹什麼?快把西王母的仙丹交給我,不然我倒要瞧瞧,是這弓硬,還是你那漂亮的脖子硬!”說著,逢蒙向前逼近了幾步,一把將嫦娥鎖在臂彎裡,用弓弦勒在她的脖子上。

    嫦娥是一個弱女子,哪裡是逄蒙這種彪形大漢的對手啊,那弓弦死死地卡著她的喉嚨,嚇得她渾身發抖:“什,什麼仙丹,你從哪兒聽來的瘋話!”

    (逄蒙):“少廢話!快拿出來!”說著,逄蒙狠狠的鎖緊弓弦,嫦娥頓時感覺脖子上傳來了一陣劇痛,她呼吸已然不暢。

    嫦娥沒辦法,只好又說道:“我,我怎麼知道仙丹在哪啊,你師傅也不曾讓我碰那仙丹啊,我見都沒見過。”

    逄蒙又將弓弦勒緊了幾分,嫦娥雪白的脖頸上都出現了血痕,她心想:“我寧願死,也不能讓這惡人拿到仙丹。”於是,她乾脆咬緊牙關,一聲不吭了。

    逄蒙心中焦急:“我若是真下了殺手,恐怕也得不到仙丹,倘若再拖延下去,后羿回來可就不好辦了,想來仙丹應該就在這屋子裡,不如……”想到這兒,逄蒙一腳將嫦娥踹倒在地,自己翻箱倒櫃地找起來。

    這逄蒙啊,鬼心眼多著呢,他一邊翻找,一邊暗暗注意著嫦娥的神情。就在他翻找衣櫃的時候,發現嫦娥偷偷地對著首飾盒瞥了一眼!就這麼一眼,立刻讓逄蒙心裡樂開了花:“哈哈,仙丹定是在那盒中。”

    他一個箭步撲上去,將首飾盒抱在懷裡。嫦娥一看,頓時急了,掙扎著站起來,去搶那首飾盒,逄蒙心中大喜,知道自己的判斷無誤,趕忙將首飾盒“哐當”一聲摔在地上,散落在地上的除了幾件首飾,還有一個小布包,布包散開,一顆烏黑髮亮的藥丸滾了出來,這藥丸在地面上“滴溜溜”一陣轉,頓時散發出了一陣如蘭似麝的異香,這股香氣充溢了整個房間。

    逄蒙知道,那必是仙丹,他急忙俯身去撿,可那仙丹卻咕嚕嚕滾到了嫦娥腳底下,嫦娥一彎腰,把仙丹捧在手裡。

    逄蒙見嫦娥得了仙丹,頓時目露兇光,他一手持弓,一手取箭:“我數三聲,如果你不把仙丹遞與我,我就一箭射死你,一——”

    嫦娥知道此人心狠手辣,當真會置自己於死地,這時,逄蒙數了第二聲:“二——”

    嫦娥心下一片冰涼,她朝著后羿離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可就在逄蒙的“三——”字即將脫口而出的時候,嫦娥一仰脖,把仙丹吞了下去。

    一瞬間,嫦娥身上射出了千道霞光、萬條瑞彩,嫦娥先是覺得自己心裡一輕,緊接著,她忽然覺得自己的身體就像是空氣一樣柔軟無形,她突然發現,那逄蒙變矮了,而且是越來越矮,她低頭一看,自己的雙腳已然離地,而那逄蒙的弓箭尖依然瞄準自己的心口,只是,這逄蒙已經一臉驚恐,忘了松弦。

    嫦娥順著窗戶飄了出去,她飄啊飄,水袖在空中擺盪,裙裾在雲上飛舞,她飄過屋頂,飄過樹梢,飄到了和星辰齊高的地方,最後,她飄到月亮上,住進了廣寒宮。她飛昇上天的時候順手帶走了一隻兔子,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月亮上那隻搗藥的玉兔,也就是兔爺,從此啊,嫦娥便與玉兔為伴,成了月亮上的仙子。

    再說逄蒙,他看著空中越來越遠的嫦娥,徹底沒了主意,正在這時,后羿回來了,他看到家中的一片狼藉以及呆立在院中的逄蒙,頓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彎弓搭箭,“吧嗒”一聲,朝逄蒙射去一箭。

    逄蒙跟后羿學了這麼久的功夫,本事十分了得,他一側身,躲過了后羿這一箭,緊接著,逄蒙忽然繞著后羿跑了起來,“噠噠噠……”他圍著后羿遊走,在遊走的過程當中突然間“啪啪啪啪啪”連朝後羿射了五支箭!這五支箭刁鑽狠毒,分別從五個方向封住了后羿的路。

    逄蒙心想:“哼,我連放五箭,總有一箭能射中你。”就在逄蒙繞著后羿轉圈的時候,后羿卻像是一枚定海神針,不論你的圓圈如何炫目,不論身邊是否巨浪滔天,他卻巋然不動。可就在逄蒙射出五支箭的一剎那,后羿也是連動弓弦,“啪啪啪啪啪”他也射出五支箭。

    而後羿的五支箭向著逄蒙的五支箭對撞過來,把每一支箭都撞落在地。

    逄蒙見自己的箭法被破,抬手又是一箭,這一箭,使出了他的平生所學。這支箭就像是長了眼睛,居然追著后羿射,后羿躲到門後,那箭就追到門後,后羿躲到樹後,那支箭居然拐個彎,去勢不減,依然衝著后羿飛去。

    后羿見狀,不再避讓,就在這支箭已經飛到自己的面門的時候,他突然張開嘴,“咔嚓”把這支箭咬在了牙間。

    逄蒙被這一招嚇得大驚失色:“我的媽呀!這師傅怎麼沒教給我這招啊?”他轉身就跑,逄蒙竄入深山之中,再也沒敢出來。

    雖然趕跑了逄蒙,卻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愛妻,后羿呆呆地站在院子裡,仰望空中的明月:“嫦娥啊嫦娥,蒼穹浩渺,你這是到哪兒去了?”

    明月彷彿聽到了他的問話,漸漸的,月亮上出現了一個若隱若現的影子,啊!纖巧婀娜,那不正是嫦娥嗎?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

    從此啊,每年的八月十五,是這一年月亮最圓的日子,后羿呢就做好嫦娥最愛吃的餅,擺在庭院中,以表自己的相思之情。

    后羿和嫦娥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於是人們也紛紛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製作圓形的餅,一邊吃餅一邊賞月,來祈禱嫦娥能聞到這月餅的香味兒,感受到后羿對她的思念。

    ---摘自《凱叔中國傳統故事》

  • 14 # 樂活樂活289

    360問答

    20 中秋節的起源

    babydd9730 LV12

    2012-10-13

    2個回答

    滿意答案

    sthbr6jh5

    LV12

    2012-10-14

    最佳答案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其說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早在三代時期中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南宋時,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見過父母的男朋友老是在我面前哭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