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河先生看手相

    扶蘇

    當初如果扶蘇帥哥接了秦始皇的班,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就全改寫了,可惜歷史就素這麼殘酷,沒有給扶帥哥機會。他的名字來自《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扶蘇:一種樹,據說就是桑樹。做名字有種玉樹臨風的感覺?

    張聞天

    這位可能很多人也知道。中共早期領導人,一度當了一把手,可惜不是太祖的對手,於是犯了路線錯誤,呵呵,你懂的。他的名字來自《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聞天,響亮大氣,兼有英雄氣和書卷氣。

    這對標配不用介紹了吧,還好沒徐志摩什麼事。他倆的名字都來自詩經。

    梁思成來自《商頌·那》:

    猗與那與,置我鼗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鼗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思成:思,語助詞,成,生長成功的地方(按程俊英註釋)。

    林徽音來自《大雅·思齊》,至於她後來改成徽因,就不知是咋回事了。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徽音,美譽也。

    這位不用介紹了吧。名字略萌,來自《小雅·鹿鳴》,前段時間一陣鬧騰,因為“食野之蒿”這句,還出了不少名讖學專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呦呦:擬聲詞,形容鹿的叫聲

  • 2 # 紅塵II擺渡人

    一個人的名字往往寄託著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和祝福。

    而《詩經》和《楚辭》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裡面有很多寓意深遠和祝福期望的一些優美詞語,寄託了一種情懷和願望。自古取名就有男楚辭,女詩經的說法。意思就是男孩子從楚辭中選名,女子子就在詩經中取名。

  • 3 # 不下樓主人

    子曰:"詩三百,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彙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

    詩經中那些美麗的名字:

    昭溫、欣雪、詩倩

    秀涵、淋芳、瑞蓮、

    麗瑩、美沫、志妹、

    玦畫、睿英、秀霞

    笑辛、娜鑫、妍娜

    藝湘、瑩谷、婭彤

    櫟格、素婷、萱琴

    再者,詩經所營造的意境確實美麗。

    欣賞一首《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一美人,清揚婉如。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一美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 4 # 華夏炎黃0文武雙全

    男楚辭女詩經。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總集,收集了初年至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

    可以看到,楚辭的文章,詞句磅礴大氣,而詩經的文章,詞句溫婉唯美,所以從楚辭裡面給男孩子取名,從詩經裡給女孩子取名字,而楚辭和詩經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表達的浪漫情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們安居樂業,在這兩本經典著作中,已經涵蓋了自然屆社會中最美好的事物,所以很多人喜歡從楚辭和詩經中取名字。

  • 5 # 帝師小昊

    其實有很多名人,他們的名字都是出自於詩經,比如非常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他的名字就出自於詩經:思黃多土,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還有民國非常有名的大才女林徽因,她的名字也出自於詩經,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還有當代非常有名的言情小說家瓊瑤,她的名字也出自於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從詩經中找字取名呢?首先名字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時候,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就讓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透過一個名字可以反映很多的現象。,詩經中有好多好聽的名字。現代人大多數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們取名字的時候往往會比較謹慎,不像以前那些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人,他們取名字往往就十分的隨意,好叫就行了。

    為什麼從詩經中找呢?因為詩經是古代一部非常經典的詩集,在這一部詩集裡有很多非常優美的句子,也有很多詩句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往往很多人都喜歡從詩經中找一些句子取名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模仿,很多人見到別人從詩經中取的名字特別好聽,所以自己也跟風在詩經中找一些好聽的名字。

  • 6 # 默深

    1,從《詩經》起名字的理由一,有名星效應。

    一個好聽的名字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對許多人來說,起個好名字很重要,而詩經裡的字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意義深遠,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許多名字從詩經中錄取的名人。

    比如:

    唐朝初期的宰相杜如晦,他的名字出自於《詩經·鄭風·風雨》中的詩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晦是每月的最後一天,杜宰相的父母可能是希望孩子能夠珍惜時間,每天都是最後一天,也算是意義深遠的名字了。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諸葛亮,字孔明。他的名字也出自於詩經:《詩經·小雅·信南山》中的一句:祀事孔明,先祖是皇。而這一句的意思是祭祀詩重有條不紊,這與諸葛孔明一生也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而說到近代比較特別的一位,應該是2015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據傳說,她父親在她出生的時候聽到她的哭聲就象小鹿呦呦叫,於是就起了這個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這個名字初聞也是個非常簡單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疊詞,直到屠呦呦發明了青蒿素,有心人才發現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一點都不簡單,我們再聯絡青蒿素,心裡肯定都會湧起震撼感,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同樣賦予了我們這位偉大科學家不一樣的光環。

    用詩經當筆名的還有很多知名作家,比如著名的言情小說家:“匪我思存。”就是取自詩經出處《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原文: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蘆,聊可與娛。

    細數過來,還有很多比如“瓊瑤”“林徽因”“梁思成”等等,名字也都是從詩經中取的,可以說從詩經中取字由來已久,並具有一定的名星效應。

    2,從《詩經》起名字的理由二,文字優美,有文化內函。

    詩經創建於公元前1046年,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作品,有華夏文學3000年的文化底蘊,文詞優美、簡練的詞句卻積聚了情感與智慧,博大、豐美與厚重皆備。念起來如月華流水,風骨天成。所以從詩經中取名,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盼和祝願。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相應水漲船高,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現代復古的流行風氣帶動下,也會相應的對起名特別重視,詩經中不乏神句,儘管幾千過去了,這些非常精闢的話,依然短小精悍,簡要精闢。從《詩經》裡特別能找出一些意境比較唯美的詩來給孩子取作名字。

    對於普通人來說,取一個這樣特別的名字,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也能突顯寶寶,讓他在人生道路上容易脫穎而出。

  • 7 # 小話淺說

    有句話叫做“男楚辭,女詩經”,就是說給男孩取名從《楚辭》當中去找,給女孩就從《詩經》當中找。其實《詩經》當中,男女名都非常多。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集,裡面有非常多的詩歌,還收錄了不少民間的歌謠。有些歌謠寄予了百姓們的美好期願,所以在寫的時候,字也是比較優美,寓意很好,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很多人都會用《詩經》去取名。

    古代的名字

    杜如晦:《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周邦彥:《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矣。

    楊維楨:《大雅·文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王引之:《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近代名字

    王國維:《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梁思成:《商頌•那》:綏我思成。

    邵洵美:《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傅斯年:《大雅•下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馮白駒:《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

    現代名字

    白凱南:《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郭敬明:《魯頌·泮水》:穆穆魯侯,敬明其德。

    屠呦呦:《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林徽因:《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瓊瑤:《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從這些名字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字雖然普通,但是組合起來的寓意就非常美好了。而且《詩經》裡面的名字都比較清新,女孩的秀麗,男孩的文雅,很多家長為了取一個好名字,又不想跟別人撞上,就喜歡從《詩經》當中找名字了。

  • 8 # 歲月如華

    題幹是:為什麼許多人喜歡從《詩經》中找字取名?

    人們喜歡從詩經中找字取名是因為中國人取名習慣去查經典鉅著,我們也有“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之說。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裡面有許多優美靈動的詩句,雖然穿越時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會改變的。

    從中選取靈動的字詞作為名字,是基於對美好的嚮往。如:蕙、蘭、芷、蘅之花,招展美麗,我欲採之。這裡面的蕙、蘭、芷,蘅等就經常被取為名字。

    2、《詩經》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愛情詩集,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人們對美好愛情執著與追求。

    從中選取字詞取成名字,也有對未來幸福生活的追求之意。如:《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有《擊鼓》裡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

    3、《詩經》中女子多屬於傾城美女,優雅端莊且靈氣十足,才華橫溢。

    取《詩經》中的字詞為名也是父母希望子女將來漂亮且有智慧。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猶如美玉玲瓏剔透。

    《詩經》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為女孩取名,以求溫婉雅緻,祈願美好之意。感謝父母的良苦用心!

  • 9 # 小學老師王誠實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從《詩經》中找字取名?

    林徽因、梁思成、傅斯年...這些從詩經中來的名字,用情至深。

    利用《詩經》中的經典字、詞和句給寶寶取名,既有詩意又體現出父母的文化涵養。

    想取一個如草木般芬芳美麗,又不失古風範兒的好名字,首選濃縮中華詩歌之薈萃,且傳誦數千年的《詩經》。

    都說最美不過《詩經》,如果用《詩經》中的成語來取名,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靜姝——《詩經·靜女》“靜女其姝”

    思遠——《詩經·國風·鄘風·載馳》“視爾不藏,我思不遠”

    子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婉如——《詩經·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樣 ”

    採菲——《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

    婉新——《新臺》“新臺有泚。嬿婉之求”

    清婉——《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羽飛——《詩經·國風·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關雎——《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雨霏——《詩經·國風·邶風·冬風》“冬風其喈,雨雪其霏”

    荷華——《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採盈——《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南喬——《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辛月——《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子素——《揚之水》“素衣朱襮,從子於沃”

    女孩子取名,尤為重要。

    名字也會決定寶寶的性格如何發展,小朋友之間都會互相起“綽號”,這對小女孩子成長是很不利的,但是一個優雅、動力且富有詩意的名字往往被其他小朋友叫著也喜歡,這點寶媽奶爸一定要注意!

    把愛藏進名字裡,即使有一天我們已不在,但愛,依舊伴隨你一生。

    名字,不僅僅是身份證上一個文字元號,更是蘊含了取名人的用情至深。於中國人而言,給孩子取名,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是父母、祖輩們最真誠的期盼和祝福。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字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女寶寶的取名上,多在詩經中尋找優美、雅觀、寓意好的字、詞和句作為寶寶的名字。

  • 10 # 張鴻大

    私人以為,或尊重、或關注、或愛慕傳統文化,都是好事。先真正理解以後再拿來用更是大大的好事。

    請不要盲目接受和肆意使用。因為簡單攝取拗口晦澀的古漢文字不利於理解、說明、傳遞古漢文化的真實含意和精神。

    稍加激化即可理解為無知而強行掠奪中華傳統文化的剩餘價值,屬及其無禮之行為。

    覺得自己有文化不是問題,希望大家知道孩子的名字由你而來也不是罪過。但如取個人之微意,與其刻意強調源於詩經,不如隨口而言夢中偶得。

    無他,只是小小提醒。

    詩經是上古民謠的總成。可以理解為會寫字的人偶爾行走於鄉間,無意間耳聞農夫漁女或勞作或閒暇時哼唱的歌謠,其間某些詞句也是後來所配,感覺甚好就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有了詩經。

    如果大家不明其意,不知意欲何為。那麼你就是在找中華傳統文化的茬兒。

    送幾個很有文化的漢字尚請留意或者參詳。

    大道無痕,大愛無疆。

    請用真心來尊重,用實際來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助於成長,成為一個懂文化、知禮儀的人。

    其最大之收益可以如此理解,無論怎麼給孩子起名字你都是有文化、知禮儀的人,是可以獲取大家尊重和信任的人。

    請相信這裡沒有複雜之目的或者用心,如果能得到大家的批駁和指正將是不勝之榮幸。更何況交流的內容涉及中華傳統文化更是我心快樂之所在。所以絕無負面情緒。

    萬望很多人、更多人都來關注、理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值得共樂之。

  • 11 # 書畫思考

    因為詩經是古代一部非常經典的詩集,在這一部詩集裡有很多非常優美的句子,也有很多詩句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往往很多人都喜歡從詩經中找一些句子取名字。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模仿,很多人見到別人從詩經中取的名字特別好聽,所以自己也跟風在詩經中找一些好聽的名字。

  • 12 # 焚鶴人

    用“附庸風雅”來形容當是再合適不過。

    但此處的“附庸風雅”卻不是貶義。“風雅”一詞源於《詩經》,《詩》從內容上分《風》,《雅》,《頌》,《風》是周代各地民間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頌》則是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風》是詩經的精華部分,其中多為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雅》多為貴族詩歌。孔子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喜歡從《詩經》中取名,大概也是“思無邪”的一種表現,追求“風雅”,亦是追求美好!

    更何況,《詩經》的用詞是真的美妙優雅啊!

  • 13 # 史小記

    專注民俗文化,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從"詩經"中找到單詞和名字呢?首先,名字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情況下,有一個好名字,它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透過一個名字可以反映很多現象。詩經有許多好名字。大多數現代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們在命名時往往比較謹慎。與過去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不同,他們的名字通常很隨意,很容易稱呼。

    然而,受過高學歷的人是不同的。當他們給孩子起名時,他們常常把期望寄託在這個孩子身上。他們也希望給孩子起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名字。我希望他們的名字是獨特的,而不是公開的,給人一種高階的感覺。

    你為什麼要在"詩經"裡找它呢?因為"詩經"是古代一部非常經典的詩集,這個詩集中有許多非常美麗的句子,許多詩句包含著許多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許多人常常喜歡找一些句子來取名於"詩經"。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模仿,很多人看到別人從"詩經"上取來的名字特別好,所以他們也遵循"詩經"中尋找好名字的風格。

  • 14 # 人間清歡Huan

    先不說《詩經》在我國古代文學中所代表的地位,單看它的內容,也會很容易讓人沉醉,尤其是在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詩經》所帶給我們的那種靜謐與深沉,卻是我們現在每個人應該去追求的,也符合我們很多人的審美。

    而名字,包含著父母對孩子們的期望與希冀,在繁華的大都市去尋找自己的那一份初心,是現代許多父母對孩子更高的期待。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句,描寫著桃花之美,雖然裡面描繪的桃花可能早已不在,可是它所流傳的那一種精神,卻流傳了千年而花開不敗!

    《詩經》裡面包含的關於人生、景色、追求、觀念……早已成為了流傳千年亙古不變的經典,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從這裡面取名字的原因吧!

  • 15 # 靖沅說風水

    學會易經會算卦,學會詩經會寫詩!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集,裡面有非常多的詩歌,還收錄了不少民間的歌謠。有些歌謠寄予了百姓們的美好期願,所以在寫的時候,字也是比較優美,寓意很好,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很多人都會用《詩經》去取名。

  • 16 # 花伴夏如煙

    《詩經》古典文學瑰寶,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寫得很唯美,可以說是如詩如畫;是孔子所編撰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風、雅、頌;收錄的作品也是很全,各種不同的型別,以及不同的題材,非常的豐富。後來的唐詩,也是受到這部詩集的影響,無數的詩人都化用過其中的詩句和詩意。

    《詩經》就像是一座無人翻越的高峰,一直橫亙在世人面前,只能是高山仰止,它一直給予了我們養料,儘管現在我們讀這樣的作品,可能還是要藉助於古人的註解,但是隻要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那麼一定會被這部作品震撼。裡面誕生了無數經典的詩句,而很多人也喜歡把這些詩句用來取名,這樣顯得又優雅,同時又不失文化,這也算是對於古典文化最好的傳承。

    《詩經》的語言古雅純樸,一些經典的詩句,它顯得很女性化,這樣的話女孩子就比較合適,舉一個例子,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她這個名字就很有講究,正是出自於《詩經》裡面的雅篇裡的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這幾個字本身就很女性化,用在女孩子身上,那就很貼近,相反如果男孩子用這樣的名字,自然就失去了陽剛之氣。非常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他的名字就出自於詩經:思黃多土,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還有民國非常有名的大才女林徽因,她的名字也出自於詩經,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還有當代非常有名的言情小說家瓊瑤,她的名字也出自於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我們燦爛的文化,而這種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然而《詩經》所代表的正是古典文化最高的水準。我們今天再讀這部經典的著作,不僅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無窮無盡的智慧,同時活學活用,把裡面的詩句用到小孩的名字上面,那也是一種傳承。所以以後取名字的時候,還是可以作為參考,只要讀到喜歡的詩句,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到小孩的身上,這樣不僅小孩可以更加了解我們的文化,另外也可以讓名字更加優雅。

  • 17 # 瑞芯76876

    《易經》自古便是群經之首,故而遵循“易道”而行事之人,自古多為人上之人。所以很多人都想從周易中給寶寶取名。其實周易給孩子取名,核心是生成八字和五行平衡所暗示寓意的內涵。

  • 18 # 歷史記錄時間

    很有文化氣息,以前人的名字,是教書先生起的多,跟現代人翻字典,查百度比起來,真不是一個層次。

    看古人的名字,都是很有意境,要麼雄偉,要麼婉約,要麼志向遠大。

    詩經為中華文化的源頭,字字珠璣 ,好多大學校訓都在裡面找。

  • 19 # 悠悠於茗

    首先,文筆優美,用詞高雅,借用裡邊的字詞作名字顯得有學問有內涵,有意趣。

    其次,裡邊的詞句和現代白話文相比,相對比較生僻,不容易重名。

    再次,詞句簡單,蘊含的意思卻很濃厚,用它們作名字,寄託了長輩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和寄語。

  • 20 # 雲隱

    《詩經》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大到社會風化、小到民俗習慣等等,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文字,歷來深受文人士子的重視,甚至很多知識分子的名字都淵源於此,所謂“女詩經,男楚辭”正是在說這樣一種以詩經楚辭文辭取名的民俗傳統。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現實主義詩歌總集,由孔子刪訂作為五經之首,儒家現世精神的核心文字,經過歷代知識分子的意義附加、經學解釋,深刻影響著儒家本位的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文化代名詞,於是在文化史中形成一種從《詩經》中選擇文詞取名以標榜風雅,希冀生途的文化現象。

    這種現象最早或開始於秦漢時期,據說著名的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名字就是取自《詩經 ·鄭風 ·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過這種說法也存疑,因為“扶蘇”一詞早已有之,到了漢代這種風尚蔚然盛行,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作為唯一的官方認可的文化取向被尊崇,《詩三百》上升到“經”的高度上,漢代崇經,尊崇《詩經》學者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習經漸成風習,孔孟流佈人口,漢人取名源出儒家經典者頗多,漢世民眾多的取名於《詩》者。都承載著時代文化的資訊,隱寓著民眾現世的追求與期望,在漢代名字中帶“詩”字的即有姜詩、杜詩、任詩、文詩、虞詩、張詩、馮詩等,兩漢民眾從《詩經》具體篇章中選字為名的更是所在多有。

    李南,字孝山,名字相合為“南山”,顯系得名《詩經》屢言之“南山”一語 ;

    王允,字子師,取於《詩 ·周頌 ·酌》“載用場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羊陟,字嗣祖,取於《詩 ·周頌 ·閔予小子》“念茲皇祖,陟降庭止”;

    張溫,字伯慎,取於《詩 ·邶風 ·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人”;

    摯恂,字季直,取於《詩 ·鄭風 ·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一語,洵、恂二字相通,《韓詩外傳》卷二引《詩》即作“恂直且侯”。

    漢世以後,這種從《詩經》中取名寄託美好願望、美好品德、標榜風雅品味的方式傳統在漢族文化圈甚至普通民眾中影響深遠。

    按照具體的操作可以分為直接擷取、相關詞組合和改動化用三種方式,下面分別舉例闡述。

    一、直接擇取

    第一種是直接擇取《詩經》中的成詞作名,這一型別的例子很多。

    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臺灣暢銷書作家瓊瑤,瓊瑤,本名陳喆,後根據《詩經 ·衛風 ·木瓜》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句,取筆名“瓊瑤”指美玉的意思 ;再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一詞出於《詩經 ·小雅 ·信南山》“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意為完備周詳 ;唐初名臣杜如晦,他的名字也來自於《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一句 ;明代官員王錫爵的名字來自《詩經 ·邶風 ·簡兮》:“赫如渥赭,公言錫爵”一句 ;清朝考據家王引之,其名源自《詩經 ·小雅 ·楚茨》:“子子孫孫,勿替引之。”京劇表演藝術家程長庚 , 其名源自《詩經 ·小稚 ·大東》:“東有啟明 , 西有長庚。”;還有近代著名建築學家、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梁思成是近代學者梁啟超長子,“思成”一詞是梁啟超依《詩經 ·商頌 ·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作名。林徽因其父是曾任民國司法總長的林長民,“徽因”一詞出於《詩經 ·大雅 ·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意為美好的德行 ;著名美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蔣孔陽,名字源自《詩經 ·豳風 ·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有“鮮豔耀眼”的意思 ;文藝理論家鄭朝宗之名則源自《詩經 ·小雅 ··沔水》“沔波流水,朝宗於海”,“朝宗”是“百川歸海” 的意思。;中國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鬍喬木,原名胡鼎新,“喬木” 是他依《詩經 ·小雅 ·伐木》“出自幽谷 , 遷於喬木”所取的筆名 ;近代新月派詩人邵洵美與妻子戀愛時,見《詩經》中《詩經 ·鄭風 ·有女同車》中有“佩玉鏘鏘”句,為妻子之名,於是從“洵美且都”中取二字為名,以示愛慕 ;文學大師巴金的原名李芾甘,是從《詩經 ·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一句而來 ;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劉清揚的名字來自於《詩經》中的常用詞彙“清揚”,比如《詩經 ·鄭風 ·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當代著名詩人賀敬之,名字源自《詩經 ·周頌 ·敬之》:“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 !”;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陳丕顯改自《詩經 ·周頌 ·執競》:“丕顯成康 , 上帝是皇。”;中共老黨員李干城的名字源於《詩經 ·周南 ·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著名外交家錢其琛,名字則來自於《詩經 ·魯頌 ·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有“珍寶”之意 ;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的名字來自《詩經 ·鄘風 ·七月》:“九月肅霜,十月滌場”;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的名字則來自這篇的“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一句 ;當代油畫家楊飛雲妻子芃芃的名字來自於《詩經》裡形容草木茂盛狀的一個常用詞彙,如《詩經·鄘風 ·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再如《詩經 ·曹風 ·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等 ;還有臺灣藝人蕭淑慎的名字源於《詩經 ·邶風 ·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淑慎”是和善謹慎的意思 ;再如著名散文家黃裳,他的名字源於《詩經 ·邶風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還有險些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醫學家屠呦呦,名字取自《詩經 ·小雅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新聞學家朱其華,其名源自《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 , 灼灼其華。”鳳凰衛視言論部總監、《時事開講》節目主持人曹景行的名字《詩經 ·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 ;南開大學老教授蘇振鷺的名字來自於《詩經 ·大雅 ·振鷺》;現代作家李君維的筆名東方蝃蝀則來自《詩經 ·鄘風 ·蝃蝀》:“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二、組字成詞

    第二種是將詩句中相關字組合成詞作名,這一型別的做法就是把《詩經》特定文句中相近的字擇選組合來作為名字,例子也有很多。

    近代大學者、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王國維名字即根據《詩經 ·大雅 ·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一句組合而得,“國維”是“王國”之“國”與“維周”之“維”的重新組合 ;而“王國”之“王”,又恰與其姓同 ;“文王以寧”則包蘊其籍貫浙江海寧的意思 ;北宋詞人周邦彥,其名源自《詩經 ·鄭風 ·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矣。”“邦彥”意為“國家的人才”。還有革命軍秦邦憲(即博古)的名字則源於《詩經 ·小雅 ·六月》:“文武吉甫 , 萬邦為憲。”;《國民》雜誌創辦人段錫朋的名字源於《詩經 ·小雅 ·菁菁者莪》: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一句 ;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其名由《詩經 ·周頌 ·桓》“於以四方,克定厥家”合併而成,是立志四方的意思 ;國畫大師朱屺瞻,原名朱增均,因與其母感情獨深,每當思念,啼泣不止。他的塾師為之黯然,撫其頭頂口誦《詩經 ·魏風 ·陟岵》雲 :‘涉彼屺兮,瞻望母兮!’遂更名屺瞻 ;詩學專家唐圭璋的名字源自《詩經 ·大雅 ·卷阿》:“顒顒卯卯,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貴的玉器的名字 ;中共早期領導人張聞天的名字源於(《詩經 ·小雅 ·六月》“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古文字學家裘錫圭之名源自《詩經 ·大雅 ·崧高》“錫而介圭,以作爾寶”;“錫圭”意為 :“賜給大塊寶玉”,比喻難得的人才 ;哲學家邢賁思之名源自《詩經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之思”;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楊周翰之名源自《詩經 ·大雅 ·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周翰”意為“周朝首都的垣牆”,比喻國家的棟樑之材 ;中組部副部長陳野蘋名字和屠呦呦一樣取自《詩經 ·小雅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原河北省省委書記程維高的名字源於《詩經 ·小雅 ·漸石》:“漸漸之石 , 維其高矣”;原中共統戰部部長李維漢的名字源於《詩經 ·小雅 ·大東》:“維天有漢 , 監亦有光。”一句。

    三、化用

    第三種是保持《詩經》原詞之意而稍作改動以成名字,這一類例子不多。

    詩人穆青,其姓其名皆由《詩經 ·大雅 ·丞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改作而成 ;京劇表演藝術家俞振飛先生,其名是取意於《詩經 ·豳風 ·七月》:“六月莎雞振羽。”振羽,即振翅發聲。將“羽”改“飛”,更見豪氣。

    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資訊極為豐富、全民知識水平極大提高的今天,人們仍然願意從以《詩經》為代表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尋找資源來為自己、兒輩取名寄託美好願望、表明志向,成為漢人一種別緻的文化情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人能從貧變為富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