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馬拉泥的日子

    從中國書法史來看,中國漢字經歷了篆、隸、草、行、楷的發展。漢字成為成熟的書法藝術,大概是在魏晉,這個時期,行書的成熟,成為表達情感方式,行書也逐漸從具有裝飾性的篆書、隸書中脫離出來,與草書一道,符號化、情緒化。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代表,書法中的筆法、結構、騰挪、向背、節奏、線條在這幅作品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實用性來說,行書由於書寫簡化、加快、易辯等原因得到人們的接受。從藝術性來說,行書承載著以下幾方面的意義:一是行書如同繪畫一樣在諸多書體中成為一種藝術。這是書法藝術一道風景;二是行書能夠表達情感,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都是一種情感宣洩的書法作品;三是行書書法,雅俗共賞,文字的意義比篆書和草書更易於理解。大家可以把《蘭亭序》作品當成優美的散文來誦讀。

    總之,行書書法具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成為人們最喜歡的藝術類型。

  • 2 # 神韻軒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的載體是漢字,當然,行書也不例外,行書依附於漢字這一載體,透過書家的筆墨對漢字之形作藝術處理,透過增加各種線條質感。線條形態的美感和結構的參差變化,章法的變化。表現出千變萬化、包羅永珍的自然界萬物形象之美,抽象之美。噴發出不同的情感之美、神采之美。

    書法藝術中的疏密對比、曲直對比、點線對比、俯仰對比,和漢字的形不可分離。

    書法藝術的書寫不能脫離漢字。

    古代書論中是這樣讚美漢字書法藝術之美的:

    "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急則鵲厲。抽如雉啄,點如兔擲。乍駐乍引,任意所為,或粗或細,隨態運奇,雲集水散,風回電馳。及其成也,粗而有筋,似葡萄之蔓廷,女蘿之繁榮,澤蛟之相絞,山熊之物件,若舉翅而不飛,欲走而還停,狀雲山之有玄玉,河漢之有列星,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嫋長松,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

    《孔侍中帖》為東晉.王羲之書,白麻紙摹本。現藏曰本東京前田育德會。

    此帖骨法用筆,清剛而自然,有中庸氣息。

    (上圖為王羲之書孔侍中帖,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3 # 秦州飛雲

    漢字是所有書法藝術的載體。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也不另外,當然行書的主要載體也離不開漢字。漢字包括象形,會意和形聲字。在行書創作的過程中,漢字的筆法、章法、題款都很講究。漢字的筆法要有古味,也就是說,書寫者必須要認真研習古帖,從傳統書法中吸取營養, 行書的章法也很講究,一幅作品,合理的章法佈局,氣息通暢,賞心悅目。章法的佈局,包括字的大小、濃淡、乾澀飛白、字的造勢、筆斷意連、字的曲直、筆畫的粗細等等。書法研習者必須認真臨帖,努力提高自己書法水平和個人修養。

  • 4 # 黑夜野玫瑰

    行書結構特點:

    字形結構必須以書寫文字為載體。結構險絕,姿態萬千。但重心平穩,斜中求正。一般結字法有:疏密變化法、正側變化法、開合變化法、輕重變化法、大小變化法、長短變化法.、突出主筆法、正側變化法、挪位變化法。

    行書的偏旁與部首:

    以少代多,以簡代繁是一特點,書寫時便捷。

    行書章法:

    行書縱有行,橫無列的布白是最常用的一種章法,整行可以呈斜勢,也可以呈曲線形。增強了章法的流動活潑感。每一行字與字之間應有行氣。這樣看上去才神彩飛動。

    行書用墨:

    為了產生墨韻變化,蘸一次墨應多寫幾字,才會有由濃而淡的變化,這種濃淡變化使作品有空間感。

  • 5 # 崑崙墨院

    行書的主要載體:最早是魏晉的尺牘和手卷。書法特點是:行列關係上有行無列,每行首尾大多近乎平齊,佈局齊整;行間則隨形佈勢,欹正相生,自然妥貼;整體形式介於後世平正形與搖擺形之間,完全出於自然,是晉人“尚韻”的自然流露。魏晉時期行書主要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喪亂貼》《蘭亭序》、王獻之的《東山松貼》和王珣的《伯遠貼》等。

  • 6 # 張博玉書畫

    書法是以漢字為書寫物件,作為書法五體之一的行書自然以漢字為唯一載體,以毛筆和宣紙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

    行書主要是從隸書和草書演變而來,大致同楷書同時形成和發展。隸書是早期行書和楷書筆法的共同基礎。王羲之的《姨母帖》行書、草書穿插互用。用筆渾厚圓潤,結字多橫向取勢,具有濃厚的篆隸風貌。因此,可以斷定這件作品是王羲之早期的書法作品,也是從“古質”向“今妍”轉變的代表作品。這件作品被乾隆皇帝蓋了一方很大的印,被蓋住的字不清晰了,對於書法學習來說,有點遺憾。

    《孔侍中帖》為王羲之行書作品,細察之,猶能感受到王羲之書法由隸入行的特點,如“月”字兩個短橫皆有向上挑之勢,這種寫法在簡牘中常見。

    《喪亂帖》是王羲之為表示自己的無奈和悲憤之情所作。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的行草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文賦帖》是唐代時期陸柬之創作的書法作品。唐代以來,楷書逐漸成為人們學習書法的基本字型,行書也不知不覺地把唐代楷書筆法作為自己的基礎,過分強調了提按與頓挫,但唐代行書還較多地保留了早期行書連貫流暢的行筆特點。

    行書的筆法特點:首先,筆畫省連:有些次要的筆畫省略連線後,不影響字的辨認,可以省略。但應以字帖為依據,不能自己隨意減省。其次,增加折轉:楷書中筆畫彎折處常加按頓,行書則改為翻折或轉筆,使之連貫流暢。第三,引帶呼應:筆畫之間的呼應常常反映在點畫起止處。一畫結束,筆勢往往指向下一筆的起點。兩筆聯絡緊密時,有時出現細細的連線(遊絲)。遊絲只能自然得來,切忌做作。第四,筆順可變:為了書寫快捷,有時改變楷書的筆順。

    行書的結構有變化多端、誇張盡態、虛實相間等特點。行書不僅一種筆畫有很多形態上的變化,相同的部首,偏旁也常常寫的不一樣,但初學者可先掌握一、二種寫法;行書有時把一個主筆進行誇張,但尺度仍要適宜,不能天限伸延;行書虛實關係富有變化,應該在掌握筆畫均勻排列的基礎上仔細視察字內部各個空間的大小、形狀以及過渡細合的方式。

    行書的學習“貴在熟看,不貴生臨”,應該加強對行書的感性認識,多看,多摹。一本優秀字帖的細節特徵幾乎是不可窮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的媽媽感覺我配不上她兒子,但男朋友堅持在一起,該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