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哲學原理
-
2 # 守謙sy
看了心痛的問題,你要劃分之前是否得能瞭解和理解那個文化,那個話想表達的意思,和對當時代人的影響。
就按這句現在被理解得很偏還得當做主流價值觀的話來解釋,這個也是我為什麼想做自媒體的原因。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裡的為在古代是第三聲,修為的為。是說我們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提高的自己品德,不斷反省自己,沒有這樣的話是會被天誅地滅的,你是沒辦法在社會上行走的,品德問題。所以當時的“尖”商是社會地位很底的,到也不斷提成自己品德,讓利給客戶。演變到現在是奸商,無商不奸。從尖商到奸商。傳統文化裡那個是糟粕那個是精華。這個是從精華變成糟粕。影響了多少代人和社會從商人員的價值觀和社會風氣。怎麼劃分那些精華那些是糟粕,還怎麼叫公平對待。
中國的傳統文化,四大文明古國流傳至今,只有中國還保留至今,光精華就學習不完了,隨便一句話就能夠人受益終生了。
不少大企業家,學習弟子規後,認真學和實踐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生的成敗不過是弟子規裡面簡單的幾句話就給歸納了。
弟子規是小學,是給小孩子讀的?大學和中庸才是給成人讀的?
半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弟子規是我們一生的行為指導。
中國文化能進入傳統文化行檔的都是特別了不起的,能汲取吸收一點都很不容易的。越實踐越學習才越敬畏。一份敬畏一份收穫。
-
3 # 成長伴書行
對每個人而言,即使站在公平的角度劃分,你在人生當中的不同階段,對傳統的文化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對你來說可能這個人生階段是精華,可你長大成人之後,又會覺得之前認可的傳統文化是糟粕。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自媒體內容,他們常常是小時候不懂某某某,長大後發現已經是這個人,或者是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正如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一樣,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度而言,我們用盡一生也不可能完全的讀透,而且我相信即使是再厲害的著名文化學者,也是如此。
如果大家認可我這個觀點,接下我給大家談談我對傳統文化的見解,主要從我的個人經歷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是懵懂階段,只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文化現象。第二個是經歷階段,理解了文化的精神。第三個階段是瞭解文化的核心,知道其中的適用性以及普世性,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
對善良的懵懂階段我從小還是非常喜歡古代的歷史的,喜歡軍師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也喜歡智者高超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
比如小時候,我看了很多的歷史人物,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質就是為人善良,待人謙和。
我也是有模有樣的學著,因為我本人性格的原因比較老實,再加上歷史文化的薰陶,感覺做一個善良的人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我這樣一直善良的行為,再到後來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理解善良文化的精神那是我回到農村老家的高中時光,我發現老家的同學都比較活潑,看我人老實外加善良。
對我也是一直欺負,我一開始是忍氣吞聲,笑顏笑語。可自己的退讓,反而變成了別人繼續欺負你的資本。
從那一刻我開始動搖了內心對善良的看法,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個談話。
高中的那位同學對我說:“哎!我之前和你的處境是差不多的。我一直也是被別人欺負。”他給我支了一招,翻譯成大家可以理解的話,大意就是讓我混圈子,去找那些小混混認大哥。我聽後默不作聲,雖然我當時想要擺脫這種困境,但是我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可以說這是飲鴆止渴。
到高中的這個階段,讓我明白了善良是有一定的選擇性的,需要你區別對待。對於小人而言,就不能一直是善良的狀態,可能有人說我應該提高境界,對待任何人其實都應該善良。
可到後來步入社會後,我才明白了,弱小的善良是沒有用的,你應該用強大的力量作為善良的支援。
瞭解善良的文化核心在我看來善良其實是一箇中性詞,一定要追求和你共同志向的人,這樣的善良才有意義。對待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善良就是助紂為虐。
所以,任何一個傳統文化的背後,都需要我們用一生的經歷,慢慢去消化,這樣我們才能理解。
所以對我而言,傳統文化是根據你人生階段使用的,對你有利且可以幫助你的就是精華,對你目前經歷不利,甚至導致你失敗的就是糟粕。
這種絕對化平分傳統文化的行為,我不是很認同。這樣去平分,就相當於把世界一分為二,這邊是好人,那邊是壞人一個道理。
而我們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己的價值判斷力,提升自己的修養,等積累到一定的文化底蘊後,我們才能區分什麼是精華和糟粕,也就等為你所用。
-
4 # 取藍智慧島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篩選:
首先,是否有利於人的天性善的一面的自然釋放,既不是強加於人的道德約束,而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出;
第二,是否有利於社會群體價值的持續維護,即不能片面強調個人利益而損害了集體的利益。
總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應是能維護好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平衡。
-
5 # 子予虛實
這個問題我怎麼讀怎麼彆扭?本來想略過,但覺得也有責任談一下我的感受。
傳統文化與公平角度?我不知道怎麼解讀,是對傳統文化有誤讀嗎?因此還特意去查了下字典對傳統文化的釋義: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而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等。這種種文化融合成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一代一代在傳承和弘揚上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根植於心的文化和民族基因。
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管如何演變和匯聚,其根基不會變,所能改變的是不同歷史時期隨文明程度演化而成的特定呈現方式不同。任何文化、任何朝代精華永遠是精華,糟粕始終還是糟粕,不與傳統文化為品論物件。不管如何演變,萬變不離其宗。東西還是這些東西,只是表現形式不一,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有的文化最終都在年代裡迴圈往復,可追溯。和萬千文化一樣,都是用來代抒發的一種情感藝術。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很大,今就算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各民族的民族特質、風貌、文化思想、觀念形態依然根植在每個民族人的血脈裡。其一舉一動,一服飾、一語言、一習俗、甚至一膚色都透入著他獨有的民族氣質。這種深厚的文化遺產就來自於認可和延續。
所以簡單的用精華和糟粕來形容今日人理解的傳統文化存在的文化現象顯然是文化思想上的另一種倒退。
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等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演化,到今依然還在。基於這個框架下,各時代有各時代的元素滲入,而精華與糟粕就區分在表達傳統文化形式的作者之作品上。
因此傳統文化深植在每個中華人的骨血裡,其信仰就藏在幾千年中華文明地綿延裡。在既定的價值體系裡遵循其準則,助己之力努力前行,與時代共生共息、共付出和共收穫。
總結歷史上的各種文化思想和在與文化意志為轉移的意識裡,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來看,在歷經儒、釋、道等各文化學派統一思想和人類遵循的價值取向下的精華,可能就是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獨慎、勤儉廉政、篤實厚行、見利思義、勇毅風行這十大傳統美德,反之便為糟粕吧!
表述不到,敬請指正和諒解。
-
6 # 忘離虛
首先,精華和糟粕是人定義的,所以是相對於人來說。而人之為人自然有人的本分。因此,判斷是精華還是糟粕要看對人是有利還是有害。而不是人們喜歡與否,或者與主流相符與否。
其次,人有人性,獸有獸性。這也是人區別於獸之所在。而人的本分是提升人性,使自己遠離獸性,甚至超越人性。
因此,區分精華和糟粕應該從對人性提升的角度來說。現在很多學者和大師們站在各自的角度,在對於傳統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只能在自己的領域片面理解的情況下隨意評判精華和糟粕,這是極端狂妄和自私的。
-
7 # 內雙
用這個方法可以判斷絕大部分。用當下已經掌握的資訊去驗證如果有問題那就舍掉,如果沒問題就保留,如果模稜兩可就先擱一邊。
-
8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這天地間有一條人獸之線。線的上面皆可為人,線的下面只能為獸。
文化精華還是糟粕的標準就是看他是把人往好的方面推進還是往獸的方面引導。如果這文化的存在價值就是為了導人向善,愛人,成人。那麼這文化就是精華。相反,如果這種文化的存在目的就是讓人變得邪惡,猜忌,撕咬。那麼這文化肯定是糟粕。
所以我們現在看看,那些現代人瞧不起的國學文華。似乎無一不是把人教育成一個正人君子。而那些所謂的經濟學,謀略學,黑厚學,甚至營銷學。無一不是讓人變成一個合法的騙子,怎麼微妙的去吃人,殺人,吸人的血。我覺得這些學問,無疑是把人變成一種只知追名逐利,互相撕咬的野獸。所以這些學問根本不能歸咎於文化,只能稱其為糟粕。
古人言:人事,人事,先為人,後為事。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做好事兒?無論這個社會怎麼發展,人類總要天長地久的生存下去,善與惡會在每個人心中形成一個標尺。也許你的糟粉學問可以讓你成為野獸後為你帶來一時的利益。但是用不了多久,大家總會因為你是野獸而據之你千里之外。那麼無論你有多麼精妙的欺騙。也再也休想在人類的社會有一絲的建樹。
人類社會始終還是要遵循人類的社會準則發展下去!
-
9 # 毓秀閣
傳統文化作為我國一種有著濃厚底蘊和堅實根基的本土文化,雖然能夠代表我國的民族文化特性,有著許多精華,但仍然存在著與時代變遷不相符合的糟粕,而要更好發展傳統文化,最根本的做法還是要正確、辯證地認識這種文化元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方面,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要求和文化信念直接影響導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認知定位,尤其是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不同態度。從正面影響來看,傳統道德要求和文化信念要求人們要熱愛祖國,正確看待社會發展現狀,自覺認識個人責任義務,遵循人際交往準則等等。可以說,古代封建制度中的倫理要求使人們在處理那些最常見的人際關係時有所參照、有所遵循,古代聖人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等要求也為個人立身立本提供思想道德保障……也就是說,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於它蘊含的豐富內容,這些內容有利於人們思想意識的拓展,最佳化自身舉止涵養;有利於豐富民族精神內涵,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後世開闢更廣大的文化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又存在明顯的糟粕,其中最突出的當屬與時代脫節的那些元素,比如有強烈束縛性的封建禮教、封建教條,這些條規條律在封建時期就已經初步體現其落後性、約束性和不合理性了,更何況是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因此,要保證傳統文化堅實根基不被動搖,必須要認清這種最明顯的糟粕,藉助時代發展要求和其他優秀文化元素,充實本土文化內涵。
由此,傳統文化作為中國最本質的文化,其中的一些先進要求與元素的確能夠幫助人們增進文化認同度,在瞭解認識文化的同時達到修身自省的良好效果,提高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當中的整體影響力;但是,如果這些要求元素止步不前,固守本質,不能隨著時代變遷而豐富最佳化,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糟粕,嚴重阻礙國家社會發展,影響人們思想進一步開拓。
因此,當代人應該以正確態度來對待、發展傳統文化,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其中透露出來的優秀品質也是不能忽視的,但要想繼續保持其地位穩定性,促使更多國人認同,傳統文化就要適當結合發展環境變化來調整展現姿態,把最能體現國人情懷和民族文化等優質元素推送出去,形成中華民族最理想、最積極先進的文化發展場景。
-
10 # 一滴水1118
布儀小朋友:你知道"傳統文化"這四個字的基本含義嗎?你知道"傳統文化"四個字的計時時間嗎?只有你在弄清楚了以上二個問題後才能回來淡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隨後才能知道你是否有能力去劃分你口中所謂的"精華與糟粕"。傳統文化是指從夏商有文字記載開始到民國初期小說止的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前後經歷大約有4100年!傳統文化包括了: 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曲,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民族服飾,清未明初小說,以及所有的老百姓的生活習俗。請問布儀小朋友,在這長達四千多年浩澣的歷史海洋裡你有能力去區分哪一滴水是精華,哪一滴水是糟粕嗎?人云亦云,是最無知的表現。更令你頭痛的是,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民族,它們都有不同的文化傳統,你能分清那個朝代的民間生活習俗是對還是錯。你有這個能力和資格去評判嗎?請三思!另:視角可以分為正視,側視,後視,仰視,俯視,剖視。卻卻沒有公平視。
-
11 # 傳統文化小蜜蜂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華值得我們去吸收和地方,比如《易經》、《皇帝內經》等,這些經典之作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和研究的,並且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再比如,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蒙學經典之作:《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等,是很好的教育兒童行為規範的書籍,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糟粕是指:比如在古代,女性地位比較低,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有自己的事業和地位,如果丈夫拋棄或者休妻,那麼女人的生活將是非常可悲的,而現代,女人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思想,事業,不用依附於他人,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我們的人生和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
12 # 吳山野士
示愛求交配發出的資訊是文之正規化。
人生人的場景是化之正規化。
文化是資訊導向背後引起的變化。
觀人文,以化成天下。
觀察把握人們發出的資訊。就可以引導向著自己有利的方向轉化。
一個妙齡少女向正當青春年華的你發出可以愛他的資訊,你會怎麼做?去從公平角度來判斷這是精華還是糟粕?天下不是隻有你是男人。等你分析清楚後,那妙齡少女早有心上人了。機會轉眼不在。成千上萬的精蟲面對的只是一個機會。
一塊石頭可以墊腳,也會絆腳。你能說伴腳時這塊石頭是糟粕,墊腳了這塊石頭就是精華了嗎。石頭還是那塊石頭,絆腳墊腳並不是石頭有什麼分別。而在於你的眼界與你的際遇。
豬看到金子與看到石頭沒有分辨。普通人看到金子與石頭會作出選擇。有文化的人能用石頭架橋、修路、建房,讓石頭髮出金子般的光芒。大小便是人體排洩物,應該是糟粕了吧。在農手裡那是上好的天然有機肥料。
把文化分成精華與糟粕是一種愚蠢與無聊。有些人就喜歡批孔孟之道,批判讓人一無所獲。遇見石頭以為都是伴腳石,有眼無珠,徒生許多煩腦。
而有些人默默地學習孔孟之道。感覺適合了就去運用。彷彿開了天眼,拿起絆腳石墊了腳。人生處處有寶。就看你識不識。你識得了,石頭亦能發出金子般的光芒。你不識得,那就是塊石頭。還可能要絆腳。
智者把握文化,運用文化,使世界文而化之。
回覆列表
在傳統文化中,只有以人為主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文化體系才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些“以天為主的天命神權與皇權迷信”都是舊社會殘留的垃圾與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