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太公活著,能壓制呂后嗎?
對漢代歷史有所瞭解的人,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凡是自己不是最高統治者,也就是皇帝,而能實際擁有權力,從而影響朝政的人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皇帝存在親情上的聯絡,這種關係越近,越能影響到朝政。第二,影響朝政的人物基本上都有較強的政治能力和手腕。
認為如果劉太公活著,就可以壓制呂后的想法,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畢竟,有漢一代,後宮都能影響到朝政。特別是太后管事的比比皆是。無論是文帝時的薄太后,還是景帝時的竇太后,都是權力很大的。昭宣過後,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更是影響朝政五十多年。既然漢代的皇太后權力都這麼大,那劉太公做為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以太上皇之尊。擁有權力,壓制兒媳婦呂后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但這種想法是不靠譜的。中國歷史上雖然後宮太后干政的事情屢見不鮮,但是,太上皇干政的事兒幾乎很少。原因很簡單,如果太上皇的權力是自己爭來的。又是自願放棄的,那麼,再去幹政,就少了熱情。南宋高宗,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權力是被別人強力奪走的。再想幹政,能力上就不太允許了。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就放手了。唐高祖李淵,就是這種情況。還有一種,就是清代乾隆,因為被自己早年說過的話套住了。不得已退位當了太上皇,這種退位,只是表面上的,其實心中對權力萬分不捨,所以也就不會放手。權力自始自終在自己手裡,也不存在干政的問題。
後宮女人與男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因為古代是男權社會。所以,男人之間,在權力上,是存在“父子不讓權”的說法的。所以,李世民要上位,就要憑能力去奪。清代的嘉慶皇帝既然沒有李世民的能力和手段,只好等自己的父親乾隆死了,權力才能真正落到自己手上。但女人就不一樣了。因為女人不是權力的直接掌握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原則下,掌握權力的皇帝利用權力滿足母親的需要也就很正常了。
但是,就是後宮的女人掌握朝政,也不僅僅靠親情,親情關係只是靠近權力的門檻,真正能掌握權力的因素。其實是個人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我們還是以漢代事情為例。漢景帝時期,太后竇氏就有很大權力。到漢武帝繼位,竇太后變成太皇太后,依然權力很大。竇太后為什麼能一直影響朝政,除了丈夫、兒子、孫子當皇帝之外,她自己還是有政治傾向和政治能力的。史書上說,竇太后好老莊。講究無為而治。這就說明,竇太后其實也是一位政治家。
我們根據上面所說的這兩條來與劉太公對照一下。結論自然就出來了。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從親情上來說,他當然可以得到劉邦的尊敬。但是,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劉太公無論是能力還是格局上,都是很低的。所以,他只能享受劉邦帶給他的榮耀,而自己沒有能力插手和干預朝政。與文帝薄太后,景帝竇太后相比,前者是一直在宮廷中生活的,耳濡目染,也會了解一些上層政治。而劉太公,一直是在農村的底層生活。上層政治對他來說,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劉邦是太公的小兒子,所以,劉太公跟著劉邦享福當太上皇的時候,最低也有七十了。就算他有心瞭解政治。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劉太公的格局。我們可以透過史書上一言半語的事蹟,加以推斷。劉邦年輕時,是個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四十多歲還沒娶上媳婦就是證明。比起劉邦的哥哥來,劉邦顯然更不受劉太公的待見。曾經被太公埋怨沒有成家立業的能力。所以,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曾對劉太公說:“現在看看是我的家業大,還是哥哥的家業大呢?”關於這個情節。現在許多人說,劉邦這樣說讓劉太公很尷尬。這恐怕不符合事實。隨便找一個農村的老頭,問一下,如果他的兒子當了皇帝。這個兒子當年曾被自己看不起,現在提起來,老頭是自豪,還是尷尬?
劉太公就是一個底層的農民。當他七十歲進入上層社會的時候。他的人生格局和能力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他沒有能力去影響呂后。
而呂后與劉太公卻不是一類人。劉太公是底層的平民。而呂后的父親,是上層社會精英人物。也正是因為呂公有學問,才能從農民眼中二流子的劉邦身上,看出英雄的本色來。呂后當然也是厲害人物。能夠陪伴劉邦一起打下江山,本身就是證明。
這樣,我們 就可以推測一下了。假如劉邦死的時候,劉太公還沒有死。能改變惠帝上臺的結局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後邊的一切,都不會改變。
假如劉太公真的有心過問朝政。他能夠拿出比呂后更好的策略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劉太公真的有這種想法和影響力。相信以呂后的水平,一定會輕易把劉太后擺平。這裡的擺平,根本就不用把劉太公搞死。我相信呂后可以輕而易舉的讓劉太公支援自己的一切。
因此,扯了半天,我實在想不出劉太公有什麼理由要壓制呂后。
如果劉太公活著,能壓制呂后嗎?
對漢代歷史有所瞭解的人,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凡是自己不是最高統治者,也就是皇帝,而能實際擁有權力,從而影響朝政的人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皇帝存在親情上的聯絡,這種關係越近,越能影響到朝政。第二,影響朝政的人物基本上都有較強的政治能力和手腕。
認為如果劉太公活著,就可以壓制呂后的想法,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畢竟,有漢一代,後宮都能影響到朝政。特別是太后管事的比比皆是。無論是文帝時的薄太后,還是景帝時的竇太后,都是權力很大的。昭宣過後,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更是影響朝政五十多年。既然漢代的皇太后權力都這麼大,那劉太公做為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以太上皇之尊。擁有權力,壓制兒媳婦呂后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但這種想法是不靠譜的。中國歷史上雖然後宮太后干政的事情屢見不鮮,但是,太上皇干政的事兒幾乎很少。原因很簡單,如果太上皇的權力是自己爭來的。又是自願放棄的,那麼,再去幹政,就少了熱情。南宋高宗,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權力是被別人強力奪走的。再想幹政,能力上就不太允許了。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就放手了。唐高祖李淵,就是這種情況。還有一種,就是清代乾隆,因為被自己早年說過的話套住了。不得已退位當了太上皇,這種退位,只是表面上的,其實心中對權力萬分不捨,所以也就不會放手。權力自始自終在自己手裡,也不存在干政的問題。
後宮女人與男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因為古代是男權社會。所以,男人之間,在權力上,是存在“父子不讓權”的說法的。所以,李世民要上位,就要憑能力去奪。清代的嘉慶皇帝既然沒有李世民的能力和手段,只好等自己的父親乾隆死了,權力才能真正落到自己手上。但女人就不一樣了。因為女人不是權力的直接掌握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原則下,掌握權力的皇帝利用權力滿足母親的需要也就很正常了。
但是,就是後宮的女人掌握朝政,也不僅僅靠親情,親情關係只是靠近權力的門檻,真正能掌握權力的因素。其實是個人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我們還是以漢代事情為例。漢景帝時期,太后竇氏就有很大權力。到漢武帝繼位,竇太后變成太皇太后,依然權力很大。竇太后為什麼能一直影響朝政,除了丈夫、兒子、孫子當皇帝之外,她自己還是有政治傾向和政治能力的。史書上說,竇太后好老莊。講究無為而治。這就說明,竇太后其實也是一位政治家。
我們根據上面所說的這兩條來與劉太公對照一下。結論自然就出來了。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從親情上來說,他當然可以得到劉邦的尊敬。但是,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劉太公無論是能力還是格局上,都是很低的。所以,他只能享受劉邦帶給他的榮耀,而自己沒有能力插手和干預朝政。與文帝薄太后,景帝竇太后相比,前者是一直在宮廷中生活的,耳濡目染,也會了解一些上層政治。而劉太公,一直是在農村的底層生活。上層政治對他來說,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劉邦是太公的小兒子,所以,劉太公跟著劉邦享福當太上皇的時候,最低也有七十了。就算他有心瞭解政治。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劉太公的格局。我們可以透過史書上一言半語的事蹟,加以推斷。劉邦年輕時,是個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四十多歲還沒娶上媳婦就是證明。比起劉邦的哥哥來,劉邦顯然更不受劉太公的待見。曾經被太公埋怨沒有成家立業的能力。所以,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曾對劉太公說:“現在看看是我的家業大,還是哥哥的家業大呢?”關於這個情節。現在許多人說,劉邦這樣說讓劉太公很尷尬。這恐怕不符合事實。隨便找一個農村的老頭,問一下,如果他的兒子當了皇帝。這個兒子當年曾被自己看不起,現在提起來,老頭是自豪,還是尷尬?
劉太公就是一個底層的農民。當他七十歲進入上層社會的時候。他的人生格局和能力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他沒有能力去影響呂后。
而呂后與劉太公卻不是一類人。劉太公是底層的平民。而呂后的父親,是上層社會精英人物。也正是因為呂公有學問,才能從農民眼中二流子的劉邦身上,看出英雄的本色來。呂后當然也是厲害人物。能夠陪伴劉邦一起打下江山,本身就是證明。
這樣,我們 就可以推測一下了。假如劉邦死的時候,劉太公還沒有死。能改變惠帝上臺的結局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後邊的一切,都不會改變。
假如劉太公真的有心過問朝政。他能夠拿出比呂后更好的策略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劉太公真的有這種想法和影響力。相信以呂后的水平,一定會輕易把劉太后擺平。這裡的擺平,根本就不用把劉太公搞死。我相信呂后可以輕而易舉的讓劉太公支援自己的一切。
因此,扯了半天,我實在想不出劉太公有什麼理由要壓制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