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J夫婦0517
-
2 # SCCJ三口
你好,通常2-3歲還在探索階段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不知道會讓人受傷也沒界限,這時候也不懂表達情緒,就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推人的行為。然後就會反應過大去責怪。孩子可能已經不在意了你還在糾結其中,對孩子反而不好。
發生這種情況時請先讓自己冷靜,再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引導他說出推人背後的原因),有可能他受委屈了或他想跟對方玩又不會表達,知道原因才能教導他正確行為,以及更好的建立親子關係(以後有什麼都會跟你說),也別忘了鼓勵他思考下次遇到要如何處理。
另外,我是認為孩子在來越大越不要用打來解決。現在社會講不聽的大人比孩子多,先建立好親子關係,用說的就管用了真的非打不可就講明原因,不然孩子只記得你打了他,打痛當下很管用過後呢?惡性迴圈下去會更麻煩。一次不聽就多提醒。(千萬別帶情緒的提醒)
所以我們當媽媽要先處理當下看到孩子犯錯的情緒,再來就孩子的事就沒那麼焦慮難安了。
請你欣賞圖一張,向孩子心裡播種愛就如圖中小花,開滿翩地需要方法跟耐心。
-
3 # 小慕顏媽媽
當下立即阻止寶寶的行為但不要過激行為罵啊打啊,可以抱著寶寶,問寶寶是不是傷心難過了生氣了,引導寶寶說出這行為的原因,然後慢慢告訴寶寶這行為不對,會帶來的影響及以後改怎麼做。也可以透過繪本動畫片和在家遊戲來引導寶寶。
-
4 # 獅子頭炸
孩子也許是想引起別人更多的關注!平時多關心孩子,親子時間多一些,多看些兒童發展指南類的書籍,瞭解孩子的行為
-
5 # 媽媽解憂
近兩年,娛樂圈有很多明星,因為各種各樣的犯罪經歷而鋃鐺入獄,他們在監獄裡,品嚐著人間百味。
張默-張國立的兒子被評為“最坑爹星二代”。因涉嫌吸毒再度進宮。在看守所裡,除了每天背《看守所在押人員行為規範》,就是挑豆子、剝大蒜的勞動時間。
柯震東--在北京涉毒被逮入獄,她的演藝事業近乎全毀,成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據透析,他因不習慣監獄裡的開放式的蹲式馬桶,強忍四天沒去上大號,最後忍不住才去上廁所。
房祖名--成龍的兒子因涉嫌吸毒及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批捕。據稱房祖名在獄中借書已超過100本,看來他的牢獄生活是“文青style”。成龍也透析,兒子在獄中“自己洗內褲,自己疊被子”。
為什麼明星的孩子總是輕易會犯錯?是因為他的家庭條件太好?父母足以能承擔孩子為他們帶來的經濟損失嗎?答案是:不是。而真正導致那些孩子犯罪的原因是:“明星父母們給他們提供了太好的物質條件”。
明星父母們因個人事業的奮鬥在孩子年幼時的陪伴太少,以至於後來想透過豐富的物質條件來滿足對孩子的虧欠。孩子缺少父母早年的陪伴和關愛,當孩子在他們面前做的不如別人,或做了讓父母感到厭煩的事,明星父母們又很要面子,那大多情況下給予的是批評、指責和埋怨。哈佛心理學上說,“愛是一種力量,能給對方安全、勇氣和自信”。那麼早年缺少父母愛的陪伴的孩子,在他很受傷時,他是沒有安全感,也不會很自信的。為了尋找自己的安慰,便去用更極端的方法,從而觸犯法律。
所以父母在孩子六歲之前給予的陪伴和理解是能讓孩子有很大的安全感的,當孩子感覺到很強大的父母的力量時,不管遇到什麼事,他都不會很擔心、很害怕、很焦慮、或者恐懼失去一些什麼。
孩子在三歲就推人,或者動手打人,在心理學上解釋為:一擔心:他擔心別人會把屬於自己的物品、人、事或者一個表揚、一個讚美再或者一個地方被佔有,東西被拿走。
二恐懼:害怕自己沒有別人那麼大的力量去戰勝別人,害怕會輸,是一種自我保護。
那家長應該給予的除了指點,說教以外,更應該做的是:一、你告訴他“對方很羨慕你和你的物品,先肯定他比別人強”。二、然後對他說“你有這麼多,你這麼厲害,他那麼可憐,你要去保護他”。三、“如果我是你,我會和他分享我的快樂;如果我是他,我希望你給予我關懷,不要把我拒之門外”。
這樣以來,孩子感到自己的強大後,自然會去愛護弱者。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是吼罵或者捱打的懲罰。儘管孩子當時改了,但以後還會再犯,而且會越來越厲害,或者學會父母去動手打人,再或者變得很膽小。
-
6 # 我是有娃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想得複雜了,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可能他只是想和別的小朋友表達自己的友好或不滿,但是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或者是掌握不了力度,就變成了大人眼中的推搡。
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一下,問他這樣做的原因,然後加以引導。比如,在寶爸在家的時候裝作不經意的談起其他小朋友遇到這些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這樣他能更好的正視這個問題並找到好的處理方式。
-
7 # 乖乖是小粗腿
本人建議不要輕易打罵寶寶。
打罵教育,帶來的只有“惡”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暴力去解決,然而這麼做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1.孩子容易自卑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比較順從,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被毆打,迫不得已變得很聽話。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不小的損傷,變得非常自卑,有些孩子甚至走上了自暴自棄的道路。
2.孩子脾氣暴躁
孩子有著極強的模仿力,所以如果在家裡總是被爸爸媽媽打,那麼在外面就可能打其他孩子。而這種暴力性格一旦形成,那麼就很難改掉,並且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他們會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性人格。
3.孩子容易撒謊
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犯錯就打罵他,久而久之孩子為了不再被打就會撒謊,因為只要說一句謊話就能免受打罵。然而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掩蓋,所以孩子會逐漸養成撒謊的習慣。
4.孩子性格懦弱
經常被打的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恐懼感,不敢接近。家長無論讓他做什麼的,他都無條件服從,不管這件事情對與錯。而在這種絕對服從的環境下長大,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非常懦弱,未來比如社會也容易被欺負。
5.孩子容易固執
經常打罵孩子,不僅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為此不少孩子會故意搗亂、反抗,你想讓孩子往東他偏要往西,反正就要惹你生氣。另外還有些孩子越被打越不願意認錯。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改正呢?
1.保持平常心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當非常生氣想要責罰孩子的時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罵後的心情,並且考慮一下這麼打罵孩子到底合不合適,然後等到心情平復之後,在處理孩子的事情。
2.要多多學習
沒有一個人天生會當父母,必須要經歷一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而在這期間,家長們就要努力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並且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切記千萬不要照搬別人的育兒經驗,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發展都不一樣,教育方式也會有所區別。
3.想辦法合作
4.要熱愛生活
如果家長不熱愛生活,總是被一些小事情所困擾,那麼情緒就會比較差並且會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到教育孩子中。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會熱愛生活,積極面對困難,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5.拋開壞情緒
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要先確認自己的情緒怎麼樣。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或者有負面情緒,那麼就先不要去和孩子接觸,而是等到調整好情緒之後,再去教育孩子。
6.教育要統一
有些家長一天一個想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知道到要做什麼,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或者是自相矛盾的感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統一,尤其是要其他家庭成員通氣,不要你在教育而奶奶卻在旁邊護著。
-
8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3歲寶寶愛推別人怎麼辦
寶寶推人分幾種情況:對人友好的表達方式,自我防禦的一種方式,模仿他人的行為等。不管是哪種原因,針對這種行為最初寶寶肯定都是無意識的,家長容易對這樣的行為產生過於激烈的反應,由此加深了寶寶推人的意識。
寶寶出現這樣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分析原因,慢慢引導寶寶做出正確的行為,儘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別把話題總放在推人這個關鍵詞上。
3歲孩子的行為發展方式
是培養孩子創造力不可錯過的一年。在三歲這個年齡階段,孩子一樣會經歷穩定和不穩定兩個螺旋上升的時期;三歲到三歲半的寶寶是快樂而又很友善的,三歲半之後,寶寶將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從情緒上來看,三歲是一個快樂的年紀,寶寶友善、平靜且充滿安全感,他易於接受,同時也樂於分享。但也會有情感的變化,寶寶可能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孩子也會經常說好或者要。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得多,對大人們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容易妥協。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一輩子的學問,很多家長學習了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夠修完所有的課程。所有,雖然作為家長,但是也要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慢慢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更瞭解自己的孩子等等,這些是作為家長必須瞭解且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想要寶寶變得優秀,自己首先要變得優秀!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9 # 薇觀凡塵
我覺得小孩子的一些行為,大人一定要站在小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為他們年齡小,對這個世界感知才剛剛開始,所以家長看到孩子某些行為後,不要按照成人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有一次我去一個朋友家,朋友的孩子9歲了,他站在凳子上夠一個電燈泡,我朋友二話不說,上去把他拉下來,怒吼一頓,孩子委屈的大哭。因為平時孩子比較淘氣,我朋友覺得他這次又是在淘氣。但是過了一會,為了緩和氣氛,我就和孩子說話,然後瞭解到,他並不是因為淘氣去夠燈泡,而是他看見燈泡壞了,想把它換掉,看見爸媽平時忙,壞了好幾天沒人換,所以自己想幫家裡做點事,結果還被媽媽說了一頓。
題主兒子3歲,好多東西還不會表達,他如果喜歡推別人,我覺得應該考慮以下問題:
在什麼情況下推別人,是在他和其他小朋友生氣的情況下,用這種方式發洩?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時無緣無故的去推別人。如果是在他生氣的情況下推別人,那你就要考慮慢慢教給他其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要總覺得他還小,長大了再教他,因為思維、意識都是慢慢成熟的。可能3歲的時候,有些話是理解不了,但是最好的教授方式是表演,家長可以表演給他看,他會模仿,這個階段模仿力很強。讓孩子知道,處理矛盾的方式不只是推別人。
如果他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時無緣無故的去推別人,那麼家長就要仔細觀察,看看是否他是在試探性的表示友好。如果是這樣,家長就要教給孩子掌握力度,“輕拍”“打人”力度是不同的,給孩子做示範。
不能冷落孩子現在家長工作、回家都很繁忙,容易把孩子放一邊冷落他,他可能會做出很多行為引起大人的關注。所以一定不要冷落孩子。
總之,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要細心。
-
10 # 如雨如斯
孩子年齡小,要多注意引導,可能你一次說了他不懂,但是你經常磨耳朵,還是有用的。現在小孩都聰明,只要不是家長慣著不管理,孩子都是好孩子,缺的是一個有耐心的家長。
-
11 # 媽媽育兒時光
1、不能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
不論孩子的行為是自發的,還是受到了家人或者其他接觸到的人的影響。家長首先都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因為這樣也會加深孩子對暴力的感覺,受到影響,不自覺地模仿。
2、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家長可以在孩子情緒平穩時,和孩子說打人這件事帶來的影響。那樣並不能讓別人喜歡你,也不能讓別人看重你,只會讓別人討厭你。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父母爺爺奶奶也會不喜歡他。但只要他改正,大家就都會喜歡他。
3、讓孩子養成規矩孩子的行為不受管制,也不聽父母的話。很大程度上有平時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有關。孩子如果平時就生活有規律,養成自律的性格。那行為動作上,也會有所剋制。對於家長的意見建議也會好接受。
-
12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家長期望孩子說了就聽,其實是希望孩子服從自己。
聽話應該有兩個含義:你聽我的,我聽你的。
往往彼此傾聽得出的結果執行力更好。
“我以前兇吧,態度不好,他不聽我理解,可是現在我好好說了,他還是不聽。”這是家長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長會走進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說,那麼一定能到達我的目的:“讓你好好聽我的話。”
家長的目的就是要:你聽我的。
這個想法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間如果這麼要求對方:你要聽我的,顯然會有矛盾,那麼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遲早會出現矛盾,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矛盾會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那麼孩子的想法呢?我還沒玩夠呢,等我玩夠了再說啊
所以家長的期望和現實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聽話
(2)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一而再而三地嘗試
比如說,商場裡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貴,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對商品的價格和材質沒有概念,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他也沒有辦法以預判形式是什麼樣。他沒有我們大人的社會概念,比如說碰壞了要賠,賠還要不少錢,而且這個錢賠出去沒有回報,是冤枉錢,這些孩子統統沒有概念;即使家長跟他說:“不要碰哦,壞了媽媽要陪的”這樣的話,他也只是聽,對他來說,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商品呈現出來的漂亮的樣子或者功能在實際地吸引他,讓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沒法聽大人的“離得遠遠的”
給大人的感受就是,這孩子越說越做,不聽話
(3)這是孩子一個個性化過程,對說“不”的產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或者反抗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激烈反應,讓孩子體會到“不”這個詞真的很有力量,那麼大的孩子很享受這樣的力量感。
比如說今天是規定的穿校服上學的日子,孩子說“我不想穿校服”。家長就著急了,“今天是規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麼?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長就噠噠噠,一頓講道理,目的是要說服孩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覺到我只要說“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雞飛狗跳,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他會常常來刺探一下大人
給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怎麼就說不聽呢,真不聽話
(4)孩子對“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
比如說,過馬路,大人認為過馬路就是快步走,謹慎前行,注意前後左右的行人啊,拐彎的車輛啊,總而言之要小心地儘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聽到大人說過馬路不要跑,他拉著你的手,一蹦一跳,因為紅燈變綠了,大傢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讓人興奮啊,我是其中一個很讓人開心啊,剛才停著等,現在齊步走,這個很讓人激動啊,所以他的動作完全表現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沒法理解那些個危險和緊張。
那麼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真是越是危險,他就越做危險動作,真是不會聽話的熊孩子
(5)大人不傾聽孩子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孩子說:“媽媽,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覺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頭、玩具或者水桶頂上頭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創意,通常家長們沒有感受到危險,或者正在忙著的時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煩“唉呀,正忙著呢,沒看到嗎”於是這樣的反應也給孩子做了個榜樣,他也學到了,下一次,他也會這樣對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飯啦,睡覺啦
這個時候家長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示範,他只感受到當下孩子的行為:怎麼叫都不聽,真是不聽話哦。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1)審視自己的行為
每次孩子來找我們的時候,你覺察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有沒有在認真地聽孩子說話,你有沒有敷衍孩子,有沒有給孩子做“不聽話”的榜樣?
這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當孩子叫你們或者跟你們說什麼事的時候,你的迴應方式是什麼,記錄下來
然後從現在開始,可以很認真地迴應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裡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關掉,然後蹲下來,看看孩子是什麼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可以跟孩子說:“我聽到你叫我啦,我現在正在炒菜,吃完飯我們一起玩,好嗎?”或者你們可以約個時間,每天一個固定的時間一起交流的,讓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個時間去,這個固定時間稱之為特殊時光。
(2)給孩子權力和選擇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條紗裙子上學,可是天很冷;可以讓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門口試一試,讓她自己決定要不要穿;可以這麼說:“今天天氣比較冷,媽媽打算要穿絨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紗裙子的話,可能會冷,也可能不會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樓下走一走,再來決定穿不穿,好嗎?”
當然也可以根據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你打算在裙子裡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呢,這個由你決定”——當然我們說這個有限選擇給出的選項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剛才那個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給出來做為選項,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為選項來提供。
(3)傾聽,進入孩子的內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個電飯煲,可以抱著他在安全的範圍內,去看一看你是怎樣把米和水放進去的,是怎樣按鍵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讓他按正確的鍵。讓他體會參與的快樂
或者是孩子睡覺前怎麼也捨不得玩具,還想玩,可以跟他說:“嗯,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為止,現在是睡覺時間,是你自己收玩具還是媽媽和你一起收?” 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讓他覺得被關注到。
(4)運用幽默
比如說洗了澡,不及時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圍起來,孩子通常很喜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他會很享受光魯魯在被子裡的感覺。這個時候你還可以跟孩子玩遊戲,拿著他的衣服說:“嘖,這件衣服是誰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時間
通常我們說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讓孩子受打擾,就是在他看書,玩玩具的時候不讓他在那個場景中被打斷。如果剛好到吃飯時間了,怎麼辦呢?提前一點知會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不要讓他立刻放下手裡的工作。
可以這樣說:“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你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過來?”
也可以說:“還有五分鐘就要吃飯啦,你可以準備一下嗎?需不需要小鬧鐘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麼按個小鬧鐘,孩子可以聽到鬧鈴響之後按計劃行事。
回覆列表
親愛的寶媽,陪伴孩子成長就像書中寫的那樣“牽著蝸牛去散步”,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著急。
首先您需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3歲左右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還沒有開始發展或發展較弱,所以他不會懂“為什麼你不能推別人”這個道理,因此說教和打罵都是無效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您可以正確的採用轉移注意力和正面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
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如何使用呢?舉個例子:觀察孩子在準備要推人的時候,可以提前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到其他地方,比如快到媽媽這兒來,這裡有你喜歡的小汽車(可根據自己的寶寶的喜好來)。
正面引導顧名思義就是往正向引導,而不是強調孩子錯誤的做法,比如你說:“你怎麼又推人啊,推人不對,推人……”在孩子聽起來只有“推人”。所以在發現孩子推人後,你要做的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比如:“寶貝,你是喜歡他嗎?那你要拉拉他的手,或者抱抱他,這樣他才喜歡和你做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