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國華
-
2 # 福樂潮老俱樂部
在以前,可能還不得不說老年人有很多需要向年輕人學習,在疫情之後,年輕人必須要向當前的老一輩好好學習一下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以前社會發展太快,隔不了多久科技進步就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年人畢竟知識結構老化肯定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年輕人是新時代的原住民,生下來就是各種手機電腦二維碼觸控式螢幕,自然在科技上領先老年人一大截。但年輕人最大的缺點其實是在這短短的十幾二十年沒有遇到任何世界大風波社會大變革,過得太順了,面對真正的挫折困難很容易就徹底倒下一蹶不振。
而當前的50、60後,甚至更老的爺爺奶奶們,年輕一點的至少經歷過十年動盪和全國下崗潮,更老一點的還經歷過大饑荒和各種戰爭。他們所見識的世界變化,遠超現在年輕人的經歷。他們的生活被社會所影響的程度,也更是遠超現在年輕人的想象。
可以說,1935年至1965年出生的這一代人,是中國曆代被折騰的最徹底的一代人,也是被鍛鍊得最堅硬的一代人。
這代老年人可能沒有特別淵博的知識儲備,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了解值得年輕人學習。
這代老年人可能沒有特別光鮮的學歷,但要他們在社會打磨鍛煉出來的一身軟硬本領值得年輕人學習。
這代老年人可能沒有特別強健的身體,但他們被鍛鍊得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
這代老年人可能沒有特別口若懸河的口才,但他們自強不息永遠積極樂觀的心態值得年輕人學習。
這代老年人可能不是特別會享受生活,但他們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生活態度值得年輕人學習。
-
3 # 陳段泉
年輕人如何學習老年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勤能補掘,有年紀七十多的老少在家中正廳掛了一副對聯:“勤儉千秋業,家和萬事興”。我認為確實對少、青年殷切的希望!曾幾何時,我們在年輕時也有過賺錢養一家老小之努力,困難是人生的教科書,俗話說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家庭、父母親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學習上要勤奮、勤學、勤思、勤問四勤為一體外,教他們善事可作,惡事莫為,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尤其是學雷鋒做好事,扶危濟困,比如四川地震提醒孫輩們一定要捐款,錢多少不計較,從他們從小學生起,愛國家、愛同胞孫輩們親身經歷就是不一樣!我們做祖父就應該帶好頭,同胞有災,我們要關心、幫助、愛護受災同胞。所以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走萬里路不如名師(長輩)指點。
-
4 # 標峰理論評
年輕人如何學習老年人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觀念,年輕人和老年人溝通出現在問題這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問題,那麼,年輕人應當怎樣同老年人精神交往呢?
一、樂於“會話交往”
許多老年人把大家一起聊天比作“精神會餐”,加入這種“會餐”關鍵是要“樂於”,要抱著“人老話語多,不嫌其口羅嗦”的態度。至於“會餐”的內容,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老人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好話題。
二、堅持“鴻雁交往”
人們常會看到不少老年人把兒女親友的信件好生珍藏,有空時便會拿出來咀嚼一番,對人提起時也如數家珍。因此,關心老人不光要打電話,還應注意多寫信。有事要寫,沒事也要定期寫封問候信;有時就是捎上一張便條,帶上一個口信,都會使老人備感溫馨。
三、適當“禮儀交往”
年輕人之間的交往可能灑脫不羈,不十分在乎禮儀;老年人則相對比較傳統,講究禮儀。因此,在同老人交往時要尊重他們的習慣和需求,要主動施禮,注意選用適當的稱呼和交談用語,使老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感。
四、適時“共賞交往”
比如與老人一起看電視、聽廣播,一道參觀展覽、遊覽名勝,一同閱讀書報、欣賞佳作。老年人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年輕人有現代的創新觀念,彼此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啟發、相得益彰、共同獲益。
五、爭取“同創交往”
老年人雖然大都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們的事業心和業務專長未必同時“退休”。所以,將創造性活動作為溝通心靈的渠道,也是精神交往的一種好方法。不少老年人在與年輕人的同臺演出或同崗操作中,覺得自己精神煥發,甚至返老還童;不少年輕人則在此過程中學到知識、增長經驗、更趨成熟了。
人生最重是精神,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交往了,這其中也包括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老年人在同年輕人的精神交往中,能得到比物質享受更寶貴的心靈慰藉和觀念更新;年輕人也會在這樣的交往中增長知識和才智,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
。1
-
5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在回答如何學之前要先說明為何要學吧。尊老和學習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誰都會老,老還用學嗎?應該是老人要向年輕人學習。我快六十了,我自以為我沒有什麼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哪怕是經驗和閱歷都不值得學習。因為現在是一個知識爆炸和意識快速更迭的時代,我們的經驗主要形成在八九十年代,那個年代的經驗已經不適用於當今了,是沒有實用價值的經驗。
我現在經常在思考年輕人的觀念,從他們的觀念中獲得啟發,他們不崇尚權威,他們不講究勤儉(不等於浪費),他們充分體驗人生,總保持著來日方長的樂觀快樂心態。這都是我們中老年人要學習的。
回覆列表
現在年輕人追求時尚,生話工作追求的可謂事事如意,可是總覺得還是顯得不成熟毛手毛腳的,對待工作三心二意,不認真負責,所欠缺的恰恰就是應該向老年人學習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一,學大愛
看看我們身邊滿頭銀髮相互依諱照顧的老夫老妻,他們相濡以沫的生活了幾十年沒有相互的埋怨,只有相互包容的關愛和相伴,這就是一種社會情感的大愛。可是,現在年輕人中閃婚閃離拿自己的婚姻當兒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既然愛了,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呢。
二,學寬容
所在的年輕人追求的是寬容待已,而老年人恰恰相反他們是寬容待人。老年人以寬容和體諒的心態去看待社會,看待家庭,看待社會,看待處事不經的年輕人,看待自己多彩的人生。可是現代年輕人往往看到一種不良社會現象就會產生偏激的情緒,心煩氣躁,時常還會發生吵架,動手打架的怪象,實在是不應該。
三,學會將就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吃穿用都是很節儉的,凡事可追求將就不講究。可年輕人就不同了,做什麼事講究的不得了,吃要非常對口的,營養價值高的,穿非名牌不行,工作生活一點不如意不行,工作累了不順心,馬上撥腿跳槽走人,這能行嗎年輕人?
四,學快樂
現在老年人多快樂,就是因為他們豁達,看透了社會,看透了人生,他們凡事不爭。年輕人在工作上,生活上稍有不順心就會感到有壓力,馬上情緒低落,搭拉著臉,脾氣變的已常暴躁,跟全華人民都欠你錢一樣。真正,人生價值在於自我的快樂和心靈的所得,而不是在乎別人的眼光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