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柳條
-
2 # 鄰家小錢
對於孩子不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旁敲側擊的講故事開導她。例如:我給你講個故事,有個小朋友如何如何的好,一番誇讚,然後話鋒一轉,因為某個事結果受到了某個不好的懲罰。從此以後,她再也不,,,,,這樣她收穫了更多的友誼和疼愛。
側面開導法。
希望可以幫到您。
-
3 # 初心憂傷
要看動手的程度,如果單純是屬於和你鬧著玩,表示親近的話,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下手重的話就要教訓一下,畢竟打人的習慣不好,家裡人不教育,出了門會有外人幫你教育,那時候就很尷尬了。
-
4 # 快樂凡凡
先問她為什麼要打人,找到原因,再教她要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訴求–用語言來訴求,而不是用打人方式來訴求,如果動不動就打人,大家就不喜歡和她交朋友,不和她玩了。
這樣,讓她慢慢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這個中間可能有反覆,也可以用懲罰方式讓她更好地改掉這個習慣,比如,又打人一次,就懲罰停一次她最喜歡看的動畫片或者最喜歡吃的零食作為懲戒。
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改掉這個習慣了。
-
5 # 巾凡影
5歲的女孩,玩著玩著就動手打人,顯然這是一個不好的行為,這種不良行為的養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模仿,大人有這種行為,他經常感受,他覺得可以靠打人來解決問題,玩著玩著稍有問題就動手打人。二是驕橫的性格,家長的溺愛,順著她的環境,使她有了驕橫的習慣,就是喜歡打人。三是反擊,她捱打,覺得自己不能吃虧,要打回去,慢慢養成了動手打人的習慣。還有其他原因影響了孩子這一不良行為的形成,不良的行為一旦成為習慣,矯正起來就非常困難,建議:
一、必須切斷影響孩子打人的所有因素。大人不要吵架,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動不動就打人,不給孩子任何模仿的機會。5歲的孩子理解了因果關係,懂得了一些具體的道理,教給孩子一些健康的與人交流方式,絕不能再溺愛孩子,任由他隨性發展。如果有打孩子的現象,一定要杜絕,不給孩子反擊的機會,“你打孩子,孩子打你”看是公平,實則是害了孩子。
二,孩子打人行為的矯正只能從正面引匯入手。注意孩子的動作,當孩子剛剛出現要打人動作的時候,及時制止。握住孩子的小手,言語簡潔具體:“不可以打人”。制止的時機和言語都很重要。他玩著不要因為擔心他打人,就告誡他,其實這是給了一個暗示,他打人了,再去吼他,這時她有多個行為同時發生,大人一聲吼,他玩的行為,想躲避的行為,打人的行為,都承受那一聲“吼”這樣的制止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在孩子打人的行為逐步減少的過程中,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與人交流的的行為習慣,是我們所有家長共同心願。
-
6 # 輕聽樹下家庭教育
....大多數家長都會經歷孩子喜歡打人的這一階段,跟大家說說我的經驗。
首先孩子打人,不要叨叨叨,講大道理,應該:
1. 立即制止(別說你的力氣沒有孩子大,制止不了);
2. 不用批評,但需要直擊根源,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這樣能幫他平靜下來),告訴他該怎麼做(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叨叨孩子做得不好,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就好!
3. 在平時做得好的時候多表揚。
最後,家人保持一致,不要包容孩子打父母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
7 # 新父母養育
孩子出現問題,家長要先從自身找問題,家長有沒有經常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是在什麼情況下打人的,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還是快樂,此時家長及時試著跟孩子溝通,問孩子的感受,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瞭解了情緒之後,再去告訴孩子,這種情緒應該用什麼的方式來表達。
回覆列表
五歲的孩子沒有惡意打人的意念。看看你們玩什麼遊戲,遊戲有什麼規則。一般來說,這麼小的孩子言行都是和身邊的重要他人學的。小孩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或者是小孩在平時有情緒得不到疏解,遊戲中的環節引發出了類似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