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丘先生

    不管是前人還是今人,所總結的書法要領都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或者說是片面的,因為作書個體總是不同的。

    作書時,如果真是“腕動指不動”,會有點像機器人“書法家”的機械運動,字也許能寫得很得體,但畢竟少了些人性的神韻。

    寫書法時,外形應是肩、肘、腕、指乃至全身的協調運作,哪一處不動,那有陷入機器人寫字的境地。見過許多寫大字不懸肘的人,再一詢問,原來是沒認真練過,懸不了肘。

    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有一次看見鄰居家小孩枕腕寫大字,很是詫異,卻被反問“我這字不大啊,有必要懸肘嗎?”米芾馬上示範,竟然懸腕寫出了小楷字,其功底可見一斑!

    可以想見:當時米芾一定不是“肘動,腕、指不動”。前邊提的是作書時的外形,更重要的還是作書時的內心,這便是眾所周知的“意在筆先”。尤其是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輕易寫字。當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另當別論,但那是作品,不是練字。

    至於硬筆書法,原理大可類同傳統書法(懸肘懸腕等要變通,不要生搬硬套),如果你硬要“腕動指不動”,我們不攔你,也不笑話你哦⊙∀⊙!

  • 2 # 樂器之家1

    其實這個說法不準,古人早說過,好書臂肘需齊運,不是偏將腕舉高。再有就是五字執筆法,掖壓勾閣邸,需要時都要動。

  • 3 # 不下樓主人

    林語堂先生說過,所有的藝術不過是節奏的變化,所謂腕動指不動,是為了更好的增加書法作品的流暢性,使線條的節奏更加靈動。而硬筆書法作為近代新興產品,不必法古,只要自己能靈活運用便可。

  • 4 # 顧隴桃園廣

    寫書法,看似毛筆在紙上游,其真正的功夫卻不在筆上。主要有四個方面:腕、臂、腰、腿。腕功在於運腕,也就是腕部的自如活動,不但讓筆畫中規中矩,還賦予每一個字力度,所謂力透紙背。腕功更適合於小字。臂力、腰力、腿功,可謀大局,令書法呼應,布大局,造大勢。

  • 5 # 濟南墨心書法

    我們先來談談硬筆,在硬筆運筆過程中,指頭是不需要動的,即使不是鋼筆特定的筆鋒要求,中性筆也不需要在寫字過程中動指頭,硬筆書寫筆畫線條沒有軟筆的粗,即使有輕重變化也是力度的表現,與指頭無關,但是在運筆出鋒的過程(撇,捺,提)中是要用到手腕的,需要手腕往不同方向的翻轉達到出鋒的目的,所以需要“腕動指不動”。

    我們再來談談軟筆書法中的用筆,楷書,行草書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楷書講求中鋒運筆,所以在運筆過程中可以透過手腕的翻轉達到筆鋒的調整,但是這不是全部,因為楷書的書寫速度較慢,有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指頭去配合的,比如捻筆的過程,達到中鋒運筆形式可以透過手腕,也可以透過大拇指的捻筆去調整,所以“腕動指不動”在軟筆書法裡不是一定的,但是行草書的筆法技巧就很多,轉筆,折筆等等,而且運筆較快,雖然也是中鋒較多,但大拇指的捻筆效果運用在這裡就不好了,會基本透過手腕去調整筆鋒線條了。

    所以單純說寫書法“腕動指不動”有些牽強,技法的表現需要指,腕,臂三者的協調配合,才能做到筆鋒線條處理合理性。希望可以幫到您。

  • 6 # 無限152734026

    我認為,所謂的“腕動指不動”寫書法,類似鵝頭的左右搖擺,書聖王羲之就是受此啟發,這樣寫書法,在晉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的高桌子,王羲之應該是以懸腕懸肘寫字,手指肯定不會伸縮地動來動去,那樣書寫也不自然。 區別於此法的還有一種叫“推磨法”類似推磨的樣子,腕不動,林散之先生就是用此方法,而且老人家也是懸肘寫字,“推磨法”更不會“指動”了。 只有在膀子自然落於桌子上寫書法時,或者是枕腕寫書法時,寫更小的字,哪怕是寫硬筆字,應該會更多的用到指關節 動 ,指關節動的幅度大小取決於寫的字大小。以上是我個人在寫字時的感覺,不到不正之處,忘見諒。

  • 7 # 遊方非

    正確的書寫方法對提高書法水平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乒乒球,籃球等體育運動一樣,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把技戰術發揮到極至,書法這門藝術與一些球類運動也是相通的。人說文體不分家便是這個道理。

  • 8 # 單衣雜談

    書寫技法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書寫規律,每個人用自己的條件,努力寫出好看滿意的作品就是書法。一定要說用什麼方法對什麼方法不對,是僵化的死腦筋。有人右手殘疾用左手,用嘴用腳怎麼腕動指不動呢?看書法我們看到的是寫出來的字,字好看,就啥問題沒有,強調方法,是老師看到學生字不好,想辦法幫學生提高水平給的建議。。。不同的用筆方法可能會帶來書法作品不同的氣息,這種審美需要,才是老師提出改變用筆方法的原因。但不是絕對的,字寫的好,說明方法就對。字寫不好,或許是方法不好,可以嘗試改一下。

  • 9 # 藍天劍一

    不管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在書寫的時候,首先要求的就是把筆抓穩,在比較正確的握筆方式下拿的越舒服越好。因為每個人的手掌大小、手的形狀千差萬別,每個人的手指手腕各方面的力量也不同,而且每個人書寫的習慣、力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執筆方法,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有差別,不可能有一個完全標準的答案。

    在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中,執筆都要求“指實掌虛”,這樣才能運筆自如。而且在“指實掌虛”的狀態下,還要求運筆時手指手腕放鬆、靈活,這樣寫字比較省力,寫出的字也比較靈動,不死板,字的筆畫各個部位也能書寫的比較完美。

    因為執筆要求“指實掌虛”,握筆穩固,運筆的時候又要求手指手腕放鬆、靈活自如,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視覺上給人一種一定程度“萬動指不動”的感覺。但其實都在動,而且是互相帶動。硬筆書法寫的字比較小,所以運動幅度不大;毛筆書法字比較大,所以這種運動幅度也比較大。

    其實,不管是硬筆還是毛筆書法,手指、手腕、肘部、胳膊、身體的整體協調運動,才是書者所追求的一種最佳書寫狀態。

  • 10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中運筆的方向是變化的,除了橫向、豎向、斜向之外,還有提按、駛轉等,什麼情況用指法,什麼狀態下用腕法,酌情處理。例如,硬筆書法、毛筆小楷,字型大小一釐米左右,寫橫畫的時候(其他畫橫的部分),需要用手指控制住筆桿,意在使筆尖穩定行進,迅速的一劃而過,此時,像操控電腦滑鼠一樣,手從左向右滑動,運手不運腕。寫豎向、斜向的筆畫時,以指頭前後伸縮運動筆尖完成書寫過程。

    通常,指法主運,腕部虛枕,視情況隨機而動。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運筆法動作

    如果是毛筆書法,而且是3~4釐米左右的字型,書寫中常常是指法、腕法協調一致完成整個書寫過程,指、腕各負其責,彼此之間是合作關係,指法控制筆鋒狀態,腕法調節運筆動作大小,以及提按、方向與距離等。並不是單純的獨立的只運指不運腕,也不能光運腕不運指。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三指執筆法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11 # 湘子書畫

    腕動指不動一般是指寫小楷,或是坐姿寫字時的一個運筆技法,是指運筆時,手緊握筆,腕隨字的筆畫執行軌跡而行筆。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你握筆穩定而使筆畫不散。但這個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坐姿寫字是有捻管技法,為求筆畫順暢自然,還必須做到筆隨鋒轉,否則筆只是一個方向執行的話,筆畫寫出來就顯呆板了。

    而硬筆書寫時的如果你只是寫好字,那隻要把字的架構安排好然後這樣做就可以了,但要想寫出書法的藝術感,就還得同時運用筆隨鋒轉的技法,否則,僅僅是寫好字而已了。

  • 12 # 三千六

    書寫姿勢,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誇大了對人們書寫水平的影響。俗話說得好,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殺法,無論哪一種方法,能使書寫字型優美有韻味,都是成功的方法,不必糾結於此就好!

  • 13 # 王乃棟說書畫

    創作書法時腕動指不動是古代善書法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書法秘訣,亦稱為“指死腕活”。

    為什麼說指死腕活是書法秘訣?因為書法由筆法產生,無筆法則非書法,只是書寫。書寫寫得再漂亮好看也只是實用字,古代稱經生書(抄寫佛經及為人抄書信者),官方書寫則稱為院體、幹祿書、臺閣體、館閣體。這些書寫以用指為主,亦可揮肘寫,或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把字形寫得端正好看即可。但書法的筆法,則只有運腕才能寫得出來,才能寫得精彩。

    這個書法秘訣,有人可能不信,有人壓根兒不懂。其實古人早就說了,不過不像我一針見血地強調。

    明確說運腕即書法秘訣者有懷素和沈尹默。懷素:自言轉腕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陣圖》!因為能運腕草書才能擒縱裹束。

    沈尹默:腕力遒時字始工!他並在書中公開點明筆法即運腕。

    本人練書法六十年了,初練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往往忽視,直練了二十多年後在寫狂草時終於開悟,弄懂了毛筆與手腕的天作之合與最佳搭配所產生筆法和筆勢的奧妙。

    毛筆的物理效能,與手腕的生理功能,是筆法產生和發揮即書法精妙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筆法的效果如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等皆由此而出,如果不是這兩者的完美精熟結合揮灑,用其他書寫的方法任你練到鬚髮蒼白也只是字形的堆積,二千多年來莫不如此。

    至於寫硬筆則是用指寫,實用書寫筆非軟、字又小,殺雞焉用宰牛刀。

  • 14 # 存希齋書法

    首先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怎樣理解寫書法時“腕動指不動”?寫硬筆也有這個要求嗎?”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對,寫書法時應該是指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寫硬筆尤其如此。

    為什麼我不同意“腕動指不動”的說法呢?我們來看看手腕和手指對於書法的作用,也就是指法和腕法。

    一,指法

    和筆法裡的“中鋒行筆”一樣,指法中的“五指執筆法”(也稱五字執筆法)經歷代書家的實踐,也成了指法的根本大法。

    【“五字執筆法”圖示】

    “五指執筆法”據說是唐代的陸希聲提出來的,一經提出,一直到現在,都是被奉為執筆的標準。

    據《宣和書譜》裡記載:

    古之善書者鮮有其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

    所以沈尹默先生就說:“這是執筆的唯一方法,能夠照這樣做,可以說已經打下了寫字的基礎,站穩了書法學習的第一步。”【沈尹默書法】

    前面說到“五字執筆法”也就是擫,押,鉤,格,抵,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是怎樣搭配的呢?

    擫:用大拇指的指肚出力緊貼筆管內側,就好比吹笛子時指按住笛孔一樣,只不過要斜而仰一點。其實“擫”就是按的意思。

    押:用食指第一節關節斜而且俯地出力貼住筆管外側,它的作用是為了和大拇指內外相當,配合起來把筆管約束住。

    鉤:用中指的第一,第二節關節彎曲如鉤鉤著筆管外側,為的是運筆的時候給食指增加助力。

    格:用無名指的指甲和肉的微凹處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鉤住內向的筆管擋住,並且向外推。

    抵:這是小指的輔助作用,因為小指力量小且位置靠後,所以只能起到抵的作用。【擫,押,鉤,格,抵五指配合執筆】

    縱觀“五字執筆法”的各部作用,我們彷彿看到整個的執筆過程以及運筆過程。是極為清晰明瞭的,五個手指頭的作用層層遞進,相互關聯,形成穩妥之勢。不愧為執筆的大法。

    我們的分析也要層層遞進,分析了指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腕法。

    二,腕法

    虞永興曾說:

    用筆頭指實腕虛,實就是死,虛就是活。反之,指活則弱,腕死則僵。執筆須五指相次,緊捻密持,則五指死而腕斯活,管欲碎而筆乃勁矣!

    古人說:“執筆在指,運筆在腕”,對於腕法以及腕法在書寫運筆當中的作用無非是使使轉靈活,能夠使手中的筆“左右逢源”不至於僵澀。

    總結起來,也就是指實,掌虛,腕要活。

    從這裡我們已經能夠看出:在表現書法的技法的時候,往往是指,腕,掌,肘,肩的相互配合,如果是站著書寫甚至還有腰部的助力,但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指和腕。

    指腕的配合是顯而易見的,就像一臺機器,單靠某一個零件的運轉能做出產品來嗎?顯然是不可以的,進而我們想一想,倘若寫字時僅僅只看手腕或者僅僅只依靠手指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嗎?

    【運筆指,腕配合】

    所以,“腕動指不動”這句話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就像我們常說中鋒行筆是大法,其實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中鋒和偏鋒往往是相互作用,互為補充的,我們又豈能在指和腕兩個方面厚此薄彼呢?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證明,那就是看運筆方向和運筆動作。

    三,運筆方向

    運筆有縱橫兩個方面的運動,筆的縱向運動,是指筆鋒與紙面形成垂直關係的運動,具體動作則是提筆,蹲筆,頓筆,很顯然,提按主要是指,腕功能的合理配合。

    筆的橫向運動是指各種橫向的延伸動作,具體的運筆動作則是搶筆,挫筆,衄筆。為了導送八方,主要用肘和肩來擔當,五指也要相應地配合。

    下面具體來看看運筆動作。

    縱向的運筆動作:

    (1)提筆:提筆與頓筆是對立之中的統一。在字的轉折,間隙,連貫處都要提筆,不是提筆之後有頓筆,就是頓筆之後有提筆,以此來顯示筆畫的粗細,豐富筆畫的變化內容。

    《書概》裡說到:

    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

    提筆屬於縱向的運筆動作,因此主要試看手腕的上下移動。

    (2)蹲筆:書法用筆時,重按為頓,輕按為蹲,其勢猶如蜻蜓點水,在著力與不著力之間,它屬於頓筆當中的一種,也是手腕的浮沉運動。【“蹲筆”】

    (3)頓筆:所謂“力透紙背者為頓”,一個字的轉折起落和關節部位都有頓筆,試想一下,在頓筆的時候,也就是需要按的的時候,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執筆的手指在發生作用,至少應該是“五字”當中的擫和押。【“頓筆”】

    橫向的運筆動作:

    (1)搶筆:搶筆多出現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也叫作“凌空取勢”,例如歐體多方折的筆畫,特別是在起筆的時候,採用“搶筆”動作,形成果斷,堅硬的筆法效果,聯想搶筆的動作,很自然明白它是手腕一邊快速橫向運動,手指一邊快速上下移動。搶筆動作一般在行書裡運用較多。【“搶筆”示意圖】

    (2)挫筆:挫筆是指在運筆的過程中突然停止行筆,以改變和調整方向,這種行筆動作多用於轉折處和寫捺筆出捺角的時候。

    (3)衄筆:衄筆也稱衄挫,和回鋒收筆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古人說:“其勢如蝸牛入殼,縮而不折。”

    縱觀以上對於行筆方向以及具體的行筆動作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一些運筆動作上是手腕的作用大一些,但在另外一些運筆動作上則又是手指的作用要大一些,然而不變的是手腕和手指始終是相互支援,互相配合使用的,沒有出現單獨用指或者單獨用腕的情況。

    其實在書寫的時候往往是這樣的,要想書法豐富,那麼指和腕都要發揮相應的作用,不然則不叫書寫了。

    所以,透過以上的舉例分析,“腕動指不動”是站不住腳的,也並不符合實際書寫的規律。

    可能有人會問,硬筆也是如此嗎?硬筆的行筆相對於毛筆來說簡單得多,它也是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的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對於硬筆書寫來說,“腕動指不動”也是不對的。

    因為硬筆雖然在筆法上不如毛筆豐富,但是運筆的方向也是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

    蔡邕在《九勢》裡說: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這是相對於毛筆而言的,對於硬筆來說,由於筆尖是硬質的,所以不軟,而正因為不軟則“奇怪”不生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和經歷:寫硬筆字寫多了,手指擱筆的地方會生繭,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硬筆由於工具的特殊原因,在書寫的時候還主要是依靠手指的提按才能寫出筆畫的變化和起行收的過程,手指在發力,久而久之,不就生繭了嗎?【硬筆執筆姿勢】

    當然了,硬筆書寫的時候,依然是手指動,手腕也在動,例如寫一個橫畫,下筆後是手指持續發力和手腕同時向右移動,寫一個豎鉤,下筆後是手指持續均勻發力,手腕上下移動,提鉤時則手指用力按下而後輕提,這不就是手腕和手指同時合理配合使用嗎?只不過在硬筆中,手指的作用較手腕明顯而已。【硬筆楷書橫畫書寫示意圖】

    總結:透過以上對指法,腕法的解釋,對於行筆方向,行筆動作的分析,對於硬筆中手指和手腕運用作用的舉例都可以得出“腕動指不動”這個說法是不妥當的,應該予以糾正!

  • 15 # 清泉飛魚

    書法講究的要有神韻和靈氣,即心筆合一,氣定神閒,將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手臂,在到手腕,然後在傳遞於指尖來完成,手腕乃控制大的走向和力度的輕緩,手指則是起到一個微凋作用,缺一不可,特別是硬筆,執筆跟毛筆略微有不同點,不然機械運作代的寫出的作品定然缺少靈活力,書法學習既要傳承好的經驗,但也要靈活運用,不能太呆扳,好的作品講究行雲流水,神韻而在其中,對於書法百花齊放的今天,軟硬筆更要互相給合,要敢於創新,而不要一味追求腕動指不動的觀念,這樣就失去追求書法創作的意義!

  • 16 # DWH50323302

    所謂腕動指不動是不會真正寫字者的胡扯。不論大字小字都要指腕結合,小字指動多點,大字少點。如果手指絲毫不動,根本沒法寫字。

  • 17 # 777雪狼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寫字時一寸以內(指甲蓋大小)法在掌指,一寸以外(大楷、榜書)法皆肘腕。硬筆只是動手掌手指頭,要注意執筆姿勢,書寫姿勢。

  • 18 # 水墨蘭亭

    首先明確一點:書寫書法作品時,“腕動指不動”這個說法是很片面的,不正確的。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第一,從最基本的執筆法來理解

    從毛筆書法角度講,我們現在採用最多的是五指執筆法,即:擫、押、勾、格、抵,這五個動作都是手指活動為主,這就充分的說明,在書寫的時候,手指是不可能不動的。

    第二,從實際書寫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實際書寫的時候,我們會因字的大小、筆畫的趨向而採用不同的發力。

    比如:我們在寫蠅頭小楷的時候,主要是手腕配合五指來完成;在寫10公分之內大字的時候,一般是五指配合手腕來完成;再要寫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的時候,一般都取站姿,懸肘懸腕書寫,這個時候就是臂、腕、指三者合力完成。

    另一方面,書寫橫畫這樣橫向筆畫的時候,一般手指發力不明顯;在書寫豎畫、撇畫等縱向筆畫的時候,一般以手腕配合手指調整筆鋒來完成。

    第三,就硬筆書法而言

    硬筆書法在書寫的時候,握筆姿勢和毛筆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字型都比較小,所以筆的活動空間就小,一般都是手腕配合手指的輕微調整來完成的。

    綜上所述,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我們在書寫的時候都不可能是“腕動而指不動”,那樣的話,寫出來的字太過僵硬。我們應該根據字型大小、筆畫趨向,選擇合適的發力來完成。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不妥之處,望大家不吝賜教!

  • 19 # 毛桂雲47

    如何理解寫書法時“腕動指不動”?我認為不是絕對的 。一是站著寫由於字型大 ,活動範圍廣, 執筆偏中上,握筆不宜太死太緊 ,書寫時運筆過程隨著筆劃變化線條粗細 、轉折,自覺不自覺地手指棯轉筆鋒 ,書寫出需要的效果。反之只是腕動而手指握筆太死太緊不靈活,沒有捻管動作是寫不好書法的。二是坐著寫,由於字小活動範圍不大一般可以腕動指不動。

    硬筆書法一般是腕動而指不動 ,筆應握緊。

  • 20 # —煮酒論書—

    嚴格地說,“腕動指不動”是一個相對的說法,在實際運用中,是以運腕為主,運指為輔。為什麼比較強調運腕呢?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相比運指,運腕的活動範圍更大,對有利於行氣的貫通。第二,涉及到運筆發力,腕力自然筆指力強勁,能夠將手臂力量輸送到筆尖,將點畫呈現出飽滿的力量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腕動指不動”是比較正確的說法。如果不強調這一點,腕指並用,主次關係不明確,則很容易造成用指發力的習慣,用指不用腕,寫的字必然侷促,羸弱,小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問qq號怎麼拒絕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