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雨秋燈
-
2 # 秋葉丹楓
江南七怪,為什麼不是江南八怪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說說我的理解啊,僅代表個人看法,在汽車牌照上八要比七討喜,因為人們喜歡諧音,意在討個好彩頭,但在其他方面,無論中外,好像七要比八更討人喜歡。
舉例來說,“”七劍下天山”,如果是八劍下天山,感覺傻傻的,一下子沒了氣勢,“八戒”名字感覺就呆萌,“七戒”感覺就像是個俠士或者劍客。“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如果說是白雪公主與八個小矮人,感覺有點多啊!七個嗎剛剛好,“七擒孟獲”要是變成“八擒孟獲”,有點是不是貓戲老鼠的感覺?還有好多例子,“七步成詩”,“竹林七賢”,“戰國七雄”,“七夕”,“七仙女”,“七星巖”,“建安七子”,“七級浮屠”等等,還有葫蘆娃也是七個!如果你換成八,會很有喜感,不信你來試試。
七是個單數,古詩有七律,它本身的不對稱就成就了韻律感,比如,“昨夜西風凋碧樹”改成六個字“昨夜西風碧樹”就沒有了靈動,改為“昨夜西風凋樹”就沒了美感。改為八個字“昨夜西風凋零碧樹”,“昨夜西風凋碧樹了”是不是很尷尬?
七字發音是半閉口音,八說完氣就散了,你試一試。
在佛教裡,塔的層數一般都是七層,九層,十三層,沒有偶數,燒香也是三炷香代表“佛”,“法”,“僧”。
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單數代表著陽,雙數代表著陰,陽能生萬物。
江南七怪,而不是江南八怪,金庸對於人物的命名是很有講究的,他對於佛教、道教、儒家、歷史、五行陰陽方面的知識都有很深的功底,否則他也寫不出那麼豐富、多姿多彩的武俠世界來。
-
3 #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
七在字面的解釋是一體,七是字中,如果是一個穩固的組織或者協同作戰整體,那十個數字非七莫屬。江南七怪,如果用六的話,那就後面就不成立了,因為它後面有個怪字。江南六怪,六這麼順和後面的怪字不融洽。八是逢雙,離十太接近了,而且八個人太多了,那就不是個體組織,它是一個系統組織。八的讀音類似中國八卦,有點拗口。
再就是金庸老先生在所有的小說裡,他偏愛七。笑傲江湖桃谷七仙(金庸先生的原著是桃谷六仙),武當山全真七子,倚天屠龍記張三丰也是七個弟子。當然啦!百密一疏,有可能是金庸先生一時靈感就是七。一切都是假設,因為我們有了固有的概念。如果我們聽慣了江南一怪,那也是可以的。
-
4 # 燕國術士虎胤空
先說點正經的,七在中華文化裡是個很神奇並且重要的數字。《漢書律曆志》上說“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說文》則說“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所以七在中國文化裡被大量應用,金庸老先生設計江南七怪就不奇怪了。
再說幾句不正經的,原來估計是八怪,老大可能是柯鎮惡他哥飛天神龍柯辟邪,掛了,所以就剩了七怪。
基於不完美才是完美這一理論,所以這個團體先狗帶一個,以對應丘處機那邊的全真七子。另外,柯氏兄弟名為辟邪、鎮惡,辟邪已死,鎮惡已盲,暗喻這個團體有心俠義,可惜有心無力,既不能辟邪,又難以鎮惡,先後身亡,殊為可惜,不過這個就純粹是我個人的臆想了。
-
5 # 一直是看客
靈感來自於揚州八怪 因為有致敬成分 所以主動減去一怪 另有全真七子 應的是北斗七星 還有武當七俠 可自行繼續考究
-
6 # 環評紅樓
金庸寫的江南七怪中的數字七,有很深的傳統文化淵源。
在佛教中,有“七級浮屠”之說,就是七層佛塔的意思。佛塔層級都是單數,而七級最多。據說釋迦牟尼出生後,向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都踩出蓮花。
賈寶玉考中舉人就是第七名,這與他後來出家當和尚密切關聯。
人有七竅,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張嘴巴;人還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易經》有個復卦,卦辭裡講“七日來複”。因為每個卦都有六個爻,相當於六層樓。從一樓開始到了六樓,再回到一樓的話,就是七步。這一卦揭示了世間萬物變化迴圈往復,以至於無窮。成語“七上八下”也來自《易經》。
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裡記載了北斗七星和四象二十八星宿。東西南北分別有七個星宿,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
7 # 獨家沒有記憶啊
如果我認真回答完這個問題,你是不是又要問為什麼是全真七子而不是八子,所以我不想告訴你為什麼,因為金庸願意,僅此而已
-
8 # 繭破
大家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射鵰英雄傳》中一組非常著名的組合——江南七怪。我們都知道江南七怪是郭靖的師父,雖然武功不怎麼高強,但是卻對俠義之事非常看重。尤其是大哥飛天蝙蝠柯鎮惡甚是了得,他武功確實很差,但是柯鎮惡卻嫉惡如仇,尤其好管閒事,只要對方是壞人,柯鎮惡才不管你是不是華山五絕,拼了性命都要死扛到底!江南七怪的出身非常平凡,很多都是市井遊民,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行俠仗義。
我們熟知的江南七怪包括柯鎮惡、朱聰、韓寶駒、南希仁、張阿生、全金髮、韓小瑩等人,即使張阿生身故之後,其餘六人仍對外自稱江南七怪。江南七怪重情重義,對江湖上的不公不義之事,定會出手相助。因為丘處機的一席話,便千山萬水找到郭靖,費盡青春教他武功,讓他成為一個英雄,為此更在大漠住了十八年而未返江南。足見江南七怪確實不是普通的遊俠。然而,《射鵰英雄傳》中的江南七怪,其實還有一個人,金庸先生漏算了。這是什麼情況?
本文小混混要說的“江南八怪”,還有一人其實就是飛天蝙蝠柯鎮惡的大哥柯辟邪。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很陌生,而《射鵰英雄傳》中也沒有此人出場,只是透過柯鎮惡的一段回憶,我們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當時,江南七怪在大漠傳郭靖武功,發現了黑風雙煞梅超風和陳玄風的蹤跡,引起柯鎮惡的一段回憶。柯鎮惡回憶道,他的哥哥柯辟邪在一兩年前死於黑風雙煞手下,而自己的雙眼也是被梅超風所傷。那麼問題來了,一兩年前,柯鎮惡還帶著他的兄弟團江南七怪,在山東追查李萍和段天德的下落。也就是說,柯鎮惡的大哥和柯鎮惡的江南七怪是非常熟悉的人,為什麼不把他吸收進來?
柯鎮惡曾和他的哥哥柯辟邪一起對付黑風雙煞而吃虧,說明柯辟邪絕對是江湖中人,而且他還是柯鎮惡的大哥,更何況他還有一個非常霸氣的稱號——飛天神龍。不管是從輩分、武功還是稱號來看,江南七怪都應該有柯辟邪的一席之地。也就是說,江南七怪更應該被稱為江南八怪!當然,金庸先生在新修版中也意識到這個漏洞,所以就做了修改,把柯辟邪的死和柯鎮惡的眼睛被弄瞎當成了兩碼事來述說,新修版中柯鎮惡,雙眼並非被黑風雙煞弄瞎的。如此一來,兩兄弟的時間間隔就被拉遠了。
-
9 # 荒村釣叟
八怪倒有,但不在江南,而在揚州,歷史上有著名的:揚州八怪嘛,以金農和鄭板橋先生為首!個人感覺每個武俠小說的創作者喜歡的數字各不相同,比如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帶七的組合及武功就不少,因為數字“七”正合北斗七星的天罡數,金庸的小說中有: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當七俠、七傷拳、真武七截陣、七蟲七花草等名稱,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帶三的組合及典故又不少,比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三國歸晉等!
-
10 # 李老先生有塊地
這個問題就有點找抬槓了。金老爺子要是寫了八怪,你是不是還要問為什麼不寫九怪呢?
這就相當於有人問下水道井蓋為什麼是園的,如果是園的又問為什麼不是方的,你叫井蓋怎麼辦,它總要有個形狀吧。
寫小說而以,那有那麼多為什麼?寫作時思路一時湧起,想到那就是那裡了。
還有些人的小說寫的都是坑。毫無邏輯可言。
-
11 # 未來已來1984
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看金庸小說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這是個好問題,而且問題裡面也帶了很多知識,有江南七怪,也有全真七子,這個問題可以分兩步回答。
1. 為什麼是“七怪”,而不是“七俠”或者“七惡”?
2. 為什麼是數字“七”?“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什麼?
下面就來說說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為什麼是“七怪”,而不是“七俠”或者“七惡”?大家都知道,金庸是南方人,從小生活在南方,所以他的小說裡不可避免帶上一些他生活的痕跡,比如他的小說裡面就有提到過桃花島,而這個島也真的是真實存在的。金庸沒有去過桃花島,只是很偶然的聽說過這個島,想象著這個島上肯定滿是桃花,把黃老邪他們一家人安排在了上面。真實的桃花島就在東海上,但是島上是沒有桃花的,不過後來拍新版《射鵰英雄傳》的時候,還真的在上面取景了。
由此推測,我想金庸會用“江南七怪”這個稱謂,是不是也跟他的生活經歷有關呢?我們都知道清康熙年間有“揚州八怪”,指的是揚州地區出現惡一批風格接近的書畫家,因為他們畫風奇特,文章不拘一格,以及特立獨行的性格,被稱為“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當中最有名的就是鄭板橋了,鄭板橋名燮,他有一句傳世名言“難得糊塗”,也許你有看到過這幅字掛在家中或提在扇面上。
小字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世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每每作為處世的警言。
揚州八怪共同點是他們出身微寒,懷才不遇,對清朝官吏不滿,可是他們灑脫豪放,同情底層勞動人民。
“江南七怪”在這一點上與他們有相同的地方,出身低微,對朝廷不滿,但他們重情重義,對江湖上的不公不義之事,願意出手相助。
因為揚州八怪在前,如果再起“江南八怪”,容易和揚州八怪混淆,所以為了以示區別,這才是“江南七怪”。因為他們武功平平,稱為“俠”有點託大;他們七人做事光明磊落,也不是惡人,所以不可能是“七惡”,但他們行事怪異,所以人稱“八怪”。
“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什麼?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是七呢?不是五或者
六呢?
因為七在中國文化裡有特殊的含義,“七”是陰陽與五行之和,這是儒家的“和”的狀態,也是道家所謂的“道”或“氣”,代表著善與美。
生活當中,一週有七天,天上有北斗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民間傳說中有七夕鵲橋相會。
《射鵰英雄傳》裡的全真七子擺的陣型就是北頭七星陣,那是必定要有七個人的。
總之,7是一個神奇的數字,自然數里屬於質數,受到了金庸老先生的偏愛。
所以,這裡的“七”隱含著“善”與“美”,七人行動更會有團隊的優勢。
結論所以,我的觀點是,金庸老先生用“江南七怪”的稱謂來說明郭靖的師傅們,一是受到“揚州八怪”的啟示,又為了與之區別;二是因為“七”這個數字的隱含意義。
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胡亂猜想,也許金庸老先生就隨便起了個名字,就為了和“全真七子”對應一下也不一定。很多事情就是因緣巧合而已,並沒有一定的理由在裡面,我們也就只能推測一下了。
-
12 # 沈濁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
沒有點學問一般人根本無法回答。
低於七的是什麼?是黃河五鬼。
高於七的是什麼?天龍八部,九陰真經。
江南七怪是什麼?是能力不高卻偏要主持正義的人。
七這個數字本來就是代表人,從正月初七是人的日子,要吃麵條的傳統文化習俗中,能得到答案。
那麼結論出來了:
在下的是鬼,
在中的是人,
在上的就是天龍和真經。
這也是天地人三才的一種表現。
大俠金庸深諳傳統文化文學巨匠,
即便當時不是故意為之,
也恰恰反襯出大俠的功底。
-
13 # 智馬線上
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取名“江南七怪”而非“江南八怪”:
一是金庸先生對“七”字情有獨鍾。在金庸先生眾多的作品裡,從人物組合至武功招式,很多都取了“七”這個數。如全真七子、桃谷七仙、武當張三丰七個弟子,武功名稱中有“七傷拳”等等。但僅僅因為數字喜好這個理由還不足以信服,因為在金庸的小說體系裡,除了“七”這個數字,其他很多數字也有頻繁出現。比如五的就有很多:五毒教、明教的五散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百中神通五大高手,鐵掌幫的五指峰、五度嶽劍派等;四的也有很多,明教四大知護法、黑木崖也是四大護法、連城決的落花流水四大高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也可算四大高人,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等等。
二是小說故事所處時代的江南地域範圍因素。金庸先生的小說主要以宋、元時期為主,宋朝時候的江南地域劃分,以江南道為範圍,即現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安徽、貴州、福建範圍,正好七個省,而“江南七怪”每個人對應一個省,而每個人的特點即為對應省的特點,當然對應不一定準確,也許是金庸老先生個人對每個省的印象、認知、理解不同。所以,江南只有七怪,沒有八怪。
-
14 # 晴羽微藍
金庸先生在其恢弘的武俠世界裡精心雕琢人物形象,“江南七怪”雖非《射鵰英雄傳》主角,卻特色鮮明、各樹一幟,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七位大俠分別是飛天蝙蝠柯鎮惡、妙手書生朱聰、馬王神韓寶駒、南山樵子南希仁、笑彌陀張阿生、鬧市俠隱全金髮、越女劍韓小瑩。把特長寫在名號裡言簡意賅,江湖氣風生水起。為什麼金老先生寫“江南七怪”,而不是“八怪”?“七”又代表什麼意思?我來參與回答一下。
一、“七”代表天賜良辰當我們仰望浩渺星空,會看到在無數細密光點的映襯下,有七顆星特別明亮耀眼。像七顆流瑩珍珠,交相輝映在遙遠天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這句詩道出:我們和古人曾共賞同一片月色,也曾共浴同一席月華。那麼這七顆閃亮的星,也是古今共有的良辰美景。只是當代人對它們已不再眷顧和依賴。當七顆星映入上古村民眼簾的那一刻,它便不僅是一道風景,還成為解讀時間的工具。因組合起來形似舀酒的鬥,又處於北半球,故被命名為“北斗七星”。它們率性而居,在不同時節閃亮在蒼穹不同的方位。
當斗柄指向東,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當斗柄指向南,夏至已至,豔陽如爐;當斗柄指向西,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當斗柄指向北,冬雪晶瑩,百河成冰。《史記·天官書》中記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鬥”,北斗七星在古人心中重若泰山。在它的光芒指引下,人們安排農業生產,裁定季節時辰,比萬民仰止的天子好用得多。從上古時候起,“北斗七星”就是人們遵循崇拜的標杆了。人們慣用“七”,喜用“七”,“北斗七星”功不可沒。
二、“七”代表週而復始“七”被賦予週而復始的概念,是在《周易》中。被譽為“大道之源”的《周易》,據說是殷商時代所作,距今已三千多年。其中“反覆其道,七日來複”,指復卦中有六爻,第一爻為陽,第二至六爻為陰,當走到第六爻,陰氣即將散盡,遂返第一爻,陽氣復生。共六爻七分,即“七日來複”。《周易》想表達的是世間萬物皆迴圈往復、無窮無盡。上古時代生產力低下,自然天象詭譎多變,人們對自然充滿恐懼、好奇以及求知若渴。於是卜卦爻辭等學問著作,趨之若鶩者眾。普遍認為“七”是一個神秘數字,它也特別爭氣,逐步具備了超凡脫俗的個性。
童話故事《七色花》為我們描繪了“七”的另一種週而復始。紅、橙、黃、綠、青、藍、紫,是七朵花瓣的顏色。它們手拉手,綻放出一朵花的形狀。“紅”可以漸變到“橙”,“橙”可以漸變到“黃”,依此類推。直到第七個顏色”紫“,又可以漸變到第一個顏色“紅”。當光線以微妙變化照在紅色花瓣時,它會氤氳出朦朧紫氣,紫氣又會於某個瞬間轉為鮮豔玫紅。每一種顏色都能與相鄰夥伴產生情感共鳴,繼而幻化成夥伴的顏色。雖是七色,卻是渾然一體,相融相惜,週而復始。
三、“七”代表本命經脈在武俠小說中,總有些邪門歪道動不動落得個“七竅流血”的下場。七竅到底是哪些部位呢?它是指我們頭部的兩眼、兩耳、一鼻、一口、一舌。這七處對外開放的器官,每日採擷天地精華,汲取養分,沁入心肺、浸入肝脾。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神與眼耳口鼻等休慼與共,隨便哪個部位出了問題,都會在面相上管中窺豹。所以,七竅乃是人體本命經脈的七個門面。
小說《誅仙》裡的第一大門派青雲門,門下子弟也被作者劃分為七脈。“七”字何來?乃是緣於青雲門的七座主峰。分別是通天峰、龍首峰、風回峰、朝陽峰、落霞峰、大竹峰和小竹峰。這七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匯聚天地之奇煞靈力、雅承日月之玄妙精華,巍峨屹立在仙俠之巔。每一座山峰均被“青葉祖師”佈下天機印,若解開七處天機印,催動誅仙劍,再輔以唐僧般碎碎咒,頃刻間劍芒四起,劍雨如注。所有犯我者,皆有來無回。這七脈便是青雲門的本命經脈。作者為何用“七脈”而不是“八脈”?大概他和金庸有相同的修為和雅趣。
總結語除了以上天賜命理,“七”作為單數,還代表著核心明確。一人居中,兩邊各三人呈翅膀狀鋪展開,和諧而威嚴。不難看出,單數多霸氣,如一鳴驚人、三羊開泰、五毒俱全、七星高照、九九歸一。雙數多喜感,如二龍戲珠、四世同堂、六神無主、八仙過海、十全十美。“七”作為古今廣泛使用的數量詞,霸道中透著帥氣、利落和果敢,比如七步成詩、七劍下天山、建安七子、七仙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等。連球星貝克漢姆的女兒“小七”,名字聽起來都頓覺英姿颯爽。所以,金庸寫“江南七怪”不足為怪。
-
15 # 帝秦盛唐憶天水
金庸之所以這樣講故事,大有淵源!首先,古代《周易》文化中,“七”同“三、五、九”為陽數,在陽數中地位僅次於“九”,而“九”一般為帝王使用,所以有“九五之尊”別稱!不過,“九”為老陽,意味盛極而衰,所以從意蘊而言,“七”為少陽,有著向更好發展的趨勢!這是傳統文化對很多事物以“七”總結的根源!如七仙女私配董永,建安七子,竹林七賢,故事《楊家將》楊繼業有七子等!
其次,北斗七星在“天人合一”觀念中的地位很高!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斗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崇敬天象,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響頗巨。同時,先民將北斗和極星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稱為“斗極”,斗極處於星空旋轉的中心,群星繞其旋轉,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來釐定節候,北斗又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隨北斗指向而來臨,北斗成為天地萬物化生的中心。所以,金庸小說有全真七子故事設定。
第三,傳統民俗文化,華人喜歡用數字總結事物,如古代四大美女,三山五嶽,五湖四海,唐初四傑,唐宋八大家,戊戌六君子,八仙過海,明代四大才子,四大名著,七上八下,七俠五義,特別是人去世後,七天一週期,七七四十九天祭拜日子等等!綜合各方因素,金庸選擇設定“江南七怪”,不是隨意處置的,深受傳統文化影響,保持人物的神秘性!
-
16 # 中華周易預測
其實不必過於糾結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原因很多!1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喻做道場要做七七四十九天!諸葛亮為自己續命用七七四十九盞燈!借東風時臺階也是七七四十九級……2七在周易裡面代表艮,方位是東北,人物是少男,艮在易理上來說也有止的意思,剋制,抑制,限制……還有代表山的意思!3就是金庸先生的個人喜好而已!4金先生也許不想跟其他小說或者文學作品有重複!比喻揚州八怪,八仙過海!以及北京的八大胡同……5華人講話有時挺有意思的!比喻過兩天來看你啊!這裡的兩是不是一定就是二的意思呢?不一定也許是過一段時間!或者乾脆就不來看你了!只是託詞而已……
-
17 # 顏逑君
好多回答,花裡胡俏的。
其實七怪八怪都在金庸老先生的一念之間,沒有特殊意思,
如果硬要說七是好數字,難道八不是好數字,九更是好數字,
一馬當先更是好數字,
不過這個七在射鵰英雄傳其實用的多了。
有全真七子,江南七怪,北斗七星陣。
不過還是在金庸的一念之間而已,
不要寫出一堆花裡花俏的理由來,
真要找理由,裡面還有南帝北丐,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肯定全部有的,怎麼找。
……回答完畢。
江南七怪,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的組合,
江湖人稱江南七俠,
即柯鎮惡、朱聰、韓寶駒、
南希仁、張阿生、全金髮、韓小瑩。
——為什麼是“七怪”?
究竟是“七俠”還是“七惡”?
為什麼不是“八”,八才是中國文化的正統?
還有“全真七子”、“七傷拳”,作者在暗示“缺”什麼?
莫非是“缺正道”?
丘處機戰七怪時,鍾扣住小人韓寶駒,廟裡藏著奸人“段天德”,這就是“心不正”,八卦缺少了“天”,可能這就是“七”的原因。
全真派,王重陽死了,周伯通跑了,缺少了“乾”沒有了主心骨,所以作者用“七”而不用“八”。八卦是“周”,七便是“不周”,或許金庸是這個意思吧。
南希仁:南宋缺少“仁”。
朱聰:朱門心眼多。
柯鎮惡:會不會是“構”真惡,趙構瞎眼呢?
究竟“江南七怪”代表什麼意思呢?
回覆列表
江南七怪,原來應該是叫作“江南七俠”。他們的家鄉嘉興和金庸先生的老家海寧毗鄰。可以算作是金庸的老鄉了。金庸先生對這幾個老鄉,特別是七俠之首柯鎮惡是十分偏愛的。不僅讓他們成為大俠郭靖的師父,還賦予了他們完美的人格。這七個人雖然性格各異,但有一點是完全相同的,就是重視民族大義,當的起一個“俠”字,這一點不論是丘處機還是黃老邪,在“俠”這個字上都無法和江南七怪相比,無怪丘處機信上所說:七俠千金一諾,間關萬里,雲天高義,四海同欽。金庸先生嘴上雖然也稱他們是六怪,但這個怪字恰巧突出了他們的“義”。以至於在歸雲莊上遇到黃藥師時,六怪絲毫不怕,說“江南七俠已歸故里,埋骨五湖,尚有何憾?”這番話把他們視死如歸的氣節發揮的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有一個故鄉情節,金庸先生也不例外,他把這七個人寫的如此雲天高義,絕對也是對故鄉江南的無限緬懷,可以說對江南七怪,他是愛到了骨子裡。只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你說“八怪”,那就脫不開“醜八怪”這個詞了,金庸先生那麼愛故鄉,愛屋及烏之下,怎麼會把江南七怪寫成“江南八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