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殤千年止於思念

    詩句作者為周文璞。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等,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祖上農事耕桑。祖、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寧宗時曾任過溧陽縣丞,後隱居於方皋,窮困潦倒。與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詞存二首。此句以為家長的橘柚花開了,白如雪,不能讓離家的人摘走一枝花,實際上說的是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 2 # 泮溪秋玉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橘柚並舉是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春秋運鬥樞》雲:柚似橘而大,其味尤酸,郭璞說:柚似橙而大於橘,說的都是橘柚同類,只不過柚子個頭更大而已。

    橘柚適合生長在南方,因而在不少思鄉詩中能看到橘柚身影,唐代盧綸《送變州班使君》雲:萬嶺岷峨雪,千家橘柚川,這裡的橘柚在詩人的筆下成了鄉誘了。

    橘柚開花大致在寒食清明節前後最盛,宋代周文璞在《絕句》中寫道: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說明橘柚之花容易脫落破碎,蕊白大如珠,香氣馥郁。

    意思是自己時刻思念自己的家鄉,不知何時才是歸期?他想起家鄉清明時節的橘柚之花,便想起祭奠自己的祖先,因為自己的祖根在有橘柚的地方,所以詩人感嘆離人離家後再也看不到橘柚之花,思鄉、思念親人之心油然而生。

  • 3 # 靜聽旁白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是宋代詩人周文璞《絕句二首其一》。

    皋伯通家瑣夕暉,

    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

    不許離人戴一枝。

    詩中所寫的橘柚花是白色的五瓣。此花清香馥郁。與桅枝花彷彿。

    兩句詩的意思大概是說因為橘柚花為素白的原因,勸離別的人不要佩戴。去增添喪氣和傷感。

  • 4 # 小晴天酒坊姐姐

    如果是理解作者的意思,不能只看這一句。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皋伯通家用典,以梁鴻自比。梁鴻和妻子流落吳地,寄居在皋伯通家裡。梁死後皋將他葬在要離墓旁邊,至死沒有歸鄉。

    作者像梁鴻一樣背井離鄉,到了寒食,鄉之情更濃。

    所以,江鄉橘柚是虛寫,是作者根據記憶想象的家長情景。而離人是說的自己。此時家長的橘柚開花,潔白如雪,自己卻無法戴上一枝。

    高明之處在於講感情曲折了一下,將思念之情寄託在花上。能取得多數人的共鳴。和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有異曲同工之妙。

  • 5 # 女人故事

    出自《絕句》:“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作者周文璞,南宋寧宗時期的詩人,山東人。宋朝皇室南渡,他隨父祖流落江南。曾任溧陽縣丞,後隱居,生活窮困潦倒。

    理解:若理解“江鄉”句,必須將詩句放在全詩中理解,並瞭解詩文的背景。

    1.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首先,詩從古人古事著筆,寄寓自己潦倒漂泊身世,表達無限思歸之情。

    皋伯通,東漢時期江南一大戶之人。故事“舉案齊眉”中的主人公梁鴻和孟光曾寓居皋伯通之家。

    梁鴻與孟光,陝西人,曾隱居霸凌。後梁鴻各地雲遊,至皇都洛陽,目睹帝王貴戚驕奢淫逸百姓苦於勞役的情景,心生不滿、憂患與同情,作《五噫之歌》,表達對朝廷進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漢章帝聽聞,極為不快,派人搜捕梁鴻。不得已,梁鴻改名換姓,與妻子孟光隱居,最後,流落江南,客死他鄉。

    在江南,二人遇到貴人皋伯通。皋伯通見以替人舂米為生的梁鴻卻能夠得到妻子孟光“舉案齊眉”的敬重非常詫異,認為梁鴻定是高人,倍加優待。在皋伯通的資助下,梁鴻潛心著文。多年後,梁鴻病重,客死他鄉。臨終,囑咐把自己埋在當地,不要妻兒扶棺歸鄉。孟光安葬好梁鴻後,攜子返回家鄉。

    作者人生際遇與梁鴻相似:滿腹詩書,流落他鄉,隱居俗世,貧困潦倒。因此,作者人生落寞之時,思接古人,回看現實,不免心有慼慼焉。遙想當年,黃昏時分,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斜照在窗前,家家戶戶炊煙升起,家人陸續歸來。而梁鴻獨坐窗前,想起家鄉父母親人故友,一草一木,多年離別卻無法相見,於是,思念、落寞、悲涼,油然而生,他“數”著歸期,卻何時才是歸期?作者思緒轉回:自己今日遭遇,與梁鴻有何不同?又怎能不悲慼?

    2.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接著,回到現實,思想未來,歸鄉之事茫茫無期,滿眼的無奈。

    眼前又是橘柚花開之時,我的歸期又在哪裡?“江鄉”“桔柚”,皆是江南,又在提醒自己是客居他鄉之美。“花如雪”,春景怡人,人們成群結隊賞花遊春,而作為“離人”的自己卻哪裡有賞花之心?

    結語:這首詩寫在春暖花開之時,卻無朝氣蓬勃的春意,作者沒有看見花開得欣喜,湧上心頭的卻是由眼前美景引發的思鄉愁緒和漂泊外鄉的孤獨淒涼之感。

  • 6 # 辛瓜地考古問祖

    這句詩出自

    絕句二首其一

    宋 · 周文璞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作者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等,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祖上農事耕桑。祖、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寧宗時曾任過溧陽縣丞,後隱居於方皋,窮困潦倒。與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詞存二首。

    這句詩總體的意思還是講離別家鄉,歲月不饒人的問題。

  • 7 # 艾佳之城

    我是艾佳,我來回答。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此句出自宋代周文璞的《絕句二首》之一,原文如下:

    絕句二首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作者簡介

    周文璞,生卒年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等,陽糓(今屬山東)人。

    祖上農事耕桑,後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

    宋寧宗時曾任溧陽縣丞,後隱居於方皋,窮困潦倒。

    著有《方泉集》四卷。

    詩詞大意

    遙望著好似皋伯通家的夕陽餘暉,離鄉孤苦之情油然而生,唏噓於自己已有多年未曾歸家。

    在這遙寄思念、祭奠親人的日子裡,家鄉的橘柚花已經開滿江邊了吧,我雖思念親人們,卻不能戴上一隻以表紀念。

    結語

    詩人以古人、古事入詩,表達自己的類似遭遇:皋伯通是東漢時期江南富戶,曾因梁鴻和孟光的舉案齊眉而收留二人居家。

    詩中後兩句雖描寫的是春天花開的景色,卻表達了哀思、孤苦、離鄉的憂鬱情緒。

    整體詩句解讀下來,深切感受到離鄉在外的孤苦遊子思念家鄉的離愁別緒。

  • 8 # 藍衫藍

    此句詩出自南宋文人周文璞《絕句》的第三、四句。

    單句解釋:江南水鄉多橘柚,花開時潔白如雪。可我們是離開自已故鄉的外地人,佩戴白花既不被當地風俗允許,又讓我們更加感傷。

    全詩內容:

    《絕句》

    皋伯通家鎖夕暉,

    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

    不許離人戴一枝。

    詩詞釋義;

    皋伯通:東漢時期吳郡人(今浙江)

    夕暉:夕陽的餘輝,這裡比喻梁鴻人生的後半段。

    寒食:指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兩天。

    江鄉:江南水鄉。

    離人:這裡指離開家鄉的人。

    詩的大意:在皋伯通家一住就是多年像是被鎖住了自己人生的後半段;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八個寒食節,每天都在數著歸家的日期;江南水鄉多橘柚,花開時潔白如雪;可我們是離開自已故鄉的外地人,佩戴白花既不被當地風俗允許,又讓我們更加感傷。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的是東漢時期梁鴻的故事,他因為寫了一首《五噫詩》諷刺當時的漢章帝過度奢靡而被通輯,帶著妻子孟光逃往吳地(今浙江)皋伯通家做傭工度日。

    作者介紹:周文璞,南宋時文人,活在宋寧宗在位期間,其祖父隨宋朝南渡流落江南,曾靠科考入仕為官做過縣丞。隨後辭官隱居,生活窮困潦倒。

    個人感悟:這首詩表面寫的是梁鴻的故事,其實是作者借梁鴻來比喻自己,因為江南對於他來說,他也是個外地人。梁鴻在來江南以前在老家過著愜意的農耕生活,而作者的祖先在南渡前也是過著愜意的農耕生活。

  • 9 # 月東樓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詩的出處。

    絕句二首 其一

    周文璞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然後瞭解一下詩人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等,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祖上農事耕桑。祖、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寧宗時曾任過溧陽縣丞,後隱居於方皋,窮困潦倒。與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詞存二首。

    分析詩詞的話一定要結合前後文,不能單獨的拿出一句出來賞析。我們先看前兩句“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這裡皋伯通家用了典故,詩人以梁鴻自比。梁鴻和妻子流落吳地,寄居在皋伯通家裡。梁鴻死後,皋伯通在吳要離(春秋時吳國勇士)冢邊買了塊地安葬梁鴻,說:“要離是位烈士,梁鴻為人清高,應該讓他們互相親近。”結合詩人的自身際遇在南宋時南渡而流落江南,當過縣丞後隱居方皋,表達了詩人感嘆自身懷才不遇之情,而在看著夕陽下樑鴻的墳墓,想到梁鴻到死都沒有迴歸家長,自己也何嘗不是離家數載,不知道何時才是歸期不覺悲從中來,思念故鄉。

    而“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這一句詩是虛寫,是詩人自己想象這個時候的家鄉開滿了潔白的橘柚花,身在異地的自己卻不能戴上一支。

    詩人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寄託在了家長的橘柚花上,表達了詩人濃厚的思鄉之情。

  • 10 # 梯子巷

    這是宋代周文璞的絕句二首

    原文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山楹等,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祖上農事耕桑。祖、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寧宗時曾任過溧陽縣丞,後隱居於方皋,窮困潦倒。與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

  • 11 # 24K讀書記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是出自宋代周文璞的作品《絕句二首》中的其一,表面意思是:江南家鄉里的橘柚開花茂盛如雪,而詩人不在家鄉,在這別特的日子裡,沒有能像家鄉風俗那樣可以佩戴橘柚花。實際上是詩人透過描述寒食節家鄉佩戴橘柚花的習俗,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原詩】:《絕句二首·其一》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01.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寒食節時期也正是橘柚開花的時節,詩人八年沒有回過家鄉。卻在此時想起寒食節家鄉有佩戴橘柚花的風俗,借風俗這個點來隱藏內心真實的情況,深切思念家鄉。前句是寫景,但不是實際的景,是詩人印象中的景色,八年前離開家鄉時的記憶。

    後句“不許離人戴一枝”中的“不許”,看似處於被動狀態,家鄉不允許離開的人佩戴橘柚花,實際上確實也如此,望塵莫及。詩人本想透過這樣風俗的方式來表達下思念之情,但是因為異地的原因,八年的離別思鄉,反而更加能突出思念家鄉的深情。

    02.表達方式特別,卻又合情合理

    這首詩的別特之處就是採用了家鄉的風俗來表達思鄉之意,而其他詩很多都是借用“明月”、“孤鴻”、“杜鵑”、“沙鷗”等自然景觀來表達思鄉情。風俗習慣離開了本屬地,就不再詩風俗了,詩人在異國他鄉,即使佩戴時橘柚花,也毫無意義,真正顯得有意義的就是迴歸家鄉之後再佩戴,這個才是風俗。

    並不是家鄉的“不許”,而是詩人的無能為力的表現。八年的離別,家鄉已經再是從前的樣子,而人更加不是以前的人。少年變青年,青年變中年,中年已是老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會更加思鄉,這就是人的落葉歸根。

    03 結束語:

    有句話叫常回家看看,八年的時光太長了,八年的離別又會失去多少呢?如果可以,外出工作的人,有假期儘量回家看看家人,多陪下家人。也有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陪伴何嘗又不是最衷情的孝順呢?如果可以,還是儘量不要離開家鄉,即使要離開,也不要走得太遠!

  • 12 # 文若蘇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詩人借家鄉的橘柚花,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橘柚花像雪一樣白,戴在頭上相當於是戴孝的意思。詩人遠離家鄉,在這樣的食寒食,對家鄉的思念,就像橘柚花一樣,澄淨。

  • 13 # J先笙影視

    絕句二首其一

    周文璞 南宋詩人

    原文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離人】謂超脫人世。2.離別的人;離開家園、親人的人。

  • 14 # 老胡看視界

    說起這個詩的作者,很多人都懵逼。這個詩人叫周文璞,也是南宋的詞人,論名氣和存在感確實有些弱。但這首詩卻有些意思,當然,要仔細去玩味,才更能直抵人心!

    全詩是這樣的:

    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

    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

    論及周文璞這廝,其祖上也落魄,農事耕桑。作為隨著宋室南渡客的後代,也沒有很大的作為。最牛逼的時候也就幹個縣長噹噹,後來官場複雜,算了不和那般孫子折騰,乾脆就隱居於方皋,即便晚年窮困潦倒也在所不辭。

    平常也沒有什麼朋友來往,僅和南宋著名詞人姜夔交好,有事沒事相聚喝一口。就這個悶葫蘆,寫起詩來,也有靈光乍現的時刻。還是拿作品說事,分析一下他寫的這詩:

    第一句:皋伯通家瑣夕暉,八年寒食數歸期。這句裡面提到“皋伯通家”,很多人問了,這個典故啥意思啊,說的是古代東漢賢士梁鴻和妻子孟光曾流落到吳地,他們夫妻恩愛,成語“舉案齊眉”就是說他們倆,他們一對樂於隱居鄉里,在皋伯通家裡打過短工。梁死後皋將他葬在要離墓旁邊,至死沒有歸鄉。

    當然作者也希望在品行上和梁鴻看齊,其實在處境上也和他相似,背井離鄉,一到寒食節,思鄉情感就開始發酵,日益甚濃!但為了生存,歸期茫茫?有期待更添無奈!

    後一句:江鄉橘柚花如雪,不許離人戴一枝。從字面來看,前半句就是景色的白描,說的是家鄉的橘柚抽條開花,潔白無暇如雪如銀;後半句是說那些離開故土的人啊,卻沒有機會採一朵來戴!

    綜合全詩來看,就是表達作者思鄉之情,以花寄心,將情化物,彼此交融,真摯動人!老周很來事,表述含蓄委婉,讓人慾罷不能。

    縱觀全唐詩和宋詩,很少用橘柚開花來作為情感承載的,老周開了先河;另外他借用了賢德之人梁鴻志向,不看重名利,安於鄉野,淳樸行事;老周晚年也是這麼幹的,儘管一身清貧,但內心乾淨,如那朵不起眼的橘柚花,細細碎碎的,但姿態孤傲,獨立自我!

    古代文人,大多固窮,但還是有些風骨的,不隨流,安心做自己。人在他鄉,心繫故鄉,其實在老周的心裡,真正的故鄉在精神之鄉,這個淡定的、充實的、接近自然的心才是他熱衷追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難道"太極″真沒有攻擊之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