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昔日的港灣
-
2 # 謝青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一種是創業之後再創業的人,也是屬於持續創業者。一種是不斷的從新的起點開始創業的創業者。所以要看是哪一種,前一種,我們看到的很多成功企業家,應該都是持續創業的成功者。後一種是持續創業的失敗者,是打不死的小強。這樣的創業者比比皆是,而且主要是小微企業的創業者居多。因為他們幾乎完全靠很少的錢,在缺乏人脈和錢脈的基礎上,完全靠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自身有限的資源進行創業。例如有的人今天做服裝生意,明天做酒類生意,後天又去做包材等等,這樣的人很多。總是希望趕到一個熱潮,或者總是希望趕對某個點,某個客戶,但是創業不易,守業更不易,很多前期創業成功的人,後期沒能很好的守業,也同樣失敗。又如在某個時候,很多人因為某些原因,積極的投入到創業中,拿父母的錢,或者覺得有政策好處,就開始創業,但是後面因為經驗、能力、資源不夠,最後只有關門大吉的事例也不鮮見。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在某個階段創業總有點小小的成功,之後因為某些原因而倒閉,但是心態已經是老闆的心態,就開始不斷的嘗試各種機會,我們身邊有很多所謂的中介人士就是這樣,有很多個公司的名頭,但是沒一個真正是自己的優勢資源,也沒一個是自己現金牛,只是掛了個名頭有個公司在那而已。
不過能持續創業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有被現實打不倒的氣魄,更有挑戰困難的勇氣與堅韌,這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因為每一位創業者,在從新起點開始的時候,面對著很多未知,他們不退反進,因此每一位敢於創業的人,都是值得社會尊敬的人。
-
3 # 小睿愛侃侃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一種是創業之後再創業的人,也是屬於持續創業者。一種是不斷的從新的起點開始創業的創業者。所以要看是哪一種,前一種,我們看到的很多成功企業家,應該都是持續創業的成功者。
我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有!我身邊都有這樣持續的創業者。最後得出的結論,此人不宜創業,益打工。
我來對這個朋友作個簡單的個性描述:為人有點小聰明;學習工作都比較勤奮;有點超過一般人的本領;為人義氣十足;非常明道理與講道理;與人也會禮讓三分;差錢但對錢的慾望不強烈;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同流合汙;少馬屁(用他的話說,就是可以低頭,絕不下跪);愛憎比較分明;遇上不平事會主動幫助弱者。
年輕的時候,他覺得自己還可以。不信邪,也搞起了自我創業。
初改革開放的時候,看見了“萬元戶”的出現,他承包了一個小廠。接了一些小業務,請了八、九個工人搞起了結構加工,開始還算比較順當。但沒幾個月,全國“倒買倒賣”市場整治,使市場經濟滑坡,合同也隨著滑坡也作廢了,不死心他,撐著養了幾個月工人,但後繼無銀倒閉了(不欠工人工資);
休息了一段時間,接著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兩個朋友抱團取暖,開張一個五金商店,由於合夥人單方面的原因,不到一年時間就把商店轉讓了他人,他沒有辦法,這也算倒閉吧;
緊接著,架不住朋友的死纏亂打,幾個朋友又走的一起抱團取暖,一起去農村承包了一個磚瓦廠,就只有一個20門的磚窯,磚機就只剩下一個機頭,還沒有電機。窯廠用電的變壓器內芯都沒有了,其它的都需要投資解決。從投資修復,到請工人,到磚出窯三個月已經過去了,磚出了大家興致勃勃的跑銷售,誰知道,兩個原因使他們磚銷不出去了。一個是他們的紅磚按照標準尺寸生產,成本增高(不願意搞假);二個正趕上了全國基建大壓縮,紅磚每塊0.12元都賣不出去,而生產成本都直逼每塊0.11元。加上銷售成本就是一個虧。而窯裡的磚呸還在不斷的耗煤。四處奔波終於到年底撐不下去了,倒閉(還欠工人的工資,而工人很講道理,反過來安慰他,說他們不要工資了,老闆是個好人,搞得我朋友都淚目了)。
由於幾次投資都失敗了,那個年代私人手上又有多少資金呢?當然不多,辦磚瓦廠把自己的儲蓄耗盡,還欠下了債務。
後來,聽說憑他的人際關係,幫要好的朋友工廠銷售工業產品。因為銷售過程中的一些狀況無法適應。跑著跑著,有一天他跟我是,“我就是一個打工的命,既然是命的安排,就安心打工吧”於是,他遠走沿海,打工幾年,還清了所有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