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莽

    作為提問者本人,當然關注人工智慧,因為它是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其影響會超過歷次工業革命,歷次工業革命只是技術本身的縱深發展,而人工智慧在本身的縱深發展的同時,將匯聚人類歷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形成總的大爆發,推動人類發展的發動機,其巨大飛輪經過能量的積蓄將飛速運轉,帶動人類社會的真正飛躍。

    我不畏懼人工智慧,但是擔心人類面對人工智慧大量推廣後帶來的勞動需求變小,給本來兩極分化的人類財富分配雪上加霜,加劇底層無資產無資本無積蓄揹負債務者失業後的生存危機,而人類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筆者曾寫過一則關於“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與共享社會“的札記 ,附錄如次。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是人類發展的延伸,是建立在歷次工業革命基礎之上的,不是空中樓閣,不是實體經濟之外的獨立事件。

    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為標誌的現代社會生產能力與生產方式的形成發展,勢必迅猛地改變人類的生存生活方式。

    人類在擘畫人工智慧的同時,必須對如何共享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效能,進行思考與謀劃。

    基於社會財富的積累,生產力的發達,生產能力對需求的滿足能力的提升,人類生存最基礎的物質條件的具備。

    基於人工智慧對接需求與生產,減少重複過度生產的浪費,資源效益的最最佳化實現。

    基於人工智慧環境下,工作平臺化,減少空閒與等待的浪費,如無人商店的配送員,省去傳統商店的守候時間。

    基於人工智慧環境下,虛擬工作平臺的建立,人們可以實現異地工作與工場工作相結合,一人多職的可能性。

    基於人工智慧環境下,人們自助服務的興起。 ……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還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但如何讓這一發展給全人類帶來好處,而不是資本受益利潤無限制擴大化加註壟斷,卻不是僅有技術或區域性的應用就可以實現的。

    人類社會必須對人類生產力的這一發展,作深層思考與謀劃,讓人類得以共享這一巨大的、劃時代的成果,而不是讓這一成果成為資本大鱷們藉以減少人的成本,更多地實現資本的集中的工具和手段,造成社會的相對貧困化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嚴重。果真如此,人類的發展勢必陷入一個巨大的悖論,開發人工智慧的人類,最終被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問題而打敗。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已經開始讓人們看到一些利好的現象,比如網購打通小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絡,比如無人機航拍大資料對農業播種的調查提供區域性的產量預測,比如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等等。 但這些,還是碎片化的,共享履蓋面不夠廣,相關技術還處在開發中,自動化智慧機器人對人的工作替代後人們工作時間勞資關係的調整,如何實現全社會共享的同時讓社會有序執行,尚無明確的整體行動方案。

    一些機構關於人工智慧發展的白皮書,還停留在產業聯盟與技術發展層面。 人們對技術層面的研究很火熱,也是必須的,

    但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與應對之策的深層思考以及規劃,相對薄弱,或許應該引起重視。這一重大課題的理想解決方案,或許將帶來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朝人類理想社會邁進一大步,這一大步是生產力發展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推動的典型範例,其基礎是人力科技發展,工業技術基礎及社會財富積累,能源問題的基本解決,以及本文的主題人工智慧的普及與智慧網路化。

    筆者以為,若以社會化大思考與頂層設計而論,有很多議題可以探討,略舉幾例如次一一

    1.未來社會的願景與社會模型

    2. 城市化的佈局與區域經濟發展

    3. 大城市人口過度集中在人工智慧環境下的必要性反思與因應對策

    4.工作時間的法律規定,固定工作十彈性工作時間,

    5.大資料虛擬工作平臺的共享,提供“資料”的報酬

    6.全民積分卡:用身份卡積分方式讓全社會成員均衡共享發展成果,可分為人權積分,公益積分,自助積分,消費積分,工作服務積分等,向著少現金與無現金社會邁進。

    也許有些想法,現在聽來象互託邦,但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的確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不由得人們不去思想。

    眾多人的思考集中起來,由此產生“大資料”,或許可以自動生成一個未來可實現的理想的社會模型,這恰好是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方式最好的、最引人入勝的體現。

  • 2 # 奇襲象棋is未來象棋

    本人對人工智慧比較關注,因為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又一個明顯臺階。並不畏懼人工智慧的發展,因為人工智慧首先是還處於弱人工智慧時代,是可控的,沒有某些想象的那樣恐怖。前兩年阿爾法狗在幾種流行的棋類上完勝人類頂尖選手,把人類下了一跳,其實,阿爾法系列程式,並不具備真正的智慧。

    其次,人工智慧主要替代的是人類大量的重複性的機械性質的工作,正好應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科技較為發達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第三,人工智慧的發展雖然會讓社會財富迅速集中,但是集中的財富也只能服務於這個地球(還出不了地球),一定會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一定可以形成另一個水平下的平衡。

    最後,人工智慧的進步,很有可能在生物醫藥領域帶來人類前所未有的進步,對人類健康、壽命甚至是智慧產生(據說晶片很快可植入大腦)從未有過的影響,人類本身或許出現首次非自然的進化,人類的主導地位也隨之提高,人工智慧始終會在“人工”之中。

  • 3 # 春眠不覺曉wh

    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移動互聯、5G通訊和區塊鏈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正走進一個“大智雲移”時代,迎來了一個百年未有之大局大程序。

    未來,以此為支撐,我們的城市、社會、產業與生活將會更加智慧化、智慧化。當前,人工智慧對人的思維資訊過程的模仿與深度互動學習,已滲透到更多的行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社群等等將會走進我們的生活。請一個全科的智慧家庭醫生、智慧家庭老師回家,他們綜合知識、應用案例儲備、永不知疲憊的學習意志與能力超級強大。

    人工智慧確實會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人說人工智慧時代,機器排擠人工,會讓更多的人失業。那你看看,美國是當今世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但也是近半個世紀來失業率最低(這次疫情除外)。技術革命並沒有帶來失業上升,而是帶來了新的業態、模式、崗位與工種。看我們身邊的案例,網際網路及電商應用,讓我們線下許多商業門店經營慘淡,甚至蕭條關門,但也帶來了大量的線上網店、線下物流業發展。

    有人擔心,當人變得越來越成“透明人”、“空心人”後,機器就要成為管理學的物件。而傳統時代,我們是以人為管理物件的,制度規則法律都是為人而設定,而人是有許多底線的。而這些東西卻不一定適應智慧機器人,所以我們如何有效規範與控制住他,讓其在造福人類之時,真正像一個人一樣,守規矩講秩序受約束,的確是一個空白點及新的課題。歡迎大家就此討論。

    也許有人想,人工智慧數字時代,會擴大社會差距,會讓世界和平嗎?我們只能說,科技進步與發展從來都是雙刃劍,有收益也有風險。原子能可以用來發電、照明丶作動力,不也可造成大規模殺傷武器原子彈嗎。

  • 4 # 南之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工智慧能為人類善用,進而造福人類和世界,多好。

    如果使用者善,則不必畏懼。除非…用者不善,應該畏懼的是人心而非人工智慧。

  • 5 # 糊塗蟲不糊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海量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同時雲計算使得海量資料得以匯聚,使得近些年人工智慧大展頭角,我們應該關注人工智慧的發展,當然更要有敬畏之心。

    特斯拉CEO馬斯克最早在2014年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次公開訪談中丟擲了AI“威脅論”:“我認為我們應當格外警惕人工智慧。如果讓我說人類當下面臨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我覺得是人工智慧無疑”。

    物理學家霍金曾經表示“人工智慧可能自行啟動,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曾公開表達同樣的憂慮,稱“機器確實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工作,但當機器越發的智慧,它們將會對人類的存在造成威脅”。

    AI的發展快於人類學習的速度

    人類本身是在不斷進化,但人工智慧同樣如此,人們對於新事物的學習與進步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而學習進度的速度相對偏慢,但人工智慧的進步速度要遠超過人類,多年前人們會認為AI在圍棋上戰勝人類不太可能,今天已經實現了。

    AI不會生病、不需要休息,可以夜以繼日、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進步,這一點人類是無法比擬的,人類睡一覺醒來,旁邊的AI可能已經完成了多次的進化。

    很多崗位會被AI代替

    大量重複性的、標準化的簡單勞動都將被人工智慧取代,當然人工智慧也會衍生很多新的崗位,比如說無人駕駛會取代司機,但也會衍生出對應的軟體工程師、資料工程師等新的崗位,但這些崗位不是簡簡單單靠體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對應的知識結構、對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某種程度上會推進人類的進步。

    人類如果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被AI所取代,那麼人類的工作將越來越多的聚焦在AI所不能取代的領域,而這些領域也沒有人能夠確保它永遠不會被取代,正如有人說,我們恐懼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自己的無能。

    結論

    我們不必過於擔心人工智慧對人類造成威脅,但也要知道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沒有天花板的。我們正確的做法是正視這個趨勢,並在未來趨勢中去熟悉使用人工智慧輔助,逐步佔得這種技術進步的紅利。

  • 6 # 公輸昊少

    我關注人工智慧。我當前主要從事的就是自然語言理解方面的研究工作,這也算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研究方向。所以說,我可以算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從業者了。因而,人工智慧領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動態是我所必須要關注的,當然也是我的興趣所在。

    我不畏懼人工智慧。首先,當前的“人工智慧”只能稱作“弱人工智慧”,或者是“偽人工智慧”,根本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它僅僅是人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工具。也正因如此,在向別人介紹我的研究方向時,我基本不會提到人工智慧,我一般都會說是在做文字資料的分析和處理。而大家在科幻片中看到的那種人工智慧,或者說大家所期許或畏懼的人工智慧,在當前的條件下基本不可能出現。當然,如果突然之間物理學界有了重大的理論發現,或者數學界有了重大的理論進步,幾十年內出現“強人工智慧”倒也不是不可能。

  • 7 # 白雲樵夫

    非常關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本來就是有人設計出來的,它是用程式化語言控制其日常操作行為,因此,是完全可控的。沒什麼畏懼可言。

    前期網路上流行,人工智慧必將戰勝人類。說的是高階計算機已經能夠實現自我升級,自我複製功能,未來機器人有可能透過自我修改程式碼,不斷完善自己,脫離人類監控。

    真是這樣嗎?

    說這話的人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再高階的人工智慧也是人設計得,不管多麼複雜,人類總會找到控制的方法。即使複雜的機器人,或者說會自我複製的,自我修改的機器人,自我修復的機器人,我們也有辦法控制。

    任何機控的裝置都離不開能量,切斷能量,只能是一堆廢銅爛鐵,毫無用處。

    過度神化,毫無意義。

    而人類的能量卻是無限的,只要能想得到就有可能實現它。

    記得前期,在電視上播放了這樣一個影片,一個機器人正在充電,有個工作人員要給手機充電,剛要把機器人的充電線,機器人說話了。“先生不要拔電源,我也沒電了,正在充電,如果你拔掉插頭,我就會昏迷了。”

    工作人員被機器人逗樂了,說道,那我試試看。

    說我就拔掉了機器人的充電插頭,機器人悲傷地說,“你好壞,我死掉了。”

    逗得這位先生哈哈大笑。

    透過這個場景,我們不難看出,機器人是完全可控的。

    有客人能會說,我們用其他的能量控制呢,比如說未來用光能,核能來控制機器人,出現機器人自動修復,報復人類,會有辦法嗎?

    當然會有,我們完全透過編一段程式碼,控制它的行為。

    因此,人工智慧無需畏懼。我們要讓它成我們改造世界的工具,這也是人類進步的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實中很多人開車不習慣打轉向燈,比如:靠邊停車、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