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掘開你是誰

    食用油是我們漢朝時期出現的一種,它的提取方式來自於生物界。每個動物身體內都有一個脂膏,裡面所具有的是動物體內最鮮美的“油”,但是必須經過提煉以後才可以使用!最初只是稱呼“油”為“膏”!並且在後來漢代的一種韭菜中先人再次發現了“油”!也出現了我們歷史上第一道用油翻炒出來的菜,在漢代人們將動物脂膏和植物所提取的油都稱為食用油!

    隨著後來各地區貿易往來我們不難發現,植物上所存在的油質遠遠要高於動物,最經典的就是芝麻油了,它是在漢朝時期從少數民族帶來的“芝麻”所提煉出來的一種素食油,跟之前動物所提取的油相比這種油更加適合人使用。因為芝麻所提取的油有一種非常香的味道而且會讓食物具有鮮亮的顏色!

    油的推廣使得它在當時社會上風靡一時,並且價格非常高,然而到了明朝時期已經研製出來許多新的榨油方式,因此油的價格也隨著降低了些許。油的提取對於每個植物來說也是非常具有差距性的!不同植物所能夠提取植物油的多少也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像茶籽油,它所提煉出來的油都非常的少,所以價格是最高的!

  • 2 # 泉城老農民

    從史料看最早記載於周朝,膏謂之動物油。也就是說從周朝時期,古人開始用動物油製作食物。

    《周禮·天官·應人》:“凡用禽獸,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羶”。(行:食用。羔:小羊。豚:乳豬。膏香:牛膏。膳:烹調。腒:幹雉。鱐:乾魚。膏臊:狗膏。犢:小牛。麤:幼鹿。膏腥:豬膏。鱻:活魚。羽:雁。膏羶:羊油。)

    植物油起源於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帶回的芝麻“胡麻”,初期製作為燃料使用,最早專門寫食用植物油為宋代。

    宋莊季裕《雞肋編》中有一節專記油,詳述宋代各種植物油的提取,認為諸油之中“胡麻為上”。莊季裕記,當時河東食大麻油,陝西食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山東食蒼耳子油。另外還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烏桕子油。婺州、頻州沿海食魚油。“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又“煉腦為油,以食販於四方莫能辨也”。

    華人很早就開始食用動物油脂,到宋代才開始大量食用植物油脂。

    植物油脂食用時間晚於動物油與古代的農業生產有關 ,傳統五穀都作為主食食用。大豆雖原產於中國,但出油率低。

    而像出油率高的油菜花生都是到了宋明時期才進入中國。

    所以中國一直是以動物油脂為主要油料的國家。

  • 3 # 愛學愛吃啊輝

    中國是宋代以後才有用油炒菜的,主要是以動物油為主。

    一、在原始社會之初人類依靠漁獵和採集植物為生。火的出現讓他們開始學著烤制食物。在他們烤制肉食之際,發現從動物體內熔滴下來的油脂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肥肉細嚼亦能擠出油脂,從而懂得日曬、烘烤和擠壓均能從含油豐富的動物中得到油脂。

    二、從此萌發了人類利用動物油的歷史。而後古人在烤食過程中,發現一些果仁掉進火裡會飄逸出香味,也會熔出像動物油似的液體。植物油也從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古時期,中國古人就已開始食用油類食品,不僅如此,據古書記錄,不同季節還須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乾;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這時吃的油是動物油。

    四、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來制絹布,直到宋代,才開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紀錄,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 4 # 表哥燴菜

    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伴隨著烹飪的發展而演變的,它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一、萌芽時期又稱火烹時期,大約在五十萬年以前,這個時期的典型特徵是用火直接加熱,再後來有了原始的歡具。

    二、形成時期 又稱陶烹時期,大約在一萬年以前,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是出現了陶器,用水為傳熱介質的烹調方法誕生了,有了最早的蒸,煮。

    三、發展時期 又稱銅烹時期,大約在四千年以前,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是出現了銅製炊具,銅製炊具耐得了高溫,有了以油為傳熱介質的烹調方法,如煎、炸。

    四、繁榮時期 又稱鐵烹時期,大約在春秋晚期,這一時期出現了鐵器,由於鐵器傳熱的速度比較快,所以有了炒。

    五、昌盛時期 又稱電烹時期,這一時期發明了電器,電器的廣泛應用使中國烹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真正開始使用食用油的時期是北宋時期

    在沒有榨油技術誕生之前,古代人們使用的是動物的油脂,如牛油、狗油、豬油、羊油等煎制。直到北宋時期木製榨油機的出現,人們才有了充足的食用油。

    東坡肉就是北宋時期的名菜

  • 5 # 史海逐浪大徐

    古做飯做菜很少使用油。古代比較常見的油多為動物油,植物油通常是芝麻油和花生油。芝麻和花生出油率高,在紙上壓一下就會有油脂滲出。榨取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豆油在古代不常用。古代的壓榨技術不行,無法提取豆油。據說是到了清朝時期,壓榨技術傳入中國,油才普遍使用。

  • 6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題主要問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油製作美食?

    我覺得應該跟人類歷史一樣久遠。

    訴諸常識想,人類應該最早使用的動物油脂。

    比如:人類養豬歷史歷史就有七八千年之久,豬身上有大量的油脂,油脂是高熱量食物,對於史前生產力低下的人類來說,應該是長期處於一種半飢半飽狀態中,富含熱量的動物油脂,簡直就是無上的美味。

    所以,人類應該首先使用動物油脂製作美食。比如先秦時代的「肝膋[gān liáo] ,就是用豬油製作的一款美食。

    中國最古老傳世文獻《周禮》中,記載了上古時代的八種頂級美食——「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

    《周禮·天官·冢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鄭玄 注:珍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八珍」之「肝膋 」:就是用豬身上的網狀油脂,包裹狗肝炙烤而成。

    《禮記·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鄭玄注:膋,腸間脂。

    豬網油也就是豬的腸繫膜,也即鄭玄注《周禮》說的「腸間脂」。

    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才開始使用植物油,因為植物油需要農業種植,自然採集野生油料作物產量太低,而且植物油的壓榨工藝也比較複雜。

    比如:西方的橄欖油、中國的芝麻油、大豆油。

    中國的榨油技術起始於漢代,下表是中國古代主要油料作物和種植的時間:引自:劉英. (2009). 中國古代作物油料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式烹飪最典型的烹飪技法就是——熱油、猛火、快翻的「炒」,而「炒」需要動物油、植物油作為導熱和調味媒介。

    以「炒」法制作美食,誕生非常晚。大約是在漢代以後。比如目前所見最早文獻是南北朝時期的文獻《齊民要術》記載了「麻油炒雞蛋」的做作方法:《齊民要術·卷六·養雞第五十九》: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齊民要術》中炒雞蛋並不是用鐵鍋,而是用銅鐺,鐵鍋一直要到宋代才出現。

    東、西方都有的【油炸烹飪】,需要大量的植物油作為導熱媒介。中國最早的油炸食品可能是「寒具」,也就是今天的所說的「饊子」:蘇軾有一首《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齊民要術》就詳細記載魏晉時期時期「寒具」的製作方法。

    傳說「寒具」這種油炸食品起源自東周時代,也即紀念春秋名臣介子推的寒食節。

    寒食節需要要禁火三天,人們就提前油炸這種麵食,當作寒食節的「快餐」,

    《楚辭·招魂》篇中有「粔籹蜜餌,有餦餭兮」一句,「粔籹」被認為就是後世所稱的「饊子」,是先秦時期楚國稱謂。

    而當時中原稱做「膏環」: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兮。王逸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說文》:粔,粔籹,膏環也。《爾雅翼》: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膏環,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強澤如湯餅面。手搦團,可長八寸許。”原注:“屈令兩頭相就,膏油煮之。綜上所述,古人利用油脂製作美食的應該說和人類歷史一樣久遠。人類先是利用動物油,進入農業社會以後發明了榨油術,開始利用植物油。中國最早的食用植物油是豆油和麻油。目前文獻所記載來看:最早的動物油製作的美食是先秦時期的「肝膋」。最早的熱油旺火炒菜法是<齊民要術>所記載的「麻油炒雞蛋」。最早的油炸食品是先秦時期的「膏環」,楚地叫做「粔籹」,後來也稱作「寒具、饊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主婦的你,每年給孃家多少錢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