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有雜談
-
2 # 甜甜的一笑
端午節快到了,人們不由得會想起了偉大詩人屈原,為了祭奠屈原,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各地在端午節到來之際,紛紛舉行了各種活動。在這裡我想聊一聊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每年過端午的時候,剛剛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過,俗稱躲端午。還要孃家派人來接,最好是親兄弟,顯得隆重。如果有小孩了,就要把小孩一起帶過來過節。以前的小孩都要穿上紅色的虎頭鞋,現在虎頭鞋幾部已經找不到了。這一條習俗馬上就要失傳了。
下面再說一說我家鄉在端午節這一天的習俗:端午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炸菜角子,煮鹹鴨蛋。粽子是前一天就包好的。端午節如果不吃粽子就不算過節。過節那天,每家門外左邊靠牆的地方都要放置艾草,用農村的話來說,就是辟邪。中午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熱鬧熱鬧,烘托一下過節的氣氛。
吃過午飯後,大家可以高高興興的上街去看舞龍舟的,以前是在水裡賽龍舟,現在都是在大街上舞龍舟了!反正是自己的節日,怎麼開心怎麼過。不需要受約束。要的就是過節的氣氛,愉快的心情。
-
3 # 我是滾滾哦
我家是陝西漢中寧強的一個小鎮上,我來說說我的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吧。我們家那邊會在端午的早上割一大捆的艾蒿插在門上。一是為了辟邪,二是可以晾乾以後如果哪裡疼痛可以敷在疼痛處或者泡腳。當然粽子是必吃的啦,我們是吃花生紅棗味的,你們呢
-
4 # 墨韻閣
在中國,端午節習俗可謂內容豐富多彩,由於所處地域不同,受傳統文化影響,各地習俗在內容或細節上存在明顯差異。
我是北方人,端午習俗最特別的有以下幾種活動:
1.系五色絲線端午節這天,家人們5點起床,洗嗽完畢,第一件事就是系花線,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繫上五顏六色線,系線時,禁忌孩子說話。傳說繫上花線,一來可以辟邪,保平安。二來預示著出外幹活不被蛇傷。那花線,不能隨便解掉,要等到端午後的第一個雨天,才能解掉。意味著疾病,邪氣隨風雨而遠去。
2.大門插柳條纏完花線,小孩在大人的帶領下一起去折柳條,將折來的柳條插在大門兩側,小時候聽大人說,插上柳條,可以辟邪除災,迎福納祥。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聽老一輩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人們將香囊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精巧可愛,在現代,香囊已成為一種工藝品,在有些地方,香囊已成為青年男女之間表達濃濃愛意的小禮物。
4.吃粽子端午吃粽子的風俗,已經在中國盛行千百年,是中國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泛的端午飲食習俗之一。我喜歡吃粽子,每年端午,總能吃到老婆親手做的粽子,情意濃濃。
-
5 # 鄉村的花花世界
端午節快到啦!各家各戶都在忙碌的準備著。是各地因為區域的不同,習俗也不同。現在我聊聊我們這兒的習俗吧!
我的家鄉在甘肅白銀,在我們這兒,端午節是有許多習俗。首先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每家每戶必須在門上插滿柳條。並且在晚上的時候,大人則會在自家的孩子的手上腳上綁上花花繩。在第二天端午節時,大人則會早早的叫自己的孩子起床,讓孩子早上起來去採露水。據說這樣會是孩子在一年之內不鬧肚子。太陽出來,露水散去後。孩子們也就回家啦。其次,在端午節這一天,大人們則會拿出早就做好的甜培子,好吃的,尤其是粽子讓孩子們吃。同時如果有準備娶媳婦兒的,大人們則會領著孩子到親家去送禮。晚上時則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們那兒怎麼過呢?
-
6 # 桂鄉阿妹打工生活
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打個比方像我們家鄉端午節前一天爸爸媽媽都會把粽子做好到了端午節當天爸爸媽媽就會很早起來把把雞鴨鵝殺好整隻煮熟後把它挑去奠敬祖先跟土地廟,奠貢完後我們才能吃飯,這都是我們端午節每年的風俗!民間每個地方風俗都會有不一樣的風采!
-
7 # 食有味家常美食
我們這裡端午節的習俗:
1)農曆五月初二父母會去已婚的女兒家。幹嘛去?接女兒回家過節!端午節當天已婚的女兒攜夫帶子女回媽媽家過節!
2)門頭插艾條!現在住樓房,我們就擺在門口旁邊就行!(今天剛初三,公公一大早就把艾買回來了)
3)端午節包粽子是不可少的!蜜棗的、豆沙的,我只喜歡純糯米粽子!
4)煮鹹鴨蛋!清明醃製的鹹鴨蛋這時候剛剛好,蛋黃流油沙沙的好吃!
-
8 # 司馬煮文史
我們這邊的習俗基本上和其他地方差不多,有一點不同的就是,五月五日的艾是一種中藥,很多人在那一天會,早早的起床來摘。據說對於治療因為風吹導致的眼睛流淚有奇效。
-
9 # 心隨所願3658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在華州區廣大地區,居民都有在家做粽子或在市場購粽子去吃;也有吃甑糕、油糕,喝雄黃酒等風俗;出嫁女在節日還要帶粽子、綠豆糕等禮物到孃家看父母;“過端午插艾葉,不喝雄黃遭蟲殃”,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艾草,用以辟邪、防蚊蟲叮咬;大人小孩戴香包,以防毒蛇叮身;清掃房子衛生,乾乾淨淨防暑度夏。
-
10 # 喜妞妞99
四川的習俗跟各地的傳統差不多。我只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會在家大門兩側懸掛“陳艾”,當地方言這麼叫,學名叫艾草。還會加掛幾支菖蒲。
意義跟傳統保留下來的說法一致:端午節陽盛之至,艾草的藥用價值很高,在這一天懸掛門前,最能驅陰辟邪。但是現在我們年輕一代人已經很少在端午節懸掛艾草了,一是在城裡難尋新鮮的艾草和菖蒲,而是放假只想著玩了。
還有就是端午划龍舟,在我家鄉鎮上的沱江裡每到端午都會划龍舟比賽。但是在2000年後到2010年這段時間很少看到了,最近幾年各地都在抓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延續,端午節都有划龍舟節了,划龍舟又可以成為00後,10後們的記憶了。
另外還有吃粽子的習俗,而且一直延續的很好。
-
11 # 隴中塵埃
我的家鄉,在黃土高原腹地隴中山區。端午節,在家鄉是繼春節外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家鄉人親切地稱其為五月五。
隴中地區山大溝深,十年九旱,不產稻米粳米之類,況且這裡偏遠貧瘠,古代交通不便,除了一些官員士紳或鉅富地主外,平常人家,一輩子都吃不到一次米。故此,在家鄉,端午節沒有吃粽子的習俗,也沒有插艾條喝雄黃酒的風俗;至於有無賽龍舟、舞龍燈之類的遊藝活動,諸位放膽去猜吧。
那麼,家鄉人是怎麼過端午的呢?
吃喝以穀米蜂蜜混合做的黏糕為主,附以甜醅、涼粉和涼麵等。端午時節,陰曆五月,公曆六月,天氣已大熱起來,這些吃喝既是美味佳餚,又是清熱降暑的好補品。
家鄉人過五月五,大門上不插艾條,而是插每年在農曆四月底五月初開花的香柳枝。香柳又名沙柳,其花銀黃色,小如一隻張翅的蟬兒,奇香無比。門插香柳,既有避邪的寓意,又有祝福生活如香柳花般馨香的寓意。
五月五的節日活動內容上,家鄉人主要是老人領兒孫登山、在山頂燃放火把,是禱天祭神,攆趕邪魔驅五毒之意。
聽老人說,在舊時一一由於醫學欠發達和藥物緊缺一一家鄉人在五月五這日還有一個重要活動:全村青壯下河溝捕蛤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蛤蟆是毒蟲,因此五月五的蛤蟆是最毒的。蛤蟆是有毒之蟲,但渾身卻是一種藥物。
《聖濟總錄》記載:“蟾蜍膏治一切瘡腫、癰疸、瘰癘等疾……”《醫林集要》記載:“活蟾治發背腫毒未成者……”《藥性論》記載∶“蟾蜍燒灰治鼠漏惡瘡……”……中華各種醫書關於蟾蜍藥用功效的記載,數不勝舉。
舊時,人的食物短缺,飲水、用鹽、用鹼都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雜病較多,主要體現在癰疽瘡疔之類;而通身是寶的蛤蟆,或用其皮和肉鮮敷、或制膏敷、或燒灰敷患處,藥效奇佳。
不過,神奇的是,端午這天,蛤蟆卻難尋其影,人們往往空手而歸;誰要是能在五月五這天尋著、逮著一隻蛤蟆,真是比黃金還要稀罕珍貴。因此,民間有歇後語:五月五的蛤蟆——難覓其蹤。
其餘如在五月五戴花線,掛荷包,藥草洗手腳等等的風俗,家鄉人同全華人民過端午節大同小異。
不過,端午的花線什麼時候摘掉呢?這在家鄉是有極大講究的。除了一部分自行脫落的外,端午節主要的花線那是要在每年七夕節清晨剪斷摘下,然後扔到上房面上;聽老人說,喜鵲會銜了花線去鋪牛郎織女當夜的相會之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過,小時候,我們一片虔誠;也偷偷仔細觀察過,令人奇怪的是,七夕那天一大早,總會有喜鵲站在屋脊上喜叫,其因,也不得有解。
如今,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曾經生活在山區的家鄉人大多都已進了城。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由於現代生活追求簡單、便捷的時代觀念,這些五月五的家鄉風俗已悄然而淡、而逝;成了老一代、成了我們這一代人永遠的記憶和懷念;於是,惟盼家鄉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們能重拾這些家鄉風俗,也渴盼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將我們的這些珍貴的鄉土民俗文化繼承並傳承下去。
風俗在,鄉土在;文化在,精神在。
-
12 # 國泰航空
除了南北鹹甜粽子之爭外
這一次,我們的鼠年公仔
“粽”情享受了各地不同的端午節風俗
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蒿、洗龍水...
這些有趣又有意義的端午習俗
每一個都蘊藏了大家祈福平安順遂的美好心願
人們在端午節會用最虔誠的心寄予一些美好的期望。在這裡,我們衷心的祝願大家端午安康,即將走進考場的學子們高考高“粽”!
回覆列表
又是一年端午節,勾起兒時的回憶,童年記憶中的端午節,有老媽做的扁嘴芽炒雞蛋,有編在手腕的五鎖線,還有老爸在門上插的艾蒿,卻唯獨沒有粽子,也許是因為當時山村資源匱乏,缺少做粽子的原料,也許是我們村就沒有吃粽子的傳統。待到年齡稍大,父母到城裡討生活後,才吃上粽子,但卻也沒有了童年的那份渴望。年齡越大,對節日的期盼也越淡。待到成家之後,突然對傳統習俗重視起來,其中的儀式感,讓我對自然充滿了敬畏,也讓我的生活更加真實。希望我們的習俗能代代傳承,這讓我們和世界上其他民族變得不同,因為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