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窩在家裡的貓一隻
-
2 # 小蠻吃飯了
不知怎麼這個問題為什麼突然來了這麼多人,十幾條訊息蹦出來。為了科普一下MRI,決定詳細寫一寫。多次做過小白鼠,簡單說下流程。1. 掏出所有隨身物品,換衣服,防止有金屬釦子、裝飾物。這是為了防止這類物體被吸入磁體,和在掃描時產生熱量2. 檢查,類似地鐵安檢。3. 進入MR電磁遮蔽室,房間溫度一般在16-21度,加上孔徑內有吹風裝置,所以有點冷。躺在床上,帶上耳塞,蓋上被子,帶上線圈,掃頭部就是頭線圈。4. 操作者離開掃描室,從外邊操作病床把要掃描的區域送到中心場。5. 開始掃描。期間的噪音在90-120分貝,有高頻的和低頻的,看不同序列。 這裡的噪音主要來自梯度線圈。MRI中有三個主要硬體,磁體,梯度線圈和射頻線圈。梯度線圈XYZ內會透過高速切換的電流,從而對人體組織進行空間編碼。根據電動機原理,在強勁磁場下受強大洛侖茲力從而產生振動,這也是噪音的來源。MRI的一個缺點就在成像時間比較長,這是物理原理決定的,而對於梯度線圈這一硬體,就要求其有更小的響應時間,即更高的爬升速度,即更大的振動更大的噪音。這是不可避免的。6. 掃描期間儘量不要動,因為MR的成像時間長,人體的物理運動已經能產生偽影。但是非自主運動,如吞嚥、腸蠕動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身體不適,可以攥一個氣囊球,發出報警,操作者就會來救你了。7. 掃描結束後,換衣服走人。
-
3 # 依然悠然安然
我去年做的胸部核磁共振。預約了有一個禮拜才做上。做之前,我就非常認真的做好了準備,儘量讓身上沒有一個帶金屬的東西,就連運動服褲子的繫帶頭我也把它剪掉了。
我做的是加強核磁,在機器上趴好後,大夫就進入了另一個房間,整個屋子就剩我一個。雖然之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核磁的聲音真的挺大的,就像有人在上面拿著鐵錘在敲,嗡嗡聲,噠噠聲,不絕於耳。我集中精神,在心裡默默的數數,以緩解外界的干擾,減少恐懼感。做了大約不到十分鐘的樣子,就做好了。
-
4 # 溫馨永遠
核磁共振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利用人體中遍佈全身的氫原子在外加的強磁場內受到射頻脈衝的激發,產生核磁共振現象,經過空間編碼技術,用探測器檢測並接受以電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訊號,輸入計算機,經過資料處理轉換,最後將人體各組織的形態形成影象。說到底磁共振裝置就是一個大的磁場,它是由一些線圈通電而產生的強大磁場,對金屬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金屬靠近就會被吸住,即使停止掃描,磁場也是一直存在。
磁共振裝置工作是會發出巨大的噪音,因此,做之前工作人員通常會給檢查者兩團棉花提前塞到耳朵裡以減少噪音。
做磁共振時,由於裝置可發出強大的磁場,因此要求被檢查者全身上下不能有鐵質的物品,比如手錶、女士內衣的鋼圈、假牙、骨骼內建入的金屬物品等。《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指出,檢查者及陪檢人員進入MRI檢查室前需去除下列物品:磁性金屬物品如手機、磁卡、鑰匙、手錶、硬幣、髮卡、打火機、假牙、剪刀、別針、電子產品、存摺、項鍊、耳環、戒指等;尤其是輪椅、平車、擔架、監護儀、輸液泵、氧氣筒等儀器裝置禁止入內。據報道,在瑞典桑德比醫院,一位護士因穿了一件背心而被吸入磁共振裝置裡。上海也曾發生過一名病人輪椅被吸入磁共振裝置的事件。故做檢查時,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
今年四月份,因踝關節受傷,我做過一次核磁共振。拿著醫師開好的檢查單,交費後排隊等候。檢查前醫生按醫生的要求更換衣服,取出所有含鐵的物品,做好準備後進入檢查室,按醫生的指導躺在檢查倉內。醫生將線圈放置在需要檢查的部位,告知要保持體位,不可隨意動。當檢查裝置啟動時,我聽到了它發出撲踏撲踏的聲音,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敲打著,過了一會又感覺頭頂上好像有一個巨大的電扇在旋轉,發出嗡嗡的聲音,我心咚咚地跳,過了大約十幾分鍾,就漸漸平靜了下來,但一動不動地保持一個體位,還是讓我感到極為不舒適。好在,差不多半個小時就檢查結束,檢查後也沒有特別的不適。
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我想告訴各位,磁共振檢查並沒有特別的不適,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只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生危險的,因此,請大家不要有恐懼心理。
-
5 # vivi知道一點點
回答:做磁共振是什麼感覺
做磁共振有幾種感覺,但最大的感覺就是不爽!
大家好我是影像技師vivi!意見供您參考!順便說一下,大家如果有明顯不舒服,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病。網路上的只是動動手指頭科普,真正能救自己命的還是自己。
作為磁共振掃描工作者,其實也經常上去用自己的身體做測試,測試調整序列,調整引數讓掃描更快更清晰,所以這個問題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同事之間在測試序列引數)
不爽1.首先檢查磁共振之前要預約!
很多人感覺“顧客就是上帝”,但在醫療領域,這可能是個例外。
由於磁共振檢查的時間相對比較久,而且根據不同的部位,檢查時間還不一樣。萬一預約當天碰上在自己前幾位檢查的人配合不好,那就倒大黴了,自己不能準時在預約時間進行檢查不說,還得等待更長的時間才可以進行檢查,這是第一個“不爽”。
不爽2.不能帶任何金屬入內
金屬是我們生活裡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我們的拉鍊紐扣、皮帶、固定頭髮的髮夾、手機、打火機等等,哪個不含有金屬呀。但就是每次做磁共振前,醫生要求客戶又要摸一遍口袋檢查有沒有金屬,有的單位還要更衣、過安檢門。憑什麼啊!
就憑磁共振有磁場,巨大的磁場會對順磁性金屬產生吸引力,產生拋射效應。不滿大家說,全國各地因為金屬進入磁共振機房出事的,已經有很多很多家醫院了。機器損傷故障算事故輕的......雖然代價也要動輒幾十萬的修理費。嚴重的就是在機器損傷故障的同時還“鬧出人命”。
對於部分尖銳的細小不固定的順磁性金屬,如鐵釘、鐵架子、鋼鏰等會產生“子彈效應”,就是說那個小金屬向是一顆子彈,直直的飛快的“咻”一聲飛向磁共振機器的磁場中心。萬一...有人擋在它的前方,它就是不顧一切的“穿過”人體,努力靠向磁體,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故。而如果金屬是大金屬,那就更恐怖了...比如說輪椅、氧氣瓶...請看配圖啊,可不是瞎說八道的。所以當下次工作人員請大家把身上的金屬請乾淨再做磁共振,大家在不爽的同時,都諒解一點,配合一點,畢竟,是在給自己行方便。
不爽3.做檢查讓我長時間躺著、不能動!
因為磁共振檢查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成像的,可以理解成我們拍照,快門只要0.0幾秒就可以成像,而磁共振需要兩三分鐘,才能完成某種效果的成像。檢查一個部位,需要不同效果的成像結合來觀察,所以幾分鐘+幾分鐘,加著加著就有小半小時或者更長的檢查時間了。這期間動了的話,影象就會模糊不清,即使醫生的眼睛再厲害,看著模模糊糊像打了馬賽克一樣的影象,不管是博士還是教授,他們都不敢下準確的診斷的。
(上圖,掃描時患者咳嗽)
(患者平靜狀態磁共振圖片)
不爽4.檢查期間吵死了,吵得我耳朵疼
由於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和氫質子(主要)進行成像,中間要切換多個梯度,切換的過程中裡面的導線圈是會產生不同的噪聲,這是正常的。並不是裝置故障了,場強大的有可能更吵。比如說3.0T磁共振對比起1.5T磁共振,噪聲可能會更大。
不爽5.檢查的時候好熱!
有的人會感覺做磁共振掃描好熱。我想主要是有兩個原因。其中有可能是根據檢查部位的不同,接受訊號的元件在做功,就會產熱。比如說我們檢查腹部磁共振,我們躺著的床板就會接受我們的身體訊號,它就會發熱。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人體躺在磁場中心,其實我們整體算是一個大的導體,當我們進行磁共振檢查時,某些功能的磁共振序列讓我們的身體“積熱”,但掃描工作人員會有一個引數專門觀測我們的積熱程度,不會使病人發生灼傷,但“有點熱”這個體感,估計有時候是真的很難避免。
-
6 # 圻鍵
我自己做過兩次,第一次是2017年,第二次是今年的10月份,兩次都是因為頭疼頭暈,又不是血壓引起的,所以醫生建議做核磁。
第一次做的時候很緊張,當時做不了要預約兩天之後。那是個夏天的下午三點多鐘,獨自一個人提前去了醫院,交了單子,然後坐在外面等。
等到醫生叫到我時,我進去了,醫生問我身上有沒有什麼金屬的東西,因為提前看了須知,所以沒有,然後問了下體重,還問了句有家屬陪同嗎,我說沒有,但一下子就緊張了。
做的時候,耳朵裡被塞進了東西,然後躺在那裡。之後傳來的就是各種噪音,一會兒像是過山洞,一會兒又向是火車的鳴笛,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我開始還想體會一下各種聲音的不同,但後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放棄了。
第一次覺得時間很長,好像是有半個多小時,出來等待結果的時候也是提心吊膽,後來的結果還算不錯,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有缺血灶了。
10月份,又開始頭疼頭暈,還是血壓不高,我就又去醫院了,因為現在是一個人生活,所以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格外重視。和神經內科的醫生說了我的症狀,想做個CT檢查一下,結果她說還是做核磁好,一步到位了。結果就做了核磁。
這次做比較省事,醫生當時就聯絡了核磁室,問今天能不能做,回答是可以,要四點以後,我一想等的時間不長,就決定當天做了。
因為做過一次了,所以這一次就不感覺緊張和害怕了。按醫生的要求換了衣服,脫去有金屬扣的內衣,然後就進去做了。這次因為心理放鬆了,所以感覺噪音也不是那麼刺耳,時間也沒有那麼長,好像十幾分鍾就做完了。
後來聽醫生介紹,核磁的危害比CT要少很多,一般人都可以做,對身體幾乎沒什麼損害。
我做過兩次之後的體會就是,如果醫生建議你做,那還是聽醫生的吧,雖然做這個的檢查費用比CT要高許多,但為了健康,有時候也就別考慮錢的問題了。還是就是噪音其實也是可以忍受的,只要自己放鬆一些,就不會覺得受不了了。
回覆列表
我做過兩次磁共振,一次是頭部,一次是心臟,心臟做的是加強的,需要打造影劑。
大概是前年吧,單位有個同事週末買菜的路上倒地不起,引起了我們的恐慌。在那之前,單位已經有好幾個沒有到退休年齡就去世的,光我們部門就有三個。雖然我們每年都有體檢,但那個體檢不全面。和我關係很好的L姐當即就去醫院辦了住院手續,做全面檢查。醫生問她怎麼了,她說怕死!L姐做完以後,我有一天早上跑步感覺胸悶,然後我也去住院了。
住的心內科,全球最大醫院,加床。一個病房四張並排的床,我住進來第二天,對面牆邊又橫著加了一張,走廊裡當然也住滿了。住進來的當天晚上我基本沒怎麼睡,隔壁床的老太太是剛做完手術,一晚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藥或者翻身什麼的,她也一直哼哼唧唧的,可能不舒服。她家陪床的倆女兒和倆女婿,一個人值班,其他人在地上睡,再加上其他床的陪護人員,一晚上很熱鬧,呼嚕聲此起彼伏。第二天凌晨5點左右護士開始抽血,還有別的化驗專案。等醫生查完房,又開了一堆檢查專案,從頭到腳的B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平板,頭部核磁共振,心臟增強核磁共振。
頭部核磁共振是安排在凌晨3點,凌晨兩點有電話叫我去做準備,寒風中來到核磁共振室,前邊有倆人在等待,等待過程又來個急診。進去前,工作人員會提醒大家把身上的金屬物品取下,但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所以皮帶還有衣服上的金屬釦子等等容易被疏漏。排我前邊的大姐更猛,推著她媽的輪椅就要往裡進。工作人員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否則就是重大事故了。
輪到我了,進去按要求躺好,密閉空間讓人有一點兒緊張,按工作人員提示做一些動作,這個好像時間不太長。
心臟增強核磁共振是在另一個白天,在另一個樓裡,也要提前做準備,這個要先扎針,然後拿著藥,輪到我做了,把藥輸上,我在進艙室之前問了醫生一個問題,如果在做的過程中我感覺不適怎麼辦?醫生想了一下說,你感覺不適就舉手示意,揮動兩下我就能看到。這個做的時間有點長,再加上還輸著造影劑,胳膊那裡涼涼的,感覺相同的程式重複了好幾次,裡邊發出的聲音讓人極其不舒服,我儘量讓腦子放空,身體放鬆。
住院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我師兄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某位老師去世了,那個老師比我就大幾歲,我上學的時候有過幾次接觸,人就在辦公室倒下的,我師兄親眼目睹,對他衝擊很大,我對他說我在住院體檢,建議他抽空也做一下,還和他說了我同事的事。
那次住院,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