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雲阿成
-
2 # 霍貴陽
別誤導讀者!
1、啥肉吃多了也不利於健康,適量為好。每餐吃七八分飽為宜,或者說別吃太飽了,同樣的飯菜吃飽了肯定比吃少了血糖偏高。
2、提高青菜與水果的比例(血糖偏高的人群水果與青菜品種要適當選擇),一般體重的成人每天青菜一斤水果半斤左右為宜,中國人三高人群較多,最大的一個原因:米麵吃的偏多,蔬菜水果偏少!
3、提高五穀雜糧的比例。
4、血糖偏高的人群避開或者減少隱形的
糖,比如土豆、藕、粉絲粉條之類的高澱粉食物入腹後搖身一變就是糖啊!
5、適度體力勞動與體育活動。
6、生物鐘穩定:一日三餐與休息越規律越好。
-
3 # 利見好
正常健康的人,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氨基酸比較好,奶,蛋,魚,雞,牛肉,豬肉…身體不太好的可以調整吃易消化的!
-
4 # 于成龍哥哥
不可信,物極必反,陰陽失調,其禍大也!啥肉吃多了也不利於健康,適量為好。每餐吃七八分飽為宜,或者說別吃太飽了,同樣的飯菜吃飽了肯定比吃少了血糖偏高。
2、提高青菜與水果的比例(血糖偏高的人群水果與青菜品種要適當選擇),一般體重的成人每天青菜一斤水果半斤左右為宜,中國人三高人群較多,最大的一個原因:米麵吃的偏多,蔬菜水果偏少!
3、提高五穀雜糧的比例。
4、血糖偏高的人群避開或者減少隱形的
糖,比如土豆、藕、粉絲粉條之類的高澱粉食物入腹後搖身一變就是糖啊!
5、適度體力勞動與體育活動。
希望大家都知道這科學道理!
-
5 # 原食點
不可信。
預防糖尿病,更好的飲食方式是,低升糖(GI)飲食。
只有維持血糖平穩,避免血糖出現過山車的變化,保持胰島素水平的穩定,才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甚至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前期。
首先,先了解一下什麼是GI值?
GI值,中文全名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書中給出的定義是,含有5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體內血糖反應水平的百分比值,反映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也就是說,GI值越高,血糖升高的就越快,GI值越低,血糖升高的就越慢。
無論是預防還是改善糖尿病,低GI值的食物,都是首選。
GI值大於70的為高GI食物,血糖偏高、有胰島素抵抗或者糖尿病,建議儘量避免,這類食物常見的有:白米飯、饅頭、麵條、油條等等。
GI值介於55-70為中GI食物,這些食物,可以適當吃一些,常見的食物有:玉米、大麥粉、燕麥麩、土豆。
GI值低於55為低GI食物,血糖偏高、胰島素抵抗或者糖尿病患者,適當多吃一些也無妨,常見的食物有:綠豆、山藥、芹菜、蘋果等等。
只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才會有血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相反像題主提出的雞肉、魚肉、紅肉本身碳水含量極低,不會給血糖造成大的波動,因此更有利於血糖和胰島素的平衡。
如果可以保證品質,肉類食物、蛋類食物以及非澱粉類蔬菜,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保證血糖穩定。
如果不幸患有糖尿病前期,或者已經糖尿病患者(非晚期),可以嘗試低碳生酮飲食,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可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
6 # 只有營養師知道
還真沒有資料提到過這樣的說法,雞肉中並沒有什麼獨特的成分是能夠平穩餐後血糖的,也沒有任何實驗證明過吃雞肉更有利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也比較複雜,要想預防的話需要做到的其實很好理解,儘量保證血糖不要飆升,降低胰島素抵抗,減少胰島素的負荷,特別是對於有遺傳病史的人群來說,比別人有更大的機率患上糖尿病,更應當注意日常飲食中血糖的控制。其實雞鴨魚、豬牛羊等肉類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對血糖的影響本來就是較小的,如果適量攝入任何一種肉類不會增加誘發糖尿病的機率,不過它們也不可能降低誘發糖尿病的機率。
如果真的要把肉類做個比較,在其他條件相同(例如生活環境、體質、遺傳史、飲食方式、抵抗力等)長期吃魚蝦、畜肉類等脂肪含量更低,尤其是飽和脂肪酸更低的人群,或比長期吃豬牛羊,脂肪含量更豐富肉類的人群可能糖尿病誘發機率略低一些;長期攝入過多肉類的人,比攝入適量肉類的人群,誘發糖尿病的機率可能略高一些。
因為糖尿病雖然直接和糖類相關,因為糖類是直接影響血糖的因素,比如如果長期頻繁攝入大量高糖食物的人群可能會增加誘發糖尿病的機率,因為它們會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增加胰島負荷,降低胰島素敏感度,甚至損傷不可再生的胰島細胞。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糖尿病的誘發也和肥胖大有關聯!肥胖人群中80%以上可患或已經是糖尿病,肥胖人群細胞的特點是多而體積大,而每個細胞都需求胰島素的作用,胰島素負荷會大幅增加,如此一來胰島細胞更容易損傷,胰島素抵抗也會更大,胰島素抵抗增加則更容易誘發而二型糖尿病。
另一點是烹飪方式很重要,即便是低脂低熱的雞胸肉,如果用裹著麵粉的形式來油炸的話,它的熱量會大幅提升,如果攝入過多的話也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如果醬料重,比如排骨硬是做成糖醋排骨那肯定對血糖的影響會更大,所以在烹飪方式上,我們可以多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油炸、燒烤、爆炒、醬料過多的烹飪方式。
預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減少加工類食品(如罐頭食品、糕點、甜食、糖果、甜飲料、冷飲等)的攝入量、攝入頻率,預防肥胖維持合理體重,另外應當保持適當的鍛鍊量,每週2~5次1小時左右的鍛鍊,不僅有助平穩血糖,還有助降低血液粘稠度,對預防多種心腦血管疾病都是有益的。
-
7 # 李愛琴營養師
雞肉、魚肉、紅肉都為肉食食物,但分別為禽肉、魚肉和畜肉。雞肉和魚肉因為肉質色白(淺),而被稱之為“白肉”,而紅肉一般就是指畜肉了,包括豬、牛、羊,因為畜肉的色質較深,所以為“紅肉”之稱。
雞肉的營養價值:
雞肉屬於禽肉,禽肉還包括鴨、鵝等的肌肉,禽肉的蛋白質含量在16%-20%,其中雞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約達20%,而且雞肉中白質中氨基酸的組成與魚類相似,與人體需要接近,利用率也較高,雞肉的脂肪含量為9.4g,低於鴨肉和鵝肉,主要以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維生素A48ug,煙酸5.6mg,硒的含量較高11.75ug還含有維生素B1、B2、維生素E,以及其他礦物質。
魚肉的營養價值:
魚類蛋白質含量在15%-22%,平均18%左右,魚類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一般較為平衡,與人體需要接近,利用率較高,脂肪含量約為1%-10%,平均5%左右,不同魚類的脂肪含量有較大的差異。魚類中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亞麻酸、EPA、DHA組成,碳水胡阿何物較低,維生素含量較高,比如維生素A、D、E、B2、煙酸等,在礦物之中,硒、鋅的含量較為豐富。
紅肉(畜肉)的營養價值:
畜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10%-20%,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較接近,營養價值較高,紅肉中的豬肉脂肪含量最高,平均在18%,羊肉次之,牛肉最低,紅肉中的脂肪主要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維生素A、B族維生素含量和鐵的含量較高,畜肉中鐵主要以血紅素的形式存在,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
日常如何選擇肉類食物?從以上可以看出,禽肉、魚肉、紅肉是一類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所以在選擇肉類食物時要根據身體需求來合理選擇,充分利用。首選魚類、禽類,這是因為魚類和禽肉中的脂肪與紅肉相比要低,而且為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紅肉中,因為豬肉脂肪含量最高,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飽和脂肪不利於心血管病、肥胖、和超重的預防,因此要降低攝入,在紅肉中提倡吃瘦肉。
雞肉和魚肉相比,並沒有更為突出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成分,反而是魚肉中的亞麻酸、EPA、DHA等更有益於心血管。
所以,這樣的說法並不可信,預防糖尿病在肉食類的選擇上多以魚肉、雞肉以及畜肉的瘦肉為好,最重要的還要預防肥胖和超重,減少脂肪的攝入,多做身體的活動才好。
-
8 # 趙錢孫李粥
信,我全信!
關乎糖尿病的各種說法,能寫上百萬字的書了!
凡是有八百六十種說法的事兒,就是神仙都難下手的事!不信行嗎?
嘻嘻,信了也沒用!
回覆列表
人體需要的是均衡的營養,營養均衡才是人體健康的金標準。多吃什麼肉也不能預防糖尿病。搞不好或許導致肥胖,促發了糖尿病。傳說的所謂補腦、補腎、補血、補心食品都只能是美好的願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