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崢小澄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為核心,還有墨子、法家、名家等。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知行合一,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合一: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他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他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無疑是有其深刻之處的。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針對朱學而發,與朱熹的思想對立。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救朱學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深化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的關係,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後的弊病,但是同時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說中的知識論成分。王守仁的觀點雖然有利於道德修養,但忽略了客觀知識的學習,這就造就了以後的王學弟子任性廢學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歸於王學的弊端。

  • 2 # 心容

    首先得了解什麼是傳統文化,然後去落實運用在生活當中。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對我們生活的二元世界,對其執行變化和規律作用作出的總結,簡稱“道”。所謂道,即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的結合體,其相互執行構成世界的和諧統一。所謂順道者昌,逆道者亡,學習傳統文化,就是在紛繁的世態裡學會順應這些規律來趨吉避凶。

    我們的創業者應該怎樣學習呢?所謂做事先做人,順序如下:

    1.位置:永遠把自己擺在下位。

    處下位必得民心就是這個“道”

    2.捨得:守住舍才有得,規律在平衡。

    只得不捨最後都會失。

    3.影響:使命、責任、擔當的事要做好。

    私慾、是非、陰謀的事要遠離。

    明德是道,親民是方法,至善是目的!

    人做好了家和萬事興,能影響家人就能影響國民,國都能治,何事不能成?

    做人是知,做事是行,知行是一不是二,是二不為道。

    知“道”不去行徒增長浮華;行“道”卻不真知定會昧理真。一陰一陽之謂道,偏在一邊都不得“道”之妙用,何談知行合一。

  • 3 # 風中百合28076

    我感覺這似乎應該是兩個問題。針對如果學習傳統文化的問題,首先應該分清楚哪些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哪些是糟粕,然後繼承和精華部分,拋棄糟粕。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可選擇一些文化生活相關書籍。至於第二個問題知行合一,這似乎跟傳統文化關係不太密切,不知道提問者是怎麼把這兩個問題連在一起的。知行合一應該是一個想和做的問題,把理論用於實踐,把想法訴諸於行動的過程。所以有想法有行動即可達成。

  • 4 # 李明老師liming

    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隻能在學校進行的學習。

    第一,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和堅持,學習的執行力去網上聽老師的課,找書來看,都是可以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的

    第二點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我是這樣理解執行合一的,你知道了,你做出來了才能算知道,如果你只是知道了而做不出來,那不算知道。

    第三,可以給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你把你學到的傳統文化的知識可以用輸出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一有利於你的理解,二也有助於你的實踐,這個時候你如果真的把她繪聲繪色的講出來,基本上就可以說做到了80%如果你把傳統文化活出來,那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 5 # 大偉聊線上教育

    首先,作為中國的創業者,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西方的科學管理概念,我們已經接觸得已經夠多了。作為中國的經營者透過學習傳統文化,從而能在企業中能融入傳統文化的基因,一定會有非凡的競爭力。那麼作為創業者,如何學習傳統文化呢?希望以下建議對您有幫助:1、首先搞明白為啥要學習傳統文化作為創業者,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為了修身齊家,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創業者的眼界和層次,從而做好企業,賺取利潤,給員工帶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從而為社會做貢獻。創業者的初心很關鍵,透過學習傳統文化,可顯著提升創業者的格局和境界,從而讓一家新創企業更有大義名分,這樣的企業將會有更多的追隨者,更有利於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雷軍創立小米的初心,就是做“一家世界級的公司,讓更多的人受益”;馬雲創立淘寶的初心就是“讓天下不再有難做的生意”。這樣的境界提升,都可以透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找到答案。

    中國的企業管理需要“道”和“術”的結合,個人認為,傳統文化就是道,而西方科學管理就是術。一家優秀的中國企業,多半會有一定傳統文化的基因。

    2、儒釋道,到底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這三者構成傳統文化的根基。儒家做人、道家修身、佛家養心,但事實上,這三者的原點都是一樣的。初學者可先選擇部分經典進行閱讀,有一定心得後擴大閱讀面,逐漸融會貫通。儒家經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等,閱讀儒家經典,追求仁義禮,會讓我們學會自律、學會反省,追求惟精惟一,反求諸己。作為創業者學習儒家文化,修身齊家,給員工做表率是很關鍵的。道家經典: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經典的代表,其核心觀點是“無為而治”,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創辦企業的過程中,把員工、客戶、合作伙伴不僅僅看做“利益共同體”,更是看做“心靈共同體”,甚至“命運共同體",這樣企業一定會走得更遠。

    佛家經典:佛法並不是佛教,我們普通人要學習的是佛法。《金剛經》《心經》等都是必讀的佛家經典。透過對佛家文化的學習,會減少我們的內心煩惱,讓我們更有利他心,更有愛。佛家最講求因果法則,一家企業如果在“因”上努力,一定會有好的“果”。

    3、傳統文化的學習形式和方法建議兩種學習形式,自學或參加國學學習組織。如果自學的話,可以先找一個學習切入口,比如先學習《論語》或《道德經》也是不錯的選擇。個人建議可學習王陽明的《傳習錄》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傳統文化,因王陽明儒釋道各派都極精通,是離我們只有500年的聖賢,是極少數真正做到了“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聖人,對我們做企業的經營者來講,陽明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同時,透過學習陽明學,就像一座走向傳統文化寶庫的橋樑,你會逐漸接觸到儒、釋、道各家精髓。另外的方式,就是參加一個關於國學的學習組織。參加學習組織,可以系統的學習傳統文化,相互可以砥礪和探討,同時也可拓展人脈,效果很不錯。但要注意鑑別國學組織的優劣,有的組織純粹以盈利為目的,對國學的理解有偏差,要注意鑑別。4、儘量誦讀經典原文國學經典著作,不但蘊含哲理和人間大道,文學性和藝術性都很強,誦讀起來非常優美。網路上很多對國學經典的解讀,都偏離了方向,容易讓初學者感到迷惘。讀原文,悟原理,是一條學習傳統文化的法寶。補充: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學習傳統文化的關鍵,不是學會了多少理論,而是運用了多少,要做到“知行合一”。那麼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這裡說的“知行合一”,並不是傳統理解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道不能做到,不是真知。比如一位講“國學”的大學教授,滿口仁義道德,國學理論滔滔不絕,研究成果一大堆,彷彿已經精通國學。但是如果自己的所做說為卻沒做到,甚至完全違背,這樣的知識不是“真知”,只是“著”在了文字上。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做到“知行合一”的關鍵,就是要慎獨、律己,學會反省,在起心動念處對自己提要求。

  • 6 # 軒轅凌霄

    郭店楚簡老子

    全文2046字

    從這裡入手傳統文化

    然後研讀先秦諸子的經典

  • 7 # 中小學課堂知識分享

    我認為創業的路上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知行合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學習,是知的方面,學的東西對不對,還要靠實踐來檢驗,

    知行通常不合一,譬如學了錯誤的理論、過時的理論,在實踐中就不能成功;

    與時俱進,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精進,才能走向知行合一

  • 8 # 樂道隨行

    創業是一件很苦逼的事,也許要到創業一兩年後你才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要想創業,首先得學會自律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需要自律的事,特別是成年人的學習

    學生時代的學習沒有結果,是不需要承擔後果的,只是浪費了長大的時間

    你品,你細品

    至於說怎樣學習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太廣泛,就看你想要了解哪一方面的細分類

    有了目標,就是尋找書籍,影片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堅持學習就行

    網際網路時代找到這些內容還是很容易的。

    加油!

    總之堅持,堅持,再堅持.

  • 9 # 點墨樓

    創業者不要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所謂的心學“傳統文化”。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為了宣揚傳文化班,而提出的這個問題的,但是我還是負責任地講:創業就創業, 學什麼傳統文化。

    畸形的傳統文化課程

    現在有很多打著宣揚傳統文化的“公益”公司,實際在幹著洗腦收錢的勾當。講課老師看了一年的陽明心學,就開始宣揚“無我、利他、良知”,關鍵還有很多企業買賬!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個給員工洗腦的好工具。你對公司不滿?

    你是不是沒有想到公司給你付出了多少?你懂不懂感恩?你要無私付出,自然會有彙報!如果沒有,那就是時候未到。

    講課的方法無非就是生搬硬套一些老故事,然後,強行煽情,讓你痛哭流涕,進行懺悔。這是什麼?這跟前陣子人人喊打的PUA(忽悠女性)是一個套路啊!

    不少人都在講“知行合一”,開口就是學到的東西關鍵在於踐行。大哥,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先生提出來的,他說的“知”是良知,不是知識啊。

    創業者的精力要用在企業戰略上

    創業對創業者的精力是極大的考驗,很多人創業一天只能睡4-6個小時,而且還睡不好。創業要承擔風險的,創始人每時每刻都可能焦慮的,時間精力如此有限,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對自己進行心理治療?

    心學裡講,所有的事情都在於自己的看法,你內省自己,改變看法就好了。但你看得再開,多透亮,你的企業就能發展壯大嗎?不要自欺欺人。

    等把企業送上正軌,可以良性發展了,再補上文化課也不遲。

    企業要有文化?

    沒錯,但初創公司,老闆就是企業的文化。

    有人說:小企業靠制度,大企業靠流程,再大的企業靠文化,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怎樣學習傳統文化

    拋開問題中的身份問題,傳統文化還是很多可以學習的,我並不反對學習傳統文化,我倒是希望人人不忘傳統文化。

    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印記,很多傳統文化要看歷史環境的,也許在當時是正確的,但在當下已經不適用了,比如女德。

    學習傳統文化,不妨先從看書開始。

    在新中國初期,當時百花齊放,很多名人研究傳統文化,如果不讀原本,可以選擇那一時期的大家進行學習。

    章太炎、朱自清等等,他們的書都非常嚴謹有價值。

    當你瞭解了中華文化的脈絡之後,就知道自己感興趣的是哪裡,可以再進行深入研究。

    這就是我的一點建議,也許語言過激,但都是肺腑之言。

  • 10 # 藝術人生多姿多彩

    首先,作為中國的創業者,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西方的科學管理概念,我們已經接觸得已經夠多了。作為中國的經營者透過學習傳統文化,從而能在企業中能融入傳統文化的基因,一定會有非凡的競爭力。那麼作為創業者,如何學習傳統文化呢?希望以下建議對您有幫助:

    1、首先搞明白為啥要學習傳統文化

    作為創業者,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為了修身齊家,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創業者的眼界和層次,從而做好企業,賺取利潤,給員工帶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從而為社會做貢獻。

    創業者的初心很關鍵,透過學習傳統文化,可顯著提升創業者的格局和境界,從而讓一家新創企業更有大義名分,這樣的企業將會有更多的追隨者,更有利於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雷軍創立小米的初心,就是做“一家世界級的公司,讓更多的人受益”;馬雲創立淘寶的初心就是“讓天下不再有難做的生意”。這樣的境界提升,都可以透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找到答案。

    中國的企業管理需要“道”和“術”的結合,個人認為,傳統文化就是道,而西方科學管理就是術。一家優秀的中國企業,多半會有一定傳統文化的基因。

    2、儒釋道,到底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這三者構成傳統文化的根基。儒家做人、道家修身、佛家養心,但事實上,這三者的原點都是一樣的。初學者可先選擇部分經典進行閱讀,有一定心得後擴大閱讀面,逐漸融會貫通。

    儒家經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等,閱讀儒家經典,追求仁義禮,會讓我們學會自律、學會反省,追求惟精惟一,反求諸己。作為創業者學習儒家文化,修身齊家,給員工做表率是很關鍵的。

    道家經典: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經典的代表,其核心觀點是“無為而治”,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創辦企業的過程中,把員工、客戶、合作伙伴不僅僅看做“利益共同體”,更是看做“心靈共同體”,甚至“命運共同體",這樣企業一定會走得更遠。

    佛家經典:佛法並不是佛教,我們普通人要學習的是佛法。《金剛經》《心經》等都是必讀的佛家經典。透過對佛家文化的學習,會減少我們的內心煩惱,讓我們更有利他心,更有愛。佛家最講求因果法則,一家企業如果在“因”上努力,一定會有好的“果”。

    3、傳統文化的學習形式和方法

    建議兩種學習形式,自學或參加國學學習組織。

    如果自學的話,可以先找一個學習切入口,比如先學習《論語》或《道德經》也是不錯的選擇。個人建議可學習王陽明的《傳習錄》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傳統文化,因王陽明儒釋道各派都極精通,是離我們只有500年的聖賢,是極少數真正做到了“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聖人,對我們做企業的經營者來講,陽明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同時,透過學習陽明學,就像一座走向傳統文化寶庫的橋樑,你會逐漸接觸到儒、釋、道各家精髓。

    另外的方式,就是參加一個關於國學的學習組織。參加學習組織,可以系統的學習傳統文化,相互可以砥礪和探討,同時也可拓展人脈,效果很不錯。但要注意鑑別國學組織的優劣,有的組織純粹以盈利為目的,對國學的理解有偏差,要注意鑑別。

    4、儘量誦讀經典原文

    國學經典著作,不但蘊含哲理和人間大道,文學性和藝術性都很強,誦讀起來非常優美。網路上很多對國學經典的解讀,都偏離了方向,容易讓初學者感到迷惘。讀原文,悟原理,是一條學習傳統文化的法寶。

    編輯

    那麼: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學習傳統文化的關鍵,不是學會了多少理論,而是運用了多少,要做到“知行合一”。那麼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這裡說的“知行合一”,並不是傳統理解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道不能做到,不是真知。

    比如一位講“國學”的大學教授,滿口仁義道德,國學理論滔滔不絕,研究成果一大堆,彷彿已經精通國學。但是如果自己的所做說為卻沒做到,甚至完全違背,這樣的知識不是“真知”,只是“著”在了文字上。

    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做到“知行合一”的關鍵,就是要慎獨、律己,學會反省,在起心動念處對自己提要求。

  • 11 # 大愚歪歪

    大家好!本公子看到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但看到有些答案說創業早期無需考慮傳統文化的問題,或者引經據典地說如何如何做,說得好深奧,感覺不這樣說,就不是傳統文化精髓,我就實在想嘆息一聲,這樣做已經把傳統文化當成一種意識形態,形而上的東西,而不是一種生活,這樣太沉重了!

    一、創業者一定要學習的傳統文化

    創業,是艱辛的,是多變的,本公子也是一位創業從業人員,很能體會到創業人每天都擔心自家事業的

    壓力,事業起步得好就憂心如何持久、如何繼續創新;事業沒起色則擔心開源節流得問題,總之,創業狀況複雜多變,創業者的心態每天都跟著不停變化,跟海鮮價一樣,一天一個樣,如何把控住局面,穩定情緒才是創業者需要做的。

    所以作為創業者,必須學習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什麼“知行合一”的心學,或者什麼仁義禮智信,您是在創業,做生意,不是搞慈善,儒家學說對人的品格要求太高,因此,對創業者來說並不友好,當您真的達到了儒學的要求時,您就會發現沒必要再去創業了。

    另外,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您一邊創業一邊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去真正學懂某一派的理論,無論儒道釋任何一家都一樣,因此,本公子隆重為各位創業者甚至時打工者推薦可以學習,並對自身生活有著相當輔助作用的一門學問——《易經》(其實現在市面上所說《易經》的大部分都是指《周易》,咱們就統稱《易經》吧!這樣高大上點)。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懟公子我,你不是開玩笑嗎?《易經》本身就幾乎時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論起源,儒道釋三家的理論幾乎都借鑑了《易經》的理論,更時博大無比,你前面才說創業者沒太多精力學習各派理論,現在就拋個《易經》出來,你想做咩啊?

    沒錯,學習《易經》沒個十年八年的學習,很難懂,然而,本公子也並沒有讓各位創業者們真去學習個全本,本公子也就是半桶水,所以,建議您只要去學會《易經》中的兩卦,就能輕鬆應對生活、創業中的種種狀況,萬變不離其中,這兩卦分別是“乾卦”和“坤卦”。

    就學這兩卦,一切都搞定!

    二、“乾”是攻,“坤”是守

    “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易經》理論的核心中的核心,這時我們的老祖宗把天地的規則,高多濃縮地化成了陰和陽兩個符號,天地人的變化規律就在陰陽之中,因此《易經》有了三大原則:變易、不易、簡易。

    所以,《易經》中起頭兩卦就是“乾、坤”,這兩卦已經涵蓋了天地的發展規律。

    乾卦就是萬物發展的規律,根據乾卦的卦辭爻辭,創業者可以根據自身處於哪個階段對症下藥,比如說,您的公司剛剛草創,您的處於乾卦的初爻位置,“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告訴您要苟發展,別想太多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要兢兢業業。

    同樣,萬物有陰陽,在事業求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求穩,坤卦就是教人如何進行防守的,因為,坤卦是乾卦的對卦,是乾卦相反的一面,比如前面所說的,“初九:潛龍勿用。”你處於草創階段,只要兢兢業業地工作,低調,專心一意,這時候,無需要考慮太多防守的事情,所以,“初六:履霜,堅冰至。”初爻是陽位,陰爻不得位,你以為如履薄冰,其實是堅冰,雖然極度寒冷,但你無需擔心。

    再比如,如果創業順利,發展到最後肯定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到了這個地步,您的事業算是進入了全勝時期,一飛沖天,這時候就需要用“六五:黃裳,元吉。”意思是黃色的裙子、衣襬,大吉。這個爻辭很古怪,這就又要從爻的位置解釋了,陰爻在陽位,而且是六五這個重要的位置,古代,穿黃色衣服的身份都很尊貴,但又是不當位,而且,外卦屬於客卦,結合九五得爻辭,可以看做,當您的事業進入佳境,您就會見到一些貴人,得到別人的賞識,這時候您就要注意了,別飄!要保持警惕的心,冷靜應對,可能你見到的是貴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坑你的人,畢竟這些得到別人賞識的事情,讓人看來都是很不錯的。

    三、知道了就行了

    上面的舉例,是公子我自己一家之談,有其他意見的留言給我,不過公子我還是覺得,作為中國人,您可以完全不用學會整本《易經》,甚至可以不識五行,但是一定要學會、學透得乾、坤這兩卦的內涵和道理,這就是功守之道,至於其他各種傳統文化理的論知識點,大家就隨緣吧!有時間、有興趣就學學,沒天賦學不會,大概知道了就行,咱們都是普通人,也成不了聖人,真的那天有了覺悟,再去知行合一吧!別勉強。

    一切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則,您是哪個階層,就做哪個階層合適的事,順天行道,別整天覺得自己能逆個天,是主角。

    話說回來,要真能知行合一了,無論是在哪裡,那都是個聖人!您說呢?

  • 12 # 老頭156934080

    答:創業者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要分清楚,什麼是好文化,什麼是糟粕文化,要學習對自己創業有幫助的正能量文化,不能瞎學些負能量,無用的糟粕文化。

    比喻:你想做個買賣創業,你就應該多學習古人,講誠信,不欺行霸市,要買賣不成仁義在,不要強賣強買。

    比喻:你想努力當領導,你就應該多學習古人,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為官之道。

    比喻:你想當一名科學家,你就應該多學習,古代四大發明家的知慧和毅力。

    總體來說,人生在創業中,要想有所做謂,必須要先學習古人如何做人,要講道德,講誠信,講買賣不成仁義在,要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踏踏實實的幹,老老實實的學,創業才有可能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友友們請問你們大家覺得現代社會喜愛詩詞創作的朋友還會很多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