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蕩不羈dear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水師浩浩蕩蕩,牢不可功,周瑜無計可施,正一籌莫展之時,曹操派周瑜的發小草包蔣幹下江勸降周瑜……周瑜大喜,暗自慶幸真是天賜良機,遂將計就計,行“行酒令”,用反間計,離間曹操得力水師提督蔡冒兩兄弟,曹操中計,終殺蔡冒,導致曹操的水師船隻分而合之,為周瑜的“火功計劃”創造了條件 ,最終曹操赤壁之戰一敗塗地……那麼此處周瑜之計有沒有漏洞?有,肯定有漏洞……沒有完美的事件,當然也就沒有完美的計策……曹操雖說生性多疑,但是在治軍方面一直以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不知怎麼滴鬼使神差輕易地聽信了將乾的話,錯殺兩員水師大將……這裡確實有點矛盾……

  • 2 # 開水響了

    一家之言,姑妄閱之。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附文如下:

    至夜深,幹辭曰:“不勝酒力矣。”瑜命撤席,諸將辭出。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於是佯作大醉之狀,攜幹入帳共寢。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蔣幹如何睡得著?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起視殘燈尚明。看周瑜時,鼻息如雷。幹見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卻都是往來書信。內有一封,上寫“蔡瑁張允謹封。”幹大驚,暗讀之。書略曰:“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幸勿見疑。先此敬覆。”幹思曰:“原來蔡瑁、張允結連東吳!”遂將書暗藏於衣內。再欲檢看他書時,床上週瑜翻身,乾急滅燈就寢。瑜口內含糊曰:“子翼,我數日之內,教你看操賊之首!”幹勉強應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賊之首!……”及幹問之,瑜又睡著。幹伏於床上,將近四更,只聽得有人入帳喚曰:“都督醒否?”周瑜夢中做忽覺之狀,故問那人曰:“床上睡著何人?”答曰:“都督請子翼同寢,何故忘卻?”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嘗飲醉;昨日醉後失事,不知可曾說甚言語?”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聲!”便喚:“子翼。”蔣幹只妝睡著。瑜潛出帳。幹竊聽之,只聞有人在外曰:“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後面言語頗低,聽不真實。少頃,瑜入帳,又喚:“子翼。”蔣幹只是不應,矇頭假睡。瑜亦解衣就寢。

    漏洞一:假如蔣幹不願與周瑜同榻而眠呢?

    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說明周瑜和蔣幹以前同榻而眠過,但蔣幹以前願意,不代表現在願意。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說,很多人長大後是不再願意和別人擠在一起睡覺的。

    和別人擠在一張床上,不能隨意擺動身體,還擔心被另一個人搶被子(特別時大冬天的時候)。

    上學時住校、工作時住集體宿舍,也都是一人一張床,絕對不存在兩人睡一張床的道理。

    即使住校、住集體宿舍,我們依舊有一顆擁有自己單獨房間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住校、不願住集體宿舍,而另外花錢租房子的原因。

    對於很多男生來說,也不是不願意與人擠一張床,前提是對方得是異性。

    蔣幹現在也怎麼大小是個官,獨房獨床肯定睡慣了。如果周瑜要和他同榻,他拒絕了,周瑜的計謀也就完成不了,他總不會把自己的房間給蔣幹睡吧,這難道不會引起蔣幹懷疑?

    漏洞二:睡覺不關燈是怎麼回事?

    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起視殘燈尚明。

    初讀此句,開始以為軍中紀律嚴明,睡覺都要點著燈,但看後面那一句再欲檢看他書時,床上週瑜翻身,乾急滅燈就寢,證明軍中還是要熄燈睡覺的嘛。即使蔣幹不知紀律,此時蔣幹熄了燈,肯定有巡邏兵士來提醒,但文中並無此資訊。所以軍中睡覺是要熄燈的。

    不熄燈睡覺就是為了讓蔣幹看見桌上的書信,若是蔣幹因此起疑呢?或者說蔣幹有節約的習慣,睡覺前就隨手關了燈呢?

    從這一句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蔣幹如何睡得著?伏枕聽時可以知道,周瑜先躺在床上了,蔣幹可能在拍他的背,助他嘔吐。然後是後面的伏枕,證明蔣幹也躺在床上了。也就是說蔣幹睡覺前不關燈嗎?也活該他睡不著。

    漏洞三:蔣幹假裝睡覺這一段,周瑜難道不怕被蔣幹識破計謀?

    幹伏於床上,將近四更,只聽得有人入帳喚曰:“都督醒否?”周瑜夢中做忽覺之狀,故問那人曰:“床上睡著何人?”答曰:“都督請子翼同寢,何故忘卻?”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嘗飲醉;昨日醉後失事,不知可曾說甚言語?”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聲!”

    兵士入賬彙報,前後與周瑜一共說了6句話,而且從 瑜喝:“低聲!”可以看出,前面說話並沒有小聲說,雖說不至於扯著嗓子喊,至少也是平常音量吧。僅僅一句 都督醒否 ,大醉的周瑜都醒了,直到說完6句話,蔣幹也沒有醒,不亦怪哉?試問,同榻之人和別人說話,另一人不會被吵醒?

    這裡蔣幹的演技太拙劣了。

    周瑜知道蔣幹假裝睡覺,只想著蔣幹會中計,難道不怕蔣幹已識破計謀嗎?

    只能說這一段兵士與周瑜的對話是”蔣幹盜書“這一故事的敗筆,真的太假。

    其實這個“反間計”能成功的很重要因素就是蔣幹就一大傻子,周瑜的計謀雖高明,但實際操作起來漏洞很大。可是蔣幹要真是傻子,曹操會用他嗎?

    所以,最大的漏洞就是:蔣幹難道是傻子嗎?

  • 3 # 土皮心動

    群英會蔣幹中計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可是細讀這段情節,感覺蔣幹像個小丑,不斷被周瑜耍弄,內容也覺得很滑稽。

    曹軍和東吳水軍初次交戰就失利了,又被周瑜偷窺了水寨。曹操很生氣,和眾將商議該怎麼辦。這時蔣幹自告奮勇,要去對岸遊說周瑜歸降。這裡不禁要問,勸降敵軍統帥該是多麼機密的大事,能這麼明目張膽地商量嗎?不擔心曹軍裡有東吳間諜嗎?

    隨後蔣幹大白天出發,帶一小童,乘一小舟,直奔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相訪。”這是去勸降嗎?這簡直是去做客。

    作為一軍主帥,戰鬥剛剛結束,大戰隨時爆發,面對敵對陣營的人,雖說是自己昔日的同學,能不戒備嗎?至於喝得酩酊大醉嗎?蔣幹也承認周瑜是個精細之人,精細之人怎麼會把蔡瑁張允的降信放在桌案上,如果說周瑜與蔣幹這個有說客甚至間諜嫌疑的人同榻,是因為醉酒的原因,那麼周瑜手下的人呢,不認為這個人對東吳對主帥都很危險嗎?難道都喝醉了嗎?

    將干將信揣在懷裡,假裝睡覺,還聽到了周瑜和別人談到關於蔡瑁張允的機密話。蔣幹幾乎是曹操明著派來的,如果蔡瑁張允真的投降了周瑜,還敢這時派人來嗎?最後,蔣幹輕鬆地離開了周瑜大寨,周瑜的大寨是輕易進出的嗎?偷取機密檔案,偷聽機密內容,蔣幹都輕鬆地做到了,他難道不覺得這有點兒太順當了嗎?漏洞實在不少,可是蔣幹竟然沒有任何發現。

    蔣幹勸說周瑜投降,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只不過蔣幹是以私人名義暗中去拜訪的,後被周瑜嚴詞拒絕,回來後蔣幹告訴曹操,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打動的。於是曹操放棄了招降周瑜的念頭。歷史上的蔣幹是位名士,機敏有辨才,不像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傻呵呵的。

  • 4 # 使用者李森

    這個故事發生在赤壁大戰之中,周瑜為除掉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智鬥曹操說客蔣幹的趣事。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盜書。這一回詳細的描述了,周瑜用計的絕妙與蔣幹中計的愚笨。

    蔣幹何許人也?蔣幹字子翼,九江人氏,是當時有名的辯論家,嘴碼歷害,江東一帶沒有人能辯過他。為曹操所賞識,成為曹操幕僚。這次主動向曹操提出去勸降周瑜,而且把握十足。

    蔣幹憑什麼底氣,敢在曹操面前自告奮勇去說降周瑜?蔣幹對周瑜非常熟悉,他倆是發友加同學,小時候周瑜在蔣幹面前是乖乖孩,很聽蔣幹的話。所以才敢對曹操打包票:“丞相放心,幹到江左,必要成功。”

    就這樣一個人物,實際是很難受騙的。在蔣幹從見到周瑜和離開的整個過程中,給人印象蔣幹就是一個任周瑜擺佈的玩偶。

    周瑜自認得意的妙計,實則漏洞百出。其一,明知蔣幹是明來拜訪,實則是來刺探軍情。使用反間計是最好時機。周瑜裝醉拉蔣幹在臥室共寢時,故意把蔡瑁張允來的密信明放在案上,這種作法是極不合常理的,這種高度機密的檔案只能主帥周瑜一人知道,看過後也立即消毀了,是不可能留存的。更不可能與其它檔案一起混放在桌子上。

    所以稍有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如果蔣幹再聰明一點,就能立碼識破了。

    其二,蔣幹盜了信,於五更天便怱怱不遲而別,到了轅門口守門士兵只是問了;先生哪裡去?蔣幹只說怕誤都督事,權且告別。軍士並不阻攔。這段戲演的過於假了,正常人都不會相信,軍營重地怎麼可能隨便出入的。如果蔣幹突然醒悟,周瑜一番苦心豈不全都白廢。

    所以蔣幹盜書得手促成了雙方的成功,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蔣幹以特有的呆傻行為,才掩蓋了周瑜計策的漏洞,成為了一個笑談。

  • 5 # 史研

    很多人認為周瑜是非常聰明的,在三國中能夠與他相提並論的就只有諸葛亮一人,但是他這種聰明往往是假聰明,也是有點瞎貓碰到死耗子,不然以他的能力在三國演義這麼描寫下,他能有什麼厲害之處呢?

    周瑜瞎貓碰死耗子,那就是給蔣幹一種有可能甚至是不可能的一種局面,蔣幹把周瑜的各方面都記在了心底,把他講述給多疑的曹操,曹操可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最終是造成了蔣幹中機了,曹操中計了,所以周瑜才能夠成功。

    而最重要的是蔣幹在周瑜的帳子裡面聽到周瑜和手下人竊竊私語,講的不是很明白,所以蔣幹是有所懷疑的。

    當週瑜在和手底下談論大事的時候,蔣幹就已經來到了這個時候,周瑜開始哈哈大笑,因為他上鉤的魚餌的料子已經來了,只要把這個處理好,曹操自然是會上當的。首先終於自己收拾了一番,並且讓所有人穿戴好衣服,將軍要穿戴鎧甲,文官要穿華麗的衣服,把事情搞得非常的隆重,甚至還要做凱旋之樂,一起去和蔣幹喝酒。

    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劍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劍作監酒:今日宴飲,但敘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

    周瑜所做的這一件事情,就是為了能夠讓蔣幹放鬆下來,只有這樣子才能夠一步又一步的讓蔣幹上當。隨後還讓蔣幹看一下自己的軍中士兵有多麼雄壯,糧草多麼充足,看起來是像炫耀一樣,周瑜喝醉了,可是實際上就是為了能夠讓蔣幹上鉤。

    同時也誇獎自己是多麼的厲害,為的就是能夠借蔣幹的眼睛,讓曹操能夠看到江東有如此多麼厲害的英雄,曹操想要吞滅江東是不可能的。

    然後周瑜假裝喝醉了,躺在床上和蔣幹一起睡覺,並且是嘔吐了一番,讓蔣幹是真正的相信,到了二更10分,蔣幹以為周瑜已經是睡著了,呼嚕打的震天響,他突然的起身慢慢的走到了書檯,看到上面有一封信,上面寫著張允蔡瑁投降了。

    而在這個時候,周瑜卻突然翻身了,好像要醒來,蔣幹立刻就把燈滅掉,然後假裝睡覺,周瑜卻在嘴裡像是說著酒話一樣,要讓幾天之後能夠看到曹操的人頭,蔣幹聽到這一句話,自然是以為酒後吐真言。

    然後再來最重要的一幕,那就是在四更天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到了周瑜的房間,然後把周瑜給叫醒,在裡面講著關於張允蔡瑁投降的事情,但是聽的不是很仔細,為的就是讓蔣幹真正的相信他們,真正的在隱瞞他。

    而在第2天,蔣幹就立刻跑到了曹操面前,把這件事告訴了曹操,當時曹操就立刻殺死了張允蔡瑁二人,然後殺完之後突然反應過來,這只是一個離心計而已。

    在這裡面有很多的漏洞,第1個就是蔣幹這一切來得太順利了,第2個漏洞就是周瑜喝酒是很難醉的,古代的酒是非常低的,第3個漏洞那就是,蔣幹那個回去也太順利了。

    蔣幹來到這裡周瑜就是簡單的刺探了一下,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就算是一個真正的傻子也知道,周瑜肯定是對蔣幹不放心的,從前是兄弟,現在是敵人,哪有這麼好的招待,完全都是在利用下來。

    更別提是把所有東西都給蔣幹看,這完全不符合一個主將的心思,越容易做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危險的。

    其次,古代的酒是不容易醉的,就算你喝幾大桶也就是像喝啤酒一樣,怎麼可能喝得頭暈,還嘴裡說著胡話,這個是到了近幾百年才會有高濃度酒精。

    而且說的都是,讓蔣幹一定要豎起耳朵才能夠聽到的東西。

    最後展開想要立刻走,這個難道不是讓所有人都應該懷疑的事情嗎?來的這麼容易想走也這麼容易,事出有因必有鬼。

    這個就是最大的漏洞,但是這一曹操為什麼沒想出來呢?這可就是三國演義這種最妙之處。

  • 6 # 明智居士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合,要說是蔣幹中計,不如說是曹操中計。

    周瑜施以種種手段就是忽悠老同學蔣幹,進而透過蔣幹忽悠曹操,所有手段的最終目標都是指向曹操。離間曹操與蔡瑁、張允之間脆弱的信任關係,借曹之刀殺蔡張之人頭,除去江東水軍水面上唯一威脅,把水面戰爭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但是,周瑜的這個離間計兼借刀殺人計漏洞很多。我覺得但凡曹操能冷靜思索一柱香時間,就決不會上當!

    漏洞一,殺人動機。偽造書信說中蔡瑁、張允欲斬殺曹操。那麼,按現代司法部門判斷案件的方式,蔡瑁張允殺人動機何在?蔡張二人人品再怎麼低劣不堪,也沒理由棄曹操這條粗大腿不抱,而去抱周瑜那個細腿小胳膊。而且曹操軍這邊怎麼看都是大機率戰爭勝利方,而投靠周瑜,別說榮華富貴,自己人頭尚且有落地的風險。因此,漏洞一,殺人動機不成立!

    漏洞二,證據。依據一張從敵對方得來的書信,從而推斷指控蔡瑁張允二人反叛證據不足!由於立場問題,任何從敵對方面獲取的證據是不會客觀公正的,不據有可信度!

    漏洞三,雖然,周瑜品性如何不知道,但周瑜作為大都督,吳國三軍統率,也許做不到心細如髮,也不至於不知輕重,把絕密檔案書信隨手放置,視軍國大事,生死存亡如兒戲!也就是說,這份書信的獲取不具有合理性!

  • 7 # 墮落紅塵的菩提

    有人說《三國演義》中周瑜只是小聰明,孔明才是大智慧,這話不無道理。

    群英會將幹中計,可以說是周瑜的得意之作,之所以成功,很多因素其實歸功於周瑜的幸運。

    首先此計為反間計,離間曹操與水寫二都督蔡瑁、張允二人的關糸。周瑜一生春風得意,很少遇挫,所以自信到自大而不自知。遇到將幹可以說是幸運之一,將幹這人,志大才疏,是曹營有名的說客,口才比較出眾,他與周瑜是發小同學,以為了解周瑜,手到擒來,這種盲目自信導致他上當。

    周瑜先給他打關係牌,盛宴款待,酒足飯飽後同床而眠,中途假裝醉吐,口中透露軍情,還把蔡張二人的"書信″明放在桌上,也只有傻傻的將幹才會不疑,所謂自大必少智,正是這樣,換作別人,豈能輕易上當。

    第二個,軍營重地,將幹攜書連夜出營,守衛卻只是問問就放行,周瑜營中軍紀也太鬆了點,周瑜素以治軍嚴謹著稱,也是將幹立功心切,才會疏忽這諸多疑點。

    最重要的,是碰上了曹操,曹操世稱奸雄,也是個人物,有雄才大略,但他性恪中也有致命缺點,比如多疑和量小不容人。當時情景,曹軍水軍是東吳大敵,蔡張二人舉足輕重,曹操如果寬宏大量,用人不疑,怎麼能輕易中了周瑜離間計,憑將幹一面之詞和偽造的書信就將二人斬首?作臨戰斬將、自斷手足的事情,曹操為人,用人疑人,才會讓周瑜得逞,導致曹軍大敗。

    可見,雖然周瑜之計有諸多漏洞,只是他實在太幸運,所以才成功,所謂天佑,大概就是這樣。

  • 8 # 無心看世界

    周瑜的最大漏洞就是演的太真實了。

    周瑜與曹操處於相持狀態的時候,蔣幹主動提出去勸降,理由是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曹操問他需要什麼準備嗎?蔣幹說什麼都不需要準備。

    蔣幹到了周瑜這裡,周瑜大笑說客至矣。不過他裝作認為蔣幹不是,然後讓蔣幹相信周瑜對其信任,最後引誘蔣幹看信,看到蔡瑁張允之信,使之覺得生疑,然後再用江東什麼來使,做實這件事情。

    整件事情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先是信任,然後請客,大醉,這一切都讓蔣幹認識到這一切都是真的。

    看似沒有漏洞,實則漏洞太大了。

    因為太過於真實。

    蔣幹是誰,歸屬於哪一個體系,周瑜不知嗎?蔣幹當然也清楚這種情況。

    周瑜與蔣幹互為敵對陣營,那麼關於軍事機密有沒有可能讓蔣幹得知呢?

    按常理不會,周瑜這一點也想到了。

    所以他裝作是無意漏出去的,讓蔣幹也相信是無意得到,正是無意得到才是真實的。

    但是再粗心的人,在兩軍大戰之時,會將這些機密信件放在營中,然後再與陌生人住在一起嗎?雖然這個人是曾經的同窗。

    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正因為站不住腳,所以這就是最大的漏洞,太反常,這種信任感實在太反常了。

  • 9 # 逗趣夢夢

    在《三國演義》中“群英會蔣幹中計”這個情節中,周瑜使用的反間計其實幾乎是沒有漏洞的,但若硬要說一個漏洞的話,那就是周瑜的反間計只能針對多疑的人。若是這個計謀落到劉備身上,那麼劉備大機率是不會上當的。

    當時曹操派使者去東吳送挑戰信,周瑜收到信以後便直接斬殺了使者,還將挑戰信撕毀了,周瑜此舉就是在跟曹操叫板的意思。而後曹操又在與周瑜的第一次交戰中失敗了,曹操便決定要派人去說服周瑜投降,而曹操手下的蔣幹便毛遂自薦了。此時的周瑜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周瑜對曹操依然充滿防備,經過周瑜多番打探得知,曹操手下的將領中,蔡瑁、張允這兩個人是東吳對抗曹魏的時候最難對付的人,所以周瑜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兩個人。

    後來周瑜得知自己的“老同學”蔣幹要來勸自己投降,所以便叫上東吳的大將們一起款待蔣幹。周瑜見了蔣幹以後便炫耀了自己在東吳的地位,而且還一直說東吳的君主對自己是多麼地信任,還希望蔣幹也能夠來到東吳與自己共事。周瑜這麼說就是為了讓蔣幹沒有機會勸自己投降,而後周瑜又假裝喝得爛醉,讓蔣幹悄悄看到了那封偽造的信,信中的大概內容便是蔡瑁、張允要投降的事情,蔣幹立刻便將這個情報告訴了曹操,而曹操則是不分青紅皂白便斬殺了蔡瑁、張允二人。

    其實周瑜這個反間計也就能對付曹操這種疑心深重的人,當時蔡瑁、張允在曹魏中的重要性連周瑜都知道,曹操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曹操依然秉持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殺了蔡瑁、張允,若是劉備被周瑜這樣反間的話,周瑜的計策多半是失敗告終,所以說反間計唯一的漏洞就是侷限性太強。

  • 10 # 大海泛舟客

    我們常說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人,發生該發生的事!這,就對了。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你現在來分析當時的情況,當然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但,那又怎樣?不過是純屬的“站著說話不腰疼”!雞蛋裡面挑骨頭!你,比周瑜周都督還能?!

    呵呵!不多說了,再說下去就會進入一個論辯的死衚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吾,安之吾不知魚之樂?”

    於是,無窮盡也!……

  • 11 # 蔣新國

    “群英會蔣幹中計”是《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情節,也是周瑜最完美的用計傑作。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若吹毛求疵,非要挑一下週瑜的疏漏,那這出反間計最大的漏洞當屬“降書”了。

    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內,但得其便,即將曹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幸勿見疑。先此敬覆……

    這份“降書”一看就有明顯的偽造痕跡。

    首先,蔡瑁張允棄曹投吳沒有理論依據。

    赤壁大戰前,曹操兵精將足,實力雄厚,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標榜“正牌軍”,所向披靡。而東吳不過是偏居一隅的地方軍閥,國力不抵曹操的十分之一。

    當初劉表死後,蔡瑁張允掌控荊州軍權,脅迫劉琮歸順曹操而不是投奔東吳。這足以說明,蔡瑁張允壓根就沒把東吳當回事。

    現在三江口對陣,曹軍號稱百萬之眾,東吳只有幾萬人馬。實力懸殊,連東吳內部都嚇得紛紛提出降曹,這種情況下,蔡瑁張允又怎麼會選擇棄曹投吳?

    其次,“降書”言過其實,欲蓋彌彰。

    “但得其便,即將曹賊之首,獻於麾下。”

    在三國將領中,論武功蔡瑁張允充其量也就三四流水平。加上曹操多疑,一直暗中牽制投降來的“荊州兵團”,約束著蔡張的實際指揮權。以致二人名為水師都督,但確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這樣的個人能力,這樣的生存環境,竟然把曹操首級視為探囊取物,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最後,假使弄巧成拙真有降書送來,這種機密檔案又怎麼會亂放桌上?

    作為三軍統帥,事關成敗的機密檔案周瑜必定嚴格保管。莫說蔣幹這種敵方“特工”,就是吳軍內部人員恐怕也鮮有機會接觸。

    蔡瑁張允的降書直接與“取曹賊首級”攸關,大戰迫在眉睫,對東吳來說這是何等重要的軍事情報。難道周瑜就當作朋友來信,讀完隨手一扔嗎?

    顯然不靠譜。

    蔣幹盜書時,能想到“周瑜精明,天亮找不到書信必然生疑”,偏偏就想不到這樣的絕密檔案怎麼可能亂放在桌子上……

    當事者迷,旁觀者清。

    漏洞沒有被察覺,蔣幹中計,曹操上當。究其原因,蔣幹是立功心切,被私慾衝昏頭腦。曹操則是半推半就,借刀殺人斬除後患。

    也許,周瑜是看明白了這些才用此一計……

  • 12 # 秀雲涵天

    群英會蔣幹中計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也是所有精彩片段中漏洞最多的片段之一,不信請往下翻!(一)欲蓋彌彰,越描越黑

    一般人說瞎話,往往是越描越黑。可週郎不是一般人啊!卻一而再,再而三,犯普通人的低階錯誤,這不是漏洞又能是啥?

    請看周郎的神操作,時人活動範圍那麼小,名士豪傑那麼少,誰在哪裡跟誰打工,這都是一般般的情報,偏偏有“曲有誤周郎顧”之精細的周郎不知道,不光不知道,而且鄭重其事地告訴一眾弟兄們,原話是“此吾同窗契友也。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 。公等勿疑。”即我同學蔣某人,他不是曹軍的間諜,哥幾個可得相信我啊!眾將官也都弱智地不持爭議:嘿嘿!老闆,我們都信!嘿嘿!

    沒完,還有。“周瑜夢中做忽覺之狀,故問那人曰:‘床上睡著何人?’”“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聲’”

    都快描爛了!

    (二)反常接待

    軍務繁忙,軍情緊急。

    這哪是同學聊天的時候,等打完仗,我把咱那一屆的同學都請了,我做東,好好玩玩。你既然來了,我叫人安排好接待,實在不能陪你!

    周郎偏不這樣,告訴眾將官,把手裡的活都給老子停下,都跟俺迎接俺老同學去 ,這規格也太那個了。不僅如此,更有騷操作:今天晚上都別回去吃了,給俺陪客!

    還沒到高潮,“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是不是自從劉秀和嚴光抵足同榻之後,漢魏時期就流行這麼接待同學了,我個人覺得證據真的不足!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三)腦殘不辭而別

    五更就走,不辭而別!

    走是正常的,走的時間真不正常,不合邏輯!

    軍事重地,晚上出入是要口令的。既無人送,也無手諭,來去自由,都腦殘了吧!

    最終想明白了,周郎,蔣幹,所有讀者,都被那個姓羅的人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梅小樹什麼時候用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