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惶誠恐的孩她娘
-
2 # 千里老師
素質教育就更應該焦慮了,教育本身就父母和老師一起的事情,越是素質教育就對孩子,老師,家長高要求。應試教育只要學習好就行了,老師水平看不出。家境不好的家長也不需要焦慮,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現在素質教育了,反而更麻煩。成績不好,絕對應該焦慮。成績好了,還會覺得少了什麼,繼續焦慮。
說起來,我現在也不知道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怎樣的,我該怎麼辦?
潘石屹都要學程式設計了,素質教育是不是也要學這個?越來越沒有答案了!
-
3 # 草木青Evergreen
素質教育是趨勢,但是目前中國基礎教育仍然是走在通往素質教育的大道上,沒有看到終點的曙光,自然就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家長當然會焦慮。
第一. 政策年年在改革,年年提出新觀念,實行新方法,可是改革太快,隊伍還不能全體跟上。比方說,小升初公民同招,民辦免試,提倡就近入學。民辦沒有面試了,等於把普通娃靠自己成績進名校的路也給斷了。家長們怕孩子就近就入了“菜中”,誰願意這麼早就因為進了不好的學校而斷送了孩子的前程?那麼家長自然是明的暗的只有一個信念,送孩子進好學校。暗的我們不討論,就說明的,最直接的就是買學區房,現在小學,初中都好的雙學區房更是成了香餑餑。買房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再牽涉到還要保證入好學校,如此費錢,費精力的事情能不讓家長焦慮嗎?
第二. 素質教育主張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一個不能缺,中考今後還要把美術納入進來。這樣一來孩子不單要學好主課,連各種興趣課也要在課外學,外面各種輔導班這下就更開心了。真是苦了孩子和家長們,時間、精力、金錢全都搭進去了。看似均衡發展,實則各種證書,考試走的還是應試教育那套。
第三. 遠的不說,小升初家長擇校時依然以初中的中考分數排名,以及畢業生中進入重點高中的比例作為唯一衡量學校好壞的標準。而各個初中為了展現這方面的實力,又集全校最優秀的師資只負責一、兩個好班的學生,以少數尖子生去拼重點高中的高錄取率,從而提高本校的聲譽。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用成績在說話。學校週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不停,不但排名還張榜公佈名次,如此的現狀家長怎麼可能不焦慮。
素質教育是美好的願景,但要想真正實現,不是靠幾條政策就能輕鬆實現的。不但要改變教學方式,更要改革考核錄取的方式,在一考定終身的存在下,想完全實行素質教育是非常有難度的。
只有選拔制度變得更靈活、更公正,教育才能隨之改變,不然一切都是美好的夢而已。家長就永遠焦慮,愁完小學愁初中,愁完高中愁大學,沒完沒了
-
4 # 奇文另解
不顧現實談教育都是空中樓閣。
其一,在普通人的眼中看教育,和在執政黨眼中看教育是不一樣的!教育不管它什麼形式,在中國就是一個機會公平的象徵!注意是上升通道的機會公平,你以為就是考場試那麼簡單的嗎?!你要保證全社會孩子都有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競爭優質的上升通道,你的標準就要根據最普通的孩子情況去定,要給出一個競爭標準,這個標準要儘可能地排除錢與權的直接干擾。這是應試教育為什麼屹立不倒的社會責任!
其二,目前教育的大形勢是人們的需求日漸多元化,國家的改革也在慢慢推進,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民間資本對教育的滲透力度也空前高漲!這個時候,如果國家不有力管控,就會很容易造成教育的功能失衡!如果改革力度大,都去搞素質,必然會在評價標準上留下漏洞,同時也給投機者帶來“風口”,你想想到時候是誰最慘!
其三,素質教育不等同於好玩,輕鬆!很多辱罵教育本身的人,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就是僅僅是吃不下苦而已!素質教育要使人全面發展,注意是全面發展,不是全面放鬆!很多人看了不少微信文章,被一些教育行業從業者洗腦了,告訴你吧,看歸看,幹歸幹,好好讀書沒有錯!稍微有點哲學常識就明白,事物總是朝複雜方向演化,素質教育是比較複雜的階段產物,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起的,只有珍惜好現在的教育機會才是硬道理!
最後說說焦慮問題,大多數家長不過焦慮兩個東西。一個是錢,一個是成績。可以肯定的是教育會越來越花錢,素質教育更甚!至於成績,只能說從群體上看,確實花錢的有正向提高作用,但是這不完全適用於個體!所以家長們還是踏踏實實的做好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處理好家庭關係,其他外在的都不是焦慮就能起作用的。
-
5 # 貓十一的教育日記
“素質教育”是中國特有的說法;是基於原有“應試教育”而提出的。素質教育更多的只能說是一種教育理念或者倡導的教育方向,但這麼多年實際執行情況並沒有真的落實一下來,依然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大的教育環境依然是應試教育的環境,既然還在應試環境一下,那原有的競爭、排名、考試等等因素是沒有改變的,甚至更激烈,家長們自然還是要焦慮的。在目前中國大的教育環境下,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也無法在短時間有什麼大的改變。而素質教育這一理念的落實只能以家庭教育為主的教育環境才能有所落實,是不大可能指望學校的,因為整個學校所有的的相關“KPI指標”都與升學、考試、成績有關,“素質教育”是沒有指標就會出現可做可不做的情況,或者像學校裡的公開課一樣,更多是表面工作。我們再從焦慮的人群做一下分析,焦慮最多的是兩類人群,那就是普通工薪大眾的焦慮和中產家庭的焦慮。普通工薪大眾的焦慮偏弱,因為他們無論從思想層面還是行動層面還是和體制內相符的,自己也知道中高考的重要性,也以此為目標去準備。因此成績的好壞都牽動著家長們焦慮的這根弦。中產的焦慮在於知道單純的拼成績的侷限性和不足,渴望孩子全方面發展,願意在素質教育上下功夫,但所有的安排又會與體制內的教育大方向有些或多或少的衝突,很取捨,所以比較焦慮。
-
6 # 數學邵老師
高考沒有分素質教育,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要透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家長肯定擔心。只有從根上解決了,才能解除家長顧慮。
-
7 # 高中數學景老師999
都素質教育了,為什麼有的家長還是那麼焦慮?是誰在故意製造焦慮?
這個問題呢,其實確實有很多家長很焦慮,但是不是在故意製造焦慮。
1、雖然國家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但是在一段時間沒高考和中考可能都是一種主要的升學的方式,考試選拔學生最公平,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在2020年全面取消中考直升生,以前有些學校有些學生是可以不用考試直接上高中的,當然這部分學生都是品學兼優的,但是考試是一場定勝負,考的好或者壞都不確定,看臨場發揮的好壞。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試還是升學主要方式,家長肯會焦慮。尤其是今年疫情初三,高三開學很晚,很多家裡有初三,高三的家長可能愁的整晚睡不著覺。
2、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除了中考高考,其他正常上學不需要考試的,國家也屢次發文禁止考試,但是中國的教育資源是不太夠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教育資源配套卻沒有跟上,以深圳為例,深圳每年有一半以上學生無法上高中,而只能去上職業學校。而隨著二胎的放開,深圳小學生的學位也不足,因此家長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人刻意製造焦慮。
因此家長的焦慮是與中國教育的基本情況相適應,是自然和自發的,沒有刻意製造。
-
8 # 前哨觀察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但這並沒有降低升學考試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沒有減輕未來就業壓力,更沒有降低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度,所以並不是素質教育了,家長就不焦慮了。
家長焦慮的原因從主觀上來說有三個方面:
一是家長比以前更關注孩子,從八九十年代的獨生子女開始,家長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孩子,主要是聚焦在孩子的學習上,關注的多就會更多的發現問題,看到不足,這增加了父母的焦慮。
三是對孩子要求越來越高。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做為平凡的人,而是要求他們超凡脫俗,可是現實總是不能如願,焦慮也就此越來越多了。
客觀原因,這裡面就有題主問的問題的答案
一是補習機構在給家長制造焦慮。試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不再擔心,而是能佛系待之,那還有幾個家長願意掏大筆的銀子讓孩子上課外班啊!如果你是家長,你去參加一次課外輔導機構的說明會、家長會你就會真切的感受到“輕輕鬆鬆開會來,壓力山大回家去”。
二是學校在給家長制造焦慮。學校為了讓家長配合學校工作、督促孩子學習,那也要給家長制造一點壓力。其中最好的壓力製造方法就是考試排名,單科排名、綜合排名,班內排名、年級排名,看到這一串串數字家長血壓能不高嗎?
三是升學考試在給家長制造焦慮。現在上小學都要考試,小升初雖然已是搖號了,但中考能上高中的比例卻逐年下降,縱觀2012年-2019近八年的中考錄取資料,2019年西安中考錄取比例降到了60.6%,為近八年最低。據說最終目標是5:5,就是隻有一半的孩子能上高中。高中再考大學,高考錄取率雖然逐年升高,但985、211的錄取率依然很低。孩子上學一路考考考,家長能不焦慮嗎?!
四是未來就業壓力給家長制造焦慮。現在人工智慧越來越好地完成簡單重複性勞動,也就是說在父母那一代,學習不好,還能輕鬆的找到一些體力活可以養家餬口,將來呢,那些體力活都讓機器幹了,沒有經過良好教育,沒有掌握高階知識,不具備創造力的人找工作怕是越來越難了。這樣的壓力,能不讓家長焦慮嗎?!
讓家長焦慮的因素越來越多,但家長也要正確對待,不能把焦慮直接傳導給孩子。
-
9 # 萌叔文苑
這位朋友你好,在這裡,我要對你的提問做一下解釋。首先,素質教育和家長焦慮並非對立關係;其次沒有任何人在故意製造焦慮,如果硬要追究責任的話,那就是社會現實。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而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卻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概念,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家長所焦慮的無非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人就認為是應試教育的弊端。其實,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培養相關,而能力培養恰恰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家長所焦慮的和素質教育並不發生衝突,只不過家長考慮涉及的面兒比素質教育要窄一些。
另外,家長之所以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將來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而造成這種焦慮的根本原因有二。
其一,無論是高考,還是大學畢業之後的就業,都是要透過考試這種形式來選拔人才的。哪個大學哪個單位,當然都是要錄取或者聘用成績好的人了。就目前來講,不僅是我們國家是這樣,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其二就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無論是高考錄取,還是用人單位選聘,其比例都不會很大,競爭強烈在所難免。
所以,家長的焦慮不是誰故意造成的,而是社會現實使然。
-
10 # 秋韻美說
二、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師資力量的不平衡,使得一線城市的學生能夠享受到國內最好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最好、素質最高的老師,以及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實驗室和實驗教具,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來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而國內一些小城市就沒有這些較高的資源了,學校教育資源落後,教師水平不如大城市高,因此家長焦慮,不得不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想縮短和大城市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習成績。
三、一些地區和學校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理解的不夠全面,沒有掌握兩點之間的本質區別,加之學校和老師引導不足,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而不是主動的去學習,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興趣,掌握的知識過於雜亂,很難出好的成績,因此家長焦慮,不得不給孩子花錢補課。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要全面發展的,但不是大眾理解的平均發展,一定把“智”育教育做為重點,因此需要各類學校深刻理解素質教育內涵,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正確引導學生,真正擔負起樹德育人,教書育人的責任。使學生健康成長,家長不再焦慮。
-
11 # 莎莎嘉嘉站起來
不知道題主素質教育結論從何得來。
現在無論是中考,高考,所有的升學選拔都是分數說了算,而平時的教學部署也是按照應試選拔而設定的。所以應試體系的核心從沒改變過。
所以,這個應試體系的核心從來沒變,那麼所謂的點滴改革也就是平息一下表層民憤,豐富一下應試教育的內容而已,應試這個實質和核心從來沒有變過。
1. 應試教育的特點
先說缺點,這個是大家長期抨擊,詬病不斷的。應試教育考核體系單一化,而且容易走入極端。也就是說,學生能力,教學成果,最後都是透過一張試卷呈現的。(當然英語會有口語考試,體育也涉及身體鍛鍊)。但是為什麼應試選拔缺點這麼多我們國家還實行了這麼多年呢?很簡單,這是最適合中國當下國情,最利於實際操作,又相對最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應試教育對於孩子的自律,勤奮等品質,以及學科的基本功確實能體現效果。
2 . 為什麼焦慮
明白了應試教育的核心就知道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實際上就是層層分流和選拔的考試,有選拔,就有淘汰,涉及到淘汰層面,自然就會產生焦慮情緒。何況現在我們整體的社會環境處於轉型時期,節奏快,人心本來就對未來沒太多把握,家長自然容易焦慮,再加上社會上一些教育機構的助推,這種焦慮就被放大了。然後現在資訊交流又非常便利,因此,彼此就把焦慮傳遞了。本來還心態比較穩,結果看到別的孩子報了那麼多班,提前學了那麼多,穩不起了。家長焦慮除了社會原因,也和自身心態有關,比如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的孩子,對學業表現期待過高等等。
綜上:應試教育的核心在我們社會從未改變過,在這個認識基礎上根據自己孩子情況,調整好家長自己好心態,接受現實的基礎上積極應對。
-
12 # 中小學數物化重難點
首先我們看一下家長為什麼要焦慮呢?
社會進步越來越快,什麼大資料,什麼人工智慧,將取代工廠勞動力。在將來的社會需要苦力勞力的地方會非常少,都將需要腦力勞動者,中國16億人口,競爭力巨大,所以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就擔心孩子的能力,而最直接體現能力的是學習,學習好就能有出息,因為中國國情下的社會也是這麼認為的,就拿找工作來說,學歷高的人,工資待遇好,而且工作環境好,領導也比較重視。所以從小家長就擔心孩子的學習不好,然後又想盡辦法為孩子多鋪幾條路,就又有了興趣班,比如畫畫班、舞蹈班、跆拳道班、音樂班等等。
但是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的,所以家長與孩子屬於對立面,總在鬥智鬥勇,家長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舉主動學習,想讓孩子的學習有進步,報輔導班報線上課程要考慮哪裡的效果好?哪裡孩子喜歡?哪個線上課程孩子願意學?怎麼去說服孩子學說服了孩子?說服了孩子之後,孩子又各種不認真不聽講,家長又想各種各樣的對策,總之家長總處於焦慮之中。
素質教育,小學生初中依然看分數,初升高,想要考好的學校依然要分數,就更別談大學了,學歷畢業證是幼兒園到高中學習能力的一種認可與肯定,而學歷證,也是找一份好工作,過一個好生活的捷徑,所以家長操心啦,焦慮呀!
再說說是誰在故意製造焦慮。
在中國的大的國情下,華人民有快16億人了,那麼這麼多人我們要怎樣才能選拔人才?優勝劣汰肯定是從小學就要開始,這不是誰在故意製造焦慮,這個社會就是要這樣發展,你不焦慮別人就就走在你的前面。
-
13 # 朝宇
從家長來說,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家長便有了一個期望。這個你可以理解為玩遊戲又重新申請了一個賬號,前面那個賬號沒玩好,這個賬號說什麼也要避免上一次的失誤,但是機會只有一次。
所以當父母的有時候對孩子說的話,給予的要求,甚至是替孩子做的決定,都能折射到父母年輕時候的成長經歷。父母往往偏執的要求某件事的時候,那他會認為這是他年輕時候的失誤,他認為他的孩子需要按照這樣做是對的。當孩子固執己見,偏離預期的時候,父母自然就會焦慮。
父母的焦慮,是家庭成員互動的結果,焦慮不可避免,關鍵其實在於父母觀念的改變。現代社會,首先是父母認為孩子的成功是什麼樣的,是榮譽,是名氣,還是金錢,還是平淡安穩的生活。
其次,你是否在乎以及發現你孩子的興趣,並願意接受和開發它。因為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心裡感受,有他的想法,強擼是真有可能灰飛煙滅的。
其實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好,這是最基本的初衷。但是父母也要知道現在社會,除了學知識,做學問,連打遊戲都能有發展,更別說其它行業了。
但一個18歲的孩子,在各個方面中規中矩,然後有一方面出類拔萃,我覺得,最後父母就不太會有焦慮
-
14 # 一新家庭教育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現代人焦慮的根源。簡單分享幾個方面:
一.社會風氣
在一個分人上人與人下人的社會,大家都想往上爬,都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要麼你踩在別人肩膀上,要麼別人踩你肩膀上。
二.見不得別人好
最經典的理論就是螃蟹定律,釣過螃蟹的人都知道,框裡只有一隻螃蟹,是要蓋上蓋子。有兩隻以上就不需要蓋了,其中一隻螃蟹往上爬,其他螃蟹就會伸出爪子把它拉下來。螃蟹的心理:如果我不開心,你也別想開心。其實人也是一樣,大多數人痛苦,並不是自己平庸而痛苦,而是身邊人比自己成功而痛苦。
三.商業的本質是販賣情緒
營銷策劃調動情緒,銷售達成是緩解和釋放情緒。比如,腦白金兩個老人奔來奔去,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腦白金本質上是調動內疚,因為子女平時都很忙,父母天天在電視上看到腦白金的廣告,就對症下藥吧。世界上的生意都跟情緒有關,情緒天天被調動,能不焦慮嗎?
四.碎片化時間被掏空
資訊流開發者阿薩說:你的手機螢幕背後,有成千上萬名工程師,正試圖使軟體最大限度讓你上癮。回頭看抖音,局裡局外玩的全是人性。當我們的孤獨感得到有效的安撫,當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得到充分的消遣,平臺透過演算法標籤記錄你的愛好,你越喜歡什麼,越瘋狂給你推薦,無限迎合你內心深處的癖好,讓你無限沉溺,掏空你的時間,當精神鴉片脫離後,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
去年網上有一部傳銷騙局紀錄片,傳銷頭目說:你知道傳銷最可怕的是什麼嗎?傳銷最可怕的是給人希望。終其原因,大多數人是活在希望裡,而不是活在真相里,更不是現實裡,因為現實與真相往往太殘酷。對我們普通大眾,迴歸價值,學習成長的路,是終身不能停止的路,是緩解焦慮最近的路。
-
15 # 新孩子
人沒變,還是家長,60 70後是逼著上輔導班,現在這批80後的家長都在讓孩子學這個興趣那個興趣,說是學著玩的,學著學著就考級,考著考著就努力學,然後報四五個興趣班,每個都要孩子學的好,很多家長都是說報班就讓孩子玩玩,可有幾個做的到,畢竟花了錢,希望孩子學好,但是家長還是要回歸報班的初心,如果是單純興趣就不要逼的太緊,真的要考級,就跟孩子多溝通。
不過這是普遍的家長心態,都有望子成龍的心。培養孩子最重要的點還是自信,獨立,智慧,勇敢,而這些不一定是考第一能來的,也不一定是興趣班就有的。要靠家長多挖掘跟孩子一起探索。
-
16 # 樂樂老師教語文
考試的制度不變
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中考高考還是一考定終身,所以文化成績依然很重要。孩子成績不好,家長質量很焦慮。
家長的攀比心理作怪家長往往喜歡攀比,比誰家的小孩成績好,看到別家小孩比自己小孩多考了兩分就心裡焦慮的不行,恨不得犧牲孩子所有的時間來學習趕超他人。
教育的大環境影響雖然要做素質教育,但考核一個學校,考核一個老師的業績,往往是拿學生的成績來做參考,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拿出成績,學校要求老師拿出成績,老師要求學生考好成績。因此明裡暗裡的給學生分出重點班給學生排名,看到這一系列的操作,家長能不焦慮嗎?
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現在社會高速發展,科技發達。很多的行業都在被時代淘汰,沒有學到真本事將來真的很難在社會中立足。原來的大學生是個寶,現在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很普遍。不認真學習,沒有真材實料,將來怎樣養家餬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認為家長的焦慮有來自於自身,也有來自於外界的壓力。
-
17 # 名師聊家教
什麼時候實現素質教育了?怎麼搞了幾十年教育,我竟然不知道?現在基礎教育都已素質教育了嗎?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教育十五發展鋼要》就提倡在基礎教育階段推行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明文規定要減輕學生負擔。二十年過去了,實現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了嗎?
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是3十2,考五門,語數外,理科考理化;文科考政史。提倡素質教育後,變成了:語數外十理綜(理化生),語數外十文綜(政史地),理綜文綜各300分,結果是高考考四堂,減少一堂,內容增加到六門。延續了十多年,現在高考考語數外,再自選三門,中學九科都是選的範圍,選科既增加了學生難度,又給學校開課增加了難度,有的省乾脆回到文綜理綜的老路。美其名曰改革,學生的負擔減輕沒有?這就是素質教育嗎?
中考上世紀九十年代,只考語數外理化五門,後來增加了體育。提倡全面發展,又增加了政治歷史生物。考試科目越增越多,學生負擔越來越重,現在又增加綜合考核素質分,有些專案,必須拼爹才能得到分。你說家長怎麼不焦慮?
上世紀九十年代,小升初,只考語數兩科,想到好學校,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分數不夠拿錢湊。今天小升初不考了,劃片招生,照說,家長該輕鬆了嗎?恰恰相反!好的初中和好的私立學校,不但高收費,變著法子考試。不但要考奧數,還要考特長。僅給錢讀書不行了,小學生每天放學,上補習,學奧數,習特長,家庭要有一個人,專門陪小孩到處去趕課。家長不但花錢,還弄得身心疲憊。不要聽學校口號喊得好聽,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搞一兩個活動,大勢宣傳,看我們素質教育多有特色!紮紮實實搞應試教育,誰都知道,教學質量是生命線,升學質量低了,家長不答應,主管部門不滿意,學校招生想招好點的苗子就難了。考試是指揮棒,每一個學校不可能給學生真正減負,讓學生快樂學習。
面對如此教育現狀,學生負擔越來越重,家長壓力越來越大,家長怎麼不焦慮?
-
18 # 絲雨潤春風
何為素質教育,就是對應應試教育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學生德、智、體、音、美綜合發展,綜合性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理念想法是好的,實行難度比較大,各個方面都發展導致每個方面都只是一個皮毛,學生什麼都沒有學好,反而增加了負擔。又由於應試機制的存在,使得兩種教育理念非常的擰巴,既要靠分數說話,又要綜合發展,學生負擔重,反而沒有什麼成效。
一、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碰撞。
中國應試教育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已經根深蒂固,一時半會很難改變,只要有中考、高考的存在,素質教育那就是一場空談。雖然現在小學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但是落到實處的有多少,要求公立幼兒園不要超綱學習,小學東西簡單化,但是想到以後面對以後的中、高考,家長又不得不想辦法給孩子補課學習,就怕到時候落下,無形中都增加了負擔,讓家長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尤為焦慮。到了初中之後,還是純應試教育,畢竟還有中考、高考的壓力,素質教育就靠邊站了,素質教育就顯得比較雞肋了。總之:一句話,中考、高考一天不改革,存在一天,素質教育就是空談。
二、素質教育減負越減越累。
素質教育的提倡以及實行,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以及學生的減負,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素質教育要全面發展,但是最終是什麼都涉獵了,但是都只是學了一點皮毛,什麼都沒有學到位。要求學校縮短上課時間,壓縮學習內容,東西越學越少,但是最終還是要分數說話,學校學不會只能在外面學。一是增加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學習比較累,二是增加了家長負擔,使得家長對未來充滿了未知,焦慮感自然而生。舉個例子:現在學校都有一個手工課,目的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是很多孩子都不會,最終都成了家長的作業,很多家長都這個叫苦不迭,工作一天了還得幫孩子弄這個弄那個,難免會心裡不舒服,長此以往,就有壓力,能不抱怨嗎,能不焦慮嗎?
三、中考、高考的焦慮。
素質教育最終也逃脫不了中考、高考,中、高考難度係數多大,大家都知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激烈。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嶄露頭角,但是卻有很多不確定性。當素質教育遇上中考、高考素質教育完全被碾壓出局,迴歸到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太多的不確定性,使得變數很多,諸多不確定性,增加了家長的焦慮不安感。
總結:雖然現在是素質教育,但是隻是雞肋的素質教育,變相的應試教育,沒有那麼樂觀,中考高考不改革,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實現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存在增加了家長們的焦慮感,尤其是中高考,讓家長更加焦慮。
-
19 # 使用者4501911883
什麼教育都是二八法則!人是生而不平等的,總會分為上中下等。焦慮有時候未嘗就是壞事,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
20 # 思路生活
素質教育是個偽命題。這些年來,堅持素質教育的都活得很苦逼,而大搞應試教育的則活得有滋有味。
家長焦慮的不是別的,反而是素質教育會大機率輸給應試教育帶來的不安。
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重視學生的道德、能力、個性、身體、心理、審美及勞動素質的培養。
簡單點說,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三觀”端正。
素質教育的缺點在於很難用標準化、數字化來評估,而且,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
近二十年的素質教育,基本以失敗告終從2001年開始,中小學校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主要是教育資源均衡化,減輕學生科業負擔,少留課外作業,學校開設音樂、書法、美術、體育等各種特色班和興趣班。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正是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受害者之一。他是高二重點班歷史老師,可謂知識淵博,口若懸河,對歷史事件常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上課幽默風趣,學生十分愛聽他的課,不要求死記硬背標準答案,課外作業少,不搞題海戰術,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學生們普遍對歷史興趣濃厚。
不過才推行一學期,期未考試學生歷史平均成績一踏糊塗,競然比應試教育的平行班整整低了二十多分。
家長群情激憤,要求撤換老師,還好校長出面,老師寫下保證,此事才得以平息。
現在素質教育的聲音越來越小,近二十年的素質教育改革基本以失敗告終。
優勢教育資源的稀缺、精英教育和教育的功利性,是應試教育存在根本原因下面是全國百強高中、初中及小學的分佈情況:
從中不難看出,目前中國基礎教育優秀資源主要集中於發達的地區、城市,而對於某個地區又集中於幾所有名的重點中小學。
中國家長曆來重視教育,對子女更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莫大希望,而考入名校無疑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家長崇尚的是讓孩子出類拔萃的精英教育,而不是素質教育。
高校畢業生的巨大就業壓力,無疑是應試教育的又一重要推手。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公司招聘掛出只要985/211名校畢業證生就是例證。
目前,高考完全以分論成敗,所以,決勝高考不僅是學校、也是學生的唯一目標,進重點中學,拼命刷題掙高分,意味著有更大機會進入清華、北大、985/211名校,意味著大學畢業後有更好的前景。
在這種背景下,誰還願意放下應試教育!學校推行素質教育才是讓學生和家長焦慮不安的原因,因為大刀根本無法與火槍比拼。
回覆列表
首先,一直以來“叢林法則”都是適用的。高中的名額就那些,很少看素質教育的成果。優質大學的分數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還是以高考分數為主。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最優秀的那個,孩子上個學,恨不得全家參與,怎麼能不焦慮?
我遇到許多父母,根本不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真是希望自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化課還得拔尖兒,所以孩子從小起就有各種的班,一二年級的孩子就時常把學渣學霸掛嘴邊,怎麼能不焦慮?
焦慮的原因不是一方造成的,作為家長,越是焦慮,越容易把情緒過度給孩子,反倒是越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跟著孩子一起正視問題,不盲從,也別天天跟著起鬨什麼快樂教育,那都是胡扯,教育本就是“枯燥”的事情,別被一些所謂的“專家”洗腦,從容的面對問題,自然也不會那麼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