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智風
-
2 # 秦右史
古今社會,技術不同,但是本質是類似的。現代科技的源頭,在哲學和理念上,都是傳統時代的延續。
古代的大資料,傳統帝國的戶籍保甲管理,就是社會治理的大資料。朝廷為了控制賦稅,建立百姓檔案,皇權以官僚體制完成社會控制。
物聯網,帝國漕運,驛站等物資流轉傳輸系統,就是一種古代的物聯網。互通有無,供應京師,就是依賴物資轉運系統完成的。
人工智慧,古代中國工商食官,很多手工職業都是世襲傳承的。這些能工巧匠的智慧結晶,就是一種原始的人工智慧。
雲計算,朝廷戶部那些帝國核算師,每天計算來自各省的資料,採集資訊,就是類似於一種系統整合和雲計算。
人類社會滾滾向前,技術不斷革新,分野越來越縮減。強大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生活模式不斷調整和完善。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就壯膽穿越到古代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秦朝”,讓我帶你大家遊覽一下大秦朝的高科技影子。
①、秦朝大資料在秦朝,商鞅變法時就已經有大資料意識了。商鞅提出:“不論男女,出生後都要列名戶籍,死後除名”。後來這個被完善成了戶籍大資料。大秦全國人口都被登記在冊。
②、秦朝物聯網在秦朝,經濟推行重農抑商。那對農具的管理就很重要。《秦律·廄苑律》中“借用官府的鐵製農具,因原器破舊而損壞,農民以文書上報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農具而不令賠償”。這是不是有點物聯網的影子。只是農具的聯網靠文書,人工上報。
③、秦朝人工智慧在秦朝,人工智慧就真的是“人工”智慧。看我們建造的萬里長城,全靠“人工”和“智慧”才能建成。以至於幾千年後,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世界奇觀。還有我們秦朝的“秦直道”,要不是有“人工”和“智慧”。怎麼能建設出這麼直的高速公路。
④、秦朝雲計算在秦朝,民間商人是不可以開採和販賣“鹽”和“鐵”的,全國的鹽鐵都由國家行政官僚經營。這是不是有點雲計算的影子,把“鹽鐵”基礎資源統一管理。全國共享資源,並統一經營分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