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哲學真理中國化
-
2 # 羅賓說歷史
諸葛亮自重新恢復蜀國的元氣,平定南中之亂後,就開始了北伐。先後六出祁山,最後病逝於五丈原,沒有實現復興漢室的願望,讓無數人深感惋惜。
諸葛亮用兵善於穩紮穩打,從不涉險。當初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認為實施起來未知數太多,風險很大,所以沒用這個計策。這也是考慮到蜀國的家底薄,實力弱的現實。這種戰略面對強大的魏國雖然不會有太大損失,但也很難對魏國有大的殺傷,不能取得重大勝利。
我們換一個角度考慮下,討伐實力遠強於蜀國的魏國,應該採取更加靈活多變的戰術,以少勝多,給敵人以最大程度的殺傷,透過1,2次類似的戰役,那局面會大為改觀。
劉備陣營裡,龐統是善於出奇謀的人才,我們在想如果是龐統帶領同樣想建立奇功的魏延去北伐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2種結果,一種是打敗魏軍,佔據整個關中地區,繼而看情況來取得最後的勝利。一種是損失慘重,蜀國自保都困難了。
魏延要是給龐統獻“子午谷奇謀”,龐統有可能會接受,但這風險就高了。首先魏延能不能按約定10天后到達長安城下?其次就算到了長安城下,夏侯懋就一定會棄城而逃嗎?要知道長安可是大城,防禦工事好,戰略物資儲備豐富,即使夏侯懋想跑,手下的人也會讓他堅守。一旦陷入相持不下的階段,魏國援軍增援過來,這時龐統率軍前來,有可能會被包圍,那損失就大了。
龐統帶魏延北伐最有可能成功的還是按照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路線,迅速攻下隴右5郡,如果出現暫且不能攻下,需要在街亭阻擋魏國援軍的情況,那龐統一定會派魏延前去,那街亭就不會很快丟失,這樣龐統有時間拿下全部5郡,奪得涼州地區,那魏國增援就沒意義了,如此蜀國的實力就得到了極大增長。
接著龐統可以繼續攻取雍州,逐步逼近長安,這種局面下,魏國內部也會發生混亂,接著約定好讓孫權從東邊出兵,夾攻魏國。這樣發展下去,蜀漢是有希望取得最後勝利的。
我覺得龐統帶著魏延北伐,取得最後勝利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不確定性太多,甚至要靠一些運氣,反而會因為冒險導致遇到大的損失。蜀國綜合實力最弱,遇到大的損失是很難緩過來的,所以諸葛亮的選擇是較為符合蜀國國情的。
-
3 # 93四個金
無論是誰帶兵北伐,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失敗,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在當時魏國的整體實力是最強的,這一點毫無疑問,蜀國實力居三國之末,根本沒有實力去挑戰魏國。儘管說現在有人認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如果遇上的是龐統,那麼一定會讓他去實現,可是打仗真的可以靠一兩個奇謀就取得成功嗎?這顯然不可能。戰爭歷來打的就是後勤,如果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那取勝將會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就算是龐統帶領魏延北伐,最後的結果也一樣是失敗,無任何勝利可能。
-
4 # 天晴愛睡覺
就算龐統帶魏延,蜀漢不會成功;原因是;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但是蜀漢沒得,充分證明了內部的問題;
第一,諸葛亮龐統搞不到一塊去
這龐統與諸葛亮並稱,然則又有不同,諸葛亮溫潤,龐統豪放;諸葛亮穩健,龐統猛烈;
諸葛亮偏於調和,龐統慣於壓制!兩個人互相不服,乃是內亂之源!
第二,諸葛亮為相做不到的是,龐統也難搞成
諸葛亮能和亂七八糟的人搞一塊,並使用他們;龐統卻只能使用和自己性格相同的人;所謂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你能團結多少人就有多大的力量;龐統不如諸葛亮能團結人;
第三,蜀漢國力太差,實在打不動
當時天下十三州,曹魏獨霸最肥最富的九州,東吳兩州,蜀漢兩州,蜀漢有秦嶺,東吳有長江,這樣聯合才勉強跟曹魏對抗,如果單打獨鬥沒有一合之將!後期蜀漢丟了荊州,只剩益州,人力物力都太窮困,曹魏車輪戰都能耗死你,之所以不這麼幹,是為了減少損失!如果蜀漢太激進,曹魏必定強行運功!
-
5 # 內蒙農夫
不一定成功,大魏在曹操時期已達鼎盛時期,文臣武將,謀士及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在政治上取得一定優勢,國力,軍事都比蜀漢強,看<<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一直都是曹操佔優勢,殺呂布,滅袁紹,徵劉表,如不是劉琪相救,劉備,諸葛恐怕要被老曹滅了,雖經赤壁之敗,然城池仍在,在吳蜀之中,實力最強,後曹操雖死,曹丕繼位,仍不失明主,稱帝后有司馬懿相輔,龐統就是率兵功之,大魏仍不會被滅之,曹䜭時,仍有司馬懿輔佐,這麼說吧,除非諸葛能用反間計滅了司馬一族,否則滅魏休想,冢虎(司馬懿的綽號)也不是泛泛之輩,看(三國演義)之人皆知,北伐魏國,連諸葛都沒成功,龐統也難呀。
-
6 # 江岸好呵
龐統和魏延兩人性格、軍事、文化價值取向比較“對路子”。
龐統號“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華與名聲之大。但龐統不象諸葛亮性格內斂,正好相反,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甚至還有些豪放之舉;但因長相醜陋,才未被孫權看重;後魯肅恐其為曹操所得之,推薦給劉備起初時,未得其信任,授予縣令之職而玩世不恭、不理政事,經張飛發現,被驚為”天人”,才逐漸被劉備提拔為“副軍師”,後隨劉備入蜀取益州,被射死在“落鳳坡”。
魏延則是長沙太守韓玄手下任大將,因關羽取長沙之時,韓玄懷疑黃忠是內奸,魏延為黃忠“打抱不平”,殺韓玄,與黃忠一起,投靠劉備後非常受重視,被任命為“漢中太守”長達十餘年,未曾有過“閃失”,深受劉備器重和喜愛,多次“提升進爵”。劉備去世以後,不受諸葛亮等人“待見”,與同事楊儀、姜維關係緊張,被諸葛亮遺言授意馬岱斬殺。
從以上兩人經歷來看,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一是兩人性格均為開朗、活潑,豪爽。龐統雖為知識分子,情緒放在言行舉止上,比較外露,並且能與張飛交流心得;特別是取益州之時,為劉備獻上、中、下三條計策,偏愛上策、勸劉備直接宴請劉璋殺之、直接得益州,而劉備認為上策太激、下策太緩而取中策,導致其身亡因素之一。一次劉備、龐統兩人因醉酒而“互損”,失了君臣之節,從中可以窺見其性格一、二。
魏延性格急躁、愛憎分明。比如上面說到看見黃忠受委屈,拔刀相助。還有與諸葛亮多次發生意見分歧,均直言相告。劉備大人大量,這個魏延沒有想到諸葛亮卻是不同了。
二是軍事上,兩人均愛“弄險”。一個取益州,力主劉備用上策;一個北伐主張“彎道超車”,使用輕騎部隊取陰平小路,直搗洛陽。
綜上所述,如果龐統與魏延合作,肯定是愉快的。但是兩人是否主張北伐,還是問號?如果兩人合作北伐,結果是兩個極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不成功、便成仁”。不會像諸葛亮“一生謹慎”,要死還死不了,要想生存下去不容易的格局。
-
7 # 阿柴歷史筆記
龐統有鳳雛之名,是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但是我們要知道,龐統從個人性格和人格魅力上並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以我之見,他若率隊北伐不見得能成功。
龐統生性傲嬌,以擁有極大的才華託大龐統啊,這個善於培養別人的名聲。做過周瑜的功曹,後來聽說劉備做了荊州牧,來投靠劉備。由此可見,龐統希望遇到一個明白事理的明君,以此為平臺,施展其才能。龐統做了縣官後,整日飲酒買醉,疏離政務。張飛見此情形,張口大罵,龐士元哪裡受得了這黑大漢的侮辱,一怒之下便要辭官出遊。劉備後知後覺面對老龐出走,送好馬於其,士元遂被感動,這點可以看出,龐統因為自己滿身抱負得不到施展才鬱郁悶酒。龐統心想:你若是挽留,我當然要留下了。龐統與諸葛亮品性差異過大龐統和諸葛亮兩個人看起來同為劉備效力,但是要知道同為軍師,同是輔助的他們難免爭風吃醋。兩個人其實也惺惺相惜,都因為劉備才有施展才能的平臺。龐統的計謀過於激進,不是那麼的在乎過程,龐統提出很多計策,劉備均以自己的仁義之心不擅採用。龐統的計策好用但是不是劉備可用之策,西川之戰不就說明了嗎,換句話說劉備可能有婦人之仁吧。諸葛亮穩重大度,對劉備很是忠心,雖不張揚但是很會揣摩劉備的想法,有些事會給劉備提醒。但是劉備還是很有想法的人,明知是錯的也會冒險一博。龐統對於諸葛亮來說可能是又愛又恨。龐統北伐不見得會取得很大成就龐統率魏延北伐的話,魏延雖說是一員猛將,但是並不是一流武將。僅有魏延的話,陣容並不齊全,魏延跟龐統的關係很微妙,相對諸葛亮是好一些,但是龐統用魏延不見得那麼順手了。龐統未必有諸葛亮那樣越挫越勇的心態,龐統高傲的性格是他帶兵打仗的一個缺點,龐統以謀術高明,但他並不是做主帥的料。就這一點來看,龐統分析戰略確實不俗,但要真正指揮的話不見得比諸葛亮突出。龐統內政很大可能沒有諸葛亮那麼優秀,諸葛亮擔任蜀國丞相期間,將內政安排的明明白白,諸葛亮殫精竭慮謀劃北伐數年,謹小慎微統一南蠻。諸葛亮以與東吳協調為主,龐統高傲不見得能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要知道諸葛亮在軍事造詣上不見得在龐統之下。龐統單率一員猛將是不可能振興漢室的,龐統可能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恆心。
-
8 # 小歷之映象趣歷史
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政權就已經丟了爭霸 天下的資格了。國與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決定性因素從來都不是人,而是拼國力,在國力相近的情況下才會凸顯人的重要性。國力碾壓的情況下,再好的統帥和將領也無濟於事。
首先從各華人口看,魏國有66萬戶,443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
從各種養的軍隊數量看,魏國約40萬,吳國23萬,蜀國10.2萬;
最後對比三國的人才,魏國佔有中原,一直是政治經濟中心,是人才匯聚之地,況且曹操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出色人物數量遠在吳蜀之上;蜀國偏安西南,本地可用人才很匱乏,不少還是從川外隨劉備過來的,而且本地人和外地人內耗非常嚴重,士氣並不高。
綜合來看,魏國最強大,吳蜀兩國聯合才能抗衡。蜀國自保還行,主動去攻打魏國白白消耗國力,反而會加速自身走向滅亡。
相關內容
- 諸葛亮、姜維都是頂級人才,為什麼沒有選擇休養生息而是不停地北伐呢,最終耗盡蜀漢國力?
- 蜀漢僅10萬軍隊為何敢北伐50萬軍隊的曹魏?
-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 諸葛亮逝世後,如果魏延統領三軍,能否北伐成功?
- 看過陸毅版諸葛亮後完全被洗腦了,很想知道,這個正史裡魏延對蜀漢到底是忠心不忠心?
- 諸葛亮死後,蜀漢人才凋零殆盡,劉禪不主戰,為何姜維還敢北伐?
- 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最為弱小的蜀漢,為什麼還要主動北伐?
- 假如魏延是曹營的人,而非蜀漢,下場又會如何?
- 曹魏有40多萬軍隊,蜀漢只有9萬,為何諸葛亮還要北伐?
- 魏延曾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可最終反叛,這與諸葛丞相對他的打擊與敵視是否有關?
鳳雛龐統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朝末年荊州襄陽人,今天的湖北荊州。蜀國劉備手下重要謀士,和臥龍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後期跟劉備一同入川,在劉備與西川郡守劉璋決裂的時候,獻上下中上三條計策,劉備採用他的中計。領兵進攻圍困雒縣時,龐統帶領大軍攻城,不幸中箭而亡,年僅三十六歲,平定西川后葬於落鳳坡。
名將魏延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冊封他為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陽溪大敗費瑤和郭淮而聞名天下。北伐時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卻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而錯失良機。 魏延作戰十分出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名將名仕也不能逆天而行,三國的勢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1、領土。
魏國共十個州: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
吳國共三個州:揚州、荊州、交州。
蜀國一個州:益州,
2、人口。
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蜀國94萬人中,士兵佔10.2萬,官吏佔4萬
吳國共52.3萬戶,230萬人;吳國230萬人中,士兵佔23萬,官吏佔3.2萬
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魏國計程車兵沒有明細的數目,金文京推測有40萬以上。
3、人才。
根據《三國演義》,顯然蜀國是最多的,能人輩出。可小說就是小說,《三國志》中,人才也是曹魏政權佔絕對優勢。曹操用人,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事。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大量人才。而且《三國志·蜀志》中指出,蜀國的內臣喜歡內鬥,劉備諸葛亮死後更加激烈。
綜上所述,別說龐統和魏延了,就是諸葛亮七星燈不滅,向天再借了30年壽命,恐怕歷史還是那個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