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周慶和1178559755
極性對應學給你解釋為什麼?
要說彗星為什麼會碎裂?就得從彗星的成因和作用說起。
彗星是由被太陽排斥的氕氫與宇宙物質遺產——成品元素結合凝聚的產物。氕氫本是星球的引力源,所以獨立存在的氕氫與存在引力的星球都是同性相斥的。太陽引力空間的氕氫,大都是由太陽耀斑爆發噴發的,至於太陽能量層以外的氕氫,則由於斥力原因,必須要結合重元素才能被太陽引力吸收。
氕氫在太陽系外層空間與與宇宙中遺留量最大的氧元素結合,就形成為水分子。水分子再吸收氕氫或其它元素,就是凝聚形成彗星的物質原料。因此,彗星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氕氫。
氕氫本是星球的乾引力源,水則不但具有乾性引力,水還具有強大的坎性凝聚力。因此,氕氫與水結合,就成為了宇宙中凝聚星球的“精子”。彗星一旦進入積累元素的等衡圈層,就會吸收凝聚物質而誕生行星或衛星。
在太空中的成品元素,由於充分吸收虛空能量而成為彌散物質,並在星球引力場的一定距離上形成物質積累層。目前的土星環,就是星球的彌散物質等衡積累層。這個物質積累層的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只要有彗星進入,就會迅速吸收凝聚彌散物質而誕生新的行星或衛星。
子星誕生以後,則根據圓形軌道上的凝聚物質與彗星物質的比例而訓化軌道,逐漸成為圍繞主星執行的子星。
但是,由於目前太陽的物質等衡積累層並沒有積累物質,所以彗星每次光顧,不但都會無功而返,而且還會因太陽能量層壓力與吸收太陽光能的雙重作用而揮發氕氫,甚至使彗星解體。
這次進入太陽內層空間的ATLAS彗星,很有可能已經多次往返消耗了氕氫這個乾性引力源而解體的。
-
3 # 科普大世界
從去年9月份至今,有兩顆彗星一直很受關注,分別是鮑裡索夫彗星和阿特拉斯彗星,前者被認為來自於太陽系之外,後者被認為來自於太陽系柯伊伯帶的外圍,從起源上看兩者很不相同,但是它們在向內太陽系進發的過程中都碎裂了。
鮑裡索夫彗星被認為是第2個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天體,第1個是奧陌陌小行星,這顆彗星幾乎是從太陽系黃道盤面的垂直方向上切入,在還沒有到達近日點的時候,速度就高達每秒33公里,因此被認為是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因為太陽系內的天體不可能從黃道盤面的垂直方向上進入,速度也不會這麼高,不過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鮑裡索夫彗星已經分裂成兩塊,在火星軌道附近到達近日點後,開始遠離太陽系,最終它將消失的無影無蹤。
阿特拉斯彗星彗核體積直徑200米左右,雖然被認為是太陽系內的彗星,但是天文學家透過軌道計算發現它圍繞太陽執行一週的時間長達5467年,因此也被認為是距離內太陽系非常遙遠的長週期彗星。它上一次光臨地球附近的時候,人類文明的曙光才剛剛閃現。
從去年12月末到今年4月份,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暴增了800倍,如今還沒有到達近日點,到5月23日才會到達近日點,但是天文學家在4月中下旬的時候就發現這顆彗星已經碎裂,而且碎成了很多塊,本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個彗星有機會成為幾十年來最亮的一顆彗星,但是它的碎裂使得這種可能性大大降低。
兩個月來已有兩顆彗星莫名破碎,就連星際訪客也未能倖免,那麼這兩顆彗星為什麼會碎裂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慧星中含有很多的水冰,還有一些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冷凍成的冰,在向著內太陽系前進的過程中,太陽光的照射會越來越強烈,這樣的彗星表面的水冰和固態的一氧化碳等就會蒸發,形成長長的彗尾,但是這一過程又會改變彗星的形狀,而彗星又是有自轉狀態的,陽光照射導致的氣體蒸發加速它的自轉速度,其形狀的改變會導致彗星各部位受力改變,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很容易導致慧星分裂。
第二個原因是內太陽系是整個太陽系中物質分佈最為密集的區域,在這裡有大量的塵埃、小行星以及太陽風等物質狀態存在,那麼在彗星闖入內太陽系之後,就有可能會於這些事物迎頭相撞,於是就會破碎了,有人形容這種破碎方式為彗星“撞牆”破裂。
彗星碎裂的情況並不罕見,但想目睹到這種天象卻也並不容易。天文學家們又看到天鵝座有一顆彗星正在向內太陽系進發,這顆彗星被發現有著綠色的彗發和藍色的彗尾,看上去很炫目,大致於5月27日到達近日點,不過它在接近地球的時候,光度會有多強?是不是能被人眼直接觀測到?是不是也會“撞牆”破碎?目前都還不清楚?不過一般認為它也將是肉眼可見的。
參考資料:
《環球網》3月28日文章《天文學家稱正在逐漸變亮的阿特拉斯彗星正在上演一場“盛大的演出”》
《環球網》2019年9月14日文章《太陽系可能又迎來了星際訪客》
回覆列表
ATLAS彗星已神秘碎裂,天鵝彗星突現南天區,它也會“撞牆”破裂嗎?
萬眾期待的ATLAS彗星,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於四月初神秘破裂了,結果讓準備在五月底觀看超級亮彗星的同好們實在大失所望,不過無需惋惜,因為又有一顆天鵝彗星突顯南天區,而且亮度表現已經超出預料!
新彗星SWAN的離子尾
C / 2020 F8(天鵝彗星)這顆彗星的發現時間正是ATLAS彗星破裂的前夕3月25日,發現者是太陽日球層觀測衛星SOHO,但真正發現時間卻是在十幾天後的4月11日,因為這顆彗星是在ATLAS彗星破裂成三塊的當天才被業餘天文學家Michael Mattiazzo從SOHO衛星的資料中被發現。
因為拍攝它的相機被縮寫為SWAN,因此這顆彗星還被稱為了天鵝彗星,比較湊巧的是Michael Mattiazzo就住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天鵝山!
天鵝彗星的軌道
C / 2020 F8有一個極橢圓的軌道,據發現以來18天(短弧)的觀測,它的軌跡是一條雙曲線,偏心率為1.0009 ± 0.001,據當前觀察軌跡計算,SWAN彗星的公轉週期大約在2500萬年左右,這表示它在上一次到內行星軌道時,地球還處在漸新世時期,猴子正在非洲歡快的玩耍,人類遠未出現在地球上!
但仍然需要更長的觀察弧來更精確的確定它的軌道,因此它的週期仍然有可能在數千年到數千萬年時間波動,不過週期我們還搞不太清楚,但我們確定在2020年5月12日,彗星將經過近地點(最靠近地球)經過,距離約0.56 AU(大約8400萬千米處)。另外它將在5月27彗星到達近日點(0.43 AU,約6000萬千米)。
我們能看到這顆彗星嗎?
可能這才是比較遺憾的,因為天鵝彗星與黃道面角度高達111度,因此當前僅僅是南半球可見,不過當前亮度已經達到目視範圍5.6,在黑暗夜空條件下將會比較容易發現,如果有一具雙筒望遠鏡的話,那麼將能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顆彗星。彗星亮度變化:
4月16日:亮度達到+7.8 級
5月1日:亮度達到+5.6級
如果按當前亮度發展預計,那麼它將在5月底近日點時達到三等,屆時北半球將能在太陽下後很短的時間內在西北偏西天空看到它,到日出前又將出現在東北低空。
天鵝彗星所在位置
但SWAN彗星未來的亮度仍然很難預計,剛剛有ATLAS彗星的破裂,因此SWAN彗星破裂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不過有一點令人興奮的是它綠色的慧發和藍色慧尾有種不真實感,所以各位有機會必須要親自觀測一番!
彗星為什麼會碎裂,它們對地球有威脅嗎?有同好用了“撞牆”這個形容詞來描述彗星為什麼會碎裂,其實很形象,但卻不好理解,因為彗星是一種鬆散狀天體,可以用髒雪球來形容,在光輻射下,揮發性物質蒸發形成動力效應導致彗星受到很大的扭矩而破裂,或者原本就是多個獨立彗星體鬆散的組合在一起,很容易在受到光壓作用下解離。
如果要說撞牆的話,它也是撞到了光輻射這堵牆,彗星解體很常見,但今年的ATLAS彗星解體實在讓人失望!
彗星對地球的威脅
彗星也是小行星的一種,只不過它比較鬆散仍然保有大量的揮發性物質,小行星則在太陽系雪線內,揮發性早已被蒸發殆盡,就剩下了光禿禿的岩石了。它們對地球的威脅和小行星沒有區別,不過比較幸運的是它們一路過來會越來越近,但也會越來越亮,因此我們比較容易發現!
不過就像天鵝彗星一樣,我們視而不見,3月25日就被拍攝到了,但4月11日才被發現,而有的則自始至終可能都沒發現,因為它們一直比較暗淡,所以問題是如果這顆彗星的軌道與地球交叉且可能撞上地球,卻比較暗淡,很有可能是到跟前了我們才發現,比如不足三個月,甚至只有半個月。
1988年4月至2020年3月到達地面的隕石撞擊點統計
即使有ATLAS(小行星撞地最後報警系統)和NEAT(近地小行星追蹤)也同樣,畢竟天區覆蓋不夠,太闇弱天體無法搜尋,上圖是1988年4月至2020年3月間在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位置,這還是有案可查的(其實這些撞擊沒有一個是預先有預警的),當然還有更多的因為在無人區,所以可能根本就沒有發現,這密密麻麻實在讓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彗星很漂亮,但它也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