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5793631864935

    古代第一代皇帝應該是秦始皇嬴政!後來各個朝代的姓氏太多了!張王李趙,周吳鄭王!百家姓裡不少,還有復興拓跋,愛新覺羅等等好多啊!

  • 2 # 迷路的小孩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據研究,中華古姓來源於圖騰崇拜,系氏族徽號或標誌。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獻佐證了這一觀點。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漢朝——劉邦;三國時期——曹操(曹丕)、孫權、司馬昭;隋——楊堅;唐——李淵;宋——趙匡胤;元——孛兒只斤,是蒙古族;明——朱元璋;清——愛新覺羅。

  • 3 # 發展論Lzz

    皇帝自秦始,終於清。如果不計割據政權的話,大一統王朝即是真正的皇帝。秦帝姓嬴,漢帝姓劉,王莽can漢不能算,晉帝複姓司馬,隋帝姓楊,唐帝姓李,武周代唐也不算,宋帝姓趙,元帝是蒙古族,姓孛兒只斤,明帝姓朱,清帝是滿族,姓愛新覺羅。

  • 4 # 有雨的夏天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姓氏十分尊貴,所以皇帝姓氏又稱為國姓。

    中國的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 從秦始皇嬴政開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結束 一共有500多個皇帝,其中有55個姓氏當過皇帝。

    秦朝皇帝由贏字來稱呼,漢朝是劉氏,中間有一段時間是王莽為帝,姓氏是王氏。到了三國的時候有魏國的曹,吳國的孫,晉國的司馬,到了北朝的時候有符氏,元朝的拓拔,慕容,宇文,高,南朝時期的劉氏,蕭氏,隋朝的楊氏,唐朝的李氏,五代十國有朱,李,石,劉,柴,王,孟,楊,李,錢,王,馬,高,清朝是愛新覺羅,最後有袁世凱的洪憲皇帝。

  • 5 # 王超行俠仗義

    贏姓、劉姓、孫姓、曹姓、 拓拔姓(後漢化為元姓)、陳姓、宇文姓、司馬姓、高姓、蕭姓、石姓、符姓、張姓、李姓、朱姓、趙姓、錢姓、完顏姓、耶律姓、孛兒只斤姓、愛新覺羅姓、孟姓。

  • 6 # 曉曉曉

    中國曆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鑑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衝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烏孤 康王 禿髮利鹿孤 景王 禿髮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衝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餘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莊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衝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範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巖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后 謝道清(太后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臺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15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答案補充 16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 7 # 閒人講史

    首先夏商周肯定不能算,要從秦說起

    秦:嬴,建立者嬴政。

    漢:劉,建立者劉邦。

    新:王,建立者王莽。

    魏:曹,建立者曹丕。

    吳:孫,建立者孫權。

    晉:司馬,建立者司馬炎。

    前趙:石,建立者石勒。

    前秦:符,建立者符堅。

    北魏:拓跋,建立者拓跋圭。

    梁:蕭,建立者蕭衍。

    陳:陳,建立者陳霸先。

    北周:宇文,建立宇文泰。

    隋:楊,建立者楊堅。

    唐:李,建立者李淵。

    宋:趙,建立者趙匡胤。

    遼:耶律,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金:完顏,建立者完顏阿骨打。

    元:孛兒只斤,建立者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朱,建立者朱元璋。

    清:愛新覺羅,建立者愛新覺羅•福臨

    這是歷史上幾乎所有做過皇帝的姓氏了,有一些沒寫的是因為是割據勢力,不夠格。而有一些夠格了因為

    重姓寫個代表的就行了如劉備和南朝的齊的蕭道成。

  • 8 # 文庸讀史

    我是文庸,我來回答

    做過皇帝有以下姓氏:

    1、最出名的就是劉姓,劉邦建立西漢劉秀建立東漢、劉備建立蜀漢、劉淵建立匈奴漢、劉裕建立南朝宋、劉龍建立南漢、劉知遠建立後漢、劉崇建立北漢等政權

    2、其次是李姓,李淵建立唐朝、李存勖建立後唐、李昪建立南唐、李雄建立成漢等政權

    3、第三是朱姓,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溫建立後梁

    4、第四是孛兒只斤.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清朝

    5、第五是楊姓,楊堅建立隋朝、楊渥建立吳國等

    6、第六是趙姓,趙匡胤建立宋朝

    7、第七是司馬姓,司馬炎建立晉朝

    6、還有蕭姓、曹姓、孫姓、王姓、陳姓、元姓、高姓、宇文姓、慕容姓、符姓,贏姓、孟姓、馬姓、錢姓等

  • 9 # 看我的人都發財

    秦:嬴

    (東西)漢:劉 (新):王

    三國:魏國:曹‖吳國:孫

    (東西)晉:司馬

    南北朝:元、陳、蕭、高、慕容、苻、宇文

    隋:楊

    唐:李 (周):武

    五代十國:石、錢、孟、郭、柴、馬

    宋:趙

    {遼:耶律

    金:完顏

    西夏:李}

    元:孛兒只斤

    明:朱

    清:愛新覺羅

  • 10 # 四季唯冬

    這是個我喜歡的問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

    武則天

    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這是我們初學歷史的時候必背的歷史斷代詩,想不到二十多年了還能一口氣背出來。這些朝代是有史書記載,再通過後世歷史學家,根據全國各地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獻、文物以及考古發掘,經過文物銘文或碳十四檢測,而考證修正出來的中國歷史斷代史工程。

    但是真正意義的皇帝,夏商周三個朝代都不能算,只能從秦始皇嬴政說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高度集權的朝代,史學家稱之為始皇帝。所以中國第一個皇帝“趙氏贏姓”。

    接下來,我個人認為的一個朝代就是項羽建立的楚國,歷史地位可以算一個朝代但是史學家不承認。項姓。

    兩漢劉姓,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

    新朝王姓,獨代皇帝王莽,外戚干政產物。

    三國稱帝炎漢劉姓、魏國曹姓、吳國孫姓。(雖然稱帝但不能算朝代)

    晉朝姓司馬,開國之君司馬炎。

    南北朝以南方四朝宋、齊、梁、陳和北方的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大大小小十六國各有傳承,各有消亡,雖有稱帝不能算朝代。只能統稱為“南北朝”。

    隋朝完成基本完成統一,皇帝姓楊,開國皇帝姓楊。

    唐朝姓李,開國之君李淵,由唐太宗李世民開啟了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期間還出現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姓武,武則天武曌。

    五代十國,又是一個分裂時代,後梁姓朱,後唐李姓、後晉石姓、後漢劉姓、後周郭姓。郭威去世,幼主禪讓帝位,宣佈五代十國結束。

    宋朝姓趙,開國皇帝趙匡胤,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最窩囊的的朝代,要不是中原正統,其國土面積只能算一個割據政權。

    遼朝姓耶律,金朝姓完顏,西夏姓李。雖然一般以大宋為朝代,但是這三國傳承有序,國力強盛,都能在不同時期和大宋鼎足之勢。所以這三國也有資格作為一個朝代。

    元朝姓孛兒只斤,開國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姓朱,開國皇帝朱元璋。

    清朝姓愛新覺羅,開國皇帝皇太極,末代皇帝溥儀,從此中國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洪憲皇帝”袁世凱可以不表。

    綜上所述,被史學家承認的大一統王朝姓氏只有如下幾個:贏(趙),劉,司馬,楊,李,趙,孛兒只斤,朱,愛新覺羅。九個帝王姓氏而已。

  • 11 # 燕月閣張某人

    “誒,您哪位啊?”

    “鄙人,姓愛新覺羅,祖上努爾哈赤!”

    我:“久仰,原來是大清皇族後裔”

    “巧了,在下姓朱,有明一朝……”

    我:“莫非洪武永樂兩位大帝之後?厲害”

    “呵,不巧。老鐵我蒙古的,姓孛兒只斤”

    我:“失敬,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啊!”

    “哼,真湊巧了。我姓趙,陳橋兵變那位……!”

    我:“哎喲,您是宋祖之後,久仰大名”

    “確實湊巧,我東北的完顏氏,見過諸位”

    我:“久聞大名,您也是女真族的啊”

    “哈哈哈,女真小兒,吾乃耶律氏!”

    我:“厲害,早從金庸小說就知道大遼契丹人了”

    “那又怎麼了?我姓李,你知道我誰麼?”

    我:“難道您是唐宗明皇之後,怪不得儀表堂堂”

    “李唐親戚,啥時候還我大隋江山吶?”

    我:“等等,開皇之治那位姓楊的後人?失敬失敬”

    “那啥我是司馬氏,就路人皆知那位的後代”

    我:“牛×”

    “三馬同槽?還我大魏江山”

    我:“別打別打,好歹也是曹操後人啊”

    “打他!曹哥,順便幫我帶帶孫吳的地盤”

    “曹賊,你家奪我劉氏大漢江山,我還沒說話呢”

    “你老說我曹家幹嘛?王莽不也槍了一回?”

    “都別說了,我祖宗好不容易統一六國,還不是劉邦小兒這個流氓搶走了,我姓贏”

    “你還說,你祖宗不過是我姬家的養馬人,怎麼滅我大周?”

    “你別說話,我子家封你祖先做西伯侯,還不夠嗎?”

    “哎,我姒(si)家建立的中國第一個王朝不也給子履(商湯)滅了?”

    我:“諸位都靜一靜,小的姓張,祖上玉皇大帝!”

    眾人:“臥槽!牛逼!”

    注:要詳細的姓氏建國當國王和皇帝的,請看下面總結。包括了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建國割據王國。趕緊看看你是哪家君主後代吧。

    總結

    擬姓:夏朝

    子姓:商朝

    嬴姓:秦朝、

    劉姓:漢朝、蜀漢、漢趙(前趙匈奴)、後漢、南朝宋、南漢、北漢

    王姓:新朝、前蜀、閩

    曹姓:曹魏

    孫姓:東吳

    司馬:西晉、東晉

    符氏:前秦(氐)

    慕容(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

    馮氏:北燕(殺慕容雲繼位)

    張氏:前涼(漢)

    姚氏:後秦(羌)

    乞伏氏:西秦(鮮卑)

    呂氏:後涼(羌)

    拓拔:南涼(鮮卑)

    段氏:北涼(在位四年被沮渠殺)

    沮渠氏:北涼(匈奴)

    赫連氏:胡夏

    蕭姓:南朝齊、南朝梁

    陳姓:南朝陳

    拓拔氏或元氏(鮮卑):北朝三魏

    宇文:北朝周

    高姓:北朝齊、北楚(南平)

    楊姓:隋朝、南吳

    李姓:西涼、成漢(巴氐)、唐朝、後唐、南唐

    武姓:武周

    朱姓:後梁、明朝

    石姓:後趙(羌)、後晉(兒皇帝石敬瑭)

    郭姓:後周郭威

    柴姓:後周柴榮父子

    孟氏:後蜀

    錢氏:吳越

    馬氏:南楚

    趙姓:宋朝

    耶律:遼朝

    完顏:金朝

    孛兒只斤:元朝

    愛新覺羅:後金(清前身)、清朝

    以上不完全的大部分統計,應該有39個姓氏出過國王或者皇帝。

  • 12 # 孤燈寒門客

    皇帝的稱呼。

    中華上下有五千年的文明。要說起皇帝這個職業,大家張口就能說它個四五個出來。但是如果讓你說出他的姓氏名字之類的估計肯定有很多人蒙圈。我打個比方吧,可能很多人一說,嘿我知道那誰誰誰,什麼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等,但是一問他知不知道這些皇帝姓甚名誰,可能就一時想不起來了。我打這個比方是比較容易的,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只是想告訴大傢伙一件事,有時候我們稱呼一個皇帝的名號,它代表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漢武帝、唐太宗,這是在諡號上尊稱他們的,活著的時候是沒有的。那麼康熙、乾隆是用的皇帝年號來稱呼的。

    所以,我們在稱呼哪一位皇帝的時候,一定不能錯誤的把這些稱呼當做了皇帝的姓名。那麼自古有哪些姓氏的人做過皇帝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分兩類。一類是正式的被後世認可的皇帝;另一類就是非正式的沒有被後世認可的皇帝。

    我說這句話出來可能就有人拍桌子要K我了,什麼叫正式和非正式,難道當了皇帝還需要後世的認可嗎?嘿,您先別動氣,這個我告訴您,還真是如此。有一類人在中國古代上確確實實當了皇帝,但您看清嘍,僅僅是“當了皇帝”。那又有客官問了,昂,當了皇帝難道不算皇帝嗎?唉,我只能告訴您,這個不是我說了算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人說了算的,這是千百年來史學界給的一套不成文的規定吧。您比如說吧,漢末袁術得了玉璽之後,立馬火急火燎地登了基稱了帝,國號“大成”,年號“仲興”,還以壽春為國都。看看,什麼都齊了吧,但是您看從漢到三國時代再到晉,您在正史裡看到過多少關於大成國的記載?這回明白了嗎,類似的還有一些人,由於字數和精力關係我就不說了,今天主要說一說正式皇帝的姓氏。

    有明確記載的皇帝之人姓氏。

    那麼,我們來看一看,歷史上那些有記載的皇帝姓氏。首先要從秦朝開始捋,因為在秦朝之前是沒有“皇帝”這個稱號的。所以無論你是不是符合“皇帝”的身份,都不能真正的算是“皇帝”。

    秦朝的第一代皇帝是秦始皇,名字為,嬴政。所以嬴姓算是一個;秦末楚漢相爭,劉邦最後稱帝建立漢朝,劉姓自然也算了;漢末三國時代,魏蜀吳先後稱帝,魏國是曹丕,蜀國是劉備,吳國是孫權,所以曹、劉、孫也算;到了晉朝一統,皇帝成了司馬炎,這個複姓司馬也算一個;之後是南北朝時期,這個就多了,有宋、齊、梁、陳、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九個國家政權,分別的皇帝姓氏為劉、蕭、蕭、陳、拓跋、元、元、高、宇文;南北朝之後是隋朝一統,開國皇帝楊堅,楊姓自然算一個;之後是唐代隋,皇帝就變為了李姓;李唐之後又進入了混亂時期的五代十國。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政權,十國是南方九個為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國,北方一個為北漢。皇帝的姓氏依次為朱、李、石、劉、郭、楊、李、錢、馬、王、孟、劉、高、王;宋朝趙匡胤一統,趙姓;宋末,西夏、遼、金、元皇帝姓氏依次為李、耶律、完顏、孛兒只斤;最後大明、大清皇帝姓氏為朱、愛新覺羅,以上就是封建時代所有正式皇帝的姓氏,如果最後的老袁也算的話,那袁姓應該是皇帝這個詞的最後一個姓氏了。

    上面我所說的皇帝的姓氏都是正式的存在於史書上的,當然,自古以來還有很多個做了皇帝但沒有在歷史上有存在感的皇帝,那些我就沒有計算在內。

    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一個個曾經輝煌、強盛一時的帝國和偉人,但到了今天,都化作了歷史書上的一個個字元。真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紅樓夢》中尤三姐自刎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