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張老師

    孩子早期教育,0--3歲,需要父母的陪伴,這個階段不是爺爺奶奶能替代的,所以爸媽要多鼓勵,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這個階段不能小視,有關育兒知識,可以多多積累學習經驗!

    只要努力學習,方法總是有的!

  • 2 # Mia老師聊育兒

    什麼叫早期教育呢?在我看來,並不是教孩子知識或者說重點並不在於“教”,因為教是對於“技能”的輸入,我認為孩子六歲前的教育應該是透過他們調動自身的多感官去在體驗中學習。只要給足他們體驗的環境並及時引導,孩子一定會很棒!(這裡我是從孩子的能力層面來聊早教的,還有習慣、行為規範、性格情商這些層面,說起來就太龐大了。)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大運動

    老話說“四肢發達"必定"頭腦簡單"。然而,現在的科學研究卻表明,不但運動和智慧能夠互相協調,而且運動還是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要根據孩子當下月齡該有的能力去給他們提供環境加已引導;比如爬行,爬行一定要爬滿六個月以上再讓孩子走路,因為爬行是小寶寶唯一能協調四肢的運動了,如果爬行不夠,今後的協調性、前庭發展等等都不會充分發展。

    二、精細運動

    其實精細運動是建立在大運動基礎上的。您想想,如果胳膊力量不夠,想讓孩子寫字,他能控制好力度麼;如果手腕不靈活,讓孩子去用勺子用筷子,他能很好的把飯送到嘴邊麼,所以大運動太重要了!那麼在大運動基礎上,我們也要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為今後的寫字手工畫畫等打基礎;關於這點網上有很多玩具,相似的買一種就可以了;其實生活用品就是最好的玩具,讓孩子蓋瓶蓋、擰瓶蓋,自己練習吃飯,都是在鍛鍊他們呀

    三、認知發展

    有的孩子好像什麼都懂,小大人一樣;有的孩子卻好像什麼都不理解——-認知不一樣。

    認知其實就是“見世面”,孩子見的多,家長輸入的多,孩子自然就懂了;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帶孩子看世界,或者出去玩是玩了,沒有相對應的讓孩子建立聯絡,那孩子自然就認知不足了。比如我帶孩子坐地鐵,好多家長就抱著寶寶呆坐著,我每次都會觀察孩子的目光,他在看站名,我就告訴他那是站名,還有一閃一閃的,一閃一閃的是燈,燈是什麼顏色啊,是綠色...您看,有太多能讓孩子瞭解的東西了。有時候寶寶想自己抓著欄杆站,我從不阻止,只要在她身旁虛扶著她保證安全,也是鍛鍊平衡的太好的機會了;但爺爺奶奶就會怕她摔阻止,卻錯過了鍛鍊平衡的大好機會

    四、語言發展

    多和寶寶語速慢速交流,交流詞彙有重點,而不是說了一大段話,寶寶全都遮蔽了。很多家長也知道多說話,方式方法不對,就白說了。

    五、社會交往

    與成人的社交以及與同齡的社交

    多提供給孩子社交環境,首先家長要熱情,如果家長就不愛說話、悶悶不樂,孩子不可能開朗的。

    現在的城市居住環境,孩子的同齡玩伴太少了,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在小區主動找小朋友玩;或者多組織聚會;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也可以報早教機構,早教機構一個班都是差不多大的寶寶,很難得這麼多寶寶在一個空間,雖然小寶貝不會交流,不懂和同伴玩,但是這樣的機會會讓寶寶不排斥那麼多玩伴的聚集,進而適應,進而喜歡,進而開始邁出真正的社交

    總結一下哈:

    經常聽到我身邊的家長抱怨孩子越大越難弄,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一個越來越輕鬆的過程——3歲之前用100%正確的方法和精力,6歲就用60%;6到9歲用30%,9歲以後10%就足夠,後面就很簡單。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的家庭卻是等孩子上學發現了問題才開始著急,這時候用200%的時間精力可能才達到30%的效果;結果錯過了養成良好習慣以及激發潛能的黃金期,接下來就是越來越艱難的養育過程

  • 3 # 益教益樂

    孩童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是最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那麼父母該如何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呢?

    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陪伴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果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有,那又談何教育。現在很多農村年輕父母迫於生活壓力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給爺爺奶奶扶養。其實這對孩子成長教育是很不利的。0-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教育不到位,孩子在生活中沒有安全感,會形成自卑、內向、冷漠、極端的不良性格。社會上有些不良少年也是源於這樣的家庭。

    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違法亂紀、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太好。父母說一萬句,不如自己行動起來,做給孩子看。邋遢懶惰父母教育不出乾淨勤快的孩子,不思進取的父母教育不出積極上進的孩子,高高在上的父母教育不出與人友善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良好品行。

    多引導、肯定、尊重,不打罵。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如今的教育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已經過時,相反打孩子屬於家暴,家暴是違法行為。打罵孩子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要多引導、鼓勵,尊重孩子想法,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正面教育。

    採取正面管教,制定規則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跟孩子制定規則,告訴孩子要遵守規則,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犯了錯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 4 # 音樂與童話

    這個問題需要家長做科學的分析

    首先,父母需要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與需求是什麼;

    其次,對於當個年齡段及孩子的整個人生而言,什麼是最重要、影響最大的;

    第三,明確給孩子培養哪些能力,比如其中最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智慧——情商能力;最後家長可以上網學習“親子情商培訓師”課程。

    本人喜歡分享一些未知的世界和可愛的童話,成語漢字故事,益智有趣音訊

  • 5 # 時光倒流機139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每個家庭最關心的話題,個人覺得孩子的天性是玩,不要過早過多的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從小給孩子造成心裡壓力,把學習變成一種負擔。

  • 6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寶寶的教育非常重要,從小父母就應該非常重視對於寶寶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並且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這個時候就可以對他們進行一些早期教育,來開發他們的智力。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都有哪些比較合適的寶寶早期教育課程,那麼今天就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0~3歲寶寶的早期課程都有哪些?

    提到寶寶早期教育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持有異議,因為很多人認為不應該給寶寶選擇早教課程,因為孩子還小,應該讓他們釋放天性,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那麼到底應不應該為寶寶選擇早教課程呢?

    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特別強,這一點可以從孩子學說話方面體現出來。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如何為寶寶選擇早教課程。

    1. 運動能力教育

    大多數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喜歡不停的跑,跳等,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帶他們去比較安全寬敞的場地進行運動教育,可以教給他們踢球,跑步,騎腳踏車等,從小就鍛鍊孩子的運動細胞,有助於增強孩子的體質。

    2. 認知能力教育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認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個時候可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對時間,空間和顏色的認知,還有對數字的認知,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同時父母主要扮演的是孩子的榜樣作用,所以孩子對父母的認知都是正確的,會效仿父母的行為,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規範自己。

    3. 語言能力教育

    孩子在慢慢的長大,父母應該教會他們一些常用的語言,比如說一定要學會爸爸媽媽這樣的詞語,並且孩子的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也可能會聽懂你的大部分語言,這個時候就要利用這種優勢,教孩子說話,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4. 動手能力教育

    孩子小的時候動手能力都非常強,比如說組建一些玩具,搭積木都是孩子非常擅長的,這個時候更應該注意對他動手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助於發展他的思維,提高創新意識。

    孩子早期教育不能少,家長一定要制定一個完整的方針政策,透過不同的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在遵循孩子意願的情況下進行,不能夠強迫孩子,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7 # 天佑媽咪

    現在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其實不然,孩子在0-3這個年齡段,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關鍵。在早教機構時間有限,拓展也有限,可能學到的東西都太官方,也不可能涉及到那麼全面。

    在家裡就不一樣了,接觸到事物和人都是不同的,會更全面些,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都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孩子是父母一面的鏡子,他模仿你,復刻你的行為和習慣,你怎樣做事 ,他就怎樣。

    還有更多的是讓孩子體驗生活,教她簡單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飯時,給她單獨盛碗飯,讓她自己跟我們大人一樣,學我們怎麼吃飯,怎麼拿碗筷。

    我個人覺得,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早期教育,也是人生頭3年最重要的。所以寶媽寶爸,千萬別忽視了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自身做起,從零開始,言傳身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 8 # 安安媽愛分享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普及,讓很多家長開始擔憂。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愛讀書,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該怎麼做呢?

    一、給寶寶讀書的注意事項

    要耐心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給寶寶讀書,並不是所謂的“萬事開頭難”,而是經過一陣閱讀後,父母的深刻體會是“堅持難”。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的過程很簡單,但要求父母每天都為寶寶花時間讀10分鐘就不是那樣容易了。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寶寶陪不配合等因素,父母的耐心也會慢慢消失殆盡,進而放棄給寶寶讀書的計劃。

    在和寶寶一起讀書的過程中,真正的親子悅讀與平和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不用在乎別人的教育方式,也不用在乎別的父母是在寶寶多大的時候開始讀書的,也不用去管別人的寶寶讀書的時候有多麼乖,等等。他需要的只是你堅持一天一天陪他讀上一會兒而已。總有一天,你會從寶寶的身心兩方面看到給寶寶讀書的效果。

    要善待寶寶的書,不要破壞

    寶寶在有自己的選擇權利之前,選擇書的權利都在媽媽手上。寶寶未必一定得聽圖畫書,優美的散文、琅琅上口的詩詞、經典的童話、甚至百科知識等,都可以成為寶寶的第一本書。幸運的是,這個選擇取向在寶寶出生後依然奏效。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寶寶不僅僅喜歡重複,而且他還有一見鍾情的毛病,你為他選擇的第一本書,是他最寶貝的。

    要靈活多樣,不要整齊劃一

    給寶寶讀書,最經典的姿勢是把寶寶抱在膝頭,不過這個姿勢儘管經典,卻不是唯一。寶寶一個人玩玩具時、寶寶在澡盆裡時、推著寶寶散步時,都是給寶寶閱讀的好時候。不過,依靠自己的記憶力給寶寶講故事。既讓寶寶聽得開心,又讓你的大腦不生鏽。

    還有一個要多樣的,是閱讀的方式。抑揚頓挫地念給寶寶是一種模式,或高或低地吟唱也是一種模式。把故事唱給寶寶聽,相信為此開懷的不僅是小傢伙。當然,除了形式上的多樣性外,給寶寶讀的內容也不需要、不必要整齊劃一。孩子的心燈是朝向多個方向的,爸爸媽媽的開放性越大,寶寶的興趣就會越廣。

    要讀原版書,不要讀雙語書

    現在很多國內的幼兒園都把中英雙語做為一個辦學特點,與其讓寶寶在幼兒園裡開始不純正的英語啟蒙,不如由爸爸媽媽藉助給寶寶讀英文書的方式為孩子展現另一種語言文化。只是有一點要注意,要給寶寶讀英文原版書,不要讀雙語書。

    這主要是因為雙語書一句中文一句英文,非常影響小小孩兒的思維,慢慢積累下來,會讓寶寶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用中文解釋中文,當然也更不用提該怎麼用英文思維來理解英文了。而原版書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呢也要警惕,給孩子讀原版書的時候不要做英漢翻譯,從語言中學習語言,是孩子無論學習母語還是外語的最基本方式。

    二、兒童早期閱讀訓練必備四個條件

    1.需要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家長們應認識到,兒童閱讀能力的訓練,首先要有多方面接觸語言的機會,如看電視、聽廣播、看圖書、講故事、對話、朗誦等等。另外,尤其要注意培養兒童多“說”,鼓勵他們把看到、聽到的東西複述出來,以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

    2.家長應施以積極的影響

    兒童生活的環境對其閱讀的影響很大,父母本身也大量閱讀,這種身教的作用往往更重要。假如家長對孩子在閱讀方面持隨便態度,甚至持消極反對的態度,那麼,必將極大地阻礙兒童這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父母不能小看每晚睡前給孩子讀幾頁書,這對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及今後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3.認識發展階段的進步

    這涉及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因為,一定年齡的兒童所具備的思考能力,決定了他們能否順利地選擇閱讀內容。要慎重選擇讀物,如不注意這點,要求過高,操之過急,不僅難收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家長們有必要透過各種途徑擴大兒童的知識範圍,提高其理解、思考能力,這對兒童閱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4.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

    兒童閱讀的內容對其影響很大,家長們應熱情地輔導孩子閱讀,經常具體地給予指導、講解,並耐心解答孩子閱讀中提出的問題。在此必須注意一個問題,即應避免兒童為討大人歡心,或為了某種報酬等而進行閱讀,應著重培養、鼓勵兒童自己從閱讀中感到快樂和趣味。

    由於閱讀是一項積極的活動,所以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印刷等符號上,還要依靠閱讀對材料理解的廣度、深度,靠寶寶自己庫存的資訊來加工處理。因此,家長們應該重視兒童的默讀意識,並能更進一步培養兒童說和寫的能力。說和寫不但是一種表達,而且還能幫助理解閱讀的內容。說和寫,與閱讀是互相強化的。

  • 9 # 寶爸念希的vlog

    關於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0~3歲的教育,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我們的老祖宗都一直很重視這一時期的教育,《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時期是對孩子的人格和性情的塑造時期。孩子就好比一張白紙,我們家長就是那個畫筆,孩子的未來就是那個美麗的圖案。

    對於早期教育,我認為父母應當循序漸進的關注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方面就是陪伴,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透過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一步步模仿學習,孩子對父母擁有天然的親和力,學習速度特別快,這有助於他的成長。

    第二個方面,多和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有其天生的理解能力,你多和他交流,他向你模仿著學習,探索發掘聲音,耳熟能詳,慢慢的語言能力就開發出來了。交流也會使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將來能夠更好的融入學校和社會。

    第三個方面,多和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在遊戲中融入知識,寓教於樂,更能夠很好的讓孩子接受新鮮知識,也能夠不斷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特別是探究的能力,這樣可以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成長和學習。

    第四個方面,多帶著孩子去外面,既能夠讓孩子沐浴陽光,補充鈣質,提高免疫力,也能夠體驗出大自然的美好,人文社會氣息,最主要的是這樣可以讓孩子消除陌生和恐懼感,增強適應環境能力,提高膽量。

    第五個方面,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其自覺主動的發現各種學習的快樂,也可以陪伴孩子看書學習,父母做個表率,以身作則的榜樣。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家庭氛圍。

  • 10 # 陽Ma說育兒

    嬰幼兒期間大腦發育飛速,並且極具可塑性。所以還是有必要給孩子適當的早教的,早教不等於“早點教”,父母也不應該撒手不管把孩子丟給早教機構。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家庭。

    嬰幼兒對世界的瞭解來自他們的各種感官和他們的動作。他們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巴嘗或者咬、用手摸等,都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他們的觸覺、運動知覺等是探索世界的基石。

    很多新手父母對視覺的發展很重視,讓寶寶聽音樂,給他們看各種圖片,但是對寶寶觸覺、運動知覺常常忽略。很多時候不讓動,不讓碰,去哪兒都抱著,這些做法無意中剝奪了寶寶的一些發展機會。

    早教需要符合寶寶的發展特點,也就是說,輸入寶寶大腦的資訊、方式和強度都要適當。

    1.出生後的頭一兩個月,給寶寶看對比明顯的圖片,最好是黑白圖片。

    2.六個月寶寶可以準備一些色彩豐富的圖片。

    3.三歲之前和父母的互動是寶寶各種資訊輸入的主要來源,這些互動需要適當的頻率,讓寶寶有反應的空間。給孩子自主玩耍的時間,不宜主導孩子。不可過多學習一些技能,因為孩子的情感調節能力,壓力調節能力都有限,如果父母讓他們太早接受太多學習任務且目的性太強的話,很可能會破壞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相反,父母應該關心嬰幼兒的身心健康,給予他們愛和穩定的環境,關心他們的情感和社會性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他們的技能進步。

    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軍,我們父母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如何進行家庭早教下面有幾條建議

    1、充滿愛的照料是寶寶良好發展的基礎

    2、鼓勵寶寶透過感知和運動探索世界

    3玩具不是越貴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寶寶最好的“玩具”

  • 11 # 小話嘮劉業

    孩子的教育是個系統而複雜的過程,隨時還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時期變化而調整教育方式。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孩子小學前的嬰幼兒階段,這個階段是教育立規矩打基礎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

    1.嬰兒期的教育以啟蒙和陪伴為主。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啟蒙階段可以慢慢滲透進行,給他們讀詩或講故事,讓孩子習慣這種陪伴方式。還可以刺激孩子語言功能,跟孩子對話。孩子在這個階段語言表達得到鼓勵,會慢慢跟家長有迴應,說話表達能力也會提前展現。在後期孩子也形成聽故事,讀唐詩的習慣。

    2.幼兒園時期,需要家長給孩子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控制觀念。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對後面教育中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學習自我控制能力都很有益處。會在後面義務教育階段讓家長省很多心,家長就不會面對孩子寫作業磨蹭,沒有時間觀念等。孩子提前養成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在今年這場疫情裡有很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3.對孩子進行一些運動練習,養成好的體格。比如帶孩子學習騎腳踏車,滑板,輪滑等幼兒可以進行的活動。讓孩子從小就喜歡體育鍛煉,為以後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還可以陪著孩子進行適度的拉練,比如一塊騎行一段距離的遠足,磨練孩子吃苦的意志。

    4.身體力行的多對孩子進行身教教育,家長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品質方面,孝敬父母,父母節假日經常帶孩子去祖父母家探望;學習習慣方面,孩子學習時,父母陪伴可以以看書形式進行,而不是玩手機陪伴。帶著孩子過馬路,一定遵守交通規則而不是闖紅燈。

    5.多帶孩子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需要下一代繼承和發揚。在傳統節日裡帶孩子多觀看,多體驗。比如端午節,帶著孩子看龍舟比賽,吃粽子;清明節帶孩子緬懷先人;臘八節帶著孩子講臘八節的來歷,吃臘八粥。

    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家長隨時注意到細節,把孩子的品行和習慣從小養好,後面成長階段家長需要付出的精力也就省很多。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成為未來的中流砥柱。

  • 12 # 薯片話梅

    孩子早期教育各位家長應該重視起來,每一個做父母的他們也是第一次,有很多地方都不懂,但是父母要做好一個榜樣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現在家長要避免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不要過於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導致在對他施教的過程中感性多與理性,為人父母確實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下面為大家介紹幾點早期教育家長要注意哪幾方面。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很多的家長都會事先為孩子想好了一切的道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上各種的輔導班,但是家長為什麼做不到讓孩子自己去選擇那,剛開始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你可以試著讓他接觸很多的東西,如果他喜歡對這件事情感興趣那學起來會特別的賣力,特別的高興。一來表現出家長對他們的信任,二來也是讓鍛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

    要愛孩子,但不是溺愛

    每個家長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是不可以過分的愛那就是溺愛,在平時生活中賞罰要分明,孩子做的好的事情要鼓勵和表揚,如果孩子做錯事情家長不要選擇忽視和縱容,要指出來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讓他改正。

    培養孩子智力開發不可缺

    培養孩子智力開發有很多家長對於這個有很多的誤解,智力開發不是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的補習班和學樂器等等,智力開發實際上是開拓視野,讓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遇見事情多思考,在實踐的過程中去學習知識,鍛鍊能力。

    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性格

    這種非智力開發也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上,家長都要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摔倒了你要鼓勵他自己站起來而不是第一時間去扶他,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培養孩子勇敢、不怕困難的性格,培養孩子較強的獨立能力。

    讓他過自己年齡,該有的生活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期望都很高,但是就算是讓孩子學習東西也要讓他學自己年齡可以學習的課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負擔和壓力,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規律,家長不要試著去打破,這樣只會讓他們感到疲憊對自身沒有什麼提高。

    最重要的,身體健康最重要

    讓孩子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有一個好的身體是最重要的,0-6歲是造就孩子良好身體的關鍵時期,把體能訓練放在第一位的比較科學和恰當的。

    最後,告訴大家在孩子早教教育中以上幾項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好的去發展。教育只是一個過程不要只是想著去追求結果,在教育的過程中只要你是用了心,結果自然就會看出來。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細心和有耐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玩具能夠陪伴孩子玩耍,還能引導孩子智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但是現在市場上的的玩具種類繁多,而且還沒有明確的分類,有國內和進口的款式,如果想給自己或孩子買玩具可以

    考慮用網購替代實體店,因為現在實體店一般不會給予拆包試玩的服務,如果買來的玩家孩子不喜歡就浪費了,所以在購買玩具之前最好觀看一些開箱的節目影片。

  • 13 # 安若如瀾

    早期教育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早期教育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早期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一方面來說,早期教育中良好親子關係的培養是其他教育不能比擬的。家長與孩子關係的好壞,是早期教育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好的親子關係,在教育上就接近優秀,相反,則容易失敗。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就無法接近孩子。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其次,要學會放手。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好的的力量。這樣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最後,不當嚴厲父母。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就重要了。

    另一方面,早期教育要明白一半靠教,一半靠等的教育原則。等等孩子的腳步是有用的,因為他們還沒有長大,良好親子關係的培養,是為人父母者需要不斷去摸索的。在早期教育中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後的結果常常不盡如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第一個是“平常心”。家長要拋開“神童”情結。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孩子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第二是“狠心”,要讓孩子經歷磨難,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殊不知,這樣等於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裡的孩子不會犯錯也不懂得改錯,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第三是“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應該讓孩子按照自身規律慢慢成長。

    從孩子整體成長和發育規律來說,教養孩子是有科學合理的順序的。首先,先培養孩子的習慣。這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自理習慣、道德習慣等等,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對待身邊事物的一個習慣。第二是培養孩子的品格。包括樂觀、自信、積極、正直、善良、感恩、孝道、遇到問題敢於解決,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等。在這些習慣和品格建立的基礎之上,我們再給孩子進行第三個能力的培養。這就包括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孩子的學習習慣,品格和學習能力培養好了,他學習知識就快了,學習能力就提高了。第四點就是給孩子灌輸知識。教他識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詩,數學概念及運算等。現在家長們的教育意識提高,都希望孩子能多方面綜合發展,就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這就是教養孩子的最後一個順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當孩子的習慣,品格,能力,知識培養起來了,再給孩子學習興趣班就會事半功倍,起到一個好的訓練效果。在傳統觀念中,家庭教育的理念更偏重於孩子的吃飽、穿暖,在生活中,教他們懂禮貌,有道德;在學習上,督促他們好好學習,不能掉隊。對於這些理念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早期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正確的早期教育觀能夠引導家長培養孩子成為有責任感、人格完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夠幫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面臨各種問題,是非之心,得失之心,二者思維方式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