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仰望星空84562
-
2 # 孤淚4
人海戰術基本沒用了,現代戰爭體系下,人海戰術第一任務就是集結,問題是對面的飛機也不是過來看戲的啊,,集結都沒法集結,這仗還咋打,有了制空權的話,就沒任何理由用人海戰術了,,事實上抗日戰爭中國軍隊最大的困難不是彈藥之類的,而是如何集結,部隊還沒到飛機就飛過來死一片了,蘇聯所謂的t34鋼鐵洪流戰術基本是看美國援助的謝饅頭髮出來的,t34的實際戰果很少,基本是個移動炮臺,t34造這麼多的原因也不是所謂的人海戰術,而是它的發動機使用壽命只有50個小時,每一次出動都得贊壽命時間,為了節約時間才大量造的,這他孃的用的是航空發動機,,,,,
-
3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戰爭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為了解決上一次戰爭遺留給軍事將領們困惑的,二戰也不例外。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相互間大殘殺,交戰雙方實力接近,運用的戰爭技術也接近,比拼的是人力資源和經濟消耗,從1915年起,戰爭程序膠著。號稱一戰“絞肉機”的索姆河戰役,雙方共投入兵力150餘萬人,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30餘萬,,是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一場戰役;其次是凡爾登戰役,歷時10個月,雙方共投入兵力近100萬,傷亡70餘萬,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在戰爭中,自古以來傑出將領賴以青史留名,自由馳騁的軍事藝術平淡無奇,戰爭程序膠著失彩,就是靠機槍,塹壕,鐵絲網給對方造成重大殺傷。
經被歷史學家稱為巴黎和會簽訂的二十年休戰協議,1939年戰火重燃,這一次傑出的德國軍事將領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針對上一次大戰機槍、塹壕、鐵絲網造成的戰爭困局,以裝甲化,摩托化配合以閃電戰推出了新軍事革命,讓停留在過去戰爭記憶中的英、法、波蘭、前蘇聯等國的軍事將領驚愕得合不上嘴巴,在波蘭出現騎兵揮舞馬刀向坦克衝鋒,在法國出現士兵靜靜呆在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後面無所作為,眼睜睜看著德國鋼鐵洪流突然從北面的阿登森林出現;在廣袤無垠的俄羅斯大地上,前蘇聯幾百萬軍隊組織不起一場像樣的抵抗,一觸即潰,被分割、包圍、被俘…
二戰以後,僥倖的戰勝國們很長時間心有餘悸,德國的鋼鐵洪流和閃電戰帶來的戰局瞬間突變留下的記憶實在太深,紛紛強奪納粹德國留下的軍事科技人才和成果,分享和汲取戰爭經驗,大力發展坦克技術,
以前蘇聯的坦克為例,從T34開始,T54\55、T62、T64、T72、T80,一路升級;資料顯示以前蘇聯為首的華約在歐洲部署有有7萬輛以上的坦克,而北約的坦克數量最多隻有1/3左右,可以想象什麼叫鋼鐵洪流。同時戰場上山呼海嘯,生存時間以小時計的蘇聯士兵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國軍隊規模擴大到驚人的地步,好多鼻屎大的小國動輒養百萬軍隊,認為這樣就可保證在未來的戰爭中勝券在握,高枕無憂了。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兩伊戰爭中崛起的伊拉克裝備了數量驚人的蘇式坦克,加上有戰爭經驗的眾多老兵,讓周邊的阿拉伯兄弟們戰戰兢兢,瑟瑟發抖,總統薩達姆倚仗麾下的鋼鐵洪流和百萬雄兵,自信心爆棚,入侵科威特,挑戰文明世界的底線。大戰前夕,各國軍事評論家們吐沫亂飛,等待抗兵相加,坦克大戰的好戲上場。
隱形戰機首先踹門打掉伊拉克的戰爭預警系統,幾千公里外發射的戰斧導彈摧毀薩達姆的戰爭指揮體系和防空體系,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樹梢超視距攻擊伊拉克的戰車坦克,雙方士兵連見面放槍的機會都沒有,說好的鋼鐵洪流呢?說好的軍人意志比拼的人海戰術呢?統統看不見戰爭就以伊拉克慘敗結束…
於是海灣戰爭後另外熟悉的一景又出現了,各國爭先恐後發展高技術武器,巡航導彈,隱形戰機,精確打擊,以爭取在未來的高科技戰爭中強佔先機,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可能嗎?《孫子兵法》在兩千多年前就說到: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下一次戰爭的具體形態只有讓下一次戰爭的勝利者告訴你……
-
4 # 曉曉曉
隨著武器的進步,炮兵、轟炸機、海軍對陸上的攻擊掩護乃至核武器問世後,人海戰術的巨型兵團戰術遂失去發揮空間。現代戰爭中,一些新興的軍事理論已經出現,有些軍事家認為進攻方集中優勢火力即可擊潰優勢兵力帶來之優勢,該理論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衝突中已經有所體現。 人海戰術的概念是西方軍隊,尤其是美國軍隊蔑稱我軍的提法。與之對應,火海戰術就是他們高看自己作戰能力的提法。按照美軍的提法,尤其是按照美國將軍李奇微的說法,人海戰術就是:共軍以密集的戰鬥隊形,採取波浪式的衝鋒方法,連續不斷地衝擊美軍陣地,直至被美軍密集的火力擊退。人海的概念由此而生。而圍繞著人海所設計的各種戰術,統統被美軍稱之為人海戰術。再深一些分析,可以看出,美軍依仗其密集的火力,在地形有利、士氣高漲時,的確是可以抗擊我軍密集的步兵衝擊的。其中最有名的是我軍發起的第四次戰役中的砥平裡戰鬥。其次,人海戰術和火海戰術的形成。砥平裡戰鬥應當說是美軍戰術發生轉變的一次重大轉折點。這次戰鬥中,美軍在一線被志願軍突破後,防線中部出現一個大突破口,我軍正準備向縱深擴張時,李奇微嚴令在砥平裡的美軍一個團、法軍一個營的兵力堅決死守,務必確保美軍在縱深重建第二道防線。但是,美軍對能不能守住是心有疑慮的。他們知道,我軍此時攻勢正旺,士氣正高,而美軍兵敗如山倒,全線基本潰退。而且,根據美國陸軍一貫作戰思維,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決不以士兵的性命為代價,去進行困獸猶鬥的反包圍作戰。美軍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進行這次戰鬥的。其實,當時的戰場情況是,在我軍大軍攻擊前進的方向上,只有砥平裡這個孤零零的戰役要點。突破這個要點,即可保證我軍縱深作戰時暢通無阻。李奇微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要美軍團長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死守。攻擊砥平裡的是我軍互不相屬的三個師,這是導致我軍此次戰鬥失利的重大隱患。戰鬥中,由於我軍偵察情況不明,指揮混亂,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不足,幾經激戰,雖然將敵人壓縮在不足幾平方公里的地幅裡,但最終無法解決,在遭受重大傷亡的情況下,被迫撤出戰鬥。砥平裡戰鬥所產生的惡果就是:以前美軍在我軍堅決勇猛的步兵衝擊下,其步兵堅守陣地的意志力不足以抵擋這種強大的精神和力量的震攝力,通常在三四十米的距離上開始逃竄,通常在我軍追擊下悉數被殲。但經砥平裡戰鬥後,美軍步兵恢復了二戰時堅守陣地的勇氣和精神,敢於堅守一地,直至援軍到來。這也是為以後敵我進入陣地戰階段後,美軍敢於與我軍在一個小高地反覆爭奪的一個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美軍在此防禦戰鬥中,大量使用坦克裝甲車構造坦克防線,找到一種憑藉鋼鐵和火力抗擊我軍的新型戰法,這就是他們所稱的“火海戰術”。反過來,他們則稱我軍密集的步兵衝擊隊形為人海戰術。 人海戰術的概念真正流行於八十年代的兩伊戰爭。戰爭中,伊朗軍隊憑藉其共和國衛隊和青年學生的為真主打贏聖戰的信念,的確以超出當年志願軍前赴後繼的不畏死的勁頭一波波,一群群地向伊拉克軍隊進行殊死衝擊,即使伊拉克軍隊使用毒氣也在所不顧。最讓人痛心的是,由於巴列維國王被推翻,軍隊遭到大清洗,會指揮,能打仗的軍人幾乎損失殆盡。戰爭實際上是在一幫狂熱分子不分青紅皂白的瞎指揮下實施的。許多連槍不會開的青少年,通常身綁炸藥,開著一個摩托車,直衝伊拉克軍陣地。在第一次巴士拉戰役中,由於戰爭已進入伊拉克領土,因此,伊拉克士兵作戰十分勇敢,陸海空協同作戰水平大大提高。因此,伊朗士兵的傷亡十分慘烈。一堆堆,一片片。中國的戰地記者在他的書中是這樣描寫的,“偶爾坐到一個土堆上,直覺得底下軟乎乎的,低頭一看,土堆邊露出幾個人指頭。”但是,什麼是真正的人海戰術呢?它實際上被稱之為:步兵密集衝擊戰術。 當下的戰略是一個騙子橫行的領域,彷彿一場無知者無畏的比傻大賽。未來是不確定的,戰略並不給定未來,而是給定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當專家們習慣面對公眾以後,不免急功近利的將未來的不確定以確定的方式放言。在給出可能性以後,戰略已經排除掉混沌狀態下的不確定性,因而戰略本身是確定性的。戰略既是技術,也是藝術,戰略極力避免預測未來,同時又在清晰未來。我們很容易發現戰略的雙面性,戰略的靈魂是方法論,而不是具體對策與方法,更不是預測學。上兵伐謀。在謀劃階段,是技術決定論的;在決策階段,戰略的藝術性才會被體現。網路裡充滿了各種錯誤的戰略觀念,而專家學者們忙著給傳媒寫各種評論,對一般民眾的戰略思維訓練顧不上了,以訛舛訛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此簡單的說說人海戰術。在1916年,英國人蘭切斯特研究空戰最佳編隊,發現了蘭切斯特方程。遠距離交戰的時候,任一方實力與本身數量成正比,即蘭切斯特線性律。在近距離交戰的時候,任一方實力與本身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蘭切斯特平方律。解放軍從弱到強的過程,對蘭切斯特方程作了完美詮釋,對人海戰術的高明使用,並沒有使弱勢的土八路被消滅掉,而是越戰越強。稍微懂一點軍事的都知道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道理,人海戰術本身並不是絕對劣勢,而在於如何使用。在面對面的戰鬥中,如果一方的戰鬥力一定,數量增加一倍,另一方吃掉此方,需要增加四倍的戰鬥力。解放軍的殲敵傳統是三倍於敵人的兵力,夜戰與近戰得手,避免遠距離交火的情況出現。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來自於與敵人比較起來,解放軍的遠端火力非常弱,必須刺刀見紅才有勝利的可能。雙方都可以有效殺傷對方屬於面對面的情況,而一方被攻擊並無還手之力的時候,屬於遠距離交戰,此時需要避免人海戰術的使用。解放軍擅長運動戰,習慣於各個擊破,這就是對蘭切斯特方程的綜合使用。假定解放軍為A,對手為B,A的單位戰鬥力是B的一半,但是數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000人,A有3000人。如果是面對面的戰鬥,A方損失264人即可消滅掉B方的1000人。A需要先接近B在進行面對面的戰鬥,按蘭切斯特線性律,A付出1000人的代價殲滅B方500人以後接近,在2000對500的近戰中,付出187人的代價殲滅B方500人,總損失1187人對1000人。三大戰役的時候,解放軍在許多時候並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同樣殲滅敵人,則是利用蘭切斯特方程各個擊破。圍點打援,A以100人的規模與敵人500人作戰,顯然,A方100人絕對弱勢,但是100人將B方分割為互不聯絡的兩個部分,當100人損失一半的時候加以增援100人,對手則需要增大4倍的戰鬥力才能吃掉餘下的150人,顯然,A方至少可以拖住B一段時間。假定A方200人全軍覆沒,但是A方在另一場戰鬥中,餘下的2800人以500人的代價吃掉對方250人,近戰中只需付出微不足道的28人的代價即殲滅餘下的250人,然後2272人的規模接替正好全軍覆沒的前200人投入未完的戰鬥,此時,既便B方500人沒有損失,A方最多再付出200人的代價即可消滅B方。A方總戰果是以900餘人的代價殲滅對方1000人。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對手,代價比正面決戰要小得多,戰術使用得當,集中區域性優勢兵力可以一口一口吃掉對方優勢兵力。游擊戰法是一個蘭切斯特變形方程,在限定區域內,交戰的雙方互相看不到對方,都是向對方所在區域進行攻擊,這時候一方損失率不但與對方兵力有關,增加己方兵力反而增大損失。各方初始兵力與對方戰鬥力成線性關係。如果是正規軍對游擊戰,則是另一種情況。美軍對越戰的研究表明,以越南遊擊隊8倍的兵力才能獲勝,但是美軍在越戰中最多達到6倍兵力而無法繼續增加,因而美軍在越南失敗的退出。因此,在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策略下,蘭切斯特方程被各種方式所使用。比如神話一般的塔山阻擊戰,解放軍以1萬兵力阻擊國軍11萬兵力6晝夜,以傷亡3774人的代價殲滅國軍6549 餘人。這時候解放軍是守住防線,在限定作戰空間內,能夠展開的兵力有限。攻方損失要按平方律計算,而在實際戰鬥中,解放軍炮兵對國軍集結地進行大規模攻擊,前沿並非單純防守,而是交叉進行反衝擊,因而國軍的絕對優勢兵力與絕對優勢火力並沒有發揮出線性優勢來。解放軍集中火力可以達成國軍平方律的損失,而國軍集中兵力火力無法達成解放軍的線性損失。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取得勝利的戰鬥幾乎都是在運動戰中完成的,而在陣地戰中純屬消耗,在攻堅戰中損失慘重。在李奇微指揮美軍以後,志願軍難以發揮運動戰的優勢,被美軍遏制住進攻勢頭,但是美軍的進攻戰同樣被志願軍的夜戰、近戰所瓦解,戰鬥逐步轉向陣地戰。美軍的火力優勢是志願軍無法匹敵的,志願軍在陣地戰上的傷亡率比攻堅戰還大,典型反映出火力的弱勢。解放軍更擅長進攻,而不是防禦。蘭切斯特方程沒有考慮戰場上的許多要素,並不完全,對區域性的戰役有參考價值,對整個戰爭的結局無能為力。蘭切斯特方程在戰爭摸擬的時候會被經常使用,恩格爾曾經使用蘭切斯特方程摸擬硫磺島戰役,計算結果與事實非常接近。美軍在越戰中完全發揮出火力優勢,比如著名的順化戰役,美軍一個師對抗越軍七個師,越軍在一週的時間內損失了5萬人以後,才攻克順化,美軍的優勢火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美軍隨即從城外開始反攻,在巷戰中殺傷了越軍4000人,自身陣亡142人。最後,美軍使用艦炮將順化轟平,解決戰鬥。但是越南的叢林戰,成了美軍永遠的傷痛了。人海戰術在面對面的較量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有效發揮的場合是在野戰中。在游擊戰、攻堅戰、陣地戰等模式下,火力起決定性作用。即便是面對面的作戰,也要能夠有效殺傷對方的條件才行。美軍在順化戰役的巷戰中,達到了驚人的1:30的戰果,正是由於在近戰中,越軍的火力依然非常薄弱,並且大量被美軍火炮殺傷。嚴格意義上的人海戰術並不與送死劃上等號,在自然界中,數量上的優勢在短時間內的釋放是一種求生本能。有一種海龜在某一個時間從海灘上大規模的集體衝入大海,而海鳥只能在這個特定時間捕食一定數量的海龜,最終在最短的時間內,小海龜以最小損失率返回大海。在特定空間與時間內選擇最優策略,無疑是戰略需要研究的問題。給定條件以後,如何選定策略需要數學工具的幫助,依靠直覺往往並不能達成佔優策略的。人海戰術看起來似乎是送死的情況在於對還手之力的錯誤評估,缺乏有效還手能力的時候,那是大屠殺,而不是真刀真槍的戰鬥了,此種情況下建議投降算了,簡單的說,這仗沒法打了。
-
5 # 風雲雷火電
現代人海戰術有用嗎?
現代戰爭靠人數還能打贏嗎?假如我有5000多萬手持棍棒大刀長矛的人員,能贏嗎?雖然我的武器不如
這個都不好說 。如果戰術使用得當,確實能贏得勝利 ,可以採用化妝秘 制密潛入敵方指揮所,用聖戰或人肉炸彈的方式對敵方指揮官進行斬首行動,採取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那一套也有可能獲得一定的利益。同樣要知道,你也可以“奪劍”,漸進式的取得敵方的 先進武器。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 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你應該很難組織起5000多萬人的隊伍
人海戰術在現代戰爭中要發揮作用還是有前提的,就是必須要有可以威脅對方的遠端進攻能力,否則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1、什麼是蘭開斯特方程;
2、人海戰術的意義和作用。
1、蘭開斯特方程式:在1916年,英國人蘭切斯特研究空戰最佳編隊,發現了蘭切斯特方程。遠距離交戰的時候,任一方實力與本身數量成正比,即蘭切斯特線性律。在近距離交戰的時候,任一方實力與本身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蘭切斯特平方律。
2、人海戰術:解放軍從弱到強的過程,對蘭切斯特方程作了完美詮釋,對人海戰術的高明使用,並沒有使弱勢的土八路被消滅掉,而是越戰越強。稍微懂一點軍事的都知道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道理,人海戰術本身並不是絕對劣勢,而在於如何使用。在面對面的戰鬥中,如果一方的戰鬥力一定,數量增加一倍,另一方吃掉此方,需要增加四倍的戰鬥力。解放軍的殲敵傳統是三倍於敵人的兵力,夜戰與近戰得手,避免遠距離交火的情況出現。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來自於與敵人比較起來,解放軍的遠端火力非常弱,必須刺刀見紅才有勝利的可能。雙方都可以有效殺傷對方屬於面對面的情況,而一方被攻擊並無還手之力的時候,屬於遠距離交戰,此時需要避免人海戰術的使用。解放軍擅長運動戰,習慣於各個擊破,這就是對蘭切斯特方程的綜合使用。
解決完上述兩個問題後,就可以明確,現代戰爭下,人海戰術是否有機會發揮作用:
人海戰術在面對面的較量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有效發揮的場合是在野戰中。在游擊戰、攻堅戰、陣地戰等模式下,火力起決定性作用。即便是面對面的作戰,也要能夠有效殺傷對方的條件才行。美軍在順化戰役的巷戰中,達到了驚人的1:30的戰果,正是由於在近戰中,越軍的火力依然非常薄弱,並且大量被美軍火炮殺傷。
在特定空間與時間內選擇最優策略,無疑是戰略需要研究的問題。給定條件以後,如何選定策略需要數學工具的幫助,依靠直覺往往並不能達成佔優策略的。人海戰術看起來似乎是送死的情況在於對還手之力的錯誤評估,缺乏有效還手能力的時候,那是大屠殺,而不是真刀真槍的戰鬥了,此種情況下建議投降算了,簡單的說,這仗沒法打了。
-
6 # 眾志成城616
二戰時期的人海戰術鋼鐵洪流,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不堪一擊。海灣戰爭就是例子,伊拉克的鋼鐵洪流在美國高科技(七位一體)的打擊下成了鋼鐵墳墓。
-
7 # 都市南鄉子
沒有用,現代戰爭中還用這種戰法,那要麼送人頭,要麼引發陣前兵變。上世紀末,科索沃戰爭就是人類史上,第一次依靠空中和電子力量達到目標的戰爭,打滿全場沒有出現陸戰,裝甲和步兵作戰。
-
8 # 老趙大趙趙建明
沒有用了,現在的是火海。遠端打擊,例如打一個海島,三個集團軍群的遠端火箭炮齊射,再補充幾個基數復射,形成一大遍火海,空氣燃燒,活著的就沒幾個了,用不著人海衝鋒了。
-
9 # 無錫菜
武器有了代差靠人海靠意志都是不可能贏的。武器殺傷半徑裡一個人也是死一百個人也是死。二戰人海戰術的勝利屈指可數,人海戰術失敗的次數卻比比皆是。人海戰術在古代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現代就是指揮者不拿士兵的命當回事。外國對我們的感覺就是人海戰術
-
10 # 好奇觀古今
鋼鐵洪流是一種西方對蘇軍的印象。就像西方在朝鮮戰爭一直稱志願軍是人海戰術一樣,並不是科學的描述。這種印象源於蘇軍依靠大縱深理論構建的戰爭體系。
人海戰術鋼鐵洪流在現代戰爭裡我覺得還有有用的,但打仗還是靠戰術和國家消耗。你說像殖民時代列陣並排打槍,那肯定不行。現在武器的傷害越來越大。
但你要是整體戰爭,全面戰爭。這種依靠大量士兵組成的裝甲叢集。這種效果還是非常可觀的。不過現在打仗講究系統性,全面性。光靠這個肯定也不行。
如果在戰線,縱深都很大的情況下。可參考蘇軍展示。
快速叢集,機動性很大,就是敵人知道你要單點突破,但就是防守不住。區域性優勢非常之大。只要突破,叢集成功,敵方只能退守。
火力優勢至少到現在還是作用非常大的,否則我國也不會玩命的提高單兵火力。但你說伊拉克戰爭,只能說美軍戰術很高明。前面所有的鋪墊都還是在給陸軍創造條件,讓其在某個區域形成火力優勢。消滅有生力量。
-
11 # 公牛哈爾西
二戰是機械化戰爭的典範,同時也有一戰時戰術的影子。無論是德軍或者是蘇軍基本上是半機械化,因此戰場出現了坦克大戰,也出了集團化衝鋒的人海戰術,甚至出現了波軍騎兵與德軍坦克的對絕。二戰是陸軍力量的較量,陸軍決定戰爭的勝敗。
二戰結束後,隨著全球工業,電子等技術突飛猛進,航空技術的提升。戰爭形態,戰爭機器因素髮生了改變。空中力量打擊逐步取代了戰爭之王——坦克。決定戰爭勝敗的不在是陸軍取而代之的是空軍,導彈。典型戰例海灣戰爭。海灣戰全面改寫了戰爭模試。從此,人海戰術,鋼鐵戰術默默退出戰爭歷史舞臺。
-
12 # 血染戰旗紅
哦,這個薩達姆已經為我們展示過了。1990年8月1日,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軍隊以閃電戰的方式入侵科威特,吞併了科威特,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個省。聯合國安理會立即開會,同聲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徑,要伊拉克立即撤出科威特,並授權美國組建多國部隊,必要時以武力解放科威特。
於是,海灣地區大軍雲集,大戰一觸即發。1991年1月7日,伊拉克沒有在最後期限內撤離科威特,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空襲伊拉克,海灣戰爭爆發。
海灣戰爭一共打了42天。前38天以空襲為主,後4天是地面戰。薩達姆曾經幻想過用裝甲洪流閃電戰打敗多國部隊,但很可惜,他的部隊沒有制天權,又失去了制空權和制資訊權,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結果在多國部隊海陸空的夾擊下,伊拉克軍隊損失慘重,數千輛坦克裝甲車被摧毀,十幾萬人被俘虜,伊拉克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薩達姆只好宣佈接受聯合國的決議,同意交出科威特,並接受聯合國的武器核查等條件,於是,海灣戰爭結束。
伊拉克軍隊的下場已經表明,機械化戰爭時期的裝甲洪流閃電戰面對資訊化戰爭,已經是不堪一擊了。在機械化戰爭時代,你將盡可能多的人員、物資、裝備集中起來,它是一股力量。但在資訊化戰爭時代,你越集中,就越是敵方理想的目標。
-
13 # 重慶康仔
人海戰術早已經不適用於現代化戰爭了。
人海戰術,顧名思義就是用大量計程車兵來組成人海向著敵方進攻,這種進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二戰時武器裝備落後,嚴重缺乏現如今的重火力以及遠距離武器。現代戰爭都是高科技產物,威力大、射程遠,可以在上千公里外殺傷敵軍。兩軍對壘時人越集中越容易被攻擊,再加上現代戰爭武器威力大、精準度高,這樣殺傷效果最好。
-
14 # 葉飄刀
幾乎無效
人海戰術與鋼鐵洪流,在現代戰爭之中的效果,可以說是幾乎無效的。
當機關槍出現,人海戰術便幾乎失去了作用。在機關槍面前,人海戰術,就像被收割的麥子,只會一片片的倒下。
英國人曾經以數十人加四挺馬克沁機槍,消滅了五千多手持冷兵器的土著。這成了機槍的成名之戰。
而在一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歷次大戰,機槍更是帶來了慘烈的傷亡。
在武器存在代差,無法有效壓制對方火力點的情況下,用人海很難填補。
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你單位時間內衝出去的人數和敵方在單位時間內射出的火力密度形成一個對比,如果你人更多,你就能突破,反之是敵人守衛成功,而當機槍出現人海再也不可能超越火力密度。
所以現代的衝鋒才有了散兵線,才有了匍匐前進,所為的就是讓對方的火力更難發揮效果而已,這也說明了正常衝鋒幾乎是不可能突破的。
實際上二戰中,但凡使用人海戰術成功的,都是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壓制住對方的火力,而且這種不要命的衝鋒在氣勢上壓制住了對方(日軍的豬突戰術最為著名),但這也就是個例而已。如果完全無法壓制,是沒有什麼機會的。
非對稱打擊至於鋼鐵洪流,這個要真是武器存在代差的話,鋼鐵洪流,就是聚集起來的靶子而已。
在現代戰爭中,隱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的。在現代戰爭中,很多時候,大炮坦克一類的陣地,暴露就意味著被摧毀。特別是在你和對方還存在武器代差的時候,這種情況下,人家武器佔優,那麼大規模聚集部隊,就是大規模的彙集靶子,只能被更好的打擊而已。
甚至如今的戰爭講究非對稱作戰,如同當初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佔據優勢的一方,自始至終都只使用了空軍力量,以壓倒性的空軍優勢,以絕對的制空權對敵方的戰略目標進行非對稱的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武器存在代差,無法獲得制空權,那麼你鋼鐵洪流就是被敵人打得靶子而已,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更不要說取得什麼效果了。
所以人海和鋼鐵洪流,至少要是與敵人的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在武器與對方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效果,如果存在代差,那麼幾乎是無效的。
-
15 # 上九天攬月九
有用,前提是你得能入侵到他們的領土
-
16 # ZZZ8844
人海?一戰的索姆河早就給出了答案。
-
17 # SeriousGamer
要阻擋鋼鐵洪流只能上戰術核武器,人海戰術進入熱兵器時代就沒用了
-
18 # 銘記恩澤方
用處不大,未來是高科技電子戰
-
19 # 勿近小人
肯定不行的。不過裝備劣勢一方可以透過高超的戰略指揮和先進的戰場戰術很大程度彌補裝備差距,用不著人海戰術。
-
20 # duh23333
這種戰法早已過時,根本不合時宜。
回覆列表
人海戰術當然是有用的,人海戰術絕不是用步兵衝擊機槍陣地的那種人海,他可以是T34海衝擊豹式坦克,武器效能允許略微落後,但不能有代差,戰術不能太落後,很多人一聽到人海戰術就想當然的認為機槍陣地坦克裝甲車部隊屠殺步兵叢集衝鋒,或者武裝直升機屠殺地面部隊之類無腦堆數量送人頭,人海戰術不是這麼打的,人海戰術的本質是多打少,強打弱,不是弱打強,就像抗戰時期集中五、六倍的兵力打敵一部,在區域性地區我方實力勝過敵方才能打,是實力勝過敵方 ,這個實力包括火力、技術兵器以及組織能力等等,絕不單單是人數多!人海戰術絕不是一大群人呼啦呼啦放羊一樣往上衝,也要講究具體配合的,就像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和聯軍總數就兵力總數大致相當,但志願軍總能集中十倍於敵軍的兵力進行圍攻敵軍一部,這就是人海戰術的典型運用,志願軍後期單兵武器和聯合國軍相當,也有一部分技術兵器,前期武器很差,所以前期圍攻聯合國軍成果較小,後期武器改善後圍攻效果就好,人海戰術是有效的,人海戰術不是送死戰術,要講究具體運用的,人海戰術強調的是力量的集中使用,包括但不僅僅是人的集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