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因為這個時候課業負擔非常重,另外由於身體的發育,激素分泌,性意識的萌動,他們對自己也有很多迷茫不瞭解。再加上心理發育,青春期的孩子到了第二反抗期就是叛逆期,他們想要獨立,想要父母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成成人來看,但是他們的心理發育又遠遠沒有成熟。他們這個時候開始思考他們的人生,他是誰,他以後能做什麼?

    所以他們其實是很混亂的。在這個階段,他們其實是不想和父母溝通的。特別是如果父母仍然在沿用孩子青春之期之前對孩子的管理方法,比如控制,責罵,吼叫,那很容易引起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引發孩子的情緒。

    所以這位家長,你想跟孩子溝通什麼呢?就是你的意圖是什麼?如果是你想要教育孩子抓緊學習啊,爭取考好大學呀,等等之類的話,最好不要跟孩子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想讓自己更好,你不用講他也知道。講多了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所以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忌嘮叨。

    另外家長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方法。什麼是溝通呢?溝通是雙方參與的,那一定是雙方都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很多家長認為溝通就是你要聽我的,那這不叫溝通,這也會讓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

    另外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不要只談學習。因為他們壓力已經很大了。你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輕鬆的事情,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的壓力,另一方面孩子會更願意跟你溝通。比如談談球賽呀,比如父親也可以拉著孩子一起去打打球,運運動運動。運動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會分泌多巴胺,讓孩子更愉悅,更有動力學習。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2 # 嘻嘻的皇額娘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通常家長會突然發現,以前貼心的孩子變得不喜歡和父母溝通,甚至不願意跟父母說話,通常給父母的答覆都是“還行,沒事,好啊,還可以”,在這個情況下應該怎麼樣做呢?

    我們首先要了解下孩子為什麼會變得不願意跟父母說話,通常有這些原因:到了青春期,他們突然變得寶貴起來的隱私;可能是害怕你的說教和不贊同;孩子本身也是不確定的,在試圖理清他們自己的想法,感覺,和願望;還有一個普遍的原因是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對父母和家庭的關注,更多轉向對朋友關係的關注。

    在處理這個問題的關鍵點,首先,父母要了解到,我們有一個要快要進入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通常孩子並不是討厭和你說話,但是他們有些反叛你的身份。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孩子的想法、感受和主意,就必須得到傾聽和認真對待,即使父母並不完全同意;還有孩子只有在感覺到你的親近和理解時,才會和你溝通。

    對於十幾歲的孩子或者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不要認為,他們是針對你的。要知道這種反應是正常的。

    如果你學會了良好的傾聽技巧,這個階段就會過去,當孩子和你說話時你要傾聽,並對孩子述說的事情問一些問題,即便是電子遊戲或者你不太瞭解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你對他/她想談的事情很感興趣,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在聽到孩子想法時,很快露出不贊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開始說教。

    要學會閉上嘴巴聽,並表達出理解,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你會驚訝地發現,當感覺到有人傾聽時,他會說那麼多。例如孩子在整理上學的東西時,你只是坐在她的身邊,可以找些輕鬆地話題,開始你們的聊天,也許,女兒就會喋喋不休地說起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父親和兒子坐在沙發上,可以充當無聲的陪伴,當孩子開始說起自己發生的事情,就充滿興趣地傾聽,表示關注和理解。

    如果你比較容易被孩子激怒,並習慣於大喊大叫。建議要立即停止。需要用尊重的方式和孩子說話,孩子通常是會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的。

    還有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在孩子實在不願意溝通的時候,可以用手語或者寫紙條的方式,慢慢開啟之間的隔閡,並逐漸建立起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溝通方式。

  • 3 # 靜思維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交流,經常發脾氣,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青春期不願意交流、經常發脾氣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家長的錯,還是孩子的錯?其實,所謂“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肯定有一對有問題的家長”,父母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中遇到了問題,反思是有必要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的8大理由,看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些什麼話要對父母說。這些語言代表了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瞭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干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爸爸媽媽對我的事情總是不以為然,好像只有他們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現在我有煩惱我根本就不和他們說,反正說了也沒用,他們也不會重視我,也不會安慰,有時候甚至還會笑話,說什麼“這點兒小事有什麼,沒關係”。

    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為什麼父母要求我們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我們來指出父母的錯誤那就是頂嘴,而他們用吼叫的口氣來教訓我們就是循循善誘,在他們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夠不夠聽父母的話。

    理由4: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我根本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說話,對我的一些意見,他們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找藉口,許多事情他們根本不徵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願聽我的解釋。

    理由5: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父母除了每天給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沒完沒了地問我學習的情況,這樣讓我感到很厭煩,總感覺話不投機。在家裡爸媽每天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把學習搞好,什麼成績了、作業了、考試了、分數了……

    理由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貼心的交流

    理由7: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靜氣的教育

    上週剛開完家長會,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頓。其實,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學校犯了錯誤,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對,如果平心靜氣地跟我溝通,我會更願意改正的,誰不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理由8:最後,如果我做了父母……

    如果我以後做了家長,我不會每天都對孩子板著一張臉。我會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談心,讓他把心裡的想法和委屈都講出來。一個能夠理解我們、能和我們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麼渴望和需要的啊!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中國的家長們往往喜歡做主包辦,勞心勞力的結果卻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還要收到埋怨。家長們往往忽視了一點,自以為是的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家長因為經驗豐富,對孩子的“安排”很多時候確實是捷徑,可這種未經孩子認可的捷徑恰恰不是孩子們需要的。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當孩子發現父母能尊重他時,他也是會講理的。

    2.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反觀現在的家庭溝通方式,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這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確。說的直白一點,很多家長“屈尊”與孩子交朋友、平等對話的目的,還是要教訓孩子,還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複製、貼上到孩子的腦海裡。這種完全專制、獨裁的指揮棒不得不說也是孩子的悲哀。他們應該有形成自己獨有價值觀的機會。家長與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響、教育,而是要理解、傾聽。

    “傾聽是高明家長的必備技能”,但能實現傾聽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能夠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長傾訴,家長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們切記,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

    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賦,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強烈。傾聽是為了瞭解孩子的需求,那麼在有效傾聽後,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餘地。

    總之,孩子不會百分之百都是錯;絕大多數孩子還是講理的。想要良好的親子互動,家長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會樂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也願意接受父母所給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 4 # s曉靜靜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和情緒上是非常敏感的,個人的自主意識也開始逐步增強。所以孩子的內心很容易出現情緒上的波動,但又礙於情面不好意思直接說明,怕被周圍的人說自己還是小孩子。可是內心還是非常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家長的關注,所以會跟家長作對,並藉此引起重視。所以在這個階段要多跟孩子交流,交流的時候,先不要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你應該怎麼做,孩子的情緒還沒排解之前,他是聽不進去任何東西的。

      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因為什麼出現情緒要先了解清楚,讓孩子知道交流首先要把內心的東西說出來,別人才能知道怎樣去幫助他。跟孩子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先分享自己小時候一些好玩或者出糗的經歷,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是從孩子一步步變成大人的,爸爸媽媽能瞭解自己的感受。

      “孩子不順心就馬上翻臉”,這種現象十分值得家長反思,是否在過往的成長中,孩子他有一發脾氣就能得到滿足的經驗?對於這一點,爸爸媽媽需要特別注意並進行引導,教導孩子要有付出的觀念,才能得到回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很多孩子會變得敏感、主觀、自尊心強、易怒。面對一直溫順的孩子突然變得暴躁這一狀況,很多家長都會慌亂,不知所措……

      首先,面對孩子的情緒波動,家長要保持平靜,切莫因孩子的不良情緒而影響到整個家庭。如果孩子急您不急,她發牢騷您就耐心傾聽,她生悶氣您就仔細觀察,我相信您可以用理智剋制自己急於評頭論足的慾望,並在傾聽和觀察中儘快找到困擾孩子的癥結;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心平氣和並有理有據地與之交流,尊重孩子的一些看法,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孩子儘快走出心理波動期。類似這樣的溝通,不僅可以使孩子逐漸減少情緒的波動,提升應對困難的技巧和信心,而且在孩子最需要理解和撫慰的時候,家長的寬容和幫助會使孩子心存感激,為以後的溝通奠定好的基礎。同時,也讓孩子慢慢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 5 # 深漂阿姨的創業之路

    孩子長大了到青春期跟小時候的孩子不同,這個時候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朋友,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不願意交流有可能是發現跟父母沒有共同語言,很多家長和孩子交流都是說教式,而孩子並不喜歡這種交流方式,但往往父母又會強加給孩子,自然孩子沒有辦法就會發脾氣了。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嘗試和孩子做朋友,去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理,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去接納孩子的不願意交流。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要允許孩子的這種獨立。用正當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導孩子,相信孩子。

  • 6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交流,經常發脾氣……之所以會這樣,一定是我們經常否定孩子,一定是我們沒有細細聽孩子說話,沒有聽見孩子說話,(試想您的領導經常否認您的方案和計劃,您會願意和您的領導交流嗎?您會沒有任何的情緒嗎?情緒積累到一定的濃度,就會爆發的)

    所以,我們要和孩子的交流做些調整:

    1 仔細地聽孩子的話,對孩子的話要用【哦、嗯、是的、好的……】這樣的話進行內容的反饋

    2 不急於對孩子的話或者行為進行評定、評判、指責、抱怨、批評……

    3 對孩子的話或者行為,需要給到尊重和接納,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允許孩子的情緒進行表達,充分的情緒表達

    4 等待情緒充分表達後,作為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需要,

    5 等待情緒充分表達後,接下來,我們怎麼辦,我們怎麼樣可以讓我們的事情得以解決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爸爸媽媽的話,只是情緒需要做好處理,不要因為情緒的問題導致不良後果的發生

    祝福您

  • 7 # 四順小姐姐

    在家庭當中是有序位存在的,比如說:先有夫妻關係,後有親子關係。所以良好的親密關係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有時候父母的意見是不一致的。這是因為夫妻雙方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家庭裡出來的,每個人的家庭對待孩子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比較嚴厲的,孩子不管不行,不管長不大;有的家庭可能就是比較柔和的、對孩子是比較放縱的,管緊了就管威了,將來以後反而他內在沒有力量了,所以任何一件小事上在孩子身上都可能夫妻雙方會有意見不一致。這種情形,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在遇到壓力和事情了選擇時可能會造成思想上的搖擺,處於人的本能,孩子會做出對自己最佳利益的一個選擇。如果夫妻觀點不一致,當著孩子的面,不要表現出來。等到事過去之後,夫妻可以單獨來溝通,你來說說你的想法,我來說說我的想法。達成彼此共同的部分。

    對於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我的理解是:溝通不是簡單的我說你聽。說者的內在狀態非常的重要。第一要全身心地專注到這件事情上,給到對方以我很重要的情感資訊。第二看到對方內在的需求,對方想要什麼在意的是什麼?在這件事情他的想法是什麼?給到對方被尊重的情感資訊。第三透過說者的語音語調,語速,語氣,肢體面部表情營造一個安全放鬆的場域,給要對方我很安全、我是被愛著的情感資訊。在對方收到這些以後這些情感資訊以後,就會輕鬆的收到具體的內容。

    就像一位教育專家常說的,孩子對抗的不是家長說的內容,而是家長說話時的態度。這種態度一般的來說有以下幾個誤區:一我是家長就該聽我的。這種想法與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有關。第二,我是為了你好,我說的有道理,你必須聽。第三齣了事兒,我現在不管你將來會更麻煩。第四溝通就是說教。

    走出誤區對於家長是一個挑戰:第一找尋孩子在不會講話以前,我們給予孩子的那種高品質的陪伴:滿眼的欣賞高興,不停的撫觸。帶著這份欣賞和期待的狀態來和孩子溝通。第二把我們的孩子放在眼裡,看到她的需求,真正的理解她想要什麼?尋找我們和孩子共同的契合點。在這個契合點上做文章,就有了雙贏的效果。把溝通從“我想讓他聽的”方向調節到我們和孩子共同需要的雙向部位。讓溝通走向良性。遠離那些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辛苦的說服和給壓力的方式。

     

    我們常常把孩子比作蝸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陪著蝸牛去散步,當然父母的步伐既不能比蝸牛快很多,也不能比蝸牛慢很多,這個時候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候,步伐要不急不緩,就陪伴在蝸牛的身邊,陪著蝸牛去到它想去的地方,父母要學會慢下來,學會去等,學會去示弱,把這個過程陪好,用心陪伴,用愛支援!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 8 # 我的職業是母親

    0-18歲的孩子會經歷兩次自我意識的覺醒。一次在2歲左右,另一次就是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不是個別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然現象。

    青春期的孩子性發育已經完成,從生理上來說他們已經是個成熟的個體,他們自己也會感覺到這種“長大的力量”,所以,追求獨立,要求平等是這個時期孩子的主要心理需求。

    同時生理發育的加速和性發育走向成熟,內分泌出現失衡,也會使他們感到不適應,出現各種困惑和矛盾。

    如果父母對這一時期缺乏認識,一味地把他們置於“孩子”的地位,以保護之名進行約束和控制,必然會導致孩子的反抗,親子矛盾凸顯。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在於,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都願意和父母分享、請教。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感覺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此時他們的第一傾訴物件已經不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朋友。

    愛發脾氣是反抗的一種表現

    青春期孩子主要逆反的物件就是父母,有時是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受控制,有時是因為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動作都可能引起他的反感,產生激烈的抵抗。

    人的神經系統的發展中,是先發育興奮性後發育抑制性,要等到青春期的後期兩者才能發育完全,所以,青春期孩子的行為才會那麼衝動、缺乏控制。大多時候,當他們平靜下來時,內心是會後悔的。

    父母應該在青春期給孩子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1、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說教

    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而此時的溝通更多的是父母傾聽和了解孩子,而不是說教。不要在孩子還沒有說完之前就打斷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更加不被理解,而對父母關上了心靈之門。

    只有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才會願意讓你去了解他。

    危險不在於孩子去做了什麼事,而在於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做了什麼事。當父母最後被通知時,事情已經很嚴重了,甚至無法挽回。

    父母的傾聽也會給孩子做了一個榜樣,學會傾聽,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際技能

    2、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民主的環境

    要信任孩子,不要事事限制管教,在某些非原則性問題上讓孩子自己去做主,按照他們的意願解決問題,即使有一些失敗和錯誤也可以包容原諒。

    父母需要把握尺度,適當的監管,避免孩子走上極端。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分離。當孩子長大,留給父母的只能是背影。

    如果愛孩子,請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離開我們。

  • 9 # 電影育兒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碰撞最多的階段。父母的引導要更加謹慎,把握好竅門。

    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把自己當做大人看待,但由於缺乏知識經驗,自我定位和能力不匹配,使得他們常常處於焦慮情緒之中,遇事產生不能自控的情緒波動,容易發脾氣。

    同時,他們的“成人感”很強烈,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不希望事事向父母彙報或聽命於父母。如果平時被管束和干涉太多,孩子更不願透露,甚至乾脆不和父母交流。

    這就是他們愛發脾氣、不願和父母交流的原因。

    怎樣改善這種情況呢?

    與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相處之道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大人,當成朋友對待。

    在青春期之前,父母扮演著權威者的角色,給孩子立規則、定條件。但到了青春期,權威者的角色就失靈了。父母得換一種姿態,以對待朋友的平等、民主態度與之相處,才能更順利地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意見不一致時,多聽聽孩子的看法,必要時可以給一些建議,但不可粗暴干涉。有時候孩子必然會走一些彎路,就像年輕時的我們,有一種撞破南牆不回頭的衝動。只要代價不太大,適當讓他自己去經歷和感悟。

    孩子遇到成長困惑時,父母可以講講自己青春期發生的故事,從中得到的教訓也好,啟發也好,坦誠地跟孩子聊一聊。如此,不僅可以拉近親子間的距離,還讓孩子知道,原來父母當年也出過糗,犯過錯,遇到過很多挫折和煩心事,他並不孤獨。如此,孩子或許可以從中獲得直面成長種種問題的勇氣和智慧。

  • 10 # 向上看的人生

    父母內心做孩子靠山,永遠是他的靠山,給予潛意識暗示

    孩子就會安穩下來

    父母仰望知識,真心認為知識改變命運

    孩子自然被知識吸引

  • 11 # 藤籌勁草論教育

    青春期是孩子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是有未成年到成年的過程,也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重要的形成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方面認為自己長大了開始用成人的視野看世界;一方面又由於社會經驗不足,為人處世總是不得法,在一次次碰壁中逐漸成長成熟。所以當孩子這時遇到困難,有時會陷入自我沉思,有時會發脾氣,等等這樣都是他尋求解脫,情緒宣洩的方式。

    題主能發現孩子的這些表現說明您是一位理性而且細緻的家長,因為都是從這個年齡段過來的,所以孩子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青春期表現。

    對於孩子有這樣的反應,作為家長一方面還是自己主動和孩子聊聊天,哪怕孩子發脾氣也要多與孩子交流,等他氣消好了接著聊,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於他的關心和支援,慢慢就會和家長說心裡話,而且多與孩子聊輕鬆的話題,讓孩子逐漸平復心情。一方面,也要請班主任和其他老師多關注孩子,讓孩子在學校也能感受社會的溫暖,讓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安慰及時圍繞著孩子,這樣他就不會感到孤獨和無助。

    青春期演繹的就是不同的風景,如果能健康的走過,那未來一片光明,但是青春期孩子最怕就是孤獨,所以家長要及時把溫暖送給孩子!!

  • 12 # 能量時光

    1、家長和孩子說自己青春期時的煩惱。家長把自己的糗事說給孩子聽,可以拉近與孩子的關係,這樣孩子能聽進去家長的話,也覺得家長是可以理解自己的,這樣就會願意交流。

    2、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他喜歡的地方玩。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就給孩子買體育用品,鼓勵孩子去體育館玩,如果孩子喜歡故事,就給孩子買書。如果孩子什麼都不喜歡,那就帶著孩子去遊樂園,動物園等新奇有趣的地方,讓孩子痛快地玩一場。

    3、家長要多看書學習。有很多教育書籍都有說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家長們也要隨時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臺上養的睡蓮水裡全是蚊子的幼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