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野印記
-
2 # 廣西老吳w
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寧可旱死不讓澇死,說的是水稻育秧期秧苗怕澇不怕旱。
水稻育苗期的播種方法,首先要起壟做好排水溝,播種後再撒上一層農家肥,種子生根發芽長葉後撒施少量尿素。
種子發芽生長期間苗床不能灌水過多,保持溼潤即可。
-
3 # 蟲子一條半
大家好,我是蟲子,在廣東種桑養蠶。
喜歡的記得關注哦。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寧可旱死不讓澇死。這種說法靠譜嗎?
這說法,不靠譜。過猶不及!
不管是種地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過。
水稻育秧期間的管理比較重要,管理好能提高發芽率,和齊苗!這是水稻前期管理的關鍵。
發芽播種的階段,水田不有積水就可以了。
水多了影響長苗,容易引發爛根不發芽等情況。
當種子抽出綠芽時就要適當補充水分。
補充水分要結合天氣,溫度去操作。陰雨天就不要補水,根據情況可能還要放水。(水面不要蓋住秧苗的苗心,)水面過高,會影響溫度不說,關鍵是秧苗前期脆弱,容易發病,水多了長的慢。
秧苗長出十公分左右,就不能缺水了。這個階段開始就要保持田裡有水,也不要過高,五公分左右,保證不蓋過秧苗就行。
由於移栽習慣的不同,有早有晚。
移栽田在秧苗移栽時反而對水要求不高。
水少溫度高,更利於秧苗紮根快速成活,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了。這時就要補水加肥(尿素提苗)。直到水稻揚花灌漿,田裡都不能缺水。當然短時間缺水關係不大,比如打藥時可以適當少水,利於操作。
農村的一些老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但是要理解其真正的意識才行,不然容易出錯造成損失。
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贛南三農哥
水稻的種植是離不開水的,所以在南方大量種植,正是因為南方良好的氣候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水稻產量高,分佈廣,在古代水稻大都分佈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因為流水多,便於水稻的生長。
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寧可旱死不讓澇死,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我們進行育秧時候是需要做好播種、水肥管理、除雜等工作的,不是簡單的不澆水或者直接灌溉的,是定量、控制合理澆水次數。
我們對水稻的育秧整個過程進行講解,讓大家清楚的瞭解說法的靠譜程度。
水稻的育秧技術
(1)種子培育
首先要先將水稻種子進行暴曬,一般是曬1-2天左右即可,然後再用濃度為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按比例兌水,然後將暴曬後的水稻種子進行浸泡,我們要浸泡2-3天,然後進行催芽就可以,等種子都出現芽尖就可以,另外苗床也應該提前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我們的苗床可以採用專門的托盤,也可以直接在露天土壤中育苗,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大棚或者露天。
(2)水肥管理
種子發芽進行移栽後,要進行水分補充,我的澆水的原則是控制水量、控制次數,不需要深水層和淺水層,只要秧苗整株和苗床溼潤即可,種子剛移栽後,進行第一次澆水,目的是讓發芽種子的成活,當水稻出現真葉後,每天進行噴淋加水,注意只要保持水稻和土壤溼潤就可以,有利於水稻葉子和根系的生長髮育,切不可加大量水分,水稻根系容易腐爛;待水稻真葉和分枝較多時,我們要控制水分,後面就不需要再進行加水了,育秧田保持乾燥狀態,秧苗的水分補充就靠早晨的露水補充即可。
水稻秧苗的施肥管理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土壤種植前,在土壤中施適量農家肥和尿素就可以,一般播種後如果發現水稻葉子營養不足,可以追加10斤左右的尿素,秧苗是不需要太多肥料,它的吸收能力有限,過多的肥料堆積會造成燒苗的現象,追肥一定要均勻的灑在秧田中。
注意事項:我們進行水稻育秧苗時,建議大棚種植,並且採用專用托盤,便於後期秧苗的移栽和管理,但是露天種植也可以,只是說大棚種植控制優點多,不管採用那種方法,我們要必須注意種子培育的溫度最好控制在25度左右,是種子發芽和秧苗成長適宜的溫度,育秧苗及時噴灑農藥,對秧苗進行除雜草一定要徹底。
總結: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要注意科學的進行水分管理,我們要保持秧田和秧苗的溼潤,控制澆水量和次數,秧苗後期以管理為主,是不建議在澆水的,秧苗保持半乾旱狀態即可。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大棚育秧的過程中,可以採取適當乾旱的方式壯根、控制徒長以及進行立枯病的防治。但是,這種人工調控水分的管理方式也需要有個度、需要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進行。否則,盲目的進行乾旱管理很可能會造成秧苗的細胞脫水、甚至使造成秧苗的乾枯、死亡。
東北地區的水稻大棚育秧與南方相比有著較大的區別,南方地區可以採取移栽大苗甚至徒長秧苗。但是在東北地區,由於春季的氣溫不穩定、氣候較差,大苗、徒長苗的返青成活率較差。想要保證秧苗移栽之後的返青成活率,只能是培育壯秧,這就涉及到一個苗床水分管理的問題。
1、壯根。東北地區的水稻移栽大部分都是以機械移栽為主,搭配部分的人工移栽。為了保證機械移栽的效率和效果,對秧苗的高度、根系的生長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用我們東北稻農的話講就是想要秧苗移栽的好,秧苗的盤根質量也要好。而對於如何促進大棚育秧期間的根系生長,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通風和澆水。在澆水方面,可以採取“三看澆水”,即“床土是否發白、心葉是否捲曲以及早晚葉尖是否吐水”這三個苗床的表現來判斷苗床的乾溼程度。而對於常規的澆水來講,只要不出現葉片捲曲、葉片顏色沒有呈現明顯的深綠情況就可以不澆水,以此來促進秧苗根系的生長。
2、控制徒長。東北地區的水稻由於是採取機械移栽,常規國產插秧機以及進口的高速插秧機都對移栽秧苗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3.5-4葉齡的秧苗高度控制在10-15釐米以內比較適合常規的插秧機作業。秧苗過矮,插植臺上的擋苗板不能有效的格擋秧苗;秧苗過高,則容易出現“倒栽蔥”情況,即葉片被插到地裡、根系卻暴露在外。而且,移栽的秧苗高度過高,返青的速度和成活率也會受到影響,後期的補苗工作量比較大。所以,透過調控苗床的水分,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秧苗徒長的作用。
3、立枯病的防治。東北地區由於春季育秧期間經常會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非常容易造成秧苗在苗床期間受到立枯病的侵染。對於立枯病的防治,可以從通風、調酸、噴施殺菌劑以及控制苗床水分這幾個角度來進行。所以,在育秧期間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保持苗床的適宜土壤溼度,甚至使保持苗床適度的乾旱,也會直接的有益於立枯病的防治。所以,在出現低溫、持續陰雨的氣象條件時,不建議苗床澆水。
4、盲目控制水分對育秧造成的不利影響。如果盲目的進行苗床的水分管理,會出現很多的負面情況,比如說出苗晚、出苗不齊、秧苗生長速度過慢、秧苗的細胞脫水甚至使死亡的情況發生。
4.1出苗晚、出苗不齊。準確地說,水稻育秧期間的水分控制從齊苗之後才開始,也只有齊苗之後才能透過控制水分來控制秧苗不徒長。如果在芽種的出苗期就盲目的進行乾旱管理,很容易造成芽種出苗的不一致,出現“老中少”三類苗,對秧苗素質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其次是出苗不齊。通常情況下,在芽種立針超過50%的時候就可以對苗床澆水,補充芽種立針、鞘葉萌發所需的水分。如果苗床乾旱、水分不足,已經立針的秧苗會繼續的生長、進行葉片的分化。但是尚未立針的芽種生長速度就會大幅度的延遲,從而出現芽種萌發不一致、長勢不一的情況。
4.2秧苗生長速度慢。秧苗的生長需要溫度、水分和養分三方面因素的參與,如果溫度和養分的條件滿足,但是水分條件不滿足的話,也會影響到秧苗的正常生長。導致秧苗的生長速度過於緩慢、且因為水分的缺失而影響秧苗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導致秧苗的整體長勢不良。
4.3秧苗細胞脫水甚至是死亡。一旦苗床過於乾旱,秧苗的心葉就會捲曲、葉片顏色呈現深綠的狀態。在出現這種狀態時,秧苗已經出現了細胞輕微脫水的情況。此時及時的澆水就可以很快的緩解這種情況,葉片重新伸展、恢復綠色;如果不能及時的澆水,土壤過於乾旱,土壤的理化性質變差,秧苗的根系也難以繼續的生長,有可能造成秧苗的嚴重脫水,甚至死亡的情況。對於葉片出現嚴重捲曲的秧苗來說,即便是澆水,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對秧苗的生長速度、長勢以及根系的生長有著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
所以,育秧期間的苗床水分管理需要科學、管理的進行,而不是盲目的進行乾旱管理,很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桂農瑩姐
桂南瑩姐來回答
今天是5月4號,在瑩姐的家鄉水稻已經分櫱蓋行,進入拔節期。今晚開啟悟空問答,題為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寧可旱死不要澇死,這種說法靠譜嗎?看到這題目,瑩姐想說,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水稻水稻,名副其實就是種植在水田的農作物嘛,即使是在不需要水分過多的階段也要保持土壤溼潤,防止因乾旱造成秧苗生長緩慢、缺水而不長或枯萎。
種過水稻的人都知道,水稻育秧田的水分管理是不能旱也不能澇的,早春育秧苗,由於受氣候因素的影響,苗齡一般為22~25天左右,4~5葉時就可以從育秧盤直接拔起拋秧(如果是機械插秧或人工插秧苗齡會相對長些)。在育秧苗的生長過程中水分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1.播後至一葉期,2.二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3.移栽前期。在秧苗生長的整個過程中秧苗田所需的水分也各不相同,下面瑩姐就水稻育秧苗田的水分管理這個話題來跟大家聊一聊。
育秧田的水分管理【1】播後至一葉期:眾所周知,稻種是經過浸泡、催芽、發芽後才能播種育秧。而播種前,我們當地會把育秧苗的土壤耙成泥漿狀,泥漿土的水土結合能夠鎖住水分,使水分不易揮發掉,保持土壤溼潤度有利稻種生根長葉。在稻種萌發出綠葉尖後,適當過一次層面水,過水不保水,1~2小時後及時排掉,防止長時間浸漬幼苗根部,引起根部腐爛。
【2】二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在秧苗長至二葉至四葉一心期這個生長髮育階段,根據天氣情況、空氣溼度來澆過面水,過面水不宜久,1~2小時後及時排掉。晴天陽光充足防育秧苗床發乾開裂,可過水一至二次,連續陰雨天氣、空氣溼度大的可澆一次或不澆,壟溝裡要保持有三分之二高的水位,保持土壤溼潤,促進秧苗生長。
【3】移栽前期:用於拋秧的秧苗苗齡在22~25天左右尤為合適,苗齡過長,根部鬚根生長旺盛會糾結在一起,拋秧時,難以分開,會造成秧苗分離困難,從而延長拋秧時間。
確定拋秧的大田後,在移栽前的5天放幹秧田的水煉苗,這樣可以避免秧苗根部旺長,為移栽後壯苗緩苗打好堅實的基礎。
總結:綜上所述,育秧苗田的水分管理寧可旱死也不可澇死的說法是錯誤的,在育秧苗的管理期間,除了適當的管理水分外,還要防止秧苗田的病蟲害發生,做好防控措施,使秧苗苗全、苗齊、苗壯。
-
7 # 農人賢鍋
這種說法不靠譜,“水稻”本身就離不開水,育秧田分開管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秧苗,提高成活率,因為秧苗不能旱也不能澇,首先秧田要分壟,分壟不能過寬,壟間水渠的水保持在壟面高度的7–8分滿,這樣秧田會保溼不幹旱,谷芽下秧田幾天後用泥巴把秧田的邊邊圍起來,大概5釐米高左右,這樣方便施肥而肥料不流失,不要用水漫過秧田,這樣肥料會流失,再者就是秧苗的根會往上長,根不扎泥,影響生長,當秧苗生長到15釐米左右是最佳插秧的時期,“拔秧”移植的泥土要夠軟,不傷秧苗,“鏟秧”移植先把秧田水渠裡面的水放幹,然後檢查秧田的泥土,這樣方便“鏟秧苗”,乾溼程度要把握好,泥土過溼“鏟”不成塊,過幹“鏟”不動,種田也有很多學問,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一小部分,希望大家喜歡
-
8 # 老農民工劉滿嗲
在南方,這種說法還算靠譜。南方水稻育秧在農曆三-六月,播種前二天,把秧田平整,略廂,秧田出水口基本上平廂或略低,不會堵口,僅廂溝有點點水。播種後,待秧苗破土都已紮根,堵出水口,廂上漫水保持5cm左右,並加固出口,定好水位,加強田間管理練苗。農曆三-六月,南方進入雨季,洪澇災害頻發,淹沒稻田,造成農作物死亡,是常有的事。而因乾旱死秧苗,未曾見過。田埂上,野外潮溼地,常見有野生水稻,從秧到稻穀生長全過程,無人管,照樣生長茂盛結谷。題主這句,還有一個意思可以解讀,播種後至苗未紮根,水深不但影響稻穀種子發育,扎不穩根,可能造成稻穀種子堆積,甚至被暴雨或大流水將種子衝出秧田。所以秧田前期要控水。退一萬步,發現缺水,可以及時灌溉,不可能幹旱致死。農業生產無小事,田間管理非常重要,稍有疏忍,損失無法彌補。
回覆列表
1、水稻長勢繁茂、生育拖後的地塊,7月上旬要排水曬田7-10天,控制無效生長,促進生育轉化。
2、7月中下旬灌3寸深水,深水護胎孕大穗,對生育明顯拖後、低窪地和多肥地要採取淺、曬、深、溼的灌溉方法,防止貪青倒伏,保證安全成熟。
3、8月上中旬要寸水淺灌,灌漿後期間歇灌溉,淺溼交潛,實現以水調溫,以水調氣,調水養根,調水保葉,保證活稈成熟。
4、要注意水稻收穫前不要排水過早,要在稻穗最下部的三個穀粒灌漿乳熟後期徹底排水,有利於提高水稻米質和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