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蛇書生

    認乾爹啊……程嬰和公孫杵臼演一齣戲,讓程嬰出賣公孫杵臼,殺死了公孫杵臼和假扮成趙氏孤兒的程嬰的兒子。而程嬰則憑此依附屠岸賈,並讓真正的趙氏孤兒偽裝成自己兒子,認了大仇人屠岸賈做義父。屠岸賈殺死趙氏滿門後,自然已經成為權傾朝野的紅人,他的乾兒子政治資源自然拉滿。最後再來一個亮明身份復仇,天下太平。

  • 2 # 梅苑評史

    趙氏孤兒如何從危機中謀生,我們得從趙家崛起之路開始講。

    趙家崛起

    根據《史記》記載:趙家原本是周王室的臣屬,與秦國嬴姓同宗同源。其先祖,一曰惡來,一曰季勝。惡來擅長養馬,而季勝擅長駕車,因此惡來被派往秦地為王室養馬,而季勝則留在王室駕車。周穆公時期,季勝立下了大功,成為了周王室家臣。之後周王室衰微,季勝這一脈就投靠了晉國,“趙氏孤兒”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一脈。

    到了晉獻公時期,因為驪姬之亂,公子重耳逃出晉國,開啟了長達19年的逃亡生涯。趙家崛起的關鍵人物——趙衰出場了,趙衰在重耳的逃亡生涯中,不離不棄,不辭辛勞,忠心耿耿,最終陪著重耳重回晉國。重耳就是後來的晉文公,中原諸國的第二位春秋霸主,繼承齊桓公的衣缽,開疆拓土,尊王攘夷,南下與楚成王會戰於城濮,穩定了中原局勢。在這個過程中,趙衰居功至偉,可以稱之為隱居在晉文公背後的男人。

    趙家崛起可以說就是趙衰的崛起之路,趙衰本人足智多謀,氣宇軒昂,而又忠心耿耿,也因此頗受器重。但在逃亡的路途中,晉文公與趙衰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晉文公一行人首先逃到翟國,這裡是重耳母親的孃家,因此他們受到了很高的禮遇。翟國國主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晉文公和趙衰,因此二人除了是君臣還是連襟。在晉文公回國之後,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趙衰,兩人又是翁婿關係。

    患難之交,又是千絲萬縷的親屬關係,按理說趙衰應該是高枕無憂,無論什麼級別的恩寵都應該受之無愧。但是趙衰為人謙遜,淡泊名利,做實事,卻不居功自傲。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三次讓賢,每每舉薦別人身居高位,而自己卻位居人下。到最後,晉文公都覺得虧欠了趙衰,因此強行給他加了官職。

    趙盾當權

    如果說趙衰為趙家築基,那麼趙盾一定是那個建起高樓的人。趙衰大致活了60歲左右,留下了四個兒子,翟國的髮妻生的大兒子趙盾,晉文公女兒為他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趙嬰、趙括(不是紙上談兵的那個)、趙同。晉文公女兒非常賢惠,堅持要將趙衰翟國的髮妻接回晉國,並且力主讓趙盾做世子,因此趙家第一代的傳承十分穩健,為趙盾進入晉國中樞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趙盾這位晉國第一“官二代”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為了晉國明面上的第二人,世紀的第一人。晉國由於歷史原因,宗族勢力並不大,但是造成了公卿專權的局面,戰國初期三家分晉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當時的晉國共有上中下三軍,每一軍設有正副兩職,他們就是晉國六卿。在趙衰去世的那一年,重臣先且居、欒枝、胥臣也相繼去世,掌控晉國權力的六卿一下空出來了四個。

    按照晉襄公的打算,讓兩位元老梁益耳和士谷掌管最重要的中軍,然後安排趙盾等貴族子弟去掌管上下兩軍,形成老少結合的局面,以此保證權力交接的穩定。

    但是先且居之子先克和晉襄公說:“狐趙不可廢(狐偃和趙衰),其子不可廢。”趙盾、狐射姑(狐偃之子)都是晉襄公的親戚,狐偃是晉文公的親舅舅,因此晉襄公認為有理,所以就任命狐偃、趙盾為中軍正副手。這下子趙盾就成了軍隊二把手,政務一把手。只有又有一個人改變上面的任命,他就是陽處父(襄公的老師)。他力主要求讓趙盾作為中軍主將,因為趙盾的才幹的確舉世罕有,所以晉襄公思慮再三,任命。趙盾為中軍主將。趙盾成為了晉國軍事一把手和政務一把手。

    趙盾早期的確忠君報國,在襄公死後,一力壓下了所有聲音,主張立長、立賢。因此襄公長子即位,是為靈公。但是在靈公長大以後,開始針對趙盾,削減趙盾的勢力,到最後,甚至與趙盾明目張膽地開戰。趙盾不得已,只能逃亡,但是趙家的子弟趙穿射殺了靈公,迎回趙盾。趙盾掌權二十餘年,四野諸侯臣服,國內鎮壓政敵,無論是天下諸侯還是晉國卿貴都感覺到了寒冬的凌冽。

    趙家衰亡

    趙盾當權二十年,引起了晉國所有公卿的敵意。因此趙盾將位置交給了與趙家親密的郤缺,趙盾死於公元前601年,史稱趙宣子。趙盾臨死前的確下了一步好棋,卻家實力雄厚,是老牌的公卿世家,趙卻兩家世代相交,關係親密。卻缺被趙盾破格提拔,他也知道投桃報李,安排了趙盾的兒子趙朔進入下軍掌軍,位列六卿。趙家依然香火興旺,但在不久之後,整個趙家就被付之一炬。

    在晉國六卿中,卻氏、荀氏、欒氏、士氏等都是姬姓,只有趙家來源於嬴姓,而在過去很長時間內趙家一家獨大,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當時欒氏子弟欒書進入下軍與趙朔搭檔,欒書是趙盾時期六卿之一的欒盾之子,欒家長期被邊緣化,因此欒書想透過和趙朔搭檔和趙家結盟。趙朔與欒書的關係極好,非常親密,但是趙衰的另外兩個兒子——趙同、趙括(趙盾的兄弟,趙朔的叔叔)卻反對,依然執行趙盾打壓欒氏的慣例。

    公元592年,卻缺的兒子卻克領正卿職,趙朔領中軍,兩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而欒書與趙朔結盟不成,便依附於卻克,無論什麼事情,他都站在卻克一邊。因此幾年後,趙朔和卻克去世後,依據卻克的遺言,欒書正式上位,成為了晉國軍政一把手。當時趙家的趙同、趙括排擠趙朔的兒子趙武(趙氏孤兒),自己成了趙家的掌舵人。

    趙同、趙括兩人剛愎自用,處事傲慢,因此卻家也慢慢和他們疏遠了。孤立無援的趙家被欒書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沒有理由。不久之後一個契機出現了,趙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與趙朔(趙盾的兒子)的遺孀(晉成公的女兒)私通,這種小叔叔與侄媳婦私通的醜聞,自然不被趙同、趙括兩兄弟相容,用家法趕走了他們。

    這正和欒書的心意,欒書所忌憚的無非就是成公的女兒,這時成公的女兒走了,趙家的保護盾也就沒了。出人意料的是,成公的女兒竟然惱羞成怒,誣告趙家謀反,欒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舉將趙家打落塵埃,僅有趙武一人存活,史稱“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

    趙武能夠活下來,完全靠的是祖爺爺趙衰的人情遺產。韓厥早年喪父,趙衰認為他可憐,就收養了他。在趙家落難的時候,整個晉國也就只有韓家伸出了援手,保住了趙武。原本韓家也想保住趙括和趙同,但是兩人剛愎自用,自取滅亡。

    晉國一把手欒書除了想除掉趙武,最主要的還是想除掉卻家(欒書的上一任晉國權臣家族),卻家權力太大。但是這時上位的晉厲公開始插手國家大事,為了敲打欒書,親自為趙武舉行了弱冠之禮。因為晉厲公的照顧,趙武重新步入了晉國的政治場上,即使是欒書也無法動他了。不久之後,欒書由於屢屢掀起血案,被逐出晉國,其家族被除名。

    趙氏孤兒在元代被演繹成了戲劇,之後陳凱歌也拍了電影,雖然現實中的趙氏孤兒並沒有那麼精彩,但是趙家的發家史到滅亡史卻比電影更加精彩。也可以看出來,一個家族的興旺,往往需要掌舵人的氣度,趙衰地位之高,高於後世所有人,但他謙遜不倨傲,因此即使到了趙武這一代,仍然受到他的照拂。而趙盾、欒書、卻缺三人都是晉國權臣,權力大過了國君,但最後身死族滅,只因為排斥異己、掀起血潮,最終為晉國所不容。

  • 3 # 歷史土豆包

    首先要明確的是,下宮慘案雖然看起來是針對趙氏的,但實際上是趙氏的一場內訌。實際掌握大宗權力的趙氏孤兒的娘趙莊姬,借用公室和欒氏、郤氏的力量滅掉了名義上的大宗,取得了趙氏的宗主權力,也同時獲得了他們的所有封地。也就是說,趙氏雖然只剩下個孤兒,但封地都在,只不過是失去了世卿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訊息。

    轉折發生在晉悼公時期,也就是趙氏孤兒趙武成年後。當時晉國剛剛發生了另一場慘案,也就是車轅之役,郤氏被滅族,欒氏、中行氏合起來又滅掉了晉厲公。隨後被從國外接回來的晉悼公為了打壓舊卿勢力,啟用了一批新勢力,這其中就包括韓氏、魏氏。趙氏因為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沉寂,在這次的人事調整中也被重新啟用,從而也就恢復了趙氏的世卿地位。

    與那些老牌貴族比如欒氏、範氏、智氏、中行氏比起來,趙、魏、韓這三家無論是從政治資源還是經濟實力上都沒辦法比,所以他們就只能另闢蹊徑。一方面是抱團取暖,結成一個穩固的新貴聯盟,另一方面則是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從提高行政效率、經濟效益方面入手,提升對抗老牌貴族的資本。而那些老牌貴族,則依仗著家族幾代人積累起來的資本,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混日子、搞內訌,最後一家一家地被消滅、土地被分割蠶食,最後剩下的就只有銳意革新的新貴集團了。

    趙魏韓三家的改革不僅在晉國內部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當時的國際上也是極為先進的,秦國商鞅變法中很多的制度都是從他們三家已有的經驗當中提煉甚至是照抄過來的,也就是說,趙魏韓三家就是法家制度的先行者和開山鼻祖,這其中趙家人的改革更是領風氣之先。戰國時期法家強則國家強,諸侯列國土地資源有限,拼的不就是行政效率和經濟效益嘛,趙氏早在春秋末期就用上了法家思想、法家的制度,他們最後能夠成為戰國七雄,不亦可乎?

  • 4 # 秣陵校尉

    要說清楚趙氏孤兒趙武如何度過滅門危機,就必須講清為什麼趙氏會被滅門,以及誰滅的門。

    趙盾

    趙氏滅門禍因肇始於趙武的祖父趙盾。

    趙盾是晉國的執政,正卿,也是晉國的第一位權臣!可以說權勢熏天!大到更立國君都易如反掌。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去世之前,把趙盾招到自己的床前,囑咐趙盾:“我死之後,扶立太子夷皋為君”。

    可晉襄公去世之後,趙盾以夷皋年幼,不能理政為由,決定改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為君,並派人到秦國接公子雍回國即位。

    這時太子夷皋的母親穆贏不幹了!“今先君有骨肉在國都,你卻到秦國去擁立他人,先君在泉下如何瞑目?”跑到朝堂上鬧,跑到趙盾家裡鬧!趙盾實在拗不過,再加上本身心虛,竟然又擅自做主,派兵封鎖秦晉邊境,拒絕公子雍回國,改立夷皋為君。是為晉靈公。

    反手之間,兩度廢立,可見其權勢!

    晉靈公逐漸長大成人,頑冥不化,對趙盾專權很是不滿,朝堂上給趙盾使絆子,放惡狗咬趙盾,派刺客刺殺,埋伏甲士於廳內斬殺,種種手段無所不用,趙盾雖然屢屢逃脫,但終歸是害怕了,決定逃亡。還未出晉國國境,族弟趙穿弒殺晉靈公於桃園!

    趙盾回到朝堂,迎立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晉成公。這已經是趙盾第三次定廢立了!

    及至趙盾死時,趙氏子弟遍佈朝堂,晉國六卿,趙氏佔了三席。不僅僅晉國國君如坐針氈,晉國其他公卿貴族勢力也紛紛側目!

    趙家勢力太龐大,已成眾矢之的,矛盾爆發是遲早的事情。

    下宮之難

    公元前583年,晉國公卿圍攻趙氏下宮,屠趙同、趙擴,趙氏宗族中的大宗被族滅,數代積累的雄厚財產被瓜分,封地被晉國國君晉景公分給公族羊舌氏,趙家勢力灰飛煙滅!

    僅晉景公姐姐趙姬帶趙武住於宮中,得以倖免。

    下宮之難後,晉景公重新對晉國的四軍八卿進行了調整:

    中軍將 欒書 中軍佐 士燮

    上軍將 郤錡 上軍佐 荀偃

    下軍將 韓厥 下軍佐 荀罃

    新軍將 郤犨 新軍佐 郤至

    其中,欒、韓、三郤俱是姬姓,公族;二荀也是公族遠支。至此,晉國卿族受打壓,公族復強。晉國國君的威望達到頂點。

    下宮之難真正的劊子手是晉景公,幾乎所有公卿貴族都參與其中,推波助瀾,瓜分趙氏這塊肥肉。

    只除了一個貴族-韓厥

    韓厥

    韓厥是戰國時期南韓的先祖,姬姓,和晉國國君同宗。父親早亡,從小被趙盾的父親趙衰收養,故而對趙家有深厚的感情。

    沒有韓厥,趙氏孤兒復出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下宮之難發生時,韓厥就拒絕發兵攻打趙氏;而後又找準時機向晉景公強諫: “趙氏,先賢伯益之後,趙衰佐文公,趙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於晉。奈何一朝獲罪,而絕其嗣?今有功於國者,恐無後於晉!望君侯三思!”

    至於晉景公是不是真的悔悟了我們不必去管,這個時候趙家勢力早已消散,即使趙氏重立,也不可能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這是其一;其二,晉景公也是有私心的。趙武是他姐姐的兒子,是他的親外甥,放他出來有何不可?其三,博得一個仁慈賢君的美名,這樣的事,可!

    就這樣,晉景公從韓厥所請,命外甥武續趙氏之嗣,為卿族大夫,並命羊舌氏歸還趙氏封地。

    命懸一線的趙氏,終於得到了復活的機會!

    趙武相禮

    公元前576年,晉國朝堂上,一個青年正在舉行弱冠之禮,他就是趙武。

    此時的晉國國君是晉厲公,晉景公之子,趙武的表哥。

    按理說,趙武雖是勳舊之後,但弱冠禮這樣平常的儀式,犯不著在朝堂之上隆重舉行,還由國君親自主持,晉國八卿在旁觀禮!

    之所以這麼興師動眾,晉厲公自有深意。

    晉厲公繼位年輕,沒有政治資歷,對臣下的駕馭能力遠遠不及乃父晉景公。當時晉國朝堂,欒書專權,三郤跋扈,士變苟且,二荀狼狽,厲公對他們根本無法控制。只有啟用一批忠於國君,反感當權的新人,厲公才有可能與當權的權卿角力。

    晉厲公就是希望借用趙武的弱冠禮,打壓權卿的囂張氣焰!

    趙武無意中做了國君的武器!這對趙武非常危險。

    好在,趙武對趙家目前孱弱的實力有清醒的認識:八卿中的任何一方舉起一根手指頭,都足以讓趙氏再次面臨滅族之災。

    韓厥對趙氏有復族之恩,對趙武光復祖上榮光寄予厚望,是趙武一大助力;士變為人中厚,是為良師;欒書是趙武父親趙朔的好友,下宮之難雖有參與,但不宜深究,可引為援;二荀牆頭草,敬重即可;三郤是趙家仇人,下宮之難發兵主力,但是以目前實力,還需虛與委蛇,不得罪!

    趙武的清醒,使他免受池魚之殃,幸運地躲過了接下來的晉國大亂!

    厲公之亂

    公元前574年,晉國國君與權卿矛盾已經水火不容。晉厲公發兵,滅三郤,逮捕欒書、荀偃,後來又釋放了他們。欒書、荀偃出兵反攻,囚厲公。前573年,欒書弒厲公,立晉悼公。

    權力的鬥爭是非常殘酷的,人頭紛紛落地,郤氏被族滅,厲公被弒殺。血雨腥風,為聰明人清場。

    佐新軍,趙武入卿

    晉悼公繼位後,廢欒書,以韓厥為正卿、中軍將。並打破常規,大力提拔功臣之後,晉悼公認為趙武能文,善謀好斷,機智過人,命其佐新軍。重新調整了晉國八卿。

    中軍將 韓厥 中軍佐 荀偃

    上軍將 知罃 上軍佐 範匄

    下軍將 欒魘 下軍佐 令狐頡

    新軍將 彘魴 新軍佐 趙武

    自此趙武始為卿,實現了從大夫到卿的質的跨越,進入晉國權力核心。

    至前548年,晉平公時期,趙武為正卿、中軍將。這樣,趙盾死後半個多世紀,趙氏終於再登執政,重返榮譽之巔,完全擺脫了下宮之難的陰影。

  • 5 # 大虎看華夏

    程嬰在躲避了屠岸賈的追殺後,帶著趙氏孤兒到山中居住,並給趙氏孤兒取名為趙武。

    十五年後,晉景公病重,找人給他占卜的結果是:大業的後代由於祭祀斷絕而作祟,故君主才會生病。景公向韓闕提問,韓厥知道時機已到,就說:“大業的後裔在晉國斷絕祭祀的,說的就是趙氏吧!大業曾經輔佐殷商時期的大戊帝,其子孫到周朝建立時,都享有盛譽。直到周厲王、周幽王無道,叔帶才離開周來侍奉晉國,為先君文侯做事,直到成公,世代對晉國都有功勳,從來沒有斷絕過祭祀。現在您殺害了趙氏宗族,百姓對趙氏都非常憐憫,因此上天讓您來生病,就是想提示您啊!”

    晉景公覺得有理,又轉念一想,要想讓自己好起來,重新把趙氏扶立不就可以了。於是他便詢問韓厥:“趙氏還有幸存的後裔嗎?”韓厥便將當年的事情告訴晉景公,並秘密找來趙武,讓他繼承趙氏的爵位,並讓他繼承了趙氏原來的封地。

    在韓厥的幫助下,命懸一線的趙氏又重新復興。在整件事中,韓厥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韓厥之所以幫助趙氏,不僅因為他是趙朔的好友,更是因為趙盾對他的恩情。當年,就是趙盾發現了他,從而將他提拔,讓他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成為了晉國的實權派人物。

    趙氏恢復爵位後,晉景公找來大夫們,讓趙武與眾大夫會面,並讓韓厥當眾宣佈重立趙氏的命令。眾大夫都連忙表態說:“當年的事情,是屠岸賈主使的,他假傳國君命令,並命令群臣和他行動。如果不是這樣,誰敢誅滅趙氏?就算是國君沒有生病,我們也想要擁立趙氏。如今國君下了命令,這也是我的願望啊!”

    晉景公不知道屠岸賈誅殺趙氏的行動,可能沒有人會相信,要想誅滅一個把持朝政多年的貴族,沒有國君的命令,是萬萬不可能的。當年誅殺趙氏的行動,表面上是屠岸賈執行的,但實際上是晉景公的授意。

    但如今,晉景公為了自己的性命,必須按照神的指示,重新擁立趙氏,而要重新擁立趙氏,就必須要有一個人為十五年前的趙氏滅門慘案負責。毫無疑問,晉景公和眾大夫將這個罪責全部推倒了屠岸賈的身上。在晉景公的眼裡,屠岸賈的性命不是那麼重要的,如果能讓他活下去,犧牲一個屠岸賈又有何不可呢?

    晉景公和大夫們的表演一結束,當年跟著屠岸賈誅滅趙氏的大夫們又重新拿起刀劍,跟著趙武、程嬰一起去攻打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

    說來也神奇,在誅殺了屠岸賈,重新擁立趙氏後,晉景公的病突然就好了。

    五年後,趙武年滿二十歲加冠,成為成年人後,程嬰就與眾大夫告別,並對趙武說:“從前趙氏蒙難時,大家都能為主殉難。我並不是怕死,我只是想扶立趙氏的後人。現在你已經長大,可以獨立處理事情,並恢復了趙氏原來的地位。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現在要到黃泉之下去告訴你的父親和公孫杵臼。”

    趙武心中一驚,哭泣著說:“是您將我扶養長大,我正準備報答您,直到我死去。您是我現在唯一的親人了,您忍心離我而去嗎?”程嬰哭泣著,搖搖頭說:“不行,當初公孫杵臼覺得我可以成就大事,於是就用自己的性命成功掩護了我。如今事成,我不去告訴他,他會決定我還沒辦成這件事。”說罷,便揮劍自殺了。

    趙武悲痛欲絕,按照喪父的利益將他厚葬,併為他服孝三年,並安排人世代為他祭祀。

    趙武繼承趙氏宗族後的第二十七年,晉平公成為晉國國君。平公十二年(前545年),趙武成為晉國首席執政大臣。第二年,吳國的季札來到晉國出使,臨走時,對身邊的人說:“晉國的政權最後會終結在韓、趙、魏三家手上啊!”

    趙武之後,是趙景叔,這兩代人除了在晉國政壇謀劃外,還擔負著讓趙氏慢慢恢復元氣的任務,在這兩代人的努力下,趙氏宗族開枝散葉,又迅速成為晉國政壇中的強勢力。

    景叔之後,趙氏的當家人是他的兒子趙鞅。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智氏、趙氏、韓氏、魏氏、範氏、中行氏六卿聯合起來,依照法律誅殺了晉國宗室祈氏和羊舌氏,並將他們的封地全部瓜分。這一次瓜分土地運動,導致了晉成公“弱卿氏,強宗室”的目標宣佈破產,晉國公室勢力從此更加衰弱,六卿完全把持了晉國朝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葉片出現不規則黑點是什麼問題,如何防治?